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暴君渣男躺著求速死15)
字數:4434 加入書籤
哪怕明知道,大皇子從未離開過京城,也沒有任何軍事方麵的才華。
他讓楊公公安排兩個副手給大皇子,就放他去了福建。
之後整整一個多月,就倭寇問題吵得不可開交。
他隻知道最近前朝諸事順心,在針對幾個前朝留下來的老臣一番後,清流寒門們也老實了,讓他過了個舒舒服服地年。
最後大皇子親自請命前往福建督促造船,練兵抗倭。
南宮燁大為驚訝,這時才發現,大皇子已經長大成人。
百姓苦不苦,南宮燁不知道。
麗妃笑臉一僵,隨即點點頭陰陽怪氣地回道。
“難為貴妃記得。”
“妹妹首飾盒的東西太多,今兒就隨手挑了一支。”
這下高貴妃的臉有些掛不住了。
謝青清見狀立即笑著打趣道。
“今兒兩位妹妹打扮得都極好,瞧著花枝招展的,本宮這坤寧宮都好似飄起來花香。”
高貴妃和麗妃聽罷,有些不對味地盯著她,隨後假笑著不說話了。
喝了口茶,等人來得差不多了,謝青清也不廢話,立即說道。
“往年開春,都要預備選秀的事。”
“今年也不例外,還是由貴妃妹妹來安排。”
“除過初選留下的安置在儲秀宮,陛下留下的本宮會安置到各位宮中。”
“按老規矩,諸位妹妹也要打理好各宮事宜,教導新人。”
談到遴選新人,眾位妃嬪的臉色都難看了起來。
雖說是慣例,而往年能留在宮裏的也不過寥寥幾人而已。
就拿去年的來說,如今也不過兩個嬪,兩個美人,一個答應。
都不出彩,隻偶爾分點恩寵。
一時間,原本還如鬥雞一樣的高貴妃和麗妃,都一下子泄了火氣,坐了沒一會兒就告辭離開。
雖說新人未必有那出彩的,但是誰也說不好,會不會有入了陛下的眼的。
而謝青清瞧著離開的高貴妃和麗妃,嘴角不自覺地勾起。
她早已委托了鄒大人尋了個條件極好的美人,也拿捏了對方的家人,經過一番商議,準備借此遴選之際,送到宮中。
她的目的很簡單,自然是找個盟友。
宮裏沒有值得信任的人。
加之,她有些不願南宮斐去涉險,倒不如從子嗣入手,等到那叫蘇眉的女人有了子嗣,自己也就有了後手。
她從不關心今後誰去當這個天下之主,她也不是什麽救世主。
她要做的,隻是對付南宮燁而已。
皇後病愈的消息,第一時間就傳到了南宮燁的耳朵裏。
他下了早朝,立即到了坤寧宮。
見謝青清一係鵝黃宮裝俏立於殿門口,朝他笑顏如花,這一刻,南宮燁竟有些醉了。
分明她沒有高貴妃那般的濃豔,也沒有柔妃那樣的溫婉,偏偏卻亭亭玉立,聖潔又嬌媚,仿佛雜糅了這世間所有的美好。
南宮燁呼吸急促幾分,大步流星地朝她走了過去。
“梓潼!”
“朕的清清!”
“這些日子不見,竟清瘦了許多。”
他親自牽著謝青清的手往殿內走,全然不顧周遭一堆的宮人。
謝青清膈應得不行,但還是勉強笑著隨他進殿。
南宮燁一番關懷,眼神已經灼灼,一副要將她生吞活剝的模樣。
謝青清哪裏會叫他如願?
雖然殿內點了香,卻還須得一會兒的工夫才奏效。
於是她佯裝醋意的提到:“陛下,如今已經開春,往年這個時候宮中便要預備選秀之事。”
“以往都是貴妃妹妹在安排,不知是否還是遵循舊例?”
聽到這話,南宮燁愣了愣,看著謝青清遲疑了一下。
但不一會兒他點點頭。
“那就依照舊曆吧!”
“不過,你既然病愈,那這後宮之事自當由你來掌。”
“這幾年的遴選,朕並不滿意,這一次你可得用點心。”
南宮燁這話一出,謝青清心裏翻了無數個白眼。
還真是個好色之徒!
不過早有預料的謝青清自然應下。
既然要美人多多的,那自然要如了你的願才好!
從往年能留下的寥寥無幾,而且能升位份上來的更是少之又少,完全沒有威脅到幾個高位妃嬪的情況來看。
高貴妃在操持這事上,恐怕也是存了私心的。
但她不一樣,這後宮太一團和氣了,怎麽也要把水攪渾了,才好渾水摸魚。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見南宮燁已經蠢蠢欲動,謝青清察覺時辰也差不多了,這才請了對方入寢宮。
等到南宮燁抱著被子翻雲覆雨,謝青清換了身太監服,再次出宮。
得了消息的宮中眾人,不約而同地在第二天一大早便趕來請安。
高貴妃鉚足了勁兒打扮,初春還涼,她卻已經換上了薄衫,高高的發髻上釵環搖曳,拿出了身為貴妃的派頭。
謝青清知道她這是在自己麵前顯擺,可叫謝青清沒想到的是,麗妃也一改從前內斂的性子,穿著上也講究了不少。
為了不讓大皇子搶去功勞,二皇子也站了出來,接下了寶鈔印刷之事。
有高黨的支持,南宮燁又不願看著大筆的銀子流到其他地方,終於也點了頭。
如此,大皇子和二皇子順利進入朝堂。
而聞到風向的眾多官員們,私下裏走動得越發頻繁起來。
與此同時,風寒了三個月的謝青清,終於打開了坤寧宮的大門。
而聽聞這個消息的高貴妃和二皇子都急了。
好不容易把兵權收回的南宮燁,不可能將兵權重新交回給南宮斐,而大皇子的出現,給了他一個選擇。
高貴妃見麗妃落座,一有所指地說道。
“喲,麗妃妹妹今兒這頭上的珠花瞧著倒是眼熟,該不會是去年賞菊宴戴的那一支?”
南宮燁一聽,一年少說能進一萬萬兩白銀,立即拍板。
但清流再次跳了出來,不斷地阻撓,這讓南宮燁雷霆大怒暴躁不已。
開春之後,為了填滿虧空,高黨獻計獻策。
一方麵加大印製寶鈔,一方麵擴大海陸貿易。
然而清流們的顧慮是沿海的倭寇橫行,海貿受阻,而兵部戰船稀少,兵力不足,無法保證海上貿易的暢通。
哪怕南宮燁再糊塗,也知曉這問題不解決,海上貿易就進行不下去。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