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報複

字數:4098   加入書籤

A+A-


    隨著事情逐漸傳開,茶館裏在談;小酒館也在談;大酒樓的雅座裏也在談,滿大街都在議論這件事!

    所有人都在痛罵魏國公府世子徐繼宗無法無天,把人逼上梁山,這回遇上對手了吧,活該!

    晚上,還有南京的太學生組團到魏國公府大門口痛罵,罵徐繼宗知法犯法牽連到滿城百姓,建議他以死謝罪。

    吃癟的魏國公府一點都不敢反駁,還派出仆役送來茶水點心招待。

    府內,魏國公徐弘基也在痛罵大兒子,“逆子,你這是在禍害整個徐家!”

    徐繼宗也知道了,他嚇的跪在老爹麵前苦苦哀求:“爹我知錯了,還請父親搭救我不想死啊!”

    吵吵鬧鬧的鬧騰了很久。

    冷靜下來魏國公還找來師爺商議該如何妥善的處理這件事。商議了許久還是沒找到好辦法,魏國公隻能寫折子上報請罪。

    徐南浦聽了暗暗高興,他巴望這趙濤能。。。。。。

    南京錦衣衛千戶更是吃驚不小,這是要早飯呐,又下令丁大強暫停私鹽交易,連帶棉布生意也暫停。決不能和反賊有任何交集!

    本以為這件事就這麽過去了,哪知道第二天揚州府快馬來報。

    說有個叫趙濤的帶領六條大船轟擊揚州城門,城毀樓塌,還拿了塊牌子說明事由魏國公府而起。

    牌子最後還說趙濤怕南京官官相護,所以才在揚州也大鬧一場,就是想要他們單獨上奏,現在揚州知府和兩淮鹽運使的折子已經上路了。

    另外趙濤還在瓜州渡口搶劫了兩個上京的運糧船隊,搶了大概有100萬斤糧食。

    現在揚州府請求南京鎮守太監給與明確指示。

    鎮守太監苦笑還指示個屁,就這樣據實上奏!

    聽到消息的魏國公府越發驚慌。

    自知死期將至,徐繼宗天天在家裏哭,他親媽也拉著徐宏基痛哭,內外交困的徐弘基也被搞的焦頭爛額。

    錢歉益在他自己精致的小院裏背著手在踱步,通過此次事件錢歉益深深的趕到趙濤此子盡管年紀小,但他膽子卻很大,可以說膽大包天!

    和這樣的人隻能借其力而不能盟其友,結盟的話自己早晚會被牽連拖累!

    像錢謙益阮大鉞這樣的高人普通人是不可能輕易見到的,而家住秦淮河的馬香蘭就方便多了,這幾天她的家門都快被踏破了。

    為啥?

    因為她和趙濤見過麵,趙濤還送他兩首詩。

    天天都有人來拜訪馬香蘭,和她打聽趙濤的事情,還拜讀趙濤的兩首詩,尤其是那句“不拘一格降人才”,折服了所有來訪者!

    有人說這句詩大氣,也有人覺得這句詩是大氣,但也體現趙濤梟雄氣質!

    官方則找到錢謙益阮大鉞,請他們詳細談談趙濤的事情。

    反倒是身處漩渦之中魏國公什麽事也沒辦,因為事情已經鬧大了,找也沒用!

    和趙濤不存在說和的地步!

    都是和朝廷還有點補救的餘地,魏國公府的師爺早早就騎馬踏上去京城的官道。

    再說趙濤,他的船隊在長江口開始分為兩隊。

    趙濤自己的奇遇號再帶上許雲山的風雲號北上天津,李小海則帶著其餘三條大艦返回大圓島守備。

    分手時李小海還問趙濤:“剛剛在南京揚州大鬧一場就去天津,你怕不怕?”

    “怕個卵,不買賬繼續鬧!”

    幾天後小船隊到達天津的海河口。

    天津城古已有之,建文帝二年朱棣起兵造反從此地渡河,登基後改此地為天津,意為“天子的渡口”。

    增兵設立衛所,後來再次增兵還分為天津衛及左右衛共三個衛所。

    所以諾大的天津地區就等於是座軍城,由朝廷派來的兵備道掌管。可以說天津兵備道就是此地的土皇帝,小一號的巡撫。

    趙濤鑒於自己的奇遇號太大炮窗又太多,且剛剛在南京揚州鬧過事,他怕人認出奇遇號還將它停泊在海河口,自己換乘許雲山的風雲號上岸。

    現在的天津城位於運河和海河交匯之南,又加之是北方第一大城市,經過大明200多年的人口繁衍已經是北方僅次於京城的大都市!

    船靠上碼頭,同船的馬萬裏這次要回老家招兵,他心急如焚火燒火燎的就想要去騾馬市場,買一匹馬趕回老家去陽高縣去。

    “此事不急!”

    難得有幾天空閑時間,趙濤還是帶著馬萬裏許雲山在城裏到處閑逛遊玩。

    天津城的確繁華。地處南北交通,西邊還有廣闊的腹地,東西南北的貨物都在此地匯集,所以城裏多得是娛樂消費場所。

    而且這邊的媽媽還很熱情,看趙濤他們三個都是小夥子硬是拉著要進去消費,粗著嗓門:“玩會吧!”

    嚇的趙濤趕緊開溜,“這是誰玩誰啊?”

    遊玩了兩天,馬萬裏還是想要著急回家,許雲山“都是自家兄弟我陪你一起去,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謝謝!”馬萬裏心裏非常感激。

    隨即倆人去騾馬市場買了幾匹馬,一刻也不停的飛奔著去了老家。

    馬萬裏回老家去了,趙濤剩下的時間不僅僅是等到,兩條船上還有不少商品需要在天津衛試著銷售。

    趙濤初來天津衛人生地不熟,銷售商品需要找當地人脈熟悉的中人,不過此事不急,他還要再到處走走看看先了解下本地的風土人情。

    他首先去了最熱鬧也是人氣最旺盛城西運河碼頭,那地方商鋪一家挨著一家,旗招如雲,人流如織。

    運河碼頭上小船比比皆是,還有人在卸貨,將一個又一個的麻袋往岸上的倉庫裏背,趙濤估計這應該是南方運來的漕糧。

    再去城市東邊看看,看到城東大片大片的荒地。許雲山還納悶了,怎麽這麽大的地方沒人種田?

    找到個放羊老漢打聽後得知,這些地皮都是鹽堿地,收成還沒有撒出去的種子多,沒人願意種。

    趙濤還抓起一把土看了下,是輕微的鹽堿地。

    後世他老家也是類似的鹽堿地,後來經過泡水改造後挺好的,他決定買下這塊地皮改造後就在北方種紅薯玉米,將來招攬流民也能減少運輸上的麻煩。

    趙濤繼續往深處看鹽堿地,好大好大的一片,還有稀疏的雜草和蘆葦塘,很遠的地方還有大河,有河就好,可以泡水驅除鹽堿,趙濤心裏頗為滿意。

    有觀察了兩天,確定了大約多多少地皮,趙濤開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