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娑婆世界,石猴出世

字數:6541   加入書籤

A+A-




    另一邊——
    太微在此世的另一個馬甲‘天光’,則是跟隨著如來佛祖,一起來到了中央娑婆世界……
    淨土廣大,橫恒諸天億萬劫數;靈山巍峨,琉璃淨光普照萬方。
    天地間一切目之所及的地方,皆籠罩在無邊的功德盛景中。
    一座座佛刹、寶闕、塔林、功德池……皆星羅棋布,散落於此世的天地間,皆瓦片似琉璃,磚塊如黃金,美輪美奐,盡顯淨土之莊嚴。
    還有一位位比丘、金剛、揭諦、迦藍、羅漢、菩薩,有的獨自在不同寺廟中誦經修行,有的相互辯法,參禪論理……
    此地,即為佛門中央世界之主,現在如來佛的國土!
    在佛祖離開九幽,踏足娑婆淨土的刹那,整個世界都為祂的歸來而變得明亮起來,琉璃佛光明淨,禪韻佛音陣陣,顯示著大光明、大無畏、大慈悲、大解脫之意。
    天地間有一尊尊偉岸的金身顯化,靈山上的諸位阿羅漢、菩薩、佛陀皆為佛祖的歸來而露出大歡喜之色,開口誦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禮讚無上世尊!”
    “……”
    佛光幢幢,一朵朵蓮花盛開,整個世界都在為了如來佛祖的突破而歡悅。
    佛祖回自己家,自然不用走正門過淩雲渡之類的關卡,祂帶著‘天光’,直接出現在靈山深處,大雷音寺中。
    在娑婆淨土中修行的諸位大士皆是趕來覲見。
    就這樣,在靈山諸佛麵前,‘天光’算是正式加入了佛門。
    封號‘光耀佛’,名錄佛門經典,成為釋家神話體係的一部分!
    然後,在金碧輝煌,仿佛可以容納諸天的大雄寶殿之上,佛祖說法,聲如雷震,響徹十方天地,發人深醒,引人沉入禪意妙境中,證見自性真如。
    諸多佛門高層,皆為得見真理而如癡如醉,現大歡喜……
    ……
    見過了佛門眾人後,‘天光’也在娑婆世界中開辟了自己的道場。
    眾多菩薩佛陀對於他的加入,也並不驚訝。
    如來佛祖隻是去了九幽,除了最後進入‘生死原點’外一直都是公開露麵的,又沒有和靈山徹底斷了聯係。
    不說他們可以探查到各種消息,就連如來的五大明王化身: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剛夜叉明王,都一直還在淨土中呢!
    諸佛菩薩自然知道‘天光’這個從佛祖踏入九幽不久,就一直跟在祂身邊的存在。
    當然,‘天光’的真正跟腳,他們並不知道。
    佛祖就不會將他人的秘密隨便傳揚出去,就像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難,他其實是天庭九天雷神的佛門之身,這個情況……佛門中就沒有幾個人清楚。
    他們也隻是以為‘天光’是一個在緣分的指引下抱上佛祖大腿的先天生靈。
    倒是他得到佛祖的教導,從‘傳說’突破‘造化’,更讓諸佛菩薩羨慕。
    其實,佛祖在靈山也是經常講道的,諸多在此修行的佛們弟子得到的教誨並不少,但娑婆淨土中的‘傳說’、‘造化’依然有數。
    每一個‘大神通者’都是彼岸之下的頂尖人物,在任何勢力都是絕對的高層,‘天光’的加入,讓佛門在漫長的時間中又增添了一尊強者,這是少有的盛事……
    ——哪怕是佛門這樣立於天地頂端的龐大勢力中,大神通者也需要曆經萬古歲月才有可能出現一尊!
    靈山高層又多出一人。
    事實上,在‘天光’突破‘造化’之後,諸佛菩薩對於他的歸位已經期待很久了。
    一位新出現的‘大神通者’,他新鮮的大道法理,他對佛門經典的獨特解讀,說不定就能給其他人帶來意外的啟發和驚喜啊!
    在‘天光’安頓下來後,娑婆淨土諸位古佛、大菩薩、大阿羅漢都熱情的主動上門拜訪,與他論道……還有更多低於‘造化’境界的佛門弟子求見,期待得到‘光耀佛’的指點。
    甚至,還有西方極樂世界、東方琉璃光世界等十方三世淨土的佛友前來‘竄門’!
    而作為善意光明的化身,‘天光’並不會表現得太過高冷,他結交各位‘造化’,對來訪的低境界者亦是用心指導,和這些拜訪者都相處得很是融洽。
    有空的時候,他也會前往諸佛菩薩的道場,還有其它佛門淨土進行‘回訪’……
    在這個過程中,他也陸續見過了‘阿彌陀佛’與‘菩提古佛’這兩位‘彼岸’大佬,聽過他們講述的各自佛理——從學術交流這方麵來說,佛門內部的氛圍其實很不錯。
    就像‘如來神掌’在佛門修士中傳播很廣一般,‘阿彌陀佛’與‘菩提古佛’的功法也是隻要有心都可以學到。
    慢慢的,‘光耀佛’在佛門也就有了良好的口碑。
    在他的結交下,阿難、摩柯迦葉、藥師如來、彌勒、大勢至、觀世音、文殊……這些佛門大神通者,皆樂意與之為友。
    一時間,‘天光’成為了佛門新貴,往來皆高士大德。
    當然,作為新人,也沒有那麽快就讓所有人徹底心服,但至少在表麵上,大家都對他交口稱讚,沒有任何不是。
    在與諸佛菩薩的論道中,不止是對方因為他的道理而觸類旁通,得到進步,他自己也因此得到了很大收獲。
    ——佛祖的大道固然包羅萬象,但諸多在各自領域深耕的佛門修士之道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在漫長的時間中,在交流中親身感悟、體會過諸佛菩薩的道理後,‘天光’將自身虛幻大道繼續升華,直到‘彼岸’之下的圓滿。
    這已經是佛門三大‘彼岸’之下的頂峰!
    他在佛門可以說是混的風生水起,名聲隨著各種佛經傳揚諸天……
    ……
    時光漫漫,在‘魔主’和‘天光’各自修行,不斷進步,積累著自身底蘊的時候。
    真實界,傲來國之外的東海,於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有一座仙山屹立。
    喚為……花果山!
    此山勢鎮汪洋,威寧瑤海,丹崖怪石,削壁奇峰,瑤草奇花不謝,青鬆翠柏長春。
    有‘天成’的陣法遮掩,讓東海群仙皆不得其門而入。
    在花果山的山頂上,有著一塊仙石。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有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曆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無盡天真地秀,日精月華匯聚於此,色成五彩,光華熠熠,仿佛一切造化所鍾的核心。
    這一天——
    天地能量大海泛起波瀾,有璀璨金光衝霄,貫穿整個真實界,直通九天。
    此為傳說仙靈孕育出世的異象。
    讓天地間不少目光匯聚而來。
    一尊天成的‘傳說’,足以讓諸多大能、大神通者為之側目了。
    當諸天強者看見異象發生的地方,以及那塊五色仙石後,不少見多識廣的大能者都認出了對方的來曆。
    “和當初封神時代的‘靈珠子’一樣,也是出自‘妖皇’的布置嗎?”
    “散了,散了,這新生的‘傳說’仙靈不是我們這些散數有資格拉攏的!如果隨意出麵,幹擾了‘天意’的布置,都不知會怎麽死……”
    “這樣的跟腳,他未來注定坎坷,但最終的結果不會太差~”
    神念在虛空中縱橫交錯,隨著諸強的意誌交流而激蕩。
    在諸天目光的注視下,立於花果山頂漫長歲月,充滿靈通之意的仙石驟然迸裂,產出一石卵,好似一顆圓球,看起來並不算大。
    這石球破開仙石,沐浴外界的能量潮汐後,迎風便長,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當即禮拜四方,感謝天地孕育己身的大恩德。
    此時,高高在上的天庭中,身影環繞波光渺渺,顯得孤高無上的天帝也因為外界的金光焰焰而垂落目光,看了一眼之後,對下方眾仙淡然道:“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既然天帝都這麽說了,眾仙也識趣的不再討論。
    雖然他們也知道,‘彼岸’落子,必有波瀾,這對代表著天地秩序的天庭並不是什麽好事……
    花果山中——
    那猴出世後,雖然有著天生的傳說之能,卻也沒有什麽運用的想法。
    隻有一派純粹天然的心思,不染塵俗,並沒有太多後天的。
    哪怕他隻要抬腳便可以走出這個誕生之地,縱橫於天地間,在這種情況下也不會誕生這方麵的想法。
    而外界的仙神,在心懷顧忌的情況下也不敢來此對這猴進行引導,讓他脫離初生的蒙昧,進行‘成長’……
    因此,在出現在這個世上後,石猴隻是行走跳躍於山中,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
    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在與普通猴子的相處中,他反而收斂了自身神異,同樣也顯得普通了起來。
    有一天,天氣炎熱,石猴與群猴一起避暑,都在鬆陰之下玩耍,玩累後去那山澗中洗澡。
    在這與世隔絕的神山中,哪怕沒有什麽傳承,不通修行,這些受到環境中天地靈韻洗禮的猿猴也有著語言能力。
    在玩水的時候,突然有猴莫名的靈光閃現,突發奇想,要去看一看水流的源頭。
    然後,在它喊了一聲後,諸猴景從,都相互呼喚,叫著“都去!都去!”,一齊順澗跑跳,爬山越石,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
    眾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好水!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又道:“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連呼了三聲,忽見石猴從猴群中跳出,應聲道:“我進去!我進去!”
    隻見他閉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飛瀑中,刹那間天地變換,時空改易。
    等他睜開眼睛,看見的卻是明明朗朗的一架石橋,通向一方洞府,上書兩行大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進入其中後,是一方白雲如玉飄浮,煙霞搖曳生光,無盡奇花異草生長的新天地。
    這就讓此時還天真單純的猴子非常喜悅,沒有任何猶豫,開心的出去通知其它猴子了……
    到了這個時候,借助這個事件,石猴才被諸多猴子尊奉為猴王,號稱——‘美猴王’!
    是的,作為天生的傳說,石猴卻在這個時候才得到一群普通猴子的遵奉。
    這也與他還沒有什麽使用暴力的意識有關。
    一直在山中生活,他就被認為自己和其它猴子有什麽區別。
    哪怕不稱霸什麽的,也不使用自己天生的大能,也有一種簡單的快樂……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