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木耳不論斤,論麻袋

字數:4443   加入書籤

A+A-




    不說別的,榛蘑、元蘑,都是幹貨,就是從山上摘下來,曬幹的。
    這樣的幹蘑孤,不放肉,不多放點油,那就跟嚼柴火棒一樣,難以下咽。
    那個年代,炒菜放油都是按滴計算的,幹蘑孤能好吃才怪。
    咱們現在吃著東北的幹蘑孤好吃,那是建立在蘑孤燉肉,燉雞,燉排骨,多放材料的前提下。
    就好像南方七八十年代不吃鱔魚,不吃甲魚一樣。
    缺少材料,不好吃。
    在東北有一個好處,隻要你手腳勤快一點,就不用擔心餓著。
    所以,建國前,五六十年代,很多人逃荒,都是往東北這邊跑。
    現在的東北人,很多都是山東人或者河南、河北人的後代。
    七八十年代以前,沒來過東北的,誰能想到木耳,榛蘑,元蘑是按照麻袋賣的。
    就像現在,一麻袋木耳他們收購價是五毛錢,給張俊平六毛五錢,一麻袋幹蘑孤同樣是六毛五。
    猴頭孤要貴一些,一麻袋五十塊錢。
    鬆子和榛子貴一些,一麻袋收購價是三十塊錢,給張俊平三十九塊錢。
    不是單價貴,而是鬆子、榛子壓秤,一麻袋能裝一百五十多斤。
    “田哥,怎麽沒有風幹雞,風幹兔,臘肉啊?”張俊平看著快要堆滿房間的山貨,有些失望的問道。
    “哈哈哈!你想什麽呢?有風幹雞,風幹兔,臘肉也不會留給你啊!”田建軍大笑道。
    這倒是真的,風幹雞,風幹兔,臘肉那也是肉,這個年代這些都是稀缺物資。
    這個年代,風幹雞,風幹兔,臘肉本來就少,大多是老百姓捕捉到獵物之後,舍不得吃,做成風幹雞,風幹兔,留著招待客人。
    攢多了,才會賣給供銷社,換一點油鹽。
    這和關內老百姓養雞,用雞蛋換油鹽一樣的道理。
    “唉!還想著能收點風幹雞,風幹兔之類的,回去打打牙祭呢。”張俊平失望的搖搖頭道。
    “張兄弟,你想象收木耳,蘑孤一樣,收風幹雞是不可能的。
    我隻能保證張兄弟你走的時候,風幹雞、風幹兔,臘肉隻要你能拿的了,想拿多少就拿多少。”田建軍很是豪爽的承諾道。
    “那我先謝謝的田哥了!”張俊平嘴上道謝,心裏卻忍不住暗笑,能拿多少,就拿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