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必敗無疑

字數:4380   加入書籤

A+A-




    吳軍就在外麵埋伏,祖郎的援軍怎麽可能進來?
    還沒來得急多問,祖郎就走了進來。
    毛甘看到祖郎,臉色猛然大變,因為他看到祖郎也是全身髒亂,身上血跡未幹,而且臉色難看,顯然是吃了敗仗。
    祖郎低頭尷尬地說道:“我不該不聽大王之言,信心滿滿率軍出去,反而遭遇大敗,是我無能。”
    “先不說這個,你是怎麽進來的?”
    尤突更關心的不是他是否戰敗,他想不明白,麵對吳軍的唯獨,祖郎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成?
    祖郎卻以為是他沒有經過同意就闖進來,冒犯了毛甘,不禁惱怒。
    難道自己打了敗仗,就不能來見毛甘了?
    這個尤突,真是個見風使舵的家夥。
    他冷冷的看著尤突,說道:“我雖然打了敗仗,難道就沒資格見大王了嗎?”
    “什麽?”
    尤突一臉懵逼,原來是祖郎誤會了,連忙解釋道:“祖郎首領誤會了,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問你怎麽進來見到我們的?”
    “我順著你們行軍路線追上來的啊。”
    祖郎知道,他大敗而歸,肯定會遭到恥笑,但也硬著頭皮說道:“還請大王給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我以後全聽大王的調遣。”
    尤突更想不通了:“難道你沒有遇到阻攔,直接就進來了?”
    “當然了。”
    祖郎有些不耐煩了,要不是吃了敗仗,心裏慚愧,他早就和尤突吵起來了。
    毛甘呼了一口氣,問道:“你是從山穀裏進來的?”
    “是的,大王!”
    連毛甘都這麽問,祖郎實在糊塗了,難道自己做了什麽不該做的事情嗎?
    還是說他遭遇大敗,都不能回來了?
    尤突趕緊問道:“一路暢通無阻,沒有遇到吳軍?”
    “當然沒有。”
    祖郎覺得很奇怪:“這是大王的軍營,周圍怎麽可能會有吳軍?”
    尤突感到疑惑:“難道是吳軍撤走了嗎?”
    毛甘臉色凝重,搖了搖頭:“不可能,這麽好的機會,吳軍不會隨隨便便就這麽撤走。”
    祖郎越來越想不明白了,焦急地問道:“大王,到底出什麽事了?能不能跟我說個明白。”
    尤突沒好氣的看了祖郎一眼,以前眼中還算有點腦子的祖郎,現在怎麽變得這麽愚蠢了。
    沒辦法,他隻好把這段時間來所發生的事都告訴了祖郎。
    “這,怎麽會……”
    祖郎臉色大變,他還以為見到毛甘總算能鬆了一口氣,沒想到竟然掉入了另外一個大坑。
    剛才回來的路上,如果吳軍突然埋伏他,那他這剩下的八千多士兵,可就要全軍覆沒了。
    祖郎不解道:“我來的路上,並沒有遇到吳軍,會不會吳軍已經撤退了?”
    “吳軍的意圖很明顯。”
    就在這時,賬外突然傳來一個聲音:“因為祖郎的兵馬已經沒有糧草了。”
    “是誰?”
    毛甘覺得這個聲音有些陌生,大喝一聲問道。
    “毛兄,當上大王了,連我的聲音都聽不出了。”
    緊接著,就是一陣大笑:“古人來見,怎麽不出來迎接啊?”
    毛甘回想了一下,這個聲音還真有些熟悉。
    正想著會是誰,一個人影就走了進來。
    “王惇?”
    毛甘一愣,王惇是桂陽太守,怎麽會來到這裏。
    祖郎看這都是自己兵馬的裝扮,感到非常詫異。
    他一路上都可以說是在逃竄了,也沒有心思去查探士兵,更何況誰還會跑到敗軍裏來充數,除非是個傻子。
    “莫非毛甘大王不認得我這個老友了?”
    王惇大笑一聲。
    “還真是你啊。”
    毛甘回過神來,趕緊上前握住王惇的手:“好久不見啊。”
    王惇笑了笑,自從毛甘去了山越軍中後,他們都快有十多年沒見過了。
    一直以來,他們都是書信來往。
    王惇笑道:“十餘年不見,你已然是山越的大王了,恭喜啊。”
    “唉,你就不要開我玩笑了。”
    毛甘歎了一口氣,隨即問道:“你不是在桂陽嗎?怎麽到這裏來了?”
    王惇往外麵招了招手,接著就走進來一人:“我這次是特意來給大王送一個貴人。”
    “什麽貴人?”
    毛甘疑惑的看著王惇身旁的這位年輕人。
    年輕人一抱拳,笑道:“在下諸葛喬,見過大王。”
    “先生客氣了。”
    毛甘也抱拳,問道:“剛才在外麵說話的人,就是先生了?”
    他並不覺得眼前的年輕人能給他帶來什麽幫助,隻是看在王惇的麵子上才給尊重。
    諸葛喬自然看出毛甘對他不重視,不過他並不在意,問道:“我冒昧一問,大王軍中還有多少糧草?”
    王惇也看出來了,毛甘對諸葛喬沒有多大信心。.
    其實他一開始心裏也是這麽想的,但有諸葛亮的命令,而且諸葛喬還是諸葛亮之子,以為諸葛亮是想讓他來立功的,也不敢怠慢,就帶著諸葛喬一行人過來了。
    一路打探,正好看到從廬陵敗退回來的祖郎兵馬。
    晚上竊取到幾件衣物,混在祖郎兵馬當中跟隨。
    其實在進來的路上,諸葛喬便告訴他山穀中必有埋伏,他當時也是半信半疑。
    剛才在帳外,聽到裏麵的對話,他才感到驚訝。
    同時他也佩服諸葛喬的勇氣,明知道有埋伏,但還是跟了進來。
    看來,諸葛亮之子,也不是泛泛之輩。
    “糧草並無多少,夠食用半月有餘。”
    毛甘倒也沒有隱瞞,這還是一路劫掠過來的。
    這也是山越軍經常幹的事,他們出征並不會帶多少糧草,幾乎都是打到哪裏就搶到哪裏。
    “那就對了。”
    諸葛亮說道:“吳軍將大王引至此處,就是想把大王困死在此處。”
    “前有大河,後有埋伏,左麵是懸崖,右麵是沼澤,這已經形成了一個死局。”
    “大王要是想不出脫困之法,隻怕等到糧草耗盡,就算吳軍不進攻,大王也必敗無疑。”
    毛甘此刻猛然醒悟,他其實一早就在考慮糧草的事了。
    如今祖郎帶回八千多兵馬,而且他軍中無糧,糧草消耗得會更快,這無疑是增加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