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潼關之敗

字數:4946   加入書籤

A+A-


    那人默然良久才道:“硝煙散盡之際,才發現唐軍多是自己在砍自己,這時崔乾佑才派出五千同羅精銳騎兵殺入唐軍陣中,唐軍由是崩潰……”
    眾人皆默……
    那人聲音已然發抖:“唐軍一路往回奔逃了七十裏,同羅騎兵便追擊了七十裏,唐軍除了被賊軍騎兵砍殺,更多是被自己人踩踏而死。潼關前挖有三條寬兩丈,深一丈的塹壕用以阻滯騎兵,卻成了潰逃唐軍的壘屍坑,軍卒墜落其中竟將三條塹壕填平……”
    裴旻心緒已然平複,問道:“那哥舒翰又是怎麽丟的潼關?”
    那人道:“翰帥撤回潼關後清點人數,出陣時的二十萬大軍隻剩下八千人。然潼關易守難攻,八千人未必不能死守,可恨那番將火拔歸仁,假巡防之名,把翰帥騙出關外,抓了翰帥投降了叛軍,潼關由是失守……”
    說到此處那人眼圈翻紅,他特意提到火拔歸仁是“番將”,自安祿山造反以來,唐人對番兵番將都多了一份懷疑與小心,那人顯然也認為如非番人出賣,潼關尚不至於一日而陷落,卻忘了哥舒翰其實也是“番將”。
    唐軍慘敗的消息顯然震撼了所有人,一時間隻能聽到粗重的呼吸聲,獨孤楚得機再度問道:“朔兒和湘兒是否在潼關,他們可還安好?”
    裴旻開口道:“他們不在潼關。”
    獨孤問道:“裴旻,你到底打的什麽主意?難道你讓朔兒率武林群豪去攻打雒陽了?”
    李珠兒哼了一聲道:“若由著咱這位江盟主的性子,估摸著是真去攻打雒陽了。”
    獨孤問不管她的冷嘲熱諷,問道:“那他們到底去了哪裏?”
    裴旻道:“去了燕軍最弱處。”
    獨孤問撚須道:“嗯……去河北卻是一步妙棋,史思明其人誌大才疏不堪大用,若能直取範陽,便是斷了賊兵的根基。”
    李珠兒歎了口氣道:“可惜功虧一簣,沒想到哥舒翰聲名顯赫卻是個樣子貨,一戰而失潼關,如此一來隻怕河北的唐軍都要撤回井陘了。”
    那報信的人聽了李珠兒這般說,登時須眉皆立就要反駁,裴旻拿手一按止住他,緩緩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潼關丟了可能更有利我們的大計。”
    獨孤問疑惑道:“老丈我怎麽越聽越糊塗了?”他轉頭問葛如亮:“葛郎,裴旻小兒到底想做什麽?”
    饒是葛如亮極富智機,一時也參詳不透,他身中光明鹽之毒,本就覺神困力乏,此刻更覺頭腦昏亂,一陣暈眩,就此倒伏失了知覺……
    與此同時,距王屋山東北千裏之外的嘉山,此地乃太行餘脈,大山在此地徹底沒入平原之中,放眼東望目之所及全無遮蔽,隻見廣袤的平原之上如被水灌炸窩的蟻巢,滿是潰兵。
    潰兵敗逃的方向各不相同,顯得更加混亂,數量眾多不下四五萬人,隻是在如此寬闊的平原上顯得渺小如螻蟻。
    山丘上立著黑白黃三匹馬,馬上三人是兩名軍官與一平民裝束的青年。
    騎著黑馬的將軍一身穿明光鎧甲,頭上紮著紅色抹額,將手中馬鞭向東一指,朗聲笑道:“溯之,我與郭節度使與賊兵鏖戰數月,始終突破此處,今日得江湖豪俠相助,終於擊潰了叛軍主力,前方再無險阻,待奪得定州後,幽州範陽的門戶便大開了。”
    那騎黃馬的青年叉手道:“李將軍過譽了,兩位將軍四月奪九門,五月克趙郡,今日得勝之後,安賊的歸路算是徹底斷絕了。”
    騎白馬的將官談吐更顯沉穩,卻也難掩興奮之情,他嗓音低沉地說道:“史思明、蔡希德、尹子奇三賊非同小可,此番三賊聯手原是想把我們擠出河北,沒想到我們得溯之奧援,反客為主一戰成功,今日之勝,溯之當記首功。”
    三人正是李光弼、郭子儀與江朔三人,半年來,郭子儀和李光弼在河北對史思明、蔡希德勝多敗少,眼看河北老巢不保,安祿山派尹子奇率精兵回援,郭子儀兵力不足,隻能深溝高壘,與敵周旋。
    李光弼則伺機四處出擊,攻敵薄弱,令景城、河間、信都、清河、平原、博平六郡脫離了燕軍的控製,及至攻克趙郡,已徹底切斷了河北與河南叛軍的聯係。
    但在河北叛軍已然占據優勢,直至五月中江朔攜江湖群豪到來,白日裏唐軍正規軍與叛軍周旋,夜裏武林豪俠輪番襲擾賊營,所謂“賊來則守,去則追之,晝則耀兵,夜斫其營”。
    史思明等部疲於奔命,不得休息,直至五月底,郭子儀見時機成熟,發動決戰,終於一戰擊潰燕軍!
    三人正在山崗上指點談笑,一道紅色身影騎著桃花馬馳上山崗,李光弼笑道:“湘兒娘子回來了,可曾生擒史思明?”
    一襲紅裝的獨孤湘在馬鐙裏跺腳道:“我眼見著史思明老賊被曜郎一箭射落,可惜離得太遠,亂兵太多,眼看著群賊把他救走了。”
    實際史思明落馬之後,被尹子奇救走了,獨孤湘自忖不是尹子奇的對手因此沒有去追,尹子奇雖然悍勇,但在戰場上一個人的功夫再高也不足以改變戰局,不過是能堪堪自保而已,尹子奇救得史思明遁走,卻拋下了戰場上燕軍主力。
    後世史書記載,此戰唐軍以少勝多,斬首四萬級,俘虜數千人,取得煌煌大勝,本當乘勝追擊,直搗叛軍大本營範陽,然後看似這唾手可得的勝利卻戛然而止了……
    四麵八方的人群紛紛向山崗匯聚,除了唐軍還有少林、茅山及江湖各路的豪傑,人們互相慶祝,好不歡樂,這時卻見西路一騎飛馳而至,馬上是一唐軍傳檄飛騎。
    那飛騎看來十分狼狽,嘴裏烏裏烏突不知喊的什麽,他的模樣與歡慶的人群格格不入,郭子儀一眼就看到了此人,心中登時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點手換那飛騎近前,那人卻被人群所阻,始終靠近不得,不由得急得哇哇大叫。
    郭子儀高喊:“讓開道路!讓開道路!”
    聲音卻也無法傳開,正焦急間,隻見獨孤湘飛身而起,在眾人頭頂點了數點,手中白練長索一揮,卷在那飛騎腰間,那人來不及發一聲喊,便被獨孤湘如拽紙鳶拉回了郭子儀麵前。
    郭子儀不及向獨孤湘道謝,急問那飛騎:“有何消息?”
    那飛騎匍匐在地,拚命地以頭搶地,泣不成聲,一旁的李光弼喝道:“男兒大丈夫,哭什麽?行兵用險,本就有勝有敗,哪裏吃了敗仗速速報來!”
    那人從牙關裏擠出幾個字:“潼關失守了……”
    李光弼皺眉道:“什麽?”
    那人忽而如失心瘋了一般,仰起頭來,麵目猙獰地喊道:“潼關失守啦!潼關失守啦!哥舒翰被擒,長安之前再無關隘!”
    郭子儀問道:“你……你說什麽?你再說一遍……”
    饒是郭子儀再有城府,也不由的聲音發顫。
    那人少許恢複了一些理智,叉手泣聲道:“翰帥中了敵軍詭計,在潼關城外慘敗,一日失關,現下叛軍隻怕已至長安城下了……”
    郭子儀一愣,失神地望著西麵,囁嚅道:“聖人危矣……”
    李光弼拿手一攔,道:“且慢……哥舒翰世之良將,就算敗也絕不可能敗得這麽快,這麽慘,怕是賊人的奸計。”
    郭子儀聽李光弼這般說,不由得點頭,道:“是了,是了,哥舒翰不會這麽蠢,他怎麽會放棄雄關鐵壁主動出擊?”
    那飛騎見郭子儀不信,正是百口莫辯,隻能不住流淚叩首,畢竟哥舒翰一日丟關太過匪夷所思,實在叫人難以置信。
    正在此時,又有飛騎馳至,那人手中舉著粘了羽毛的銅桶,卻是官府八百裏加急的傳檄。這次獨孤湘也不等招呼,直接躍起如法炮製將那人拖到郭子儀麵前。
    郭子儀也不管那人口中稟報,劈手奪過銅桶,擰開來險些將裏麵的紙卷抖落在地上,江朔在一旁忙幫他接住交還郭子儀手中。
    郭子儀並沒有讀出來,但持紙卷的雙手已經開始不由自主地抖動起來,他將紙卷遞給李光弼,李光弼掃了一眼了,急道:“可是……”卻沒有下文了。
    這時第三騎又至,遠遠望去,第四騎、第五騎在更遠處現身,郭子儀知道在目力不能及的遠方還有更多的飛騎在趕來,這是唐軍為確保重要軍情傳達的連騎傳檄之法,有時候會連綿數十騎之多。
    他知道潼關是真的敗了……
    這時歡慶的唐軍也已經看出了端倪,默默將上崗的道路讓開,傳檄的飛騎們在郭子儀麵前匯聚,潼關兵敗的消息在人群中無聲的傳遞,偌大的戰場仿佛忽然安靜了下來。
    郭子儀沉默良久,堅定地道:“必須立刻回兵。”
    方回到崗上的王棲曜道:“範陽在望,就這麽算了?”
    李光弼道:“長安若失,奪下範陽也沒用了。”
    獨孤湘道:“我們這就南下,賊人打長安,我們就打他雒陽,擒了老賊安祿山!”
    李光弼搖頭道:“不行,此舉太過行險,一則遠水難解近火,二則河北賊勢尚在,有被賊兵南北夾擊的危險。”
    獨孤湘沒了主意道:“那卻如何是好?”
    郭子儀道:“從井陘退入河東,折返朔方,長安若陷,天子必定西行,朔方便是最後的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