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九 安置福王
字數:4095 加入書籤
崇禎十三年春,皇帝兩下兩份旨意,第一份為急招運在福建老家養病的洪承疇到京,第二份則是要內閣商議福王就藩的事情。
第二份旨意很好理解,因為福王一家害怕流寇圍城,是先就被趙濤的手下救出來,此後一直寓居南京,要他繼續返回洛陽封地理所應當。
但是頭一份旨意就讓百官們一頭霧水,皇帝詔洪亨九這個過氣的官員來做什麽?
洪承疇尚在來京的路上,但此時在南京的福王也給崇禎上了折子。
他說自己在河南受封有上百萬畝田土,其實這些都是按照規矩來的,但一直受到不少人的攻擊,說他是大明的寄生蟲。
現在國家財政苦難,他本人也是神宗皇帝的親兒子,今上的親叔叔,不願意看到國家殘破財政貴乏。
他本人願意將在河南的百萬畝良田全部交還給朝廷,請朝廷在江南的浙江福建的大山裏另外給他挑選一塊封地。
地皮也不用上回百萬畝那麽大,隻需十萬畝山地即可,讓他自己花錢開荒種地去。
朝廷看了大為驚喜,還有這等好事?
福王的這些封地要是還給朝廷,那就是足足幾個縣的收入,朝廷當然願意。尤其是戶部!
不過崇禎看得更遠,他還招來內閣首輔周廷儒,“福王此舉是不是有和東海軍勾連的意味?”
周廷儒早已接到趙陽的密信,他還擺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說。
福王的封地在洛陽,周王的封地在開封,這兩處地方在;流寇肆虐時都保守摧殘,“福王這是害怕了,才想要找個靠近他女婿的地方,怕再遇上襄王被活活燒死的慘劇。”
哦,原來如此,這下崇禎放心了,他還要內閣好好的商議下,挑一塊好點的地方給他叔叔做封地。
最後內閣還真的挑了閩西的武夷山區,讓出十萬畝山地給福王做封地,福王還真的高高興興的準備搬家。
而遠在開封的周王得到消息,他死也想不明白自己的這位族叔,為啥放著神宗皇帝親自賜予的良田不要,而要到福建的深山裏去當老農?
周王還找來王府的長使一起商議,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福王怕死,想要原理中原這塊是非之地,逃到離他女婿趙濤更近點的地方,關鍵時候趙濤還能出兵相救。
這下周王也不澹定了,他所在的開封府也是飽受戰爭的摧殘,他本人都嚇怕了,非常害怕!
上回李自成圍攻開封,直接挖開黃河放水灌城,城市差點就被攻破,他也不想再過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
周王也準備上書朝廷,將自己轉封到江南去,也要離趙濤近些!
春末,洪承疇抵達京城,這立刻就引起百官們的注意。
現在時醒時昏的崇禎聽說洪承疇到了,還約他明天召見,這更加讓百官們警惕。
看來皇帝還是想要讓洪承疇官複原職啊!
這可不行!
多了一個人就對了一塊絆腳石,內閣已經坐滿了;六部尚書也坐滿了,皇帝到底怎麽安置洪承疇百官們想破了腦袋。
第二天在萬眾矚目下洪承疇走進紫禁城,又進入皇帝居住的乾清宮,而且還是密談!
有人事後看到洪承疇出來時眼睛紅紅的,還朝乾清宮拱手作揖。
再一天太子以監國身份發詔,任命洪承疇為詹事府少詹事。這個職位是屬於東宮的,負責太子的學業督導,少詹事為詹事府的領導,品級其實並不高。
、問題是這個職位是負責督導太子的,就可以左右太子的思路,這就太可怕了。
“這是要影響新皇帝的心思,是要搶班奪權啊!”
不行,洪承疇的能量太大,必須要把他給搞走。
於是好多官員上書朝廷,說洪承疇乃敗軍之將,道德有虧,不足以輔導太子,而且還會將太子往邪路上引,要皇帝引起重視。
也有官員替洪承疇“說好話的”,他們說洪承疇文韜武略,精於計謀,將他留在京城實在是大材小用。
他的才能應該用在邊關長城,而不是小小的詹事府
崇禎看了越發生氣!
國家剛剛從危難中解脫出來,目前財政貴乏,人才稀少,自己剛剛找來一個洪承疇就讓百官傾軋不已,這個國家怎麽能搞得好?
崇禎不停的氣往上衝,咳嗽不止,喝湯藥都不管用了,嚇的周皇後大哭不已。
強撐著一口氣,崇禎再次下旨:“詔宣大總督盧象升入閣,宣大總督又盧象升的弟弟盧象晉擔任,孫傳庭為三邊總督。”
隨後直接昏死過去!
皇帝眼看著就要不行了,還接連找武將入京,這讓百官們非常氣惱。
多一個障礙,就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去搬開。而且皇帝此時召武將入朝,明顯就是有替太子撐腰的意味,那麽文官即將要失去權利。
等到盧象升連夜入朝,他剛好遇上崇禎不行了。
崇禎皇帝還用眼神看看盧象升,隻看看太子朱慈烺,盧象升哭著跪下扣頭,“臣一定忠心輔左太子殿下,萬死不辭!”
噗。
。
。
崇禎這才放心的吐出最後一口氣。
。
。
太子朱慈烺;周皇後;張皇後,田貴妃,盧象升都跪地痛哭。
霎時,景陽鍾響起,百官們頓時都明白崇禎皇帝駕崩了。
他們一個個從衙門裏奔走而出,帶著哭喊撲向皇宮,隨後按品級跪地痛哭。
太子朱慈烺也在內閣和盧象升的主持下,在大行皇帝的靈前登基,接受百官的跪拜。
幾天後當趙陽來到皇宮吊唁崇禎皇帝,有個穿青袍的小官手指趙陽大罵,“小人,都是你們害得先皇駕崩,我恨死你們了!”
這話說得趙陽一頭霧水,崇禎皇帝明明是病死的,他的去世怎麽怪到自己的頭上快來了?
還有官員說就是東海來的兩封信,一份導致大行皇帝得病,另一份導致先皇的病情加重,“你們都是儈子手!”
趙陽冷冷的說“與其怪我們東海軍,不如怪你們這些朝臣們無能,是你們的無能活活累死了先皇,還有臉來指責我們?”
沒幾天,趙陽很倒黴的再一次被攆走了,他發誓:“朽木不可凋,我再也不來了,到海外當總督去!”
大明和東海軍就此徹底關閉了政治上的聯係。(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