第117章 靈犀長琴律修己
字數:4109 加入書籤
第117章 靈犀長琴律修己
《謫仙誌異》
作者:張一貧
第一百一十二章·靈犀長琴律修己
書接上回。
太真殿外。
隻見陸霆君一臉怒相,信步走進了太真殿內,身後跟著蕭鼎漢、梁微因、卓逸軒、鍾儀秀四人,蕭冠羽與陸思嫣皆是一臉懵,其中卓逸軒更是黑著臉,怒視扈飛揚等三人。
“弟子參見掌門師尊和師父師叔”
各門弟子紛紛結成拜劍指,向陸霆君等人躬身行禮。
陸霆君看了一眼地上的斷劍,又看了一眼許驚仙,見他左臂受了傷,臉上怒氣更盛,也不搭理眾人,便徑直走向了殿台,蕭鼎漢等人分別向自己門下弟子的方陣走去。
唯有鍾儀秀徑直走向許驚仙,為他檢查起傷勢,惹得許驚仙心裏一陣暖意。
“說吧,怎麽回事?”陸霆君看著堂下的四人,正聲問道。
“啟稟掌門師尊,我等聞得長門許師兄修為一日千裏,故想討教幾招,誰知相鬥之下,誤傷了許師兄,本想言歉罷手,哪知許師兄恃強相向,憤而出手,不知道用什麽妖術,折斷了我等家傳仙劍,我剛剛在羞憤之下口出狂言,還請掌門師尊恕罪!”
扈飛揚惡人先告狀,巧言善辯,歪曲事實,將髒水全潑到了許驚仙的頭上,歪脖子說話———嘴不對心。
“望掌門師尊明鑒!”盛淩人和福作威二人隨聲附和道。
陸霆君反觀許驚仙,看他作何解釋,身為一宗之長的他,看待事情,自然不可能隻聽信一麵之詞,遂問道:“神兒,他說的可是事實?”
許驚仙聽聞扈飛揚三人之言,隻覺三人好生卑鄙,可轉念一想,雖然是他們挑釁在先,但他卻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出手毀了人家的仙劍,這是鐵一般的事實,於情與理,此事做的有些過了,再辯解也是理虧,索性來了個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陸霆君了解許驚仙的秉性,雖有心護他,可見他卻並不辯解,這倒是讓陸霆君犯了難,鋒眉緊鎖。
陸思嫣見許驚仙沒有辯解,心中覺得許驚仙真是個大傻瓜,可又不覺擔心起來,畢竟現在的許驚仙代表的是長門的顏麵。
“掌門師兄,隻是些皮外傷,回去上點金創藥即可,我見神兒似乎有難言之隱,況且那仙劍並非凡品,就算我等修為想徒手折斷也非易事啊!”鍾儀秀開口說道。
陸霆君撫須長捋,懸心稍安,點了點頭。
眾人也都小聲嘀咕,而蕭冠羽也好奇這許驚仙究竟用了什麽功法,竟然在一招之內折斷了三柄仙器。
“六師叔莫不是有心偏向許師兄,我等有手中斷劍為鐵證,有在場眾弟子作實憑,難道是我誣賴許師兄不成?”扈飛揚亮了亮手中斷劍,假裝委屈說道。
“放肆!反了你了,膽敢對你六師叔無禮,是非黑白,誰對誰錯,自有掌門師兄決斷,那輪得到你自說自話,還不向你六師叔賠禮道歉!”卓逸軒對著扈飛揚吹胡子瞪眼罵道。
卓逸軒表麵上雖說是在斥責扈飛揚,但其實他是說給鍾儀秀聽的,誰對誰錯,自有掌門決定,外人還是不要火上澆油的好。
“弟子無禮失言,頂撞了六師叔,乞請六師叔原諒弟子的莽撞言語。”扈飛揚躬身賠禮。
鍾儀秀知道卓逸軒的意思,笑而不語。
“啟稟掌門師尊,弟子有言請奏!”
一聲空靈劃過眾人耳朵,引得眾弟子紛紛側目。
許驚仙轉過頭,看向說話之人。
但見從月禦堂方陣中走出來一位麵露不忿的女弟子,一身白雲龍魚素服,束發垂腰冷豔傲,身背一尾六弦魚形玉琴,優雅端莊,媚而不妖,好似瑤台仙子落凡塵。
律修己,月禦門大師姐,芳齡二十,人間十二州之一慶州齊王呂公嫡長孫女,修道之後隱姓為律,與無道子呂將淳有血親,善音律,知音階,通曉讀心之術,是天道正宗‘仁字輩’坤道女修之中唯一一個兵炁雙修的女弟子,其家傳《琴心劍訣》更是堪稱‘無形劍音’,為修真界獨一劍道,以音作劍、律為法、聲為招,攻心守身,攝人心魄,十分霸道,有道是:
‘無雙玉貌天絕色,琴心若超然,
七分冷雅三分媚,竟惹嫦娥歎不凡。’
她身後背的魚形玉琴,喚作:靈犀長琴,傳說此琴有一個淒美又感人的故事。
上古成紀時期,青帝伏羲造五弦琴,於微山仙澤初拭琴音,其聲如九霄天籟,使大地春暖花開,萬物複蘇,竟引來萬魚朝會,千鳥聆音,百獸諦聽,忽地天空飛彩升虹,祥雲聚會,氤氳繚繞。
忽又狂風呼嘯,雷聲大作,驟雨疾馳,似與琴音合鳴,實則是天界龍門洞開,魚化龍變之期將至,微山仙澤水浪高漲百丈,如湯如沸,聲勢滔天,忽見天空驚現一道七彩斑斕的巨型龍門,門前有一萬丈高台,名曰化龍台,每逢五百年一開,自那龍門處,湧出滾滾巨浪,正是天河瀉下決堤潮水,落下的天河之水與微山仙澤之水鏈接,化作通天瀑布,喚做趕龍潮,千鳥百獸遁走天地,萬千龍魚競相齊匯化龍台,等待五百年化身成龍之機,唯有一尾黃金紅須龍魚不屑與萬魚逆流爭道,而在伏羲身旁伏臥聽律,生生錯過了魚化龍變之期,待到一曲彈罷,百花凋殘,秋葉飄零,不覺間,竟過了兩季。
伏羲見此情景,仰天長歎:“草木焉如此,人生尚幾春?”
拂袖而去,唯音留不絕。
龍魚聞言若有所悟,卸去五百年修為,幻化一日人身,其代價卻是一日之後,化作頑石,永世不得翻身。
澤畔一成精的槐樹難解其行,遂問之:“五百年換一日,值否?”
龍魚笑答:“問道五百年,不及一日靈犀通透!”
龍魚化人尋訪伏羲,隻求再聞一曲,然而伏羲是何等尊貴,豈是龍魚說見就見,一心以為龍魚乃是妖物幻化,未嚐其之所願,龍魚苦求,伏羲驅之不見,龍魚失望而歸!
來到伏羲撫琴之處。
槐樹精問道:“卿之所願,得否?”
龍魚搖頭惋惜歎道:“緣結知音,奈何出身!”
說罷,龍魚耗盡修為,現出原形,幻化成一塊龍魚頑石,奇怪的是,每每夜深人靜之時,頑石發出天籟之音,猶如當日伏羲彈琴之曲,近鄉百姓喚之神跡,被眾人奉稱為‘魚璧琴晚’,百裏揚頌,口口相傳。
伏羲聞之有靈異,親前往,尋魚璧,身為創世聖神,有號令山精木魅之神通,得槐樹精言奏原由,悔恨不已,曰:“吾念愧龍魚,琴心負靈犀。”
伏羲一淚,滴落於頑石,頑石化作魚形琴骨,伏羲為紀念龍魚,遂用龍魚脊骨做琴台,龍須做五弦,采自身一縷心弦化為第六根弦,以報龍魚知音之恩,遂定名:靈犀,化為神物,交由當地百姓世代供奉,震懾一方。
傳說能撥動第六根心弦的人,便是龍魚的轉世,後因戰亂到了齊王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