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四大糧行
字數:4167 加入書籤
尤其是李鬆賢,更是高中過舉人,隻是家中隻有他一位男丁,去了科考,便沒有人操持生意。
無奈下李老太爺讓李鬆賢棄文從商。
長安東市四大糧行以李鬆賢實力最強,單單是他家的米行儲有的糙米就有三十萬擔,其他穀物糧食更是不計其數。
朱厭麵前坐著四位大腹便便的男人。
“李老板是大戶,隻要價錢合適在下願意多拿些。”朱厭說道。
一百萬擔糧食足夠南方災民們撐過春耕,等到稻穀種下地,再收獲,饑荒也就過去了。
長安,東市糧行。
李修賢家財萬貫,雖說不上長安首富,那也是長安城內排的上號的財主,錢他肯定是不缺的。
朱厭手書內容投其所好,錢賺夠了,李修賢缺的是什麽?當然是名聲。
自古沒有不好名聲的人,是以朱厭寫下商賈興國四個字。
大明皇朝不是說什麽“士農工商”嗎?我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商賈也是保證皇朝運轉的重要部分。
“朱老板筆走龍蛇,寫得好!在下十分喜歡!”李鬆賢看著“商賈興國”四個大字,那是越看越喜歡。
“李老板喜歡就好,那買糧的事?”朱厭試探道。
李鬆賢拍著胸脯說道,“區區買糧小事,怎麽敢勞朱老板親自動手,把東西呈上來!”
李鬆賢早打聽過了,四海酒樓之前進過一大批糧食,估摸著是用來釀製醉生夢死的,不過他對釀酒並不感興趣。
秀女呈上一份買糧契約,說是買糧其實就是白送,三萬斤糧食隻收朱厭一百兩。
朱厭剛要開口,另外三位糧行老板將他團團圍住。
“朱老板,您可不能厚此薄彼,我們雖沒有李老板闊氣,但糙米稻穀商行有不少存貨。”
“是啊,李老板給三萬斤糙米,趙某出四萬斤稻穀!”
“還有我,還有我!”
朱厭啞然失笑,“三位老板且慢,容我想想。”
朱厭提筆揮毫,依次寫下“五福臨門”“子孫滿堂”。
五福臨門送給了趙老板,他家中經常遭遇惡事。
子孫滿堂送給吳老板,他近兩年已經夭折了兩名女兒。
至於最後一個要給何老板送什麽字,朱厭猶豫了。
何茂才可是什麽都不缺,論財力比肩李鬆賢,家中嬌妻有四人,兒女三雙,生活安樂富足。
送什麽字好呢……有了!
朱厭腦海靈光一閃,寫下“貴在自立”。
何茂才眼前一亮,“朱老板高才!”
四人各自得了墨寶,喜不自勝。
紛紛將事先準備好的買糧契約放在朱厭麵前。
朱厭失笑搖頭,若是十幾萬斤糧食就能解決問題,他也不至於東奔西走。
“四位老板,在下腹有饕餮,這點糧食可不夠吃啊!”朱厭攤手道。
“朱老板何意?您買糧不就是為了酒樓生意嗎?”李鬆賢問道,其他三人也好奇地看著朱厭。
“實話告訴四位老板,朱某買糧另有用途,隻是不便言明。”朱厭拱手致歉。
李鬆賢四人也不在意,“朱老板要多少盡管開口,我們四家存糧雖說不是長安最多的,但儲量至少也能排進前三。”
朱厭豎起一根手指。
“一萬擔?”李鬆賢問道。
一擔足有百斤,一萬擔便是一百萬斤,朱老板要這麽多糧食幹什麽?
朱厭搖了搖頭。
“少了?難道是十萬擔?”李鬆賢猜道。
何茂才三人瞪大眼睛,十萬擔糧食便是他們一半庫存。
朱厭依舊搖頭,“不是十萬,而是一百萬擔,在下需要一百萬擔糧食。”
什麽?!!!
李鬆賢四人齊齊瞪大眼睛,朱老板怕不是瘋了?
“朱老板莫要與我們四人打趣,百萬擔糧即便都是糙米,至少也要一百萬兩紋銀。”李鬆賢攤手道。
“更何況我們四家糧行拿出所有存貨,也隻有八十萬擔糧食,算上糙米也不夠。”
朱厭笑著說道,“在下自然知道,這是三十萬兩銀票,算是定錢。”
長安東市四大糧行的老板,在原書中可是老好人設定,南方大災,餓殍滿地,他們自攤花銷組織糧船將三十萬擔糧食運往南方。
行了萬家生佛的善舉,可惜最終都沒能逃過戰火,下場最好的李鬆賢在戰亂中失去一條手臂,從此家道中落,其餘三人家破人亡。
直至主角崛起後,李鬆賢乘著主角大運勢,扶搖直上,至大明劫全書太監時,他已是富甲天下。
“朱老板,您來真的?”李鬆賢瞪大眼睛,仿佛剛認識朱厭一般。
朱厭鋪平宣紙,李鬆賢端站在一旁替他研磨,餘下三位老板興奮不已。
長安城內多少人都想討要朱厭的墨寶,甚至有人不惜行竊偷盜四海酒樓的招牌。
足以說明文人墨客對朱厭書法的肯定。
什麽狼毫小筆、前朝古硯、沉香鎮尺、洛陽生宣……應有盡有。
李鬆賢做生意是把好手,但舞文弄墨卻稀鬆平常。
但這並不影響他收集名家字畫,這些年花在名家字畫上的潤格足足有八十萬兩。
朱厭會意道,“這個簡單,筆墨伺候!”
李鬆賢啪啪鼓掌,隔簾後兩名蜂腰細臀的秀女端著筆墨紙硯上前。
但李鬆賢從商之後,對文人墨客那套愈發喜愛。
“這事兒不急,我幾人聽聞朱老板寫得一手好字,今日談生意還是其次,一睹朱老板墨寶才是最緊要的。”李鬆賢四人早些年也是長安秀才。
可惜那群窮酸腐儒拉不下臉來求朱厭手書,這倒便宜了李鬆賢四人。
朱厭大筆一揮,行雲流水間寫下“商賈興國”四大大字。
品級雖不高,但勝在不被陳條約束。
“幾位老板客氣。”朱厭拱手回禮。
“朱老板年輕有為,醉生夢死讓人唇齒生香,一手行書更是震驚長安,實乃我等商賈之楷模。”身穿綾羅男人笑嗬嗬讚歎道。
大明皇朝命令禁止商賈賤籍穿著綾羅綢緞,但四大商行老板為方便行事,早早捐了官身。
開春後才是真正的災難,隻要在開春前儲備百萬擔糧食,到時候運往南方,皇朝滅亡的趨勢便能被遏製。
“朱老板來意我們已然知道了。”李鬆賢笑道。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