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並涼之爭1
字數:3161 加入書籤
牛輔站起來,順勢拍起了馬屁:“是。若論打仗,我們西涼健兒還沒怕過誰來,得嶽父大人的帶領,定滅丁賊於指顧間。”
劉毅心下好笑,這家夥連黃巾都打不過,卻在這裏大吹特吹,半分不帶臉紅。不知道的,還真以為他得勝歸來。但董卓吃這一套,拍了拍他肩,又指了指一旁的劉毅:“延宗啊,丁原的並州兵不弱。尤其那個呂布,武藝不凡,你見到可得小心。還好我有興漢,否則還真不好抵擋。”
他轉過頭,看著在城門洞裏奔騰而過的隊伍:“現在我們主力已到,兵力更勝丁原,看他還敢猖狂。”
“哼哼,這下看丁原小兒還在我麵前猖狂。”
下方蹄聲如驟雨,西涼大軍如一股洪流,從城門中湧入。呐喊聲響徹天地,從聲勢上來說,確實有些駭人。
丁原雖然和董卓不對付,但禦下甚嚴,並州兵進城後,有他們的掣肘,西涼兵也不敢為所欲為,洛陽城的治安大有起色。不過,這種短暫的平衡即將打破。
幾天後,董卓站在城牆上,看著蜂擁而進的西涼軍馬,臉上稍見霽色。
這個敵人來得有些莫名其妙,更有些身不由己。他苦笑一聲,所謂的人怕出名豬怕肥,大抵就是這個理。
正想著,一個人風風火火的衝上了城頭,老遠就在喊:“劉將軍,劉將軍。”
那是董卓身邊的一個親兵,劉毅應道:“我在,請問何事?”
那親兵跑到劉毅麵前,行了一禮道:“劉將軍,主公讓你準備一下,明日隨他一起去參加朝會。”
劉毅道:“得令。”
得到劉毅肯定答複,親兵點點頭,轉身朝城下跑去。
劉毅看著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按照慣例,朝會一般需朝廷職要官員才能參加。五品以下官職,如無要事,是沒機會參加朝會的。劉毅剛剛得封奮威將軍,勉強算到了五品,但他是武職,還是個雜牌將軍,這跟要職可半點不搭邊。一般情況下,根本沒機會列席朝會。董卓點名要他去參加朝會,搞得他也一頭霧水。
賈詡在一旁笑道:“劉將軍,我說得沒錯吧,主公對你,果然是青睞有加。”看了看四周,他小心提醒道:“劉將軍,明天這個朝會,可是會無好會,你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劉毅道:“賈先生此話怎講?”
賈詡道:“嘿,這還有什麽好講的。你想呀,丁原進城後,和主公針尖對麥芒,這次主公得了增援,那有不趁機找回場子的道理?他叫你去參加朝會,大概也有以防萬一的意思。”
白波黃巾號稱十萬,以牛輔的草包,能在少兵的情況下維持不敗,已是萬幸。其中,賈詡謀劃之功怕是不小。劉毅不敢怠慢,行了一禮道:“賈先生,你好。”
賈詡上上下下的打量了劉毅一番,道:“劉將軍在洛陽大出風頭。勸蔡邕,平何苗,威名赫赫,詡雖身在征途,仍是如雷貫耳。”
劉毅道:“賈先生說笑了。”
這話更是托大。大概連董卓都覺得有些過頭了,不由皺了皺眉,但他對這個女婿很是愛護,也不好去拆他的台,隻是道:“小心點總沒錯的,你平時沒事,要多與興漢走動走動,對你有好處。”
“知道了,嶽父大人。我扶你下去吧。”
牛輔答應了一聲,轉過頭,冷冷看了一眼劉毅,然後攙著董卓,沿著階梯走了下去。
他這漠然的態度,讓劉毅有些莫名其妙。牛輔是他的頂頭上司,以前兩人的關係說不上好,但也不算太壞。但今天牛輔對他甚為仇視,這就有些奇怪了。正想著,賈詡站了出來,微笑著道:“劉將軍,別來無恙乎?”
賈詡個子不高,雖年過五十,但皮膚白皙,看起來甚是年輕。他身體微胖,遇見任何人都是笑眯眯的,人也麵團團一團和氣,看起來就如一個富家翁。不過,與記憶中的賈詡相比,他現在黑瘦了些,人也有些萎靡不振,顯然一路殫精竭慮,所耗精神不少。
一聽董卓如此說,牛輔臉色頓時一沉。他瞟了一眼劉毅:“嶽父大人也別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了。依我看呐,那呂布多半也是個銀樣鑞槍頭,中看不中用的東西。小婿隻需帶五百精兵,定能取他項上人頭。”
進城的西涼兵如一灘汙漬,在洛陽城內蔓延開來。從城樓上望下去,這道黑色洪流正迅速在城內朝遠方延伸,到處是人喊馬嘶聲,比菜市場還吵。整個洛陽已亂成了一鍋粥。
賈詡擺擺手:“小老兒肺腑之言,何來說笑之說。劉將軍,主公在給牛將軍中信中,對你可是大加讚賞,甚是推崇哦。看得出來,他是非常欣賞你的。”
劉毅一怔。賈詡說董卓給牛輔的信中,對自己大加讚賞。而董卓之子董竹天生有疾,並不適合做繼承人。牛輔敵視自己,怕是覺得自己最近的表現,威脅到了他繼承人的位置吧。
雖然雙方兵力相仿,但西涼兵大都是降兵,真要打起來,不被丁原囫圇吞掉才怪。如今主力姍姍來遲,董卓總算放下了心。
牛輔沿著城樓的階梯噔噔而上,跪倒在董卓麵前:“嶽父大人,小婿來遲,你受驚了。”
他語氣中的怨恨,怎麽也掩藏不住。
一山不容二虎,何況是兩隻頗多嫌隙的部隊。丁原進城後,和董卓因理念不合,把整個洛陽鬧了個烏煙瘴氣。朝廷上兩人大吵,大街上雙方部隊劍拔弩張,整個洛陽都充斥著火藥味。
牛輔長得一表人才,麵皮白淨得連劉毅都嫉妒。不過也難怪,他要沒生副好皮囊,以董卓在涼州的身份地位,這個女婿的位置還真輪不到他。不過,他這次來得可不順利,為了響應董卓急招,牛輔選擇了抄道近路,所部沿著黃河一路南下,結果與活躍在並州一帶的白波黃巾不期而遇,兩軍還打過一場,結果黃巾勢大,他未能討好不說,還吃了點小虧。
董卓連忙將他扶起,滿臉笑容:“不晚不晚,你來得正是時候。”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