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南去的山水…………

字數:26261   加入書籤

A+A-




    諸曹官之死,在嶽州傳開。
    幾個人同時懸梁自盡,詭異生鬼,市井皆為震驚。
    街頭巷尾傳個不停。
    次日下午,衙門便貼出了安民布告。
    既是安民,自然不會透露案件全部的細節,隻說是看押在嶽州大獄的囚犯有部分逃獄,一群亡命之徒聚在一起,醉仙閣鬧事,夜襲悅來客棧,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已然被抓捕歸案。
    幾位曹官玩忽職守,自盡避禍,也是罪有應得。
    最後,以知州大人引咎辭官而了結。
    辛夷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然隨傅九衢踏上了前往靜江府的路途。
    馬車飛馳在沆沆窪窪的官道上,塵土滾滾。
    時令正值夏季,驕陽似火,辛夷坐在馬車裏如同悶罐蒸魚,額頭上布滿了浮汗,小衣都濕了。
    “九哥,這個案子,就這麽算了麽?”
    傅九衢看她眉頭皺了又皺,原以為她是怕熱,沒想到是在想案子的事情,不禁一怔。
    “不然如何?”
    辛夷看他一眼,隱隱有些不安。
    “我一想到那喂了蜜陀僧的符紙,便心有餘悸。你說,這和那些在我藥妝裏使壞、毒殺大理段世子的人,是不是一夥?”
    傅九衢似笑非笑地把玩著玉板指。
    “難說。”
    這回答了,不如不回答。
    辛夷睨他一眼,那點不滿很快墜亡在廣陵郡王俊美的容色裏。
    這家夥的臉,比天上的烈陽還要驕豔。
    “罷了罷了,遠水救不了近火,就算我們心裏有疑惑,這天遠地遠的也無處可查了,但願我們走後,郡君夫婦二人能平安度日……”
    傅九衢淡笑,眼神灼灼生溫。
    “你先顧著自己吧。”
    辛夷道:“我怎麽了?”
    傅九衢道:“馬車太慢,我們想追上大軍,得晝夜兼程。實在不行,恐怕還得棄車騎行……”
    他眼波一蕩,擔憂地看著辛夷。
    “十一可吃得這苦?”
    辛夷生長在紅旗下,真的沒有吃過這樣的苦,能不能受得下來,她心裏也敲不定。
    但她不肯拖傅九衢的後腿,硬著頭皮一笑,答應得十分爽快。
    “別看不起人啊。你們受得住,我便受得住。”
    傅九衢低笑,音色輕和。
    “拭目以待。”
    辛夷以為他會勸自己留下或是回京,不料傅九衢隻是淡淡一笑,就此作罷。
    接下去的日子,辛夷才真正的體會到了什麽叫行軍之苦。
    一開始以為坐著馬車奔波,再累都可以在車上闔眼而眠,無非是顛簸一點,衣食簡單一點,生活不便一點。累極了,睡一覺便好。
    而且,傅九衢憐惜她,馬車裏鋪了席子,備了幹糧,甚至還有驅蚊水,再困難都有限。
    一直到永州地界,路況越發的不好……
    那馬車顛起來好似有一丈高,辛夷頭暈犯吐,厲害的時候,仿佛胃膽都要吐出來。
    “十一。”
    傅九衢看她仍然不提停下休息,終於憋不住了。
    “前麵找個客棧歇一歇?”
    “不用。”辛夷搖頭。
    “那我差人送你回去。”
    辛夷抬起發白的小臉,看著廣陵郡王那雙銳利而幽涼的目光,疑惑地眯起眼。
    “原來陷阱在這兒等著我啊?”
    傅九衢靜靜地看著趴在席子上喘氣的小娘子,喟歎一聲,神色滿是無奈,“這點苦比起戰場來,差之千裏。你說你是何苦?”
    辛夷低低哼聲:“九哥在避重就輕。”
    她拉扯一下傅九衢的衣袍,慢慢地坐起來,“你這一路不勸不阻,由著我跟來,然後風雨無阻地趕路,是不是就為了讓我知難而退?”
    傅九衢沒有否認,“如今我尚可照顧你一二,等再往南,怕就沒有那麽多精力了。十一,我不忍心看你吃苦。”
    辛夷勉強露出一個慘白的笑容來。
    “我隻是暈車,等到了靜江府,你自去與師傅會合,不用管我。”
    傅九衢眉頭擰了起來,“我怎能不管你。十一,聽話,回去好嗎?”
    辛夷幽幽一歎,笑了起來,“都走到永州了,你再來阻止我,會不會太遲了?”
    傅九衢緘默不語。
    辛夷猜得不錯,從嶽州出來他沒有再逼辛夷回去,便是想讓她自己打退堂鼓。
    一個嬌滴滴的小娘子,哪裏受得了行軍之苦?
    他誠心想要練一練辛夷。
    可惜又下不得重手,好歹讓她坐著馬車,而不是一路騎馬顛簸,到頭來,看不下去的人,還是他自己。
    “十一……”
    傅九衢仿佛忍耐著什麽情緒一般,緩緩地吐口氣,聲音變得溫和而柔軟。
    “是我錯了,你就聽我這一次,好不好?”
    “九哥,你快看——”辛夷突然出聲打斷他,伸長脖子從他的肩膀看出去,將簾子撩開一角。
    因為酷熱,車窗本就是敞開的,簾子微微一掀,就能看清外麵官道上的一切。
    烈陽籠罩的天幕下,一絲風都沒有。
    永州地界好似旱了許久,空氣裏散發著草木被炙烤得帶點燥熱的味道。沒有纏綿的風,沒有多情的雨,沒有抽穗的稻子和茂盛的莊稼,更沒有豐收的味道,隻有幹旱肆虐的田野和枯涸的河岸……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官道兩側,三不五時便有挑著擔子牽著老牛拖家帶口滿身大汗默默行路的農人……
    他們目光裏充滿了迷茫。
    好似不知道去往何方,路在何處。
    但沒有人攔車救助。
    他們對這種彰顯權貴的馬車有著天然的畏懼。
    默默地看,默默地走。
    一切仿佛靜止。
    若不是馬車顛簸間無意撩開了簾子,辛夷甚至都發現不了他們。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辛夷下意識地念出這句話,發現傅九衢直勾勾地盯著自己,這才想到身在皇室,在權貴窩裏長大的傅九衢未必能懂得平民生活的滋味兒,說不定還會以為自己在詆毀他的皇舅舅。
    辛夷抿了抿唇,“不知道這些人往哪裏去?”
    “六歲一饑,十二歲一荒。今年南邊大旱,田地無收,又逢儂智高入侵,百姓缺糧少水,饑荒難渡,不得不舉家流亡……”
    傅九衢眉平目淡,聲音不乏幽涼。
    “十一說得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不是她自己說的……
    辛夷下意識咽了咽唾沫,又無法舉例那位尚未出生的詩人,尷尬地道:“九哥能體諒民生多艱,那是百姓的福氣。回頭你往京中傳遞軍情的時候,或許可以向朝廷說上一二?”
    傅九衢道:“儂智高沒打過來時,官府會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可眼下……”
    他搖頭。
    這幾個月,儂智高攻城略地,多地守將聞風喪膽,棄城而逃。宋廷已經先後派出了廣南西路陳署,廣南東西路安撫使楊畋,廣西經略安撫使餘靖,江南西路安撫使孫沔等等率兵鎮壓,均以失敗告終。
    儂智高屢戰屢勝,氣焰甚高,而百姓沒了活路,又不敢指望朝廷,隻能拖家帶口去逃荒。
    “這場仗,必須勝。大勝、快勝!”
    辛夷看著車窗外的情形,掌心不由握緊。
    “會的。一定會的。”
    不等傅九衢開口,外麵突然傳來一陣哭聲,是一個背著孩子的小婦人。
    她將孩子解下來,摟在懷裏,不停用手指碰著孩子的小臉兒,沒有求助,也沒有喊救命,隻是那麽無助地,用一雙空洞的眼睛盯著孩子,偶爾壓抑地哭泣幾聲……那淌下來的水漬,不知是淚水,還是汗水。
    而行走的路人,沒有一個停下來,甚至都沒有人側目。
    他們好像已經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沒有力量再去同情同類的痛苦。
    不爭不抗,隻為活命。
    辛夷心中忽然大痛,一把揪住了傅九衢的衣裳。
    “九哥……”
    她的聲音突然拔高,清洌入耳,就像是烈日下突然灑下的甘霖,讓麻木行走的路人紛紛駐足望來。
    一雙雙眼……
    那是一雙雙怎樣的眼?
    辛夷搜刮腦海,竟找不出一個詞來形容這天地間的悲涼。.
    “救救我的孩子……救救他……”
    那個小婦人掛著眼淚的臉抬了起來,她和眾人一樣,也看到了辛夷,看到她那張從華貴馬車裏望出來的,充滿悲憫和同情的臉,一顆心長出了希望。
    傅九衢眉頭擰了起來,“我怎能不管你。十一,聽話,回去好嗎?”
    辛夷幽幽一歎,笑了起來,“都走到永州了,你再來阻止我,會不會太遲了?”
    傅九衢緘默不語。
    辛夷猜得不錯,從嶽州出來他沒有再逼辛夷回去,便是想讓她自己打退堂鼓。
    一個嬌滴滴的小娘子,哪裏受得了行軍之苦?
    他誠心想要練一練辛夷。
    可惜又下不得重手,好歹讓她坐著馬車,而不是一路騎馬顛簸,到頭來,看不下去的人,還是他自己。
    “十一……”
    傅九衢仿佛忍耐著什麽情緒一般,緩緩地吐口氣,聲音變得溫和而柔軟。
    “是我錯了,你就聽我這一次,好不好?”
    “九哥,你快看——”辛夷突然出聲打斷他,伸長脖子從他的肩膀看出去,將簾子撩開一角。
    因為酷熱,車窗本就是敞開的,簾子微微一掀,就能看清外麵官道上的一切。
    烈陽籠罩的天幕下,一絲風都沒有。
    永州地界好似旱了許久,空氣裏散發著草木被炙烤得帶點燥熱的味道。沒有纏綿的風,沒有多情的雨,沒有抽穗的稻子和茂盛的莊稼,更沒有豐收的味道,隻有幹旱肆虐的田野和枯涸的河岸……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官道兩側,三不五時便有挑著擔子牽著老牛拖家帶口滿身大汗默默行路的農人……
    他們目光裏充滿了迷茫。
    好似不知道去往何方,路在何處。
    但沒有人攔車救助。
    他們對這種彰顯權貴的馬車有著天然的畏懼。
    默默地看,默默地走。
    一切仿佛靜止。
    若不是馬車顛簸間無意撩開了簾子,辛夷甚至都發現不了他們。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辛夷下意識地念出這句話,發現傅九衢直勾勾地盯著自己,這才想到身在皇室,在權貴窩裏長大的傅九衢未必能懂得平民生活的滋味兒,說不定還會以為自己在詆毀他的皇舅舅。
    辛夷抿了抿唇,“不知道這些人往哪裏去?”
    “六歲一饑,十二歲一荒。今年南邊大旱,田地無收,又逢儂智高入侵,百姓缺糧少水,饑荒難渡,不得不舉家流亡……”
    傅九衢眉平目淡,聲音不乏幽涼。
    “十一說得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不是她自己說的……
    辛夷下意識咽了咽唾沫,又無法舉例那位尚未出生的詩人,尷尬地道:“九哥能體諒民生多艱,那是百姓的福氣。回頭你往京中傳遞軍情的時候,或許可以向朝廷說上一二?”
    傅九衢道:“儂智高沒打過來時,官府會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可眼下……”
    他搖頭。
    這幾個月,儂智高攻城略地,多地守將聞風喪膽,棄城而逃。宋廷已經先後派出了廣南西路陳署,廣南東西路安撫使楊畋,廣西經略安撫使餘靖,江南西路安撫使孫沔等等率兵鎮壓,均以失敗告終。
    儂智高屢戰屢勝,氣焰甚高,而百姓沒了活路,又不敢指望朝廷,隻能拖家帶口去逃荒。
    “這場仗,必須勝。大勝、快勝!”
    辛夷看著車窗外的情形,掌心不由握緊。
    “會的。一定會的。”
    不等傅九衢開口,外麵突然傳來一陣哭聲,是一個背著孩子的小婦人。
    她將孩子解下來,摟在懷裏,不停用手指碰著孩子的小臉兒,沒有求助,也沒有喊救命,隻是那麽無助地,用一雙空洞的眼睛盯著孩子,偶爾壓抑地哭泣幾聲……那淌下來的水漬,不知是淚水,還是汗水。
    而行走的路人,沒有一個停下來,甚至都沒有人側目。
    他們好像已經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沒有力量再去同情同類的痛苦。
    不爭不抗,隻為活命。
    辛夷心中忽然大痛,一把揪住了傅九衢的衣裳。
    “九哥……”
    她的聲音突然拔高,清洌入耳,就像是烈日下突然灑下的甘霖,讓麻木行走的路人紛紛駐足望來。
    一雙雙眼……
    那是一雙雙怎樣的眼?
    辛夷搜刮腦海,竟找不出一個詞來形容這天地間的悲涼。.
    “救救我的孩子……救救他……”
    那個小婦人掛著眼淚的臉抬了起來,她和眾人一樣,也看到了辛夷,看到她那張從華貴馬車裏望出來的,充滿悲憫和同情的臉,一顆心長出了希望。
    傅九衢眉頭擰了起來,“我怎能不管你。十一,聽話,回去好嗎?”
    辛夷幽幽一歎,笑了起來,“都走到永州了,你再來阻止我,會不會太遲了?”
    傅九衢緘默不語。
    辛夷猜得不錯,從嶽州出來他沒有再逼辛夷回去,便是想讓她自己打退堂鼓。
    一個嬌滴滴的小娘子,哪裏受得了行軍之苦?
    他誠心想要練一練辛夷。
    可惜又下不得重手,好歹讓她坐著馬車,而不是一路騎馬顛簸,到頭來,看不下去的人,還是他自己。
    “十一……”
    傅九衢仿佛忍耐著什麽情緒一般,緩緩地吐口氣,聲音變得溫和而柔軟。
    “是我錯了,你就聽我這一次,好不好?”
    “九哥,你快看——”辛夷突然出聲打斷他,伸長脖子從他的肩膀看出去,將簾子撩開一角。
    因為酷熱,車窗本就是敞開的,簾子微微一掀,就能看清外麵官道上的一切。
    烈陽籠罩的天幕下,一絲風都沒有。
    永州地界好似旱了許久,空氣裏散發著草木被炙烤得帶點燥熱的味道。沒有纏綿的風,沒有多情的雨,沒有抽穗的稻子和茂盛的莊稼,更沒有豐收的味道,隻有幹旱肆虐的田野和枯涸的河岸……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官道兩側,三不五時便有挑著擔子牽著老牛拖家帶口滿身大汗默默行路的農人……
    他們目光裏充滿了迷茫。
    好似不知道去往何方,路在何處。
    但沒有人攔車救助。
    他們對這種彰顯權貴的馬車有著天然的畏懼。
    默默地看,默默地走。
    一切仿佛靜止。
    若不是馬車顛簸間無意撩開了簾子,辛夷甚至都發現不了他們。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辛夷下意識地念出這句話,發現傅九衢直勾勾地盯著自己,這才想到身在皇室,在權貴窩裏長大的傅九衢未必能懂得平民生活的滋味兒,說不定還會以為自己在詆毀他的皇舅舅。
    辛夷抿了抿唇,“不知道這些人往哪裏去?”
    “六歲一饑,十二歲一荒。今年南邊大旱,田地無收,又逢儂智高入侵,百姓缺糧少水,饑荒難渡,不得不舉家流亡……”
    傅九衢眉平目淡,聲音不乏幽涼。
    “十一說得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不是她自己說的……
    辛夷下意識咽了咽唾沫,又無法舉例那位尚未出生的詩人,尷尬地道:“九哥能體諒民生多艱,那是百姓的福氣。回頭你往京中傳遞軍情的時候,或許可以向朝廷說上一二?”
    傅九衢道:“儂智高沒打過來時,官府會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可眼下……”
    他搖頭。
    這幾個月,儂智高攻城略地,多地守將聞風喪膽,棄城而逃。宋廷已經先後派出了廣南西路陳署,廣南東西路安撫使楊畋,廣西經略安撫使餘靖,江南西路安撫使孫沔等等率兵鎮壓,均以失敗告終。
    儂智高屢戰屢勝,氣焰甚高,而百姓沒了活路,又不敢指望朝廷,隻能拖家帶口去逃荒。
    “這場仗,必須勝。大勝、快勝!”
    辛夷看著車窗外的情形,掌心不由握緊。
    “會的。一定會的。”
    不等傅九衢開口,外麵突然傳來一陣哭聲,是一個背著孩子的小婦人。
    她將孩子解下來,摟在懷裏,不停用手指碰著孩子的小臉兒,沒有求助,也沒有喊救命,隻是那麽無助地,用一雙空洞的眼睛盯著孩子,偶爾壓抑地哭泣幾聲……那淌下來的水漬,不知是淚水,還是汗水。
    而行走的路人,沒有一個停下來,甚至都沒有人側目。
    他們好像已經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沒有力量再去同情同類的痛苦。
    不爭不抗,隻為活命。
    辛夷心中忽然大痛,一把揪住了傅九衢的衣裳。
    “九哥……”
    她的聲音突然拔高,清洌入耳,就像是烈日下突然灑下的甘霖,讓麻木行走的路人紛紛駐足望來。
    一雙雙眼……
    那是一雙雙怎樣的眼?
    辛夷搜刮腦海,竟找不出一個詞來形容這天地間的悲涼。.
    “救救我的孩子……救救他……”
    那個小婦人掛著眼淚的臉抬了起來,她和眾人一樣,也看到了辛夷,看到她那張從華貴馬車裏望出來的,充滿悲憫和同情的臉,一顆心長出了希望。
    傅九衢眉頭擰了起來,“我怎能不管你。十一,聽話,回去好嗎?”
    辛夷幽幽一歎,笑了起來,“都走到永州了,你再來阻止我,會不會太遲了?”
    傅九衢緘默不語。
    辛夷猜得不錯,從嶽州出來他沒有再逼辛夷回去,便是想讓她自己打退堂鼓。
    一個嬌滴滴的小娘子,哪裏受得了行軍之苦?
    他誠心想要練一練辛夷。
    可惜又下不得重手,好歹讓她坐著馬車,而不是一路騎馬顛簸,到頭來,看不下去的人,還是他自己。
    “十一……”
    傅九衢仿佛忍耐著什麽情緒一般,緩緩地吐口氣,聲音變得溫和而柔軟。
    “是我錯了,你就聽我這一次,好不好?”
    “九哥,你快看——”辛夷突然出聲打斷他,伸長脖子從他的肩膀看出去,將簾子撩開一角。
    因為酷熱,車窗本就是敞開的,簾子微微一掀,就能看清外麵官道上的一切。
    烈陽籠罩的天幕下,一絲風都沒有。
    永州地界好似旱了許久,空氣裏散發著草木被炙烤得帶點燥熱的味道。沒有纏綿的風,沒有多情的雨,沒有抽穗的稻子和茂盛的莊稼,更沒有豐收的味道,隻有幹旱肆虐的田野和枯涸的河岸……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官道兩側,三不五時便有挑著擔子牽著老牛拖家帶口滿身大汗默默行路的農人……
    他們目光裏充滿了迷茫。
    好似不知道去往何方,路在何處。
    但沒有人攔車救助。
    他們對這種彰顯權貴的馬車有著天然的畏懼。
    默默地看,默默地走。
    一切仿佛靜止。
    若不是馬車顛簸間無意撩開了簾子,辛夷甚至都發現不了他們。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辛夷下意識地念出這句話,發現傅九衢直勾勾地盯著自己,這才想到身在皇室,在權貴窩裏長大的傅九衢未必能懂得平民生活的滋味兒,說不定還會以為自己在詆毀他的皇舅舅。
    辛夷抿了抿唇,“不知道這些人往哪裏去?”
    “六歲一饑,十二歲一荒。今年南邊大旱,田地無收,又逢儂智高入侵,百姓缺糧少水,饑荒難渡,不得不舉家流亡……”
    傅九衢眉平目淡,聲音不乏幽涼。
    “十一說得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不是她自己說的……
    辛夷下意識咽了咽唾沫,又無法舉例那位尚未出生的詩人,尷尬地道:“九哥能體諒民生多艱,那是百姓的福氣。回頭你往京中傳遞軍情的時候,或許可以向朝廷說上一二?”
    傅九衢道:“儂智高沒打過來時,官府會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可眼下……”
    他搖頭。
    這幾個月,儂智高攻城略地,多地守將聞風喪膽,棄城而逃。宋廷已經先後派出了廣南西路陳署,廣南東西路安撫使楊畋,廣西經略安撫使餘靖,江南西路安撫使孫沔等等率兵鎮壓,均以失敗告終。
    儂智高屢戰屢勝,氣焰甚高,而百姓沒了活路,又不敢指望朝廷,隻能拖家帶口去逃荒。
    “這場仗,必須勝。大勝、快勝!”
    辛夷看著車窗外的情形,掌心不由握緊。
    “會的。一定會的。”
    不等傅九衢開口,外麵突然傳來一陣哭聲,是一個背著孩子的小婦人。
    她將孩子解下來,摟在懷裏,不停用手指碰著孩子的小臉兒,沒有求助,也沒有喊救命,隻是那麽無助地,用一雙空洞的眼睛盯著孩子,偶爾壓抑地哭泣幾聲……那淌下來的水漬,不知是淚水,還是汗水。
    而行走的路人,沒有一個停下來,甚至都沒有人側目。
    他們好像已經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沒有力量再去同情同類的痛苦。
    不爭不抗,隻為活命。
    辛夷心中忽然大痛,一把揪住了傅九衢的衣裳。
    “九哥……”
    她的聲音突然拔高,清洌入耳,就像是烈日下突然灑下的甘霖,讓麻木行走的路人紛紛駐足望來。
    一雙雙眼……
    那是一雙雙怎樣的眼?
    辛夷搜刮腦海,竟找不出一個詞來形容這天地間的悲涼。.
    “救救我的孩子……救救他……”
    那個小婦人掛著眼淚的臉抬了起來,她和眾人一樣,也看到了辛夷,看到她那張從華貴馬車裏望出來的,充滿悲憫和同情的臉,一顆心長出了希望。
    傅九衢眉頭擰了起來,“我怎能不管你。十一,聽話,回去好嗎?”
    辛夷幽幽一歎,笑了起來,“都走到永州了,你再來阻止我,會不會太遲了?”
    傅九衢緘默不語。
    辛夷猜得不錯,從嶽州出來他沒有再逼辛夷回去,便是想讓她自己打退堂鼓。
    一個嬌滴滴的小娘子,哪裏受得了行軍之苦?
    他誠心想要練一練辛夷。
    可惜又下不得重手,好歹讓她坐著馬車,而不是一路騎馬顛簸,到頭來,看不下去的人,還是他自己。
    “十一……”
    傅九衢仿佛忍耐著什麽情緒一般,緩緩地吐口氣,聲音變得溫和而柔軟。
    “是我錯了,你就聽我這一次,好不好?”
    “九哥,你快看——”辛夷突然出聲打斷他,伸長脖子從他的肩膀看出去,將簾子撩開一角。
    因為酷熱,車窗本就是敞開的,簾子微微一掀,就能看清外麵官道上的一切。
    烈陽籠罩的天幕下,一絲風都沒有。
    永州地界好似旱了許久,空氣裏散發著草木被炙烤得帶點燥熱的味道。沒有纏綿的風,沒有多情的雨,沒有抽穗的稻子和茂盛的莊稼,更沒有豐收的味道,隻有幹旱肆虐的田野和枯涸的河岸……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官道兩側,三不五時便有挑著擔子牽著老牛拖家帶口滿身大汗默默行路的農人……
    他們目光裏充滿了迷茫。
    好似不知道去往何方,路在何處。
    但沒有人攔車救助。
    他們對這種彰顯權貴的馬車有著天然的畏懼。
    默默地看,默默地走。
    一切仿佛靜止。
    若不是馬車顛簸間無意撩開了簾子,辛夷甚至都發現不了他們。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辛夷下意識地念出這句話,發現傅九衢直勾勾地盯著自己,這才想到身在皇室,在權貴窩裏長大的傅九衢未必能懂得平民生活的滋味兒,說不定還會以為自己在詆毀他的皇舅舅。
    辛夷抿了抿唇,“不知道這些人往哪裏去?”
    “六歲一饑,十二歲一荒。今年南邊大旱,田地無收,又逢儂智高入侵,百姓缺糧少水,饑荒難渡,不得不舉家流亡……”
    傅九衢眉平目淡,聲音不乏幽涼。
    “十一說得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不是她自己說的……
    辛夷下意識咽了咽唾沫,又無法舉例那位尚未出生的詩人,尷尬地道:“九哥能體諒民生多艱,那是百姓的福氣。回頭你往京中傳遞軍情的時候,或許可以向朝廷說上一二?”
    傅九衢道:“儂智高沒打過來時,官府會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可眼下……”
    他搖頭。
    這幾個月,儂智高攻城略地,多地守將聞風喪膽,棄城而逃。宋廷已經先後派出了廣南西路陳署,廣南東西路安撫使楊畋,廣西經略安撫使餘靖,江南西路安撫使孫沔等等率兵鎮壓,均以失敗告終。
    儂智高屢戰屢勝,氣焰甚高,而百姓沒了活路,又不敢指望朝廷,隻能拖家帶口去逃荒。
    “這場仗,必須勝。大勝、快勝!”
    辛夷看著車窗外的情形,掌心不由握緊。
    “會的。一定會的。”
    不等傅九衢開口,外麵突然傳來一陣哭聲,是一個背著孩子的小婦人。
    她將孩子解下來,摟在懷裏,不停用手指碰著孩子的小臉兒,沒有求助,也沒有喊救命,隻是那麽無助地,用一雙空洞的眼睛盯著孩子,偶爾壓抑地哭泣幾聲……那淌下來的水漬,不知是淚水,還是汗水。
    而行走的路人,沒有一個停下來,甚至都沒有人側目。
    他們好像已經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沒有力量再去同情同類的痛苦。
    不爭不抗,隻為活命。
    辛夷心中忽然大痛,一把揪住了傅九衢的衣裳。
    “九哥……”
    她的聲音突然拔高,清洌入耳,就像是烈日下突然灑下的甘霖,讓麻木行走的路人紛紛駐足望來。
    一雙雙眼……
    那是一雙雙怎樣的眼?
    辛夷搜刮腦海,竟找不出一個詞來形容這天地間的悲涼。.
    “救救我的孩子……救救他……”
    那個小婦人掛著眼淚的臉抬了起來,她和眾人一樣,也看到了辛夷,看到她那張從華貴馬車裏望出來的,充滿悲憫和同情的臉,一顆心長出了希望。
    傅九衢眉頭擰了起來,“我怎能不管你。十一,聽話,回去好嗎?”
    辛夷幽幽一歎,笑了起來,“都走到永州了,你再來阻止我,會不會太遲了?”
    傅九衢緘默不語。
    辛夷猜得不錯,從嶽州出來他沒有再逼辛夷回去,便是想讓她自己打退堂鼓。
    一個嬌滴滴的小娘子,哪裏受得了行軍之苦?
    他誠心想要練一練辛夷。
    可惜又下不得重手,好歹讓她坐著馬車,而不是一路騎馬顛簸,到頭來,看不下去的人,還是他自己。
    “十一……”
    傅九衢仿佛忍耐著什麽情緒一般,緩緩地吐口氣,聲音變得溫和而柔軟。
    “是我錯了,你就聽我這一次,好不好?”
    “九哥,你快看——”辛夷突然出聲打斷他,伸長脖子從他的肩膀看出去,將簾子撩開一角。
    因為酷熱,車窗本就是敞開的,簾子微微一掀,就能看清外麵官道上的一切。
    烈陽籠罩的天幕下,一絲風都沒有。
    永州地界好似旱了許久,空氣裏散發著草木被炙烤得帶點燥熱的味道。沒有纏綿的風,沒有多情的雨,沒有抽穗的稻子和茂盛的莊稼,更沒有豐收的味道,隻有幹旱肆虐的田野和枯涸的河岸……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官道兩側,三不五時便有挑著擔子牽著老牛拖家帶口滿身大汗默默行路的農人……
    他們目光裏充滿了迷茫。
    好似不知道去往何方,路在何處。
    但沒有人攔車救助。
    他們對這種彰顯權貴的馬車有著天然的畏懼。
    默默地看,默默地走。
    一切仿佛靜止。
    若不是馬車顛簸間無意撩開了簾子,辛夷甚至都發現不了他們。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辛夷下意識地念出這句話,發現傅九衢直勾勾地盯著自己,這才想到身在皇室,在權貴窩裏長大的傅九衢未必能懂得平民生活的滋味兒,說不定還會以為自己在詆毀他的皇舅舅。
    辛夷抿了抿唇,“不知道這些人往哪裏去?”
    “六歲一饑,十二歲一荒。今年南邊大旱,田地無收,又逢儂智高入侵,百姓缺糧少水,饑荒難渡,不得不舉家流亡……”
    傅九衢眉平目淡,聲音不乏幽涼。
    “十一說得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不是她自己說的……
    辛夷下意識咽了咽唾沫,又無法舉例那位尚未出生的詩人,尷尬地道:“九哥能體諒民生多艱,那是百姓的福氣。回頭你往京中傳遞軍情的時候,或許可以向朝廷說上一二?”
    傅九衢道:“儂智高沒打過來時,官府會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可眼下……”
    他搖頭。
    這幾個月,儂智高攻城略地,多地守將聞風喪膽,棄城而逃。宋廷已經先後派出了廣南西路陳署,廣南東西路安撫使楊畋,廣西經略安撫使餘靖,江南西路安撫使孫沔等等率兵鎮壓,均以失敗告終。
    儂智高屢戰屢勝,氣焰甚高,而百姓沒了活路,又不敢指望朝廷,隻能拖家帶口去逃荒。
    “這場仗,必須勝。大勝、快勝!”
    辛夷看著車窗外的情形,掌心不由握緊。
    “會的。一定會的。”
    不等傅九衢開口,外麵突然傳來一陣哭聲,是一個背著孩子的小婦人。
    她將孩子解下來,摟在懷裏,不停用手指碰著孩子的小臉兒,沒有求助,也沒有喊救命,隻是那麽無助地,用一雙空洞的眼睛盯著孩子,偶爾壓抑地哭泣幾聲……那淌下來的水漬,不知是淚水,還是汗水。
    而行走的路人,沒有一個停下來,甚至都沒有人側目。
    他們好像已經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沒有力量再去同情同類的痛苦。
    不爭不抗,隻為活命。
    辛夷心中忽然大痛,一把揪住了傅九衢的衣裳。
    “九哥……”
    她的聲音突然拔高,清洌入耳,就像是烈日下突然灑下的甘霖,讓麻木行走的路人紛紛駐足望來。
    一雙雙眼……
    那是一雙雙怎樣的眼?
    辛夷搜刮腦海,竟找不出一個詞來形容這天地間的悲涼。.
    “救救我的孩子……救救他……”
    那個小婦人掛著眼淚的臉抬了起來,她和眾人一樣,也看到了辛夷,看到她那張從華貴馬車裏望出來的,充滿悲憫和同情的臉,一顆心長出了希望。
    傅九衢眉頭擰了起來,“我怎能不管你。十一,聽話,回去好嗎?”
    辛夷幽幽一歎,笑了起來,“都走到永州了,你再來阻止我,會不會太遲了?”
    傅九衢緘默不語。
    辛夷猜得不錯,從嶽州出來他沒有再逼辛夷回去,便是想讓她自己打退堂鼓。
    一個嬌滴滴的小娘子,哪裏受得了行軍之苦?
    他誠心想要練一練辛夷。
    可惜又下不得重手,好歹讓她坐著馬車,而不是一路騎馬顛簸,到頭來,看不下去的人,還是他自己。
    “十一……”
    傅九衢仿佛忍耐著什麽情緒一般,緩緩地吐口氣,聲音變得溫和而柔軟。
    “是我錯了,你就聽我這一次,好不好?”
    “九哥,你快看——”辛夷突然出聲打斷他,伸長脖子從他的肩膀看出去,將簾子撩開一角。
    因為酷熱,車窗本就是敞開的,簾子微微一掀,就能看清外麵官道上的一切。
    烈陽籠罩的天幕下,一絲風都沒有。
    永州地界好似旱了許久,空氣裏散發著草木被炙烤得帶點燥熱的味道。沒有纏綿的風,沒有多情的雨,沒有抽穗的稻子和茂盛的莊稼,更沒有豐收的味道,隻有幹旱肆虐的田野和枯涸的河岸……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官道兩側,三不五時便有挑著擔子牽著老牛拖家帶口滿身大汗默默行路的農人……
    他們目光裏充滿了迷茫。
    好似不知道去往何方,路在何處。
    但沒有人攔車救助。
    他們對這種彰顯權貴的馬車有著天然的畏懼。
    默默地看,默默地走。
    一切仿佛靜止。
    若不是馬車顛簸間無意撩開了簾子,辛夷甚至都發現不了他們。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辛夷下意識地念出這句話,發現傅九衢直勾勾地盯著自己,這才想到身在皇室,在權貴窩裏長大的傅九衢未必能懂得平民生活的滋味兒,說不定還會以為自己在詆毀他的皇舅舅。
    辛夷抿了抿唇,“不知道這些人往哪裏去?”
    “六歲一饑,十二歲一荒。今年南邊大旱,田地無收,又逢儂智高入侵,百姓缺糧少水,饑荒難渡,不得不舉家流亡……”
    傅九衢眉平目淡,聲音不乏幽涼。
    “十一說得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不是她自己說的……
    辛夷下意識咽了咽唾沫,又無法舉例那位尚未出生的詩人,尷尬地道:“九哥能體諒民生多艱,那是百姓的福氣。回頭你往京中傳遞軍情的時候,或許可以向朝廷說上一二?”
    傅九衢道:“儂智高沒打過來時,官府會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可眼下……”
    他搖頭。
    這幾個月,儂智高攻城略地,多地守將聞風喪膽,棄城而逃。宋廷已經先後派出了廣南西路陳署,廣南東西路安撫使楊畋,廣西經略安撫使餘靖,江南西路安撫使孫沔等等率兵鎮壓,均以失敗告終。
    儂智高屢戰屢勝,氣焰甚高,而百姓沒了活路,又不敢指望朝廷,隻能拖家帶口去逃荒。
    “這場仗,必須勝。大勝、快勝!”
    辛夷看著車窗外的情形,掌心不由握緊。
    “會的。一定會的。”
    不等傅九衢開口,外麵突然傳來一陣哭聲,是一個背著孩子的小婦人。
    她將孩子解下來,摟在懷裏,不停用手指碰著孩子的小臉兒,沒有求助,也沒有喊救命,隻是那麽無助地,用一雙空洞的眼睛盯著孩子,偶爾壓抑地哭泣幾聲……那淌下來的水漬,不知是淚水,還是汗水。
    而行走的路人,沒有一個停下來,甚至都沒有人側目。
    他們好像已經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沒有力量再去同情同類的痛苦。
    不爭不抗,隻為活命。
    辛夷心中忽然大痛,一把揪住了傅九衢的衣裳。
    “九哥……”
    她的聲音突然拔高,清洌入耳,就像是烈日下突然灑下的甘霖,讓麻木行走的路人紛紛駐足望來。
    一雙雙眼……
    那是一雙雙怎樣的眼?
    辛夷搜刮腦海,竟找不出一個詞來形容這天地間的悲涼。.
    “救救我的孩子……救救他……”
    那個小婦人掛著眼淚的臉抬了起來,她和眾人一樣,也看到了辛夷,看到她那張從華貴馬車裏望出來的,充滿悲憫和同情的臉,一顆心長出了希望。
    傅九衢眉頭擰了起來,“我怎能不管你。十一,聽話,回去好嗎?”
    辛夷幽幽一歎,笑了起來,“都走到永州了,你再來阻止我,會不會太遲了?”
    傅九衢緘默不語。
    辛夷猜得不錯,從嶽州出來他沒有再逼辛夷回去,便是想讓她自己打退堂鼓。
    一個嬌滴滴的小娘子,哪裏受得了行軍之苦?
    他誠心想要練一練辛夷。
    可惜又下不得重手,好歹讓她坐著馬車,而不是一路騎馬顛簸,到頭來,看不下去的人,還是他自己。
    “十一……”
    傅九衢仿佛忍耐著什麽情緒一般,緩緩地吐口氣,聲音變得溫和而柔軟。
    “是我錯了,你就聽我這一次,好不好?”
    “九哥,你快看——”辛夷突然出聲打斷他,伸長脖子從他的肩膀看出去,將簾子撩開一角。
    因為酷熱,車窗本就是敞開的,簾子微微一掀,就能看清外麵官道上的一切。
    烈陽籠罩的天幕下,一絲風都沒有。
    永州地界好似旱了許久,空氣裏散發著草木被炙烤得帶點燥熱的味道。沒有纏綿的風,沒有多情的雨,沒有抽穗的稻子和茂盛的莊稼,更沒有豐收的味道,隻有幹旱肆虐的田野和枯涸的河岸……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官道兩側,三不五時便有挑著擔子牽著老牛拖家帶口滿身大汗默默行路的農人……
    他們目光裏充滿了迷茫。
    好似不知道去往何方,路在何處。
    但沒有人攔車救助。
    他們對這種彰顯權貴的馬車有著天然的畏懼。
    默默地看,默默地走。
    一切仿佛靜止。
    若不是馬車顛簸間無意撩開了簾子,辛夷甚至都發現不了他們。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辛夷下意識地念出這句話,發現傅九衢直勾勾地盯著自己,這才想到身在皇室,在權貴窩裏長大的傅九衢未必能懂得平民生活的滋味兒,說不定還會以為自己在詆毀他的皇舅舅。
    辛夷抿了抿唇,“不知道這些人往哪裏去?”
    “六歲一饑,十二歲一荒。今年南邊大旱,田地無收,又逢儂智高入侵,百姓缺糧少水,饑荒難渡,不得不舉家流亡……”
    傅九衢眉平目淡,聲音不乏幽涼。
    “十一說得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不是她自己說的……
    辛夷下意識咽了咽唾沫,又無法舉例那位尚未出生的詩人,尷尬地道:“九哥能體諒民生多艱,那是百姓的福氣。回頭你往京中傳遞軍情的時候,或許可以向朝廷說上一二?”
    傅九衢道:“儂智高沒打過來時,官府會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可眼下……”
    他搖頭。
    這幾個月,儂智高攻城略地,多地守將聞風喪膽,棄城而逃。宋廷已經先後派出了廣南西路陳署,廣南東西路安撫使楊畋,廣西經略安撫使餘靖,江南西路安撫使孫沔等等率兵鎮壓,均以失敗告終。
    儂智高屢戰屢勝,氣焰甚高,而百姓沒了活路,又不敢指望朝廷,隻能拖家帶口去逃荒。
    “這場仗,必須勝。大勝、快勝!”
    辛夷看著車窗外的情形,掌心不由握緊。
    “會的。一定會的。”
    不等傅九衢開口,外麵突然傳來一陣哭聲,是一個背著孩子的小婦人。
    她將孩子解下來,摟在懷裏,不停用手指碰著孩子的小臉兒,沒有求助,也沒有喊救命,隻是那麽無助地,用一雙空洞的眼睛盯著孩子,偶爾壓抑地哭泣幾聲……那淌下來的水漬,不知是淚水,還是汗水。
    而行走的路人,沒有一個停下來,甚至都沒有人側目。
    他們好像已經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沒有力量再去同情同類的痛苦。
    不爭不抗,隻為活命。
    辛夷心中忽然大痛,一把揪住了傅九衢的衣裳。
    “九哥……”
    她的聲音突然拔高,清洌入耳,就像是烈日下突然灑下的甘霖,讓麻木行走的路人紛紛駐足望來。
    一雙雙眼……
    那是一雙雙怎樣的眼?
    辛夷搜刮腦海,竟找不出一個詞來形容這天地間的悲涼。.
    “救救我的孩子……救救他……”
    那個小婦人掛著眼淚的臉抬了起來,她和眾人一樣,也看到了辛夷,看到她那張從華貴馬車裏望出來的,充滿悲憫和同情的臉,一顆心長出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