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移民策略
字數:3573 加入書籤
「陛下是擔心,朝廷大軍攻略荊州,冀州的袁紹,會采取相同的戰術,來威脅並州?」張揚想了想,就對著劉協回答到。
劉協聽到張揚的話,點了點頭,然後又才繼續說道:「不光如此,朕擔心的還有鮮卑和烏桓。」
「雖然現在鮮卑,烏桓已經臣服我大漢,但是他們依舊跟袁紹接壤,與袁紹來往密切。所以朕有一些擔心。」
「陛下的意識是,鮮卑和烏桓會再次背叛大漢?」張揚聽到劉協的話,頓時有一些皺眉。
劉協沒有說話,而是把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徐庶,而徐庶也明白,這一次的召見,不光是要安排自己和張揚,要交給自己任務,也有天子想要考教自己的意思在裏麵。
「陛下,小臣倒以為,鮮卑烏桓大規模的反叛是不會出現的,但是也說不好,會有一些部落,跟袁紹的關係好,偏向與他。」
「不過,即便是這樣,如果我們真麵戰場少有劣勢,這些鮮卑人,還是有可能會生亂子。畢竟這些鮮卑胡人,他們新附大漢的時間還短,我們沒有辦法保證他們的忠心。」徐庶緩緩地說道。
劉協聽到後,點了點頭,他覺得徐庶看法,跟他的想法一致。
畢竟,現在鮮卑人,才新附大漢,一兩年的時間,雙方之間的信任感還是非常低的,這個時候,稍有不慎,造成的後果,就非常的嚴重。
想要再一次平定草原上的反抗,有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經曆。
就目前這個狀態之下,以劉協手中的力量,還不夠平定,除非大規模的招募玩家進來。
而目前,在龍國,劉協一直還是限製這人數,不要的十幾億的玩家湧入,即便是劉協,目前也撐不住。
為了減少草原上的威脅,最好的辦法,還是需要派遣一名有能力,有聲望的人,去鎮守並州。與此同時,還需要防備冀州的袁紹偷襲。
所以,想來想去,劉協覺得還是排張揚去管理並州。
首先,之前張揚就在河東,跟並州的張燕多有聯係,兩人之間也算是老相識了。所以在配合上,劉協不用擔心張揚跟張燕兩個人,沒有辦法配合,甚至鬧矛盾。
其次,經曆過爭辯,張燕麾下的幾十萬黑山軍已經縮減成一支十萬人的精銳大軍。但是張燕這些人,畢竟是豪強或者黃巾軍出身,沒有管理民生方麵的經驗。
之前在管理黑山軍的時候,張燕他們,更多的是采用軍事化管理。但現在,隨著黑山軍縮減,大量的平民被安置在了縣城。
這樣一來,就需要考慮這些人的農業,商業的發展。
本來發展並州這件事,早就提上了日程,隻是這一次為了便捷,劉協打算兩件合成一件事去辦。
他想要認命張揚為並州刺史,主政並州,管理民生,而張燕則分為安北將軍,負責並州的軍事,而徐庶,劉協是打算讓他去並州鍛煉一下。
一方麵是讓他去學習一下經驗,另外一方麵則是為了給他鍍金。跟他同一批出來的諸葛亮和龐統,現在就已經在馬超的麾下效力了。
劉協不能厚此薄彼,所以就讓徐庶去並州。
至於說,第一屆文圖大筆四人組的最後一個司馬懿,劉協現在還不敢讓他出仕,隻是讓他在自己身邊充當一名小吏。
等什麽時候統一大漢,整頓好世家之後,再把司馬懿放出來。
沒有了世家支持的司馬懿,或者是世家勢力被清除的司馬懿,他拿什麽跟自己鬥?想要掀他老劉家的桌子,那也得看他又沒有這個實力。
其他人能不能支持他。
換句話來說沒有了世家的力量,縱使他是司馬懿,也不可能像曆史上那樣篡位。因為沒土壤啊。
到時候所有的世家,百姓都是越過越好,越來越富,你這個時候司馬懿想要跳出來獨攬大權,架空皇帝,甚至是想要代漢,你看看那些既得利者會不會弄死你。
相信,以司馬懿的聰明才智,不可能看不出這些。
至於說,想其他的穿越者那樣,一上來就弄死司馬懿,那簡直是胡扯。
人家司馬懿雖然說作為古人,他的見識沒有你穿越者多,但是不代表他們是腦殘,分不清楚利弊,頭鐵自己去送死。
對於這樣的人來說,隻要控製得好,一切都能在掌控當中,你隻需要把他所依靠的土壤去掉,他拿什麽來翻天?
再說了,就這麽輕易地弄死司馬懿,豈不是浪費了?
不過,在劉協看起來,現在還不是讓司馬懿出仕的時候,再等等吧。
「元直,若讓你去並州,你要如何麵對鮮卑人,和袁紹的威脅?」劉協看著徐庶問道。
而徐庶聽到劉協的話,很明顯就是愣住了。他沒有想到劉協會問他這個問題。
要知道,他此時在朝廷內不,還隻是一個小官,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除非劉協宣布大朝會,他才有旁聽的資格。
他怎麽都沒有想,劉協會突然問這個問題。
不過,他畢竟還是徐庶,他深吸兩口氣,然後才緩緩地說道:「陛下,若是臣能夠到並州,那麽臣的意見是,內修兵戈,外聯鮮卑,以擋袁紹。」
「哦?有意思,你詳細跟朕說說,怎麽個內修兵戈,外聯鮮卑。」劉協饒有興趣的看著徐庶。
「回陛下,並州由於此前乃是邊關州郡,常年受胡人南下之苦,而且地處北境,甚是荒涼。所以一直以來,並州人口並不多。」
「雖然,前年張燕歸附,裁剪了一些黑山軍,讓他們轉為平民,但是那些人口,對於並州來說,還是不夠。」
「此時的並州,依舊還是一幅地廣人稀的局麵,所以臣以為,無論是想要控製住並州,抵擋胡人,還是袁紹,第一步就是充實並州的人口。」
「臣覺得,陛下可以下令,讓鮮卑部族當中,又想要土地的牧民來並州,由官府分發土地,農具,並排經驗豐富的老農手把手教導他們耕種。」
「如此一來,臣預計,最多三年,並州的人口能夠翻上一倍。」
「而這些吸收的胡人,他們有了耕地之後,自然的流動性就減少,也會逐漸學會我們漢人的定居,而不是想起他胡人那樣,逐水草而居,穩定下來的胡人,可以給我們帶來大量的糧草和稅收。」
「同時,這些胡人,原本也是草原上的牧民,他們在耕種土地之餘,也可以養馬,以充實我漢軍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