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章 淳於越:臣提議大王立長公子之母為後

字數:5177   加入書籤

A+A-


    今日如此重封趙玄。
    歸根結底就在於嬴政的魄力與雄心。
    武臣之本就在於軍功,如若連這點都被否決了,對於武臣而言,無疑是很大的打擊。
    滿朝文武哪裏還不明白嬴政的意圖。
    “另。”
    “將趙玄斬敵軍功在軍中傳下,鼓舞我大秦百萬銳士軍心。”
    聽到嬴政的話。
    除此外。
    還有一個關鍵。
    大秦與列國止於大戰多年,大秦軍功製傳承,但是許多將士也是久疏戰場,雖說軍中軍紀嚴明,為國立功就可獲得封賞,但是軍中許久未曾有過傳言全軍的晉升之舉了。
    嬴政就是以趙玄為本,昭告全軍。
    趙玄一個新兵為國立功,得晉九爵,升萬人將,如此恩賞重封。
    等同於告訴所有大秦銳士,隻要他們能夠為國立下大功,當今秦王也能夠如此重封。
    以此來激勵大秦百萬銳士,振奮軍心。
    這一手。
    不得不說嬴政對王權把握之高明。
    無愧於曆史上的千古一帝。
    一個封賞,蘊含的深意良多。
    “大王聖明。”
    尉繚,蒙武,王綰,李斯等能臣立刻想到了嬴政昭告全軍的深意,當即附議道。
    “我大秦此番兩軍出征,皆沒有讓孤失望。”
    “相邦,傳孤詔諭,命桓漪於趙境戰場自行定奪,如若趙國反擊,他全權處置。”
    “命李騰以最快速度滅韓,不可給列國發兵馳援之機。”
    嬴政威聲道。
    “臣領旨。”
    王綰立刻應道。
    “諸卿,可還有本奏?”嬴政掃視朝堂,大聲的問道。
    得戰場捷報歸來,嬴政有些懸著的心也落下來了不少,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戰局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東出戰略,已成功半數。
    “啟奏大王。”
    “臣有本奏。”
    剛剛被訓斥的淳於越又站了出來。
    “何事?”
    嬴政沉聲道。
    “如今我大秦軍威強盛,兵鋒所向睥睨,正值於我大秦昌盛之時,大秦有大王雄主掌國,方有強盛之本,但自大王掌國以來,後宮之主空缺,並未敕封王後,於此國本不全。”
    “長公子扶蘇之母鄭夫人尊榮大方,知禮儀,賢良淑德,臣提議立鄭夫人為後,於此可穩固國本,讓我大秦再迎昌盛。”
    淳於越帶著一臉嚴肅,大聲的啟奏道。
    “臣等附議。”
    “長公子扶蘇之母,賢良淑德,可立為王後,從此全我大秦國本。”
    在淳於越話音落下後,立刻就有十幾個臣子站起來,大聲的道。
    而朝堂上。
    許多人都是麵帶詫異的看著,並未出聲。
    但是如王綰,蒙武等大秦老臣的臉上,卻是露出了幾分凝重,臉色驟然大變。
    作為當初經曆過的大臣,他們可明白王後的議題對於大王而言就是一個禁忌,任何人敢提,絕對是被大王所摒棄的。
    這些年來。
    也曾經有多次有人提議立扶蘇之母為王後。
    但是都被嬴政給無視了,而那些提出此議的臣子都被嬴政給邊緣化了,沒有機會再踏足朝堂,而現在,這淳於越竟然敢再次開口。
    顯然。
    他是剛剛成為長公子扶蘇之師,並不了解當初朝堂之事。
    正如那些老臣心想。
    王位上。
    嬴政的臉色已經冷了下去。
    “孤立不立後,還需你來提?”
    嬴政冷冷道。
    整個朝堂內,頓時出現了一種恐怖的壓抑。
    但是淳於越卻並沒有看出來。
    “臣是為了大秦國本安定,此乃身為秦臣之責。”淳於越義正言辭道。
    似乎。
    在提出此議時,他絕對是與許多附和眾臣聯合了。
    如今他是扶蘇的老師,負責教導扶蘇,如若扶蘇之母成為了王後,那扶蘇就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未來太子之位的首選,地位絕對難以被撼動。
    “孤,再說一遍。”
    “也是最後一遍。”
    “王後,孤,想立就立,不想立便不立。”
    “他日如若再有人膽敢在秦王殿提及,孤,重懲不赦。”
    嬴政冷冷對著淳於越道,更是對滿朝文武的告誡。
    說完。
    嬴政緩緩站起來,一揮王袍,轉身離開了大殿。
    趙高見此,立刻嘶聲喊道:“散朝。”
    然後迅速向著嬴政追去,侍奉左右。
    “臣等恭送大王。”
    大殿內的文武紛紛站起,手持朝笏高呼。
    但唯有淳於越愣在了原地,一臉的詫異不解。
    他不明白為何嬴政會忽然間震怒。
    “淳禦史,以後,切不可再提立王後之事,此番大王或許是看在長公子的麵子上,沒有懲處於你,但如若你敢再提,後果難料。”
    “以後如若你還有什麽事,可以先與本相商議一番。”
    王綰走到淳於越的身邊,低聲道。
    “相邦,這是為什麽?”
    “為何大王對立王後如此憤怒?難道其中有什麽緣由不成?”
    淳於越仍然不解的道。
    “此事,你還是不知道為好。”
    “總而言之,朝堂上可並非民間,你做任何事都三思後行,做錯了一步,或許都將萬劫不複,你如今為長公子之師,可不能因此牽連了長公子。”王綰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便轉身離開了。
    淳於越仍舊愣著,萬分不解。
    甚至是群臣經過他時,都刻意繞開了。
    ......
    王翦擁上將軍權柄,可對趙玄加官進爵,但是他沒有,而是轉而呈給秦王嬴政來準予,這就是深懂人臣之道的高明。
    掌王權多年。
    嬴政又豈會不知王翦的心思。
    再有超越昔日白起的勇力,今夕立下如此戰功。
    完全值得嬴政看重封賞。
    以此。
    可讓這年輕勇將被嬴政收服,以王權之恩,令其心悅誠服。
    而這一點也是王翦所看到的。
    當日王翦在章台宮提起趙玄時,嬴政心中就有所印象,能夠說出那八字一統纂言,蘊含大秦之根本戰略,足可見才能。
    “這也是孤告訴我大秦百萬銳士,隻要於大秦建功,孤,有功必賞,不在乎身份。”嬴政威聲道。
    將此封賞交給王詔來下達,足可讓人心悅誠服,對王權感恩戴德。
    而嬴政如此重封,更可令趙玄心悅誠服。
    “臣等附議。”
    “大王聖明。”
    如若此刻有人再敢反對,那就是對大秦軍功製的褻瀆和顛覆,絕對會被苛責。
    剛剛被嬴政訓斥的淳於越就前車之鑒。
    大殿內的文武群臣齊聲高呼道。
    其中以武臣一列的聲音最為嘹亮。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