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論文發表

字數:6324   加入書籤

A+A-


    《數學年刊》最新版,第三十八頁——《關於梅森素數周氏猜想的研究證明論文》
    在論文的末尾處,寫著一行審稿人對這篇論文的評價。
    “這是一項具有開創性的工作,我們總算是擁有了一條可以依靠的定理,將梅森素數的變化規律約束在一個可以看見的區間之內。——陶喆軒教授”
    陶喆軒,自從以32歲獲得菲爾茲獎後,這幾年各種數學獎項拿到手軟, 哪怕他沒有去參加,各種數學獎都會給他頒獎,比如今年美利堅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艾倫沃特曼獎、昂薩格獎章!
    不久前,他更是當選美利堅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可以說,陶喆軒這些年勢頭非常強勁,是數學界的真正大佬, 公認地世界最頂級數學家,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視為鎮校之寶,但是他對於數學的態度是非常鄭重、嚴謹的。
    可是這一次,卻給予這篇論文高度的評價。
    可以說,在他作出的諸多論文評價中,這幾乎是相當罕見的!
    最新一期的數學期刊出來不到一個星期,這篇論文便在國際數學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無論是論文的質量,還是《數學年刊》將這篇論文放在第一篇論文或者是期刊的封麵,亦或者是陶喆軒對這篇論文的評價,還是因為論文作者的年齡.......
    一個年僅18歲的本科大學生,竟然已經寫出了如此高質量的論文,可想而知在數論領域的造詣。畢竟梅森素數的研究也是數論的一個熱門,劉一辰證明周氏猜想的論文,仿佛讓他們看到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數學新星。
    《數學年刊》一發布最新期刊,雖然說跳票了將近一個月,但是大家都能理解,因為越權威的期刊越容易出現跳票,從中也可以理解成期刊對於論文的負責任。
    很快,海外的熱議, 隨著《數學年刊》最新版傳回到了華夏,華夏燕大數院的教授震驚了!
    華夏數學會震驚了!
    他們迫不及待地看起了這篇論文, 開始進行驗證,他們驗證的結果無一例外,都挑不出毛病來。
    遠在粵省的中山大學,一個辦公室
    辦公室裏一個理著光頭的中年男子埋著頭正在努力著在草稿紙上寫著,這是中山大學鼎鼎有名的‘周海鍾’教授,他是數學家、科學家、語言學家。
    1年起,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語言學、數學、信息科學、新興交叉學科等方麵的論文已經上百篇,屬於非常高產的學者。
    年他提出了‘模糊數理語言學’、1991年提出了‘語言混沌論’、2000年提出了‘網絡語言學’,使得他成為語言學、信息科學的大佬。
    至於他於1992年在《梅森素數的分布規律》一文中提出的猜測,被國際上命名為‘周氏猜測’或者‘周氏猜想’,連美籍挪威數論大師、菲爾茲獎和沃爾夫獎得主阿特勒·塞爾伯格都認為“周氏猜測具有創新性,開創了富於啟發性的新方法;其創新性還表現在揭示新的規律上。”
    按理說,他應該是著名的數學家。可是恰恰相反,他雖然懂得數學,但是他已經好幾年沒沉下心研究數學了,所以他在中山大學的介紹是語言學家、信息科學家,而不是數學家!
    “老周,恭喜你啊!”這時候, 一個中年人拿著一份期刊, 滿麵紅光地走入教室來, 來到周海鍾麵前興高采烈地握住了周海鍾教授的手,一個勁兒地晃著:“恭喜恭喜!”
    “老崔啊,你怎麽回事?是不是研究數學研究瘋了?”周海鍾被晃的一臉懵逼,一頭霧水地看著來人:“以前跟你說,數學這東西,少研究為妙,會讓人瘋的!”
    周海鍾很鬱悶,這位來者他很熟悉,是以前他在當數學教授時的同事,二人年紀差不多,平常關係不錯。
    可是二人現在屬於不同院係,所以很少到彼此的辦公室。
    “看看,這是學校訂購的最新一期的《數學年刊》!”崔教授將手中的《數學年刊》最新版遞給周海鍾:“恭喜你,你的周氏猜想被證明了,它不再是個猜想,而是一個定理了,以你名字命名的定理!”
    周海鍾一怔!
    周氏猜想?
    好熟悉又好陌生的感覺!
    他這十年時間都是沉浸在模糊數理語言學研究上麵,他寫的係列論文,更是受到了學術界廣泛關注,其學術價值還在他提出的周氏猜想之上。
    畢竟,作為猜想的提出者,這個猜想困擾了數學界十幾年,也同樣是整整庫繞這他十幾年。
    和數學曆史上那些提出數學猜想卻無法給出證明的學者一樣,他同樣也沒辦法去解決。
    周海鍾拿起期刊,論文從頭到尾開始看,作為猜想的提出者,哪怕已經有十年不曾再研究了,但是不代表他在數論上的造詣就退化消失了,相反他還是有相當造詣的。
    越看周海鍾心中越是震撼,甚至忍不住在心中為那精妙絕倫的證明過程而喝彩。
    他也拿起筆,對於一些關鍵算式進行驗算,結果他的驗算都是正確的。
    當到了論文最後,看到了審稿人的名字,以及陶喆軒對論文的評價,周海鍾默默地站起來,走到了窗戶邊,靜靜地點燃了一根煙,他從不在辦公室抽煙,可是這一刻,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一根煙,抽了起來,隨著煙霧噴塗,周海鍾覺得渾身無比的輕鬆,仿佛在騰雲駕霧如同神仙一般。
    良久之後,他感慨道:“果然是英雄自古出少年,後生可畏的!大一就在數論上有這麽高的造詣,燕大數學係,一如既往地地強勢,看起來霸主地位不可動搖!”
    崔教授欣喜的臉上笑容戛然而止,他高興是有人證明了周氏猜想,他為自己的老朋友高興。同時證明周氏猜想的,還是華夏人,是華夏數學家,這是給數學留下屬於華夏的痕跡。
    可是聽了周海鍾話,他又立刻意識到,自己學校數院與燕大數院的差距,不但沒有縮短距離,反而進一步拉大了。
    心中湧現一股濃濃的不甘,作為一個非燕大係數學家,崔教授和其他華夏數學家一樣,都認為燕大數學係獨霸華夏不是什麽好事情,他們都認為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這麽多年來,燕大數學係招收了大部分數學頂尖苗子,可是遲遲不見有尖子出現,出現一位偉大的數學家。所以他們迫切的希望,打破燕大數學係一家獨大的局麵,也招收到那些頂尖的苗子,去好好地將他們培養成才。
    他們認為燕大數學係糟蹋了好苗子,沒有將好苗子培養成茁壯大樹。當然他們也認為燕大數學係,把持著華夏數學界話語權,這對其他數學家並不公平,憑什麽其他人評院士這項榮譽極其困難,而燕大數學係的卻顯得容易呢?
    而現在劉一辰展現的才華,在《關於梅森素數周氏猜想的研究證明論文》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從這門論文來說,劉一辰在數論上的造詣已經超過了他們,達到華夏數學頂尖的水平了。
    那一份完美的證明過程,嚴謹的數學思維邏輯,體現得淋漓盡致!
    至少崔教授承認,不說證明對不對,單單論文的水平,他就達不到。
    與此同時,燕大數院的教授們、副教授們拿到了最新一期的《數學年刊》,作為華夏數學界的霸主,燕大數院都會訂購每一期的數學權威期刊,而且訂購的不是一本兩本,而是至少十本以上。
    當翻開期刊,看到第一篇論文的標題,他們一個個都愣住了,正常來說,期刊的第一篇論文往往是質量最好的論文,也是最有意義和價值的論文。
    他們沒有想到,第一篇論文是關於周氏猜想的。
    “咦,這篇論文,竟然是我們燕大的寫的,劉一辰?難道是那個劉一辰?”一個副教授看到論文的作者,忍不住驚訝出聲。
    他們數院的教師隊伍,並沒有一個劉一辰的,所以副教授就想到了劉一辰,劉一辰和鐵道院簽訂合同成為億萬富翁,這個消息可是傳遍了燕大,不僅僅是燕大學生在議論,就是他們這些教師也經常在討論。
    “老楊,你是研究數論領域的,我們數院就你是研究數論的,你看看這篇論文!”田院士微微皺著眉頭,對著一個中年人說道。
    這位中年人‘楊副教授’,去年剛剛評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自守形式、數論、表示論、代數幾何、微分拓撲、數學物理,特別是數學各個不同分支間的相互作用與影響。
    說來也是一種諷刺,燕大數學係號稱華夏數學界霸主,但是對數論有所研究的卻隻有這麽一位剛剛評上副教授的,其他的教授、副教授要麽是數學應用、概率統計、李群、拓撲幾何、代數幾何、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等等數學方向。
    數學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了數論、代數學、代數幾何學、幾何學、拓撲學、數學分析、非標準分析、函數論、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動力係統、積分方程、泛函分析、計算數學、數理統計學、應用統計數學、運籌學、組合數學、模糊數學、量子數學、應用數學等等二十幾個數學分支,而且分割數學分支還能細分。
    現在出現這麽尷尬的事,整個數院竟然隻有一個剛剛成為副教授的人才看得懂論文。
    楊副教授拿起《數學年刊》,沉下心從頭到尾看了起來,他雖然研究數論,但是對於數論並不精通。興趣廣泛,橫跨多個領域,但是能夠精通多個領取的人屈指可數,而這並不包括楊副教授。
    楊副教授甚至裏麵有好幾個地方都看不怎麽懂,但是看到陶喆軒對論文的評價,心中就有數了。
    作為副教授,在同事麵前,總不能說自己並沒有完全看明白吧,楊副教授讚道:“這篇論文寫得非常好,我就寫不出這麽好的論文,我從論文中找不出一處錯誤,可想而知劉一辰在數論領域的造詣超出了我......”
    楊副教授說了一大通,反正就是誇獎。
    “可惜了,若是這篇論文上麵將你的名字列入,老楊你就可以評為教授了。”田院士頗為惋惜地說道。
    “這個.....田主任,劉一辰寫了這麽一篇論文,院裏是不是要給一些獎勵?以他在數論的造詣,繼續讀本科還合不合適?”一位副教授遲疑了一下,還是提到。
    燕大在2003年攜手東盛集團設立科學論文獎,東盛自2003年至2011年9年間將捐資1000萬元,其中每年拿出100萬元,以獎勵在國際權威的學術刊物《Nature》、《Sce》等6種國際頂尖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的燕大學者。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論文獎,隻要發表有質量的論文,都是會得到獎勵的。
    可以說,劉一辰在《數學年刊》發表論文,這是燕大這麽多年來第一次有人在上麵發表論文。哪怕是算上數學四大期刊,燕大能夠在上麵發表論文的,都屈指可數,僅僅隻有田鋼和朱小華二人!
    是的,你沒看錯,偌大的燕大,就隻有這二人在數學四大期刊上發表過論文,其餘人雖然發表論文不少,但是卻沒有一個夠的上數學四大期刊。
    而現在,劉一辰在《數學年刊》上發表論文,是燕大有史以來唯一一個在《數學年刊》上發表論文的,也是第三個在數學四大期刊發表論文的。
    而以劉一辰在數論上展現出來的造詣,再當一個學生合適麽?他在底下坐,上麵的老師講課,可是有壓力的。
    “這個麽......他現在才剛剛進入大學,不適合去拔苗助長,他不是剛剛得到了一個過億的合同麽,想來也看不上學校對論文的那點獎金,就算了,留給其他更加需要的同事吧!”田院士露出猶豫之色,隨後說道:“再者我燕大也沒有出現過,學生剛剛進入學校就畢業的先例。”
    其他人聞言,不由得微微皺起眉頭,心中各自泛起各種念頭和複雜心思。
    唉!
    有人的地方果然有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