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方臘起義 第128章 懸壺濟世
字數:5312 加入書籤
“宿主與九蓮共度患難,曆經滄桑,經曆了人世間的險惡,終於將太一縣改造成人間樂土。”
係統冰冷的機械聲音響起:
“宿主和九蓮的父女之情超過世上百分之九十的普通父女。
新任務:
教九蓮懸壺濟世之術,培養九蓮的仁心,讓她明辨是非,擁有一顆濟世為懷的仁心。
請選擇是否接受任務。
備注:接受任務後,將恢複宿主的醫術和部分修為,在醫病時可以使用修為。
任務完成後,將徹底恢複宿主的修為和許仙的身份。”
許仙做夢都想恢複修為和身份,他想做許仙,不想做毫無修為的陳三。
因此,許仙毫不猶豫地選擇接受任務。
在接受任務的那一刻,許仙突然感覺神清氣爽,經脈中的靈力也恢複了,皮膚也變得白皙了,人也變得年輕了,臉上的皺紋和歲月痕跡也消失了。
許仙運轉靈力,揮出一拳,打向縣衙門口的大樹,大樹毫無反應。
係統:“任務未完成,體內的靈力隻能用於醫病,不能用於其它。”
許仙又測試了一番,對自己現在的狀況總算是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力氣比陳三大了三倍,不容易疲倦,普通的刀槍箭也能傷到,還無法做到刀槍不入,隻是恢複能力比一般人強一點而已。
視力、聽力、力量、敏捷、智力、體力都是陳三的三倍左右,比起原來的許仙,當然是差遠了。
無法召喚無名神劍。
限製還是很多,隻盼望快點完成任務徹底恢複許仙的修為和身份了。
“爸爸,你變年青了?整個人被一種神奇的光芒籠罩!”
九蓮偏著腦袋,秀眉輕揚,咯咯笑道:
“難道爸爸談戀愛了?我要有新媽媽了?”
係統的設定,九蓮的媽媽是難產死的,九蓮從一出生就沒有媽媽。
看到別人有媽媽,九蓮也要許仙帶她去找媽媽。
隨著年齡的增長,九蓮知道媽媽再也回不來了,一直讓許仙幫她找個新媽媽。
九蓮單純的心裏,隻想要有個媽媽疼,有個媽媽愛。
因為別人都有爸媽,而她卻隻有一個爸爸,比別人少了一份愛。
說到新媽媽,許仙想到任務結束後,或許可以帶九蓮去見白素貞。
他隻是不知道,到任務完成後,九蓮究竟是現在這個可愛的小女孩,還是已經變回九品蓮台。
許仙揉了揉九蓮的秀發,說道:
“蓮兒,媽媽會有的,過一段時間,爸爸帶你去找新媽媽。”
小嘴一撇,九蓮輕哼一聲,道:
“每次都是過一段時間,都過了幾年了,蓮兒還沒媽媽。”
許仙說道:
“這次是真的,隻不過,爸爸殺太多人了,身上有太多罪孽,以現在這個樣子去見新媽媽,會為新媽媽帶來災難。”
九蓮疑惑地說道:
“我們殺的都是壞人,他們都想讓我們死,我們是為了自保。
爸爸不是說,除惡即是行善,我們殺人,是為了讓整個太一縣的人過上好日子,是大功德。”
許仙說道:
“從大義方麵說,我們將太一縣打造成理想國度,讓耕者有其田,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確實是大功德。
但是,如果另一個角度看,我們殺的那些人也並不是十惡不赦,他們有些人也並沒有為過惡,隻是為了生活,為了家庭,他們站錯了隊,選擇助紂為虐而已。
殺他們是為大義,卻讓他們的家庭失去了頂梁柱,讓他們的家人生活沒有著落,這也是一種罪孽。”
九蓮問道:
“難道我們殺錯了?我們應該留他們一命?”
許仙說道:
“沒殺錯,戰場上隻有敵我,不論善惡,我們如果對敵人仁慈,死的可能是我們自己。”
九蓮歎道:
“大家都是好人,為什麽要殺來殺去?
人已經殺了,我們是不是要對他們的家庭做出補償?”
許仙說道:
“已經有人去做了,他們隻要不想著報複,以後會過得很好。”
九蓮說道:
“既然已經做出補償了,我們沒有罪孽了,也就可以放心了。”
許仙說道:
“補償隻能彌補一部分,我們殺了的人,帶來的罪孽之氣還是無法消解。
因此,我們要去救人,以濟世仁心消解我們的罪孽之氣。”
九蓮問道:
“要如何濟世,蓮兒陪爸爸一起去濟世。”
許仙說道:
“懸壺濟世。”
“蓮兒知道了。”
九蓮雙手捧起桌上的茶壺,說道:
“爸爸,我們隻要把這個壺掛起來,就叫懸壺濟世了?”
聞言,許仙向九蓮說起懸浮濟世的典故。
懸壺濟世是頌譽醫者救人於病痛的一個詞語。出自《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
許多人也許不明白為什麽一些中藥店門前要掛一個葫蘆。
但是,提到“葫蘆裏不知賣的什麽藥”這句俗語,你就會知道這葫蘆肯定與藥有關。
葫蘆,古代稱作“壺”,俗稱葫蘆瓜,古代道家的象征之一。
《詩·豳風·七月》中“八月斷壺”,特指的就是盛藥的葫蘆,即“藥葫蘆”。
葫蘆與中醫結緣可謂源遠流長,古今許多神話故事,幾乎涉及藥就有葫蘆。
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鐵拐李,就常背一個裝有“靈丹妙藥”的葫蘆,周遊江湖,治病救人。
相傳太上老君精心煉就的長生不老仙丹,就裝在他的法寶紫金葫蘆裏。
關於壺翁的記載,則有“壺公謝元,曆陽人,賣藥於市。不二價,治病皆愈。
語人曰:服此藥必吐某物,某日當愈,事無不效。日收錢數萬,施市內貧乏饑凍者。”
以此觀之,壺翁乃身懷醫技、樂善好施之隱士醫者。因其診病貨藥處常懸一壺為醫幟,所以人稱壺翁。
類似記載,還可見於晉代葛洪《神仙傳》及一些古史雜說等。
大概說的都是漢代的某年夏天,河南一帶鬧瘟疫,死了許多人,無法醫治。
有一天,一個神奇的老人來到這裏,他在一條巷子裏開了一個小小的中藥店,門前掛了一個藥葫蘆,裏麵盛了藥丸,專治這種瘟疫。
這位“壺翁”身懷絕技,樂善好施,凡是有人來求醫,老人就從藥葫蘆裏摸出一粒藥丸,讓患者用溫開水衝服。
就這樣,喝了這位“壺翁”藥的人,一個一個都好了起來。
時有汝南人費長房,見此老翁在人散後便跳入壺中,他覺得非常奇怪,於是就帶了酒菜前去拜訪,老翁便邀他同入壺中。
費長房從此隨其學道,壺翁盡授其“懸壺濟世”之術。
雖然記載這個傳說有些神話傳奇色彩,但是他二人的醫術確實令人讚佩。
也因為這個故事的流傳,所以後人將行醫稱為懸壺,醫生或診所的賀詞無一例外,都是懸壺濟世,而懸掛的那個葫蘆更成了中醫的標誌。
醫家掛藥葫蘆還有深意:
一是向世人表明其“懸壺濟世”之宏願。
二是看重葫蘆的實用價值。
用葫蘆保存藥物確實比其他的容器如鐵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其有很強的密封性能,潮氣不易進入,容易保持藥物的幹燥。
從曆代史籍中得知,古時候的行醫者無論走到哪裏身上都背著葫蘆,如唐代藥王孫思邈采藥時就必掛一個藥葫蘆。
而且,葫蘆除了能盛藥,本身也可為藥,能醫治很多疾病。
因此,後來人皆稱賣藥的、行醫的為“懸壺”,美稱醫生職業為“懸壺濟世”,曆代醫家行醫開業則以“懸壺之喜”等為賀。
聽完許仙的故事,九蓮終於明白什麽是懸壺濟世了,並不是掛個茶壺就叫懸壺濟世,說道:
“爸爸,蓮兒也要像鐵拐李、壺公、費長房、藥王等前輩一樣懸壺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