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夕陽下,大牧首你要活著……

字數:4347   加入書籤

A+A-


                      美國緊隨其後步步吞食英國的金融地盤,實力越來越強。

    到最後蘇德開戰,英國的錢差不多花完了,金融市場幾乎被榨幹,隻剩下一個印度一個田賦供應者,但一旦對印度吸的太猛,印度大起義英國鎮不住就徹底完蛋。

    這時德國在美國財團,法猶財團,美猶財團的喂養下成了一個大胖子,美國看到再不援助英國,德國這個美猶財團聯盟的養蠱就會假戲真做,把英俄在內的歐洲全吃掉了。

    所以美國同時援助英蘇。

    縱觀整個脈絡,三年耗死了英國財團,隻剩下印度這個財廩,耗死英國後就開始對付德國,這屬於擦屁股的五年,蘇就是擦屁股的那張廁紙。

    在這八年中,美國和美猶財團是大贏家,全世界都在為他打工。

    戰後當然少不了戰利品的瓜分。

    美國要把歐陸收入囊中,這種情況下蘇要吃東歐和英國仍然占有印度就是不能容忍的,因此美國開始借英國來扶立猶太國。

    以色就是在這場戰爭中猶太財團的報酬之一,它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那一兩萬平方公裏的沙漠,而是蘇伊士運河。

    控製蘇伊士運河,就鎖住了遠東和西歐之間商業往來的利益。

    隨後美國引誘英蘇在土耳其希臘問題上對抗,進一步消耗英國,這之後,英國連靠印度東山再起的力氣都沒有了,因為它已經無力鎮壓印度起義。

    結果“英國-地中海-印度”利益線瓦解,印度開始和蘇走近。

    隨後為了協助美國財團打敗蘇,並獲得更大的獎勵,猶太財團一方麵準備切斷“蘇-地中海-印度”連線,一方麵配合美國對蘇發動石油金融戰,徹底打敗了莫斯科。

    然後美國就把中東石油金融蛋糕切給了猶太財團吃……

    彼得甩著來自尼德蘭銀行的幾張匯票。

    佛祖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匯票中也是一個你來我往,充滿著血腥和殺戮的世界。

    他現在是彼得三世,俄國沙皇,本人的態度自然是站在俄國這一邊,遙遠以後的戰爭中俄國處處被打,他自然不準備讓這種事情發生。

    不就是金融嗎?

    現在金融中心在荷蘭,還沒到英法那一步,更沒到還沒建立的美國,他沒道理玩不過猶太人。

    但現在時間還早,在貨幣沒有統一,紙幣沒有發行之前,沒有必要提前建立國家銀行,這隻會給猶太人以可乘之機。

    畢竟有史可鑒,國外的人在國外製造俄國假冒貨幣,趁機大量混入俄國,進而導致俄國市民手中的錢幣五個中有三個是假的,隨後乘機用假幣兌換俄國的真金白銀,然後運往國外,一進一出洗劫了俄國。

    將匯票收好,彼得施施然走出了正殿。

    他先是派人請來了議會議長兼親王尼基塔·特魯別茨科伊。

    議會是討論製定法令的地方,討論完畢後呈現給他需要他簽名才生效。

    但目前為止,議會的議事效率極其低下,而且混亂,有的法令自彼得大帝時期就有,但並沒有被廢除,反而在彼得大帝後的曆代君王手中仍舊對同樣的事情簽署了一條條法令,導致地方官在麵對這件事時無可適從,不知道該應用哪條法令。

    對這位親王彼得暫時沒有動他,因為他尚未表現出絲毫對他的不忠,倒是對葉卡捷琳娜,在葉卡捷琳娜成為女皇時,這位親王表現出了種種障礙。

    也因此,葉卡捷琳娜設置了總檢察長一職,用以監督議會。

    在一間宮殿裏,彼得和特魯別茨科伊說了什麽,特魯別茨科伊神情大喜,還帶著激動,他再三向彼得保證,隨後欣喜萬分地離去了。

    隨後彼得又叫來了沃倫佐夫這位總務大臣,教會的事情屬於內政,在這方麵,法令一旦公布,自然由沃倫佐夫處理比較好。

    三天後,一條轟動全俄羅斯的法令出台了——

    《免除教會俗務法令》!

    法令中規定,教會下的包括男性妻兒在內的200多萬農奴從此成為國有農奴,納入政府的管理體係,按照現有國有農奴的標準向國家繳納賦稅。

    教會的所有田產收歸國有。

    而教會本身自此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提交申請的主教、神父和牧師將成為國家的公務人員,按照級別標準領取國家俸祿,同時擔負國家職責,即為國家培養識字人員。

    另一部分沒有提交申請的將成為脫離世俗的宗教,從此將全身心的侍奉聖母瑪麗亞,他們唯一和世俗接觸的部分就是聽子民們的懺悔,和主持一些宗教儀式。

    法令頒布後頓時在俄國引起了轟動,但卻沒有受阻。

    彼得三世皇帝獲得聖啟得到證實的消息在各種推動下已經傳遍了俄國,令俄國人為新皇帝而狂熱。

    市民們沒有反對,農奴們沒有反對的權力,而貴族們,對教會占了那麽多田產和農奴被收回樂見其成,幻想著能為皇帝陛下管理一二。

    就這樣,涉及到俄國國家的驚天大變就在水到渠成下完成了。

    在總務大臣沃倫佐夫的親自主持下,這件事情的效率出奇的高。

    僅半個月之內,俄國國內的數百座教堂陸續關閉,原先的572座修道院僅剩下161座還在繼續維持。

    然後彼得又撥了一部分資金重啟教堂,以確保市民們有懺悔祈禱的地方。

    這場變革席卷了俄國的宗教、社會、文化和經濟生活,在數年內影響在一直持續著。

    阿德裏安什麽話也沒說,連麵見伊麗莎白女皇也沒有,直接返回了特洛伊茨修道院。

    彼得回到皇宮,言辭懇切地給這位可敬的大牧首寫了一封信

    “大牧首敬上,或許您感覺我現在所作所為涉及到重大錯誤,但事實將會證明一切,我不想對您有所欺瞞,隻希望您活下去,這樣您就能見證俄國的變化,您的心靈也終將得以平靜……”

    “我希望有一天,您親自為我加冕另外一個稱號,為俄國走向新時代而喝彩……”

    “當你我站在一起時,民眾將永遠記得你我的名字,對您無比尊敬的,同為聖母的信徒彼得·費奧多羅維奇。”

    歎了口氣,彼得命人帶上厚禮將這封信送往特洛伊茨修道院。

    令彼得頗感安慰的是,這位大牧首並沒有回絕他的禮物,送信的人稟報說,大牧首看完後沉默良久,最終說了句

    “尿我床的信徒,我活著等著看。”

    彼得現在是皇帝,這句話頗顯無禮,但說的人沒有覺得,聽的人也沒有覺得,彼得反而鬆了口氣。

    身為一個穿越者,他不是來欺負老人家的。

    “大牧首,希望你活著吧,最好能活到我年老的那一天,這樣你一定會心滿意足……”

    夕陽落下,餘暉灑向皇宮,彼得站在窗前向外凝望,他仿佛是在看夕陽,又似乎是在看別的什麽。

    7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