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意在孫權
字數:3917 加入書籤
當年鍾繇隻和這個人見過幾次,因為他來無影去無蹤,根本找不到他的蹤跡。
他還為此事勸過曹丕,曹丕倒也不以為意,最後就一直擱置到現在。
“正是,他們這些劍客就喜歡獨來獨往。”
陳矯說道:“雖然他們不會統兵打仗,但刺殺這種事對他們來說那可是輕而易舉了。”
司馬懿沉默了片刻,才說道:“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事關重大,要不要和陛下商議一下?”
“太尉言之有理,隻是陛下身體不適,還是暫緩吧。”
鍾繇說道:“不知這個王珂的身手如何?”
“此人受史阿影響,對朝廷一直是忠心耿耿,而且胸懷大誌,望能名垂青史。”
陳矯說道:“隻可惜他不善於統兵征戰,也不善於出謀劃策,所以一直不得其誌。”
“若是這樣的話,此人倒可以一用。”
司馬懿點頭道:“改日季弼帶他到我府上,我想見見此人。”
陳矯看得出,司馬懿是為了慎重起見,便答應了。
正議論著,外麵的侍衛突然說道:“司馬大人,曹公公求見。”
曹公公是曹叡身邊的近侍。
司馬懿臉色微變,鍾繇和陳矯都不由得緊張起來。
曹公公親自來傳旨意,事情恐怕不簡單。
司馬懿讓侍衛帶曹公公進來。
曹公公先是行禮,隨後說道:“陛下剛剛醒來,宣太傅、太尉大人前去拜見。”
鍾繇問道:“陛下龍體可好?”
曹公公搖搖頭,臉色不太好看:“經過太醫診治,暫時是醒來了,但身體十分虛弱,還需要慢慢調理才行。”
司馬懿和鍾繇相視一眼,兩人眼中都有憂慮之色。
沒有多想,三人同時往曹叡的宮中而去。
到了未央宮,進到殿內,隻見曹叡躺在臥榻上,太子曹芳跪坐在一旁。
司馬懿和鍾繇行禮後,曹叡示意兩人坐下。
鍾繇先開口道:“陛下龍體欠安,要安心休養才是啊。”
曹叡讓曹公公把他扶起來,看著二人,有氣無力道:“朕身體每況愈下,隻怕不能完成先帝遺願了。”
“太子年幼,日後還需諸位愛卿多多相助。”
司馬懿聞言,連忙說道:“陛下吉人有天象,定能平安無事,還請陛下養好龍體。”
曹叡長歎一口氣:“朕自知天命,今日傳二位愛卿前來,是為商議天下大計,不知二位愛卿有何話要對朕說。”
鍾繇自然看出曹叡心裏所想,便說道:“聯合匈奴的事情已敗,羌人得到蜀漢的幫助,從此西涼以西再無戰事。”
“西川和荊州連年在休養生息,兵廣糧足,想必平定匈奴之後,諸葛亮和關毅定會有所行動。”
曹叡點了點頭:“那依愛卿之見,諸葛亮接下來會如何做?”
“蜀漢雖擁有荊州,但吳國有長江天險,若是貿然東進吳國恐怕不易。”
“荊州雖有水軍,但與吳國相比,還是差了不少。”
鍾繇說道:“依老臣來看,蜀漢的下一步目標,是潼關!”
曹叡臉色蒼白,看不出他在想什麽,他緩緩看向司馬懿:“仲達,你怎麽看?”
司馬懿心裏早就數了,說道:“太傅所言極是,隻是荊州尚有關羽坐鎮,還要防備新野、宛城,威脅不大。”
曹叡說道:“新野有徐將軍鎮守,朕也不用擔心。”
“陛下所言有理,徐將軍有大將之才,新野可以放心。”
司馬懿說道:“隻怕諸葛亮會長安、荊州同時出兵,讓我軍首尾不能相顧,牽一發而動全身。”
曹叡咳嗽了幾下,問道:“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愛卿可有退敵之策?”
司馬懿說道:“陛下勿憂,臣有一計,卻不知陛下準不準許。”
曹叡對司馬懿的才略還是很了解的,立刻問道:“太尉有何好計策,快快說來。”
司馬懿說道:“自陛下與關毅和談,吳國耗費財力物力,損失慘重,也隻奪取了一個壽春城。”
“而關毅卻趁機奪取了荊南四郡,此事孫權必定懷恨在心。”
“如今他們雙方的盟約早就破裂,前者先帝未能攻入江東,乃是吳漢聯盟互為犄角牽製。”
“如今蜀漢勢大,又得到了荊州和西涼,而且關毅屢屢大破吳軍,孫權必然對關毅恨之入骨。”
曹叡說道:“可即便如此,但我軍和吳軍也在壽春一帶相持日久,彼此仇恨不小啊。”
“攻取壽春,乃是孫權意圖中原,但荊州一直被吳國視為囊中之物。”
司馬懿說道:“孫權取壽春,而失荊州,孫權更想重新奪回荊州。”
“荊州三代君王,其大誌都在荊州。”
“吳國勢弱,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如若不然,恐被天下人恥笑,九泉之下,如何麵對他的父兄?”
鍾繇也說道:“太尉一言語中,孫權如今最恨的人,當屬關毅,若是去說服他,必然會成功。”
曹叡見兩位重臣都這麽說了,也覺得有道理,便說道:“若是能和吳國結盟,又該如何?”
司馬懿說道:“若能成功結盟,那駐紮在徐州的兵馬就可以抽調。”
“吳國若想奪回荊州,必從江夏、柴桑出兵,逆江而上。”
“如此一來,荊州之兵無暇北顧,陛下再從宛城、新野出兵趁機攻取襄陽。”
“接下來,再從潼關出兵奪回長安,就算諸葛亮和關毅是神仙,三線作戰,他們也無暇應顧。”
曹叡露出滿意地笑容:“這樣也好,那就依二位愛卿所言,派出使者前往建業,說服孫權結盟。”
鍾繇有些擔憂:“河北兵力已然調動一大半在兗州,若再調動徐州兵力,一旦吳國背刺,那徐州可就危險了。”
當年關羽北伐,孫權就背刺關羽,趁機奪取了荊州。
這種反複無常的小人,能夠成為盟友嗎?
“哈哈,太傅大人多慮了,徐州兵力雖然調走,但也隻是調走陳留、濮陽、許昌的兵馬。”
司馬懿笑道:“河北之兵雖然調離了大部分,但河北後方穩定,無需太多兵馬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