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大型強子對撞機會議(4)

字數:4535   加入書籤

A+A-


    “不建造超大對撞機,高能物理的方向也可以先轉移到尋找更好的加速器原理、尋找美妙的幾何結構上,而不是非要建造超大對撞機不可。”楊震寧堅定地說道。
    可以說,他是旗幟鮮明的反對建造超大對撞機。
    在物理學領域,他是還活著的物理學家中地位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這一點母庸置疑,哪怕弦理論的集大成者威騰教授,也遠遠無法與楊震寧相提並論,因為楊震寧的理論很多已經得到實驗驗證,而威騰的弦理論則是空中樓閣,看起來很美麗但是卻摸不著,各種致命缺陷沒有一個得到解決。
    在19世紀、20世紀,物理學迎來了巨大的發展。在20世紀初建立的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表明經典力學不適用於微觀粒子和高速運動物體。在電磁學方麵,20世紀也取得很大的發展,先是昂你是發現大多數金屬在溫度降到某一值時,都會出現電阻突然降為零的現象超導現象,後是物理學家密立根通過油滴實驗精確測定了元電測e電荷量,再有就是勞倫茲發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實驗室中產生大量的高能粒子。
    而要說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相對論以及粒子物理,一個代表著20世紀上半葉最大的物理理論成果,一個代表著20世紀下半葉最大的物理理論成果。
    而楊震寧,就是20世紀下半葉物理領域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劉院士,現在就剩下你還沒有發表觀點,你有什麽建議?”領導看向了劉一辰。
    劉一辰沉吟了一下,說道:“領導,從科學技術角度出發,我認為建造大型對撞機是有必要的,總是能產生一些成果出來。”
    劉一辰這話一出,王院士和丘成桐等積極推動這個項目的人,都露出了笑容,隻覺得昨晚去找劉一辰,是找對了。
    可是緊接著,劉一辰接下來的話讓他們臉上的笑容都僵住了:“不過我認為,大型對撞機這玩意,雖然重要,但是並不緊迫,說不好聽點,哪怕真的發現什麽大成果,50年內都難以影響到社會。”
    “再者剛才楊老提到,整個項目得到200億美元,我認為這個數字過於保守了,按照這麽大的項目,就是300億美元甚至是400億美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劉一辰搖了搖頭:“技術可不掌握在我們手中,人家要開多少價格就開多少價格,議價權不在我們手中。”
    “而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啊,與其花這麽多錢建一個短時間無法起到效果的玩具,還不如多建造一個航母艦隊!”劉一辰說道:“可以等到10年以後甚至是20年以後再建造大型對撞機,也完全來得及。”
    聽到劉一辰的話,王院士的臉都綠了。
    如果是現在建造大型對撞機,那麽作為這一方麵最有經驗的人,王院士絕對是項目負責人的不二人選。10年後、20年後,他都已經退休了,與他有什麽關係?
    他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都是一個大問題了。
    領導露出若有所思之色,說道:“今天這個會議,大家積極發言,這一點很好,好了,會議就到此結束吧。”
    旁邊一個小年輕,小聲的提醒道:“領導,是不是舉手投票一下比較好。”
    領導看了一眼小年輕,說道:“這事我和其他領導再討論討論。”
    旁邊財政部一位主任,頓時心領神會,知道這個cepcsppc項目,將會暫時束之高閣,至於討論討論,什麽時候有結果,也許是10年後,也許是20年後。
    而這一切,都已經跟他們沒關係了。
    會議結束後,王院士臉色很不好看,對著劉一辰抱怨道:“劉院士,你那麽有錢,建了那麽一座大學,每年花那麽多錢,為何不支持我.....”
    劉一辰沒等王院士說完,就打斷了王院士的話:“我有錢是我的事,我建學校可沒有財政撥款,如果王院士也能籌集到足夠的資金,想去建造大型對撞機,我想國家也是樂於支持的。”
    說著,便離開了。
    他們雖然都是院士,都是華科院院士,但是卻屬於不同領域,平常也沒有什麽交情,他可沒必要給他好臉色。
    回到賓館,他就讓高教授、趙教授三人自己安排,他有事要在京城多留兩天。
    回到自己住的房子,讓人打掃了一下,劉一辰泡了一下茶,稍微放鬆了一下。
    打開電視,電視上正在播放著新聞,卻是關於航天專題。
    早在1992年,華夏在被排斥出國際空間站後,華夏就確立了獨立自主建立空間站為目標的航天計劃。這一計劃分三步,第一步是載人飛船階段,目標是能夠把航天員送到太空,正常運行若幹天,並成功返回。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在這個階段要解決組裝、交互對接、補給以及循環利用等四大技術,這些技術關係到空間站的組裝、航天員在空間站的生存等關鍵問題。
    天宮一號就是華夏在第二步計劃中為了解決交互對接問題而發射的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被運往太空之後,通過對接可以被改造成一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
    對接技術成熟之後,就可以發射真正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係統、有效載荷和應用係統的實驗以及其他一些科研項目。經過空間實驗室階段,在華夏的載人航天“三步走“計劃中,我國最終要建設的是一個基本型空間站,為此,我國在海南昌新建繼酒泉、太原、西昌之後的第四個航天發射場,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
    而隨著上個月天宮二號成功發射,意味著華夏已經來到了第二步的深水區。
    現在這個航天專題,顯示著運載火箭和神舟十一號,便是因為神州十一號將要發射。
    神舟十一號飛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係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
    按照計劃,飛船入軌後經過2天獨立飛行完成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自動對接形成組合體。
    可以說,神州十一號是華夏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從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個過渡,為華夏建造載人空間站做準備。而這一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華夏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中飛行時間將長達33天。
    劉一辰還記得,2003年華夏首次載人航天取得圓滿成功的時候,那可是全國轟動,全國人民矚目著。而隨著一次次載人航天成功,人們已經習慣了成功,反而沒有那麽期待了。
    如果說還有一次比較大的影響力,就是劉楊作為華夏首個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那一次也是億萬人關注著,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而這一次,神舟十一號飛船即將發射,但是新聞熱度,反而比不上天宮二號實驗艙的發射。
    甚至於,不管是上個月的天宮二號還是這個月即將發射的神州十一號載人航天任務,新聞熱度都比不上人民幣正式納入sdr,與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一道構成sdr新的貨幣籃子。
    這個航天專題欄目結束後,則是盤點新聞,今天一個重要新聞,便是在京城召開了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公布了2016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名單,共有38人分獲奮進獎、貢獻獎、奉獻獎、創新獎。
    新聞中,報道了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首期投入了100億元,最終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可以說,在脫貧攻堅方麵,重視度絕對是杠杠的。
    這裏麵的身影,劉一辰印象最深的就是申記蘭這位老婦人,一個老實巴交的齊魯省農民,卻是充滿著傳奇,這一位是華夏少有的,從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一直擔任到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足足擔任了13屆,是唯一一位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
    這麽一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農村婦女,卻是積極維護華夏婦女勞動權利,倡導並推動男女同工同酬寫入憲法。而她一輩子就這麽生活在農村,勤勤勉勉的用自己的勞動去自給自足,幾十年來始終堅持著不領工資、不轉戶口、不定級別、不坐專車、不要住房、不脫離農村。
    劉一辰對於這位老人的認識,還是因為她獲得了第一次頒發的共和國勳章,他好奇不已,去了解,然後被深深的震撼著,他也終於明白,確實有人始終秉持著理想、不忘初心,就這麽努力拚搏一輩子。
    看了一下新聞,劉一辰才拿起手機,和家人視頻聊天,看著自己兒子已經會搶手機跟自己視頻,劉一辰心中閃過一抹暖意,隻覺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自己的奮鬥是有意義的。
    就為了,自己的下一代,可以昂首挺胸的做人,不懼任何人。
    就為了,自己的下一代,有誌氣、有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