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戰場(一)

字數:3440   加入書籤

A+A-


    沙麓山下,嶽山縣城的北邊就是大宋國和北鈥的門戶邢門關。

    這裏駐守著三萬大宋國的兵馬,另外有兩萬人馬卻跟著國舅爺楊可林駐紮在嶽山縣內。

    這樣的部署和梅家軍在時的部署完全不一樣。

    原來梅家老少三代在這裏駐守時,他們都是在邢門關駐紮,並不來嶽山城裏騷擾百姓。以平時在酒店裏或是在大街上一般是看不到兵士的身影的。

    邢門關是大宋國和北狄的第一道門戶,所以梅家祖孫無論是誰都覺得不能輕忽。

    而剩下的梅家軍則分別駐守在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如果邢門關這邊一旦有北狄人來進犯時,邢門關的士兵們就會馬上點起烽火來示警,於是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的軍隊就得到了消息,做好了戰鬥準備。

    梅家軍每次都在邢門關駐紮不少於五萬人的士兵。這些士兵因為身在第一線,所以他們並沒有屯田任務,而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的軍隊就有屯田任務了。

    所以在梅家軍內部。三道防線的士兵也是一年一輪換的,絕對做到公平。

    然而梅家軍一撤走,換了內地的軍隊來到北邊駐防,守將也換成了邊地百姓不熟悉的一個小白臉。

    他一來到此地,他身邊的人就開始為他吹噓,說他是國舅爺楊可林,在京城有赫赫戰功,所以才被皇上直接指名派到這裏來防守。

    老百姓剛開始不明白,以為大宋國的軍隊都是一樣的,要是過了三個月這後。

    他們就發現了許多不同的地方,比如這位守將隻是在邢台駐守了兩個月,然後就帶著兩萬人馬住進了嶽山縣。

    嶽山縣令有點苦不堪言,軍隊要住進來,他做為縣令就要給收拾住的地方。這可是兩萬士兵,而不是兩百或是兩千呢。

    所以這位嶽山縣的洪縣令硬著頭皮,當然也忍著著心中的怒氣花了一個月時間,組織百姓搬遷,給國舅爺楊可林騰出了地方。

    當然楊可林的大將軍府是洪縣令把自己的家讓了出來,又修整了一番。這才請楊大將軍住了進來。

    要不然邢門關距離嶽山縣還有二十裏地的路程。那位劉校尉哪裏會時時到張掌櫃家裏去喝酒呢?最後還莫名其妙地丟了性命。

    現在邢門關駐守的將軍並不是楊可林的親信,而是原來在杭州駐守的一支軍隊,守將姓連,是一位四品將軍。

    連將軍今年已經四十多了,本以為就在杭州當個武將不上戰場也算不錯了,可沒有想到一道軍令下來。他的軍隊就被調到了邢門關。

    楊可林原來是京城禁衛軍裏的一個將軍,因為其姐楊妃受寵,她又極力在皇上麵前說自己的弟弟飽讀兵書,是一位少年英才。

    就這樣皇上也沒有征求朝廷各大臣的意見,一道聖旨就把這位小白臉國舅爺楊可林派到了這裏守邊。

    當時楊可林來的時候,有許多大臣都想讓皇上改變主意。

    皇帝不知道啊。可是大臣們知道啊。這位楊可林說起兵書來是頭頭是道,好像是口才了得,武藝也還說得過去,所以在京城禁兵裏他很快就升到了正三品的將軍。

    但是他那正三品的將軍怎麽來的,京城的武將們是最清楚的了。

    不過就是皇上不派楊可林來,估計也沒有人願意來這裏守邊。為什麽呢?當然大多數人是因為梅宇的事情,朝廷裏有許多大臣都是敢怒而不敢言。皇上都在朝廷上打大臣們的屁股了,要是再觸動龍須的話,那說不上就是更悲慘的下場。所以大家覺得皇上既然喜歡折騰,那就讓他去折騰吧。

    梅宇這樣的人都是這樣的下場,梅家軍都被調換的七零八落的,從此世上再無梅家軍了。

    這樣的皇上明顯是對功臣不放心。所以有的大將軍在皇上還沒有決定換誰去守邊的時候,就病倒了好幾位。這破事愛誰去誰去,別再自己得了軍功後也落得和梅宇一樣的下場。

    兩看宮裏的幾位皇子們

    大皇子身子一向病弱,天天就知道請假不上朝。而皇後在皇上麵前也不得寵,那就是一個擺設。

    二皇子三皇上都是楊妃所生,兄弟倆的文功武略都不錯。母妃愛皇上寵愛,他們自然也得臉。但他們有舅家支持,自己根本不用上戰場,還是在朝廷裏培植自己的勢力比較好。

    四皇子的母妃地位低賤,隻是一個被皇上偶爾看上的小宮女,沒有任何的身家背景。

    五皇子的母妃原來也是個嬪,現在也去世了,他就知道尋覓美食,吃得身上胖嘟嘟的。

    六皇子的母妃本來地位不低,卻是因觸怒了皇上而牽連的娘家全家獲罪流放,她也被皇上賜死。悲催的六皇子就成了一個不可憐。他在皇上麵前就像是一個隱形人。皇上也不願意看到他,賜給了他一座府宅,讓他早早地離了皇宮,自生自滅去了。

    皇子們也都不發表意見,所以這事就這樣定了。

    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楊可林來到了邊關。

    他在這裏一呆就是五年,早就呆膩了,他也往京城去了好幾封信了,想讓他姐給皇上說一說,換個人過來守城。

    可是都被她姐以要立軍功為由給駁回了。笑話,她揚家如果沒有戰功,如果沒有能夠掌握住軍隊。她的兒子將來怎麽可以登上那個寶座?

    更何況,現在邊關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

    隻要楊可林能在邊關兩呆上幾年,等皇上一駕崩,她的二皇子就能上位了。

    而她們楊家百年的基業也就穩定下來了,她怎麽可能讓楊可林回去。

    更何況,隻會在宮廷爭鬥而不了解實際情況的楊妃還真以為她弟弟楊可林就是一個飽讀兵書之人呢。卻並不知道他這個弟弟有兩個致命的弱點“第一是喜歡龍陽之好,尤其是喜歡玩孌童。在京城裏有小倌,可是在這連城裏哪有那條件。第二就是這位楊國舅其實挺殘暴的,對士兵用刑也極狠。第三他就是紙上談兵,其實說穿了,連紙上談兵都算不上,他也就隻會那讀那幾章,那都是他吹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