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工商司和稅務司設立,三國使臣進貢。

字數:3198   加入書籤

A+A-




    穿過午門後,就是眾位大臣等待上朝的偏殿,在這裏,他們可以休息,也可以準備上廁所,或者吃食,喝茶。
    當然,這裏的茶雖然很好,但是沒有幾個大臣會喝,甚至這會的偏殿,也隻有微微的低語。
    就算政見不和的人見到了,也不會互相攻擊或者陰陽怪氣,仿佛都是好朋友一樣。
    原因嘛,喝多了過一會總會想上廁所,可上朝一上誰知道什麽時候結束。
    雖然沒規定不準上朝時上廁所,可真要是這麽幹了,那就等著落下一個不知忍耐,且不知預料的心理評分,連看好你的上司都會直接放棄你。
    至於互相和氣,沒有互相攻擊,也是因為現在要是浪費太多口舌,等會真的吵起來,要是因為口幹舌燥,嗓子提前啞了,很影響戰鬥力的。
    方嶽貢進來後,經過一群品級低的京官,勳貴,武將身旁,在一片的招呼聲中,逐漸走到了正二品正一品該待的位置。
    「哎呀伯雅回來了啊,恭喜恭喜啊!你這次來,可是攜功而回,平定倭亂,勸降倭國諸將,楊我大明國威,不辱陛下聖顏,陛下定會大加封賞。」
    「哈哈,四長,許久不見,本官也隻是奉陛下所命,還有諸位同僚,包括四長你應急反應部及時調離糧餉,穩住後方,才能獲勝,這大功,本官可不敢當。」
    「哈哈,伯雅你總是這麽謙虛,
    汝玉,你今天來的可夠早的,怎麽沒去高麗使臣那邊?這次來的可是兩位國君,等會也要到,沒你帶隊,恐怕讓人覺得輕慢啊?」
    孫傳庭正和倪元璐聊著,方嶽貢過來行禮,兩人趕緊回禮。
    平常孫傳庭都在軍營,前段時間又去了一趟高麗,直到現在才回來,時間自然就過去了許多。
    高麗戰事結束後,接受倭國所有降將,主持繼續向倭國本州進攻的人,變成了洪承疇和張四知。
    這也是崇禎的平衡之道,哪怕孫傳庭再忠心於他,也不能沒有一點牽製,否則未來出了任何意外,都得大換血,代價太大。
    「四長,不過是幾個小國國君罷了,有何侍郎帶領,已經是夠給麵子了。
    老夫過來是因為伯雅了解得多些,剛才正給老夫說著高麗使臣這次覲見,要奉上的禮具都是些什麽東西,你猜猜,會有什麽?」
    「老夫自然是猜不到的,不過伯雅與高麗王一同回來肯定知道,又與汝玉說起,想來定是有好東西,還請伯雅解惑,這次高麗可是要貢上什麽好東西?」
    方嶽貢聽著倪元璐的話,有些無語,你個禮部尚書都需要孫傳庭說才知道,我能知道?
    「此事,倒也不算很大,高麗進貢的是一萬五千匹馬,五千頭牛,以及百年山參百具。
    還有百年何首烏百具,白銀二十萬兩,紫杉木一萬料,青瓷十箱,都已經被船隻接收了。」
    「唔,高麗王此番進貢,倒是頗有誠意,不枉大明為其做主,哪像上次。」
    方嶽貢聽著這個清單,滿意的點點頭,比起這次,上次嚴厲後朝鮮使臣回貢,可就太寒酸了,一旁的倪元璐也是同感的點點頭。
    「諸位大人!還有兩分鍾時間就到了,可以進殿了。」
    一名太監領著兩名內仕過來說明後,群臣開始出了偏殿,以官職大小和近遠排序,沿著側道向奉天殿走去。
    另一頭,距離皇宮數百米,東長安街上方的一片坊居,一座牌樓佇立,上麵的牌坊名,正是會同管三個大字。
    這個坊裏有公館數十座,還有諸多商鋪,各類民族,還有黑人,歐洲人都能在這裏看到。
    此時的高麗公館內,馬車已經從公館出發,沿著東長安街向著承天門趕去,而高麗王
    李倧正坐在馬車內,一臉嚴肅的脫下衣袍。
    白花花又油膩的大肚子異常顯眼,站在他身旁的高麗禮曹判書,手中拿著兩根處理過的荊條,有些猶豫不決。
    「大王,當真的要如此嗎?今日從這車上下去,我大高麗的顏麵可就沒了。」
    「廢話,若是不做的像一點,上國皇帝一怒之下,別說顏麵,本王都得沒了。
    你以為現在正在釜山集結渡海的數萬上國大軍,還有近十萬倭國士兵,他們不能隨時回身?
    高麗幫助建奴與大明作對,就算是被迫的,可一樣已經觸及了背叛,如今上國又助我等祛除倭寇。
    既被厭惡,又欠下人情,若是能被原諒,丟了顏麵又如何?」
    李倧沒好氣的罵了一句,禮曹判書眼中閃過一絲不屑,早幹嘛去了?
    人家剛剛打敗清國的時候你不譴使臣去上貢說明,非要等別人真的到家來了才知道武力值。
    如果李倧真的能夠誠心負荊請罪,禮曹判書估計還會敬他是個好漢子,可這家夥居然把荊棘準備對著背的那一麵,都給磨去了尖。
    而且還很雞賊的讓人提前將他背上的皮膚弄了些小傷口,現在則是讓他抹上準備好的血液,再裝荊棘,隻是他沒想過,要是被揭穿,會很打臉的嗎。
    「本王為了大高麗,也是付出了所有了,好了,開始吧!」
    「大王你忍著些。」
    就算磨去了尖角,可疙瘩被綁結實還是很不舒服,李倧強忍著,希望快點到達承天門。
    宮內奉天殿,群臣整齊站立,大殿中,影影綽綽足足有上百名官員齊聚。
    這些官員有從遼東坐飛機李倧來的,也有從福建坐船來的,還有南京等地通過運河沿線來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