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望風而降

字數:7740   加入書籤

A+A-


    複州衛的蠻將阿吉嘎,自從收到弗昂枯的警告口信後,就一直內心不安。
    他和弗昂枯隨大汗打了幾十年的仗,兩人深知對方的能力和脾性。
    按照他的推算。
    欒穀關五千兵力,仗著天險和城池,守十天半個月都是沒有問題的,而他第一日就收到了弗昂枯的告急。
    這是不對的。
    雖然嚴令弗昂枯必須要堅守十日,但是以自己對弗昂枯了解,如果不是因為形勢危急,他不會問自己要不要棄守欒穀關。
    欒穀關是最易守難攻的。
    不管是其後的盤古堡,還是複州城,都沒有欒穀關的優勢。
    如果欒穀關都不能延緩金江軍的腳步,那麽盤古堡和複州,必定也無法守住。
    紅夷大炮就這麽厲害嗎?
    不都是火器。
    為何城牆在紅夷大炮麵前失去了作用呢。
    晚上,他心裏不定,徹夜難眠。
    到了下半夜。
    盤古堡的士兵連夜驚動了複州城。
    見到阿吉嘎後,第一句話就是欒穀關失陷了,這個消息驚呆了所有人。
    包括漢將耿炳遠。
    “欒穀關如何一日就失陷呢?這怎麽可能?”
    耿炳遠不可置信,翻來覆去的詢問眼前報信的士兵。
    “好多守衛欒穀關的兵將逃了回來,夜色不清,我等不敢輕易開門放下籮筐一個個拉上來。
    經過確認的確是欒穀關的士兵,才得知欒穀關已經失陷了。”
    “弗昂枯呢?”
    阿吉嘎深呼吸一口氣,平靜下來連忙問道。
    那士兵搖了搖頭。
    “有人說甲喇額真戰死了,有人說甲喇額真受傷被金江兵俘虜,還有人說甲喇額真在內城抵抗,被金江軍放火燒死了。”
    眾人驚的說不出話來。
    一日破欒穀關。
    欒穀關可是有五千守軍的,而且大部分都是蠻族兵,將精兵勇士氣十足。
    盤古堡和得利贏城,雖然左右分別有兩千兵和九千兵,合計一萬一千兵,但其中漢兵占了大半。
    連欒穀關都受不住,更不用提這兩地。
    阿吉嘎眉頭緊皺,仔細的判斷形勢。
    如果是五六七八日,欒穀關被破,他還能下決心死守,但是一日就破關,這令他有些膽寒。
    膽寒的不是他自己的性命,而是複州城裏的萬餘兵。
    欒穀關五千兵,丟了大半,得利贏城大部分都是漢兵,按照他的推論,是守不住的。
    加上盤古堡,前後要丟去一萬六千兵。
    大汗的計劃中,可是有這一萬六千兵的,現在大汗還遠遠未至,就已經去了這一萬六千兵。
    按照金江破城的速度,複州的城池也沒用,要是再丟一萬餘兵,那麽大汗才四萬兵。
    想到此處。
    阿吉嘎甚至不敢再繼續想下去。
    一日能下欒穀關,那不要一日也能下盤古堡,至於複州城,頂多堅守三日。
    前後加上金江軍行軍的時間,前後加起來支撐不到十日。
    失算了。
    一開始即失算了。
    他們沒有料到險關城池,會在金江軍的炮火麵前失去作用。
    也不能怪他。
    他們山中的獵民,誰也沒見過能毀滅城池的大炮,就如沒見過大海上的大船一般。
    想到此處,他不再猶豫。
    當即下了軍令。
    所有人聽到他的命令,目瞪口呆。
    ……
    新金到欒穀關正常行軍隻需要一日,欒穀關到盤古堡,行軍需要兩日。
    盤古堡身後不到三十裏就是複州,不要一日即可抵達複州。
    行軍的時間需要四日。
    一日破了欒穀關。
    唐清安要一日也破地勢還比不上欒穀關的盤古堡。
    這樣他有至少三天的時間,可以破複州。
    結果他失算了。
    盤古堡漢軍居多。
    受到欒穀關大敗的影響,軍心不穩,紅夷大炮還沒運過來,就亂成了一團。
    或跑或降。
    降的當然是漢軍,跑的當然是蠻兵。
    太過順利了。
    結果投降的士兵告知,複州守將阿吉嘎已經帶著大軍跑了。
    “這家夥,有點眼力。”
    聽到下麵人帶來的消息,唐清安感歎萬分。
    其實他真不希望阿吉嘎跑,反而希望他帶著軍隊堅守複州城,給他一口口吃掉蠻軍的機會。
    “算他跑到快。”
    劉承敏遺憾的說道。
    這回本該輪到他做主攻大將了,卻沒想到對手棄城而逃。
    不管如何,不費吹灰之力先後收複盤古堡和複州城,到底讓金江軍,國內援軍,朝鮮軍歡呼不已。
    全軍上下士氣高昂。
    唯獨炮兵苦著臉。
    紅夷大炮真的不方便運轉,盤古堡後麵是沙河,無論是小船還是浮橋,都經不起紅夷大炮的重量。
    運送紅夷大炮的民夫不敢輕動,這一門炮要是掉入河中,想要撈起來就千難萬難。
    最後還是水師派了大船,從北信口入沙河,隻二十裏就因為水淺而不能進。
    運送紅夷大炮的民夫,又從盤古堡轉向,繞道此地,然後在岸邊打樁。
    運用杠杆原理,小心翼翼,動作緩慢,費了好一番精力,人人滿頭大汗。
    從係繩子開始,用了一個時辰,才運送了一門紅夷大炮到船上。
    對岸和這邊無二,再把紅夷大炮運下船。
    如此這般,朱秀都已經打下了得利贏城,負責紅夷大炮的民夫和炮兵們,才到了複州城。
    而得利贏城從新金進山容易,往永寧監城出山就難了,朱秀部的紅夷大炮運不出去。
    番茄小說網
    試了又試,最後紅夷大炮原路返回,再到欒穀關,然後又到北信口。
    唐清安在複州。
    收到了北鎮的告急信,收到了朝廷的催促公文,收到了錦州史鼐的詢問。
    不管如何,唐清安一動不動。
    就是要等紅夷大炮到複州。
    雖然還沒和老奴交手,但是通過在欒穀關的戰爭,駐守欒穀關的都是蠻兵蠻將。
    而金江軍一日能破之,證明了金江軍運用火器的戰術,是正確的軍事戰術。
    蠻族啃不動金江軍以火炮為核心,鳥銃兵為主幹,長槍兵,刀盾兵,騎兵,車廂兵等為枝葉的軍陣。
    紅夷大炮打遠處,弗朗機打近處,長槍兵刀盾兵騎兵車廂兵為外圍,鳥銃兵支援步兵。
    薩爾滸之戰。
    浙江兵的戰術大致也是如此,不過還不如金江軍的火器多,也沒有金江軍的紅夷大炮。
    上千浙江兵,仍然能讓數十倍兵力的蠻族無可奈何,反而最後通過漢人降兵運來的火炮,才消滅了浙江兵。
    金江軍可不是薩爾滸大戰之後,遇到蠻族一觸即潰的大周新兵。
    所以對於接下來和老奴的大戰,唐清安心裏已經有底。
    北鎮的告急信,說明皇台吉沒有撤軍。
    所以老奴頂多才五萬餘兵,其中還有蒙古兵和漢人降兵。
    而他光金江軍騎兵就有六千騎。
    倒要看看蠻族如何來攻他。
    ……
    老奴從海州出發,率領四萬大軍,剛到蓋州就遇到了撤回來的阿吉嘎。
    他一臉的驚訝。
    他身後的將領們,更是不可置信。
    阿吉嘎跪在地上,把欒穀關的情形,一五一十的告知大汗,麵色平靜,等候大汗的發落。
    聽完阿吉嘎的話,老奴終於鎮定不住了。
    也就是說大戰剛開始,他已經損失了一萬六七千兵,其中還有五千餘的蠻兵。
    老奴一時消化不了阿吉嘎帶來的軍情。
    因為他無法想象,堅固的欒穀關,是如何被金江軍一日攻破。
    他數年前率領大軍攻打金州,後來遇挫撤退,還是他在欒穀關布置的軍力。
    對於欒穀關,老奴並不陌生。
    這種險要關卡。
    就算是他帶領十萬大軍也無可奈何,隻能靠人命去填,攻不攻的下還是兩可之間。
    而金江軍竟然一日破之。
    這讓他內心升起一股畏懼之情。
    感受到這畏懼。
    老奴隨後又升起了憤怒。
    他幾十年戎馬生涯的驕傲,不允許他有畏懼之心。
    雖然沒有對人言,他也感到了屈辱,對自己竟然對敵人起了畏懼心的屈辱。
    不論他現在是如何想法。
    蠻軍停留在了蓋州。
    一日。
    兩日。
    三日。
    五日。
    ......
    到底要不要讓皇台吉撤軍。
    老奴看著皇台吉的回信,信裏說北鎮已經幾日未見炊煙,城牆上的士兵,沒有絲毫的士氣。
    幾日未見炊煙,說明北鎮已經無糧了。
    這個時候讓皇台吉撤軍,真是前功盡棄,下回還有這麽好的機會嗎?
    皇台吉圍北鎮已經三個月。
    老奴情不自禁的抬頭,看了看天時。
    這些年的天氣,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以往的經驗都用不上了,陰晴不定啊。
    奴兒幹司已經下雪了吧,不知道赫圖阿拉下雪了沒有,又不知道這裏,還有多久才會下雪。
    “報,大汗,城外見到金江軍騎兵。”
    “來了。”
    老奴站起身。
    他要為皇台吉爭取時間。
    沒有打下北鎮的資曆,皇台吉是坐不穩自己的位置的。
    至於錦州。
    老奴歎了口氣。
    留著下次吧。
    ……
    金江騎兵到了蓋州。
    唐清安大部則還在後方,因為需要等紅夷大炮,而且軍中弗朗機各色炮也多。
    老奴占領遼左以來,隻有掠奪沒有發展,因此也沒有維護各地道路,導致道路破爛。
    像金江軍這種軍隊,對道路要求極高,因此行軍速度越發延緩。
    不過隨著唐清安的大勝,阿吉嘎的大退,各地望風而降,沒有絲毫的抵抗。
    北信口,南信口,羊官堡,複縣,永寧監城,五十驛站,熊嶽驛……一直到榆林鋪。
    收複大大小小數十或城或屯或鎮。
    今時不同往日。
    這些地盤唐清安沒有打算再讓出去,因此大軍在前方行軍,官員在後方管理起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