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老兵再征
字數:3131 加入書籤
華夏推出‘月盾計劃’,被海外很多國家和地區嘲笑,認為這根本就是不自量力,畢竟那可是直徑達到100公裏的小行星,是當初造成恐龍大滅絕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直徑的10倍,麵積相差100倍,華夏的‘月盾計劃’想要擊毀這個小行星,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他們偏偏又沒有什麽辦法,就如同幾年前的黑天鵝騰飛,橫空出世一般。
是的,他們再次選擇了躺平!
反正努力是死,享樂也是死,那何不選擇快樂的去死呢?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什麽環保組織等等,一下子失去了背後的經費,變得無人問津,揭開後麵的黑幕,其實這些都不過是一場生意罷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基督教、佛教、道教、教等宗教再次煥發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戰爭或者動亂的時候,信仰總是人們的選擇,對於裏麵的一些經意總是會比平常多了一些認可。
而華夏人民,就如同幾千年前選擇團結在大禹身邊、相信大禹能夠帶領他們治理好水患一般,這一次他們同樣選擇了相信,相信‘月盾計劃’一定可以擊毀那顆小行星,保衛地球,保護家園。
對於海外的冷嘲熱諷,沒有人會去在意。兩者巨大的文化差異,體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spacex推出新世紀諾亞方舟,將建造全新的諾亞方舟,用10年時間建造新世紀的諾亞方舟,讓人們可以渡過這一場大災難。spacex建造諾亞方舟的費用預計1000億美元,可以搭載10萬人。而為了籌集建造費用,則提前出售諾亞方舟的船票。
還有比如藍色空間,則是發布聲明要打造水陸空大型客機,在小行星即將撞擊地球的瞬間起飛,躲避多一波衝擊波,然後飛往全球受災最小的地方,獲得最大的生存幾率。
還有的船舶集團則是要建造可以潛到海底8000米的大型潛水艇,在小行星要撞擊地球的時候沉入太平洋海底,以此躲避大災難,到時候再駕駛潛艇回到水麵上,尋找可以生存的地方。
而此時,華夏航天大隊40名航天隊員進行了宣誓直播,在直播中,航天員們進行莊重的宣誓,華夏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力偉’領銜,代表著航天員們的決心,而且拉開航天大隊新一輪的航天員選拔。
要推行‘月盾計劃’,那麽航天員就必不可少!
這裏麵航天員培訓設施、航天服等等就都得增加。
劉一辰也變得愈加忙碌,他負責‘月盾計劃’的前麵工作,這裏麵要進行‘月盾計劃’的推行,一個必不可少的就是關於生命係統,現有的生命係統根本無法支撐那麽多的人在月球生活、工作,這就必然需要改進提升生命係統。
還有就是極為關鍵的水,不可能用到的水都是從地球運到月球,那樣的成本太高了,所以開發月球水作為水源就顯得很有必要。
在之前的曆次探測中,其實已經發現水的痕跡,現在就需要加大這方麵的探索。
‘月盾計劃’不僅僅是一個計劃,而是涉及到大量的人,涉及到大量的資金,以及海量的物資,可以說未來9年的最為重要的事情,就是‘月盾計劃’!
原本九龍星空隻計劃建造3架航天飛機,而現在直接將航天飛機的數量增長到50架,航天飛機不但肩負著培養航天員的任務,最重要的就是承擔著地球至‘天宮’空間站、‘天宮’空間站至‘廣寒宮’空間站、‘廣寒宮’空間站至‘月宮’科考站的運輸。
航天飛機,代表著是高精尖技術,量產航天飛機,則代表著源源不斷的資金砸入,各種技術在不斷地被改進,產能在爬升著。
有航天飛機可還不夠,還需要超大型運輸機,以及大量的‘後羿’超重型運載火箭。
【推薦下,追書真的好用,這裏下載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夏的航天航空產業,迎來了一次大爆發,工業化、規模化的力量在爆發著巨大威力。
原本一些產品,都是屬於實驗室產品,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得不進入量產。
量產的一個好處也在體現,那就是原本高精尖的零部件,生產成本在下降,規模提升,甚至還可以用在其他領域。
而且為了確保‘月盾計劃’的順利完成,華夏不得不升級‘天宮’空間站,計劃將‘天宮’空間站的規模擴大20倍,成為一個太空母港一般。
整個華夏,如同一台恐怖的機器一般,運行了起來,那種爆發力,足以震驚世人。
......
“楊力偉,華夏首個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我們航天的驕傲,時隔20年,他再次執行航天任務,此次他擔任嫦娥5號指令長,他的目的地不是空間站,而是月球。”
“遙想20年前,他作為華夏太空第一人,具有敢於探索、不怕犧牲的勇氣!那時候他抱著必死的決心前往太空!他還活著,這句話讓人潸然淚下!”
“九死一生,真英雄!”
“時隔20年,在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再次毅然踏上了征程,他再次站出來,帶領著自己的戰友,去太空拚搏,保衛地球、保衛華夏,去拚搏出一個未來!”
“這種航天精神,始終代表著華夏的精神!華夏絕不會放棄,我們絕不躺平!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
“......”
‘嫦娥5號’飛船的6位航天員正在舉行著媒體見麵會,這是‘嫦娥5號’飛船首次公布航天員名單,當指令長的名字出現的時候,人們看到了那個身材並不高大、卻一臉堅毅的麵孔,全部都驚訝了,便是直播主持人也驚訝無比,話語都非常激動。
他的話,將人們帶回到了20年前2003年,楊力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他和技術專家的創舉使得華夏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