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憂慮

字數:4786   加入書籤

A+A-


    說起數學專業期刊的影響因子,就真的不得不讓人吐槽,因為普遍都不高,或者說不是不高,而是太低了!
    比如他這次投稿的《純數學與應用數學》,影響因子才2.676,低得讓人想哭。
    而數學期刊影響因子不高, 歸根到底就是,引用量的問題。
    比如一篇高質量的數學論文,引用量十年才一萬,大家會覺得這引用量太低太低了,結果你仔細了解後你才會發現,這引用量已經是無敵了, 很多論文發表以後十年可能引用量是0。
    是的,看到數學論文被他人引用0次,別驚訝, 很正常。
    “這個......劉一辰同學,打擾你一下!”就在劉一辰沉浸於書海的時候,一個突兀的聲音傳入他的耳中。
    劉一辰抬起頭,看到了一個中年人,腦海裏快速運轉,很快劉一辰便知曉此人是誰了,數院的楊振華老師!
    “這個......楊老師,不知道您有什麽事嗎?”劉一辰不解地問道。
    雖然知曉楊振華這個人,但是要知道楊振華可沒有教他們課,雖然他也會給本科生上課,但是不是大一的課。
    按理說,彼此也算是不認識的陌生人,他實在不明白,楊振華找他有什麽事。
    “是這樣的,劉一辰同學,我寫了一篇論文, 想請你看看, 要是可以的話翻譯成英文......當然, 你要是同意的話,我可以在論文上加你的名字,作為論文合作者。”楊振華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楊振華,博士畢業已經十餘年了,本科、碩博都是在燕大完成,可以說是根正苗紅的燕大人。按理說,從事工作十餘年他早已可以評為教授了。
    可是在燕大,獲得名校博士學位的講師太多了,別說燕大博士畢業的,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名校的博士海歸都一抓一大把。
    而在華夏,海歸是超級吃香的,畢竟嘛,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所以,在燕大的考核製度下,總是難產SCI論文的楊振華,一直很鬱悶,自己曾經教導的學生都是副教授了,自己竟然還不是。直到去年, 花了不少錢, 發了兩篇論文,院裏的領導看他這十幾年勤勤勉勉,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所以勉強同意他評為副教授。
    別看隻是上一個小小的台階,但是這完全不一樣的,成為副教授,他才有資格帶研究生。
    當然,工資與之前一個月就相差了三千元,別看隻差了三千元,一年下來綜合收入可就相差四五萬年了,而要知道,燕大老師的工資可不高。
    工資正常就是1~2萬元,除非是特別牛的人、有著特殊人才引進的,年薪可能達到五十萬甚至是一百萬元。
    而數學又比較特殊,沒什麽研究經費,哪怕有研究課題,那研究經費也就是幾萬元、十萬元左右,跟那些其他專業研究經費動不動幾十萬、上百萬元的不一樣。
    也因此,數學老師的收入,一直是在大學中教師收入排行榜中中下的,甚至是墊底的。
    這就是華夏大學的現狀,重工程類,輕基礎學科的。
    這也是為何很多讀數學專業的往往是選擇留在海外教書而不回國的原因,在海外不但可以接觸到最前沿的學術理論、最新的學術成果,工資達到10萬~15萬美元的薪酬是很正常的,換算過來的話一年就是70萬~105萬人民幣的年薪,在海外可以生活得很舒服,而回國的話卻隻能拿15~20萬人民幣,相差將近7倍!
    所以說,別罵那些人,他們中大多數人其實都是愛國的,心中惦記著這個國家。需要做的事不斷提升科研環境,提高科研工作者的收入水平,這才是真正實際的。
    一邊喊著尊崇科研工作者,喊著知識是第一生產力、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買套房得掏空六個口袋,生活壓力巨大,然後給予科研工作者一個月就是幾千塊錢上萬把塊錢,科研工作者不說什麽,難道他的妻子不會有怨氣麽,家宅不寧科研工作者還怎麽安心搞科研?
    劉一辰詫異地看了楊振華一眼,露出猶豫之色,不過這要是直接拒絕,難免不好,劉一辰接過了論文,從頭開始看了一下,筆在草稿紙上不斷寫下一行行算式,越看劉一辰眉頭皺得越緊。
    等到他看到論文第十四頁,看完了整篇論文,劉一辰歎了口氣:“楊老師,你這篇論文恐怕發表不了。”
    “你看,這裏......”劉一辰在上麵畫了八個地方,這些都是存在著問題的,這意味著這篇論文其實是沒辦法發表的,而且劉一辰看了一遍,雖然是解析數論方麵的,但是這篇論文其實沒有什麽研究價值的。
    要掛他作為合作者,劉一辰自己還不願意的。
    楊振華隻覺得臉上火辣辣的,對於劉一辰畫出的地方,他竟然解答不了,在寫論文的時候,他直接避而不談,覺得大概應該沒有人會提出。
    可是現在看來,自己這是在瞎貓碰死耗子,這種投機是不可取的。
    看著楊振華灰溜溜離去,劉一辰歎了口氣,心中愈加不樂觀,華夏在工程領域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工程領域誕生了許多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論文,就是在信息領域、計算機領域,也是發展非常的快,可是在基礎學科上的發展,卻是不盡人意。
    這位老師都是數學副教授了,可是從論文上來看,其實和博士生寫得論文沒有太大的差別,他從論文中就看到了兩個字——取巧!
    可是數學、物理論文,這是非常追求嚴謹的,是真正實打實的硬功夫,期刊對於一篇論文,最少也會請兩個審稿人,這樣的情況下怎麽可能真的會過審。
    哪怕論文過審,難道論文發表後其他學者不會看到,不會提出質疑麽?
    一篇存在很大問題的論文,寧願不發表,因為發表後引起的不好反應,愈加嚴重。
    心中歎了口氣,華夏的發展任重而道遠啊!
    堂堂的燕大數學係,都存在著這種情況,那麽其他大學呢,這種現象是不是愈加普遍!?
    劉一辰終於有些明悟,為何在數學界有這麽一句話,一個一流數學家勝過一萬個普通數學家!
    華夏數學學者數量是全世界最多、規模最大,涵蓋了數學各個領域,但是華夏數學卻不強,大而不強!就是因為,基礎太薄了,基礎沒打牢,建不了數學這棟大樓。
    “氣死了,太氣人了,這些人怎麽可以這樣,就看不得別人的好,有本事自己也去《數學年刊》發表一篇論文,睜著眼睛說瞎話,自己的簽名是‘數學要守規矩,數學要自律,數學不能放縱自己’,偏偏自己卻肆意抨擊他人,真是搞笑!”晚上吃飯的時候,馮琳氣呼呼地說道。
    “怎麽了?”劉一辰淡笑道。
    “你看看這個人,在貼吧上發表了長篇大論,說你證明周氏猜想是數學世界最無恥的操作,你的論文全部都是錯誤的,找不到哪怕是一點點不錯誤的地方。”馮琳氣憤地淡笑道。
    “嘩眾取寵的小醜罷了,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民科,當作一個笑料罷了,以後這種不要去看就是了。”劉一辰稍微一聽,頓時就明白了,這肯定又是哪位民科大神在興風作浪,博人眼球。
    對於民科,堪稱宇宙無敵王者。
    他們做的事,那是真正無敵的。比如就有民科大神,一位流浪漢,他花了二十年的時間,癡迷於驗證牛頓第二定律是假的。比如每年都有民科大神宣傳自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這些不學習卻又想搞研究的特殊群體,在劉一辰看來總是充滿著好笑,就如同一個小醜一般。
    在沒有學習過《大學物理》的前提下提出電荷不存在,在沒有學習過《普通地質學》的前提下提出板塊運動不存在,一個國際經濟領域的講師寫論文證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影響社會科學進步的最大絆腳石......
    有些東西不說還好,一說就讓人覺得惡心。
    “這可是在說你啊,你竟然不生氣?”馮琳睜著大大的眼睛,不可思議地說道。
    “這有什麽,不去理會就是了!”劉一辰淡笑地說道。
    “以後你寫論文,說不定也會遇到,這種人啊,你就是不要去理會,不去看,眼不見心不煩。”劉一辰說道。
    “真是搞不懂這些人,難道肆意抨擊他人就不會有心裏愧疚麽,他們難道自己家裏沒有孩子麽,也不怕遭了報應。”馮琳還是有些不解氣。
    “嗬嗬,這些人說不定會堅定地認為,自己所做的才是正義的,他們是正義的化身,世間最正義的人。”劉一辰略帶譏諷地說道。
    有些東西,你就不能太較真,較真了,那是純粹和自己過不去,這世界上總是有人做著奇葩的是,各種抨擊,抨擊學術,抨擊科學巨匠......口裏一會喊著‘自由與民主’,一會喊著‘老夫...’
    其實在劉一辰看來,這些都是生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