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國賊伏誅
字數:4625 加入書籤
張小敬出手幹淨利落,樸實無華沒絲毫多餘的動作,這樣的人江朔在西域軍中曾見過不少,江朔知他並非武林人士,而是久經沙場的老兵。
此一番突生變故,護衛的玄甲武士根本來不及反應,等他們手忙腳亂地抽出刀來之時,楊國忠已然伏誅,麵對一眾氣勢洶洶的龍武軍健卒,玄甲護衛忙拋了手中武器投降。
城頭上斜插著一條掛旗幡的長矛,張小敬將著楊國忠的頭顱掛於矛上,軍士們對楊國忠積怨已久,再次爆發出一陣歡呼,這時有一隊玄甲騎兵飛馳而至,當先一人高喊道:“大膽賊子,想造反嗎?侍郎我……啊喲……”
江朔見來人正是楊國忠之子楊暄,江朔在蜀中見過楊暄,此人是出了名的色厲內荏的草包,卻得其父蔭庇,官拜戶部侍郎,他聽說有龍武軍軍士作亂,帶玄甲家兵前來救援,他來時趾高氣揚,行近了忽然見到楊國忠的頭顱已懸於城頭。
楊暄再顢頇此刻也知道大事不好了,忙駁轉馬頭向往回走,張小敬如何能讓他走?向楊暄方向一指,喊道:“莫走了老賊之子。”
一眾龍武軍立刻把楊暄的人馬團團圍住,楊暄手中馬鞭一指,喝道:“聖人鑾駕在此,我看誰敢造次!”
楊暄平素借著阿耶權勢和聖人的寵愛,作威作福慣了,早已搞得天怒人怨,此刻尚不知說些好話告饒,他也不想想若龍武軍還畏懼聖人,又怎會殺楊國忠?
不等龍武軍動手,玄甲武士中有人高喊道:“為國除賊!”手中長刀一揮,已將楊暄斬落馬下,其餘玄甲武士立刻醒悟,他們人少,又多有仗勢欺壓龍武軍的行為,此刻楊家大樹已倒,唯如此才能為自己爭得生機,一擁而上將楊暄剁為肉醬。
玄甲武士為首之人唯恐龍武軍仍不肯放他們生路,搶先喊道:“斬草務得除根,我知道楊賊的家眷在那裏,我帶你們去!”
龍武軍轟然叫好,呼呼啦啦向城中湧去。
獨孤湘問江朔如何是好,江朔道:“楊家父子為惡日久,死得不冤。”又看了一眼李珠兒嗎,道:“我們跟上去,靜觀其變。”
馬嵬驛土城不大,此刻塞進了上百皇親國戚,多數人無屋舍休息,立於街上,見龍武軍亂起,嚇得號哭奔走,街上亂成一團,玄甲武士隳突叫囂慣了的,驅散眾人,引眾人直抵一處大屋前,咣咣砸門。
開門的仕女尚不及問詢,便被一刀殺了,龍武軍一擁而入,不小片刻,傳來喊聲:“楊賊之妻裴氏與韓國夫人、秦國夫人皆已伏誅。”
江朔等人站在外麵聽了,江朔不禁皺眉道:“滿屋婦孺何罪,何必斬盡誅絕?”
張小敬並未隨著亂兵殺入屋中,立在江朔身邊,用手指撣了撣缺了珠子的眼眶,冷笑道:“婦人之仁,今日若不舉事,怕是大唐就要亡了。”
獨孤湘眼睛一瞪正要與他爭辯,張小敬忽爾轉作大聲道:“賊本尚在!我等今日為國除賊,本是大功一件,但若不鏟除根本,必死無葬身之地也!”
眾軍士正在疑惑“賊本”為何物之際,還是那玄甲武士的首領機靈,喊道:“是了!楊家人還有一個!”
氣勢洶洶的龍武軍忽然安靜了下來,這會兒他們都明白了還剩下的那個楊家人是誰,也知道要殺那人意味著什麽……
張小敬一跺腳道:“今日之事,有進無退,還有什麽可猶豫的?”
眾武士終於下定了決心,齊聲高呼,推張小敬為首,向驛丞府邸方向走去。
江朔等人也跟在張小敬身邊,此刻群情亢奮,有龍武軍見過江朔與張小敬說話,隻道是一路的,對於隊伍中混入了這一行異類竟也無人在意。
馬嵬驛不大,眾人遊行般走到驛丞府不過片刻的功夫,有一朱袍貴人迎上來,道:“我乃禦史大夫魏方進,你們膽大妄為,竟敢謀害宰相!現在迷途知返尤為未晚……”
他還待申斥,便被洶洶人群給淹沒了,混亂中也不知誰動的刀,將他一刀也殺了。
江朔愈發不滿,道:“禦史何罪,何必殺他。”
龍武軍無人搭理他,仍向前擁去,府門口早無人值守,卻有一紫貴人推門而出,那玄甲武士為顯投誠的誠意,事事爭先,揚起馬鞭來向那人便打。
江朔終於按捺不住,飛身上前,一把握住了鞭子,怒道:“你怎的不分青紅皂白就打人!”
那人往回剁鞭,口中喊道:“要你小子多管閑事!”
然而皮鞭在江朔手中仿佛銅澆鐵鑄的一般,哪裏扯得回來,那人怒道:“小子會妖法,弟兄們給我上!”
眾玄甲武士一擁而上,卻如何是江朔的對手,江朔一手攥著皮鞭,一手或拍或打,江朔看不起臨陣倒戈的宵小之輩,對這些玄甲武士未留情麵,一人一下皆打得倒地不起。
龍武軍見來了高手,皆抽刀在手,結成軍陣,卻也隻敢對峙不敢上前。
張小敬見江朔武功如此高強也頗覺意外,但此刻不及詢問,他高聲喊道:“不要傷了韋相公。”
龍武軍聽說是韋相公,放低了武器向後退開了一些,卻仍然圍住府門。
獨孤湘對那險些被打的紫袍人道:“韋相公,你人緣挺好啊。”
那玄甲軍的首領諂笑道:“這位是武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院學士,並管理門下省事務,大名鼎鼎的韋見素,韋相公,小人方才有眼無珠竟未認出韋相,險些誤傷了好人。”
他見江朔身手如此了得,不敢再耍橫,轉而獻媚起來,江朔聽紫袍人姓韋,不禁想到了被李林甫害死的韋堅,愛屋及烏,對姓韋見素叉手道:“韋相公受驚了。”
江朔行禮之際,鬆開了皮鞭,那玄甲武士的首領腳下一個趔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及起身便連滾帶爬逃開了。
韋見素不認得江朔,猶疑間向江朔還了一禮,道:“多謝郎君相助。”轉而對張小敬道:“小敬,你是西軍老兵,為長安縣尉時犯了死罪,若非聖人,早被殺頭了,能入龍武軍隨侍聖人左右就該忠心不二,何以在此危難關頭帶頭鬧事?”
張小敬也不行禮,手指在那個沒有眼珠的空洞中搔了搔,道:“我今日所為正是因為忠心為主,楊國忠此等奸佞誤國,今日再不殺,煌煌大唐便要亡於今日了!”
韋見素聞言一驚,但隨即鎮定下來,道:“既然你們已經殺了楊國忠,若信得過韋某,便由我帶為向聖人稟明此事,諸君可速散去,以免驚擾了聖駕。”
張小敬笑道:“韋相公,非是小敬不信你,韋相公你是老好人,就算你秉公直言,怕也不及某人在聖人耳邊吹風啊。”
韋見素知他所指何人,不禁皺眉道:“小敬,難道你要……”
張小敬嘿嘿一笑,正要說話,忽聽一人用低沉的嗓音喝道:“小敬慎言!”
江朔回頭看時,說話的是身披明光鎧的老將軍,明光鎧本就華麗,此人的明光鎧鍍上了一層金色,午後陽光下更顯光華燦爛。在他身後,是身穿明黃袍的老者,老人身後立著一高大的紫袍中官,那中官雖是個太監,卻也在紫袍外罩了一領劄甲,顯得十分英武,與尋常太監迥然不同。
金甲將軍喊完一句話,便垂手侍立門右,高大的太監則立於門右朗聲道:“大家聽聞龍武軍眾將士為國除奸立下大功,特來慰勞。”
朝中大臣與天下百姓皆稱皇帝為聖人,隻有公眾中官近侍稱其為“大家”,以表親切之意。
這時不需介紹,江朔也能約莫猜出這三人的身份,金甲將軍是龍武軍大將軍陳玄禮,高大太監是官拜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的大宦官高力士。而中間那位黃袍老者便是當今聖人,李隆基!
眾龍武軍將士見了聖人,紛紛下跪,低眉垂目,叉手捧心不敢稍有造次,江朔等人都是江湖人士,不習跪拜之禮,一時杵在原地,如鶴立雞群一般,顯得十分突兀。
高力士卻仿佛對他們此等逾矩的行為視而不見,朗聲道:“能入禁軍的,都是京畿良家子,諸君赤膽忠心,大家心下甚慰,日後必有封賞,諸君辛苦了,可以退下了。”
龍武軍轟然唱喏,卻無一人齊聲離開。
高力士見狀,又道:“聖人西狩走得匆忙,諸君討賞不用急於一時,待平安入蜀之後,蜀中乃繁華富庶之地,諸君還怕短了你們的賞賜麽?”
眾人齊聲道“不敢”卻仍然你看我,我看你,不肯離去。
高力士與聖人對望了一眼,轉而向陳玄禮道:“陳大將軍,軍士們這是何意啊?”
陳玄禮不回高力士,卻轉身對著聖人恭謹地低聲道:“楊國忠謀反被誅,貴妃不應該再侍奉陛下,願陛下能夠割愛,將貴妃處死,非如此將士不肯去……”
語畢他恭順地叉手凝立,不複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