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三路大軍
字數:4319 加入書籤
這支突然出現的騎兵正是關毅和張苞所率領的兵馬。
在接到鄧艾送來的書信後,關毅通知徐正他們前往西河和鄧艾會合,準備安營築城。
而他則和張苞帶騎兵急行軍來到上郡,想先查探上郡的情況。
本來關毅沒有計劃要襲擊上郡,因為自己的兵馬都是騎兵,不善於攻城。
剛來到上郡城外,就看到鮮卑的騎兵也在這裏,就隱藏在樹林中看看情況。
當上郡派出兵馬和鮮卑交戰,關毅就看到了奪取上郡的希望。
就上郡這些兵馬,敢這麽大膽開城門,上郡就已經變成囊中之物了。
而且張苞帶領的可是西涼鐵騎,戰鬥力可不是虛的,僅憑魏軍這些騎兵,根本不是西涼鐵騎的對手。
因為關毅臨時改變主意,沒有太過完美的計劃,雖然奪取了上郡,但行軍已然暴露。
在何沙拚死掩護下,楊駿兄弟三人得以逃出去。
前方的情況不明,張苞也不敢追殺。
而且並州除了魏軍之外,還有鮮卑的騎兵到處亂竄,隻能在上郡停留。
關毅派人給鄧艾送去消息,讓鄧艾先安營駐守,隨後又往安定送信,讓安定太守加快工匠和連弩這些器械運送,並調集兵馬至陽曲待命。
意外得了兩郡,卻提前暴露了行蹤。
不過等魏軍調集兵馬反擊還需要一段時間,關毅也有時間準備。
張苞派人接管城防,自己帶親兵到郡內安撫官員和百姓。
眼下人手不足,上郡的軍務還需要有人處理,願意留下來的關毅自然不會拒絕。
畢竟這些衙役給誰當手下都一樣,可不像那些忠臣的將領。
襄陽城。
關羽回去沒幾天,就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何人大膽敢闖入君侯府?”
上百個親兵朝來人圍了上去。
“等等!”
關羽卻阻止了親兵,盯著府門口站著的那位中年人。
此人身高七尺,濃眉大眼,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直勾勾的盯著關羽。
雖然他穿著是普通的衣物,但展現出來的氣勢卻不同凡響。
“二叔!”
關羽正疑惑這人是誰的時候,張月走出來大叫一聲,眼睛瞬間變得通紅。
“月兒!”
中年人喊了一聲,走進了府中,邊走邊說道:“早就聽聞關羽將軍蓋世無雙,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你就是聶鴻?”
關毅微微皺眉,身上的殺氣消散了不少。
聶鴻投靠魏軍,關羽是收到了消息的。
張月後來也聽說了,就想寫信給聶鴻,但關羽沒有同意。
作為一員武將,他理解聶鴻,不想讓他陷入兩難。
“我就是。”
聶鴻抱拳道:“君侯,久仰了。”
關羽笑了笑:“文遠曾告訴我他有一弟,武力不凡,今日一見,果真如此。”
“你遠道而來,便是客人,快快入座吧。”
聶鴻點點頭,走入了屋內,他沒有主動提到魏軍一事。
此時的徐州,下邳!
一名年輕小將,匆匆來見到張郃,說道:“將軍,據密探來報,聶鴻沒有回並州探親,而是從陳留繞道兗州往南而去了。”
“嗯?”
張郃臉色微變,沉聲道:“早聽聞文遠之女投奔了關羽,看來消息不假,聶將軍此去,應該是去見見這位侄女的。”
“沒錯。”
年輕小將點點頭:“此女是文遠將軍唯一的血脈了,張虎的死,聶鴻將軍心裏必然有愧,所以就去看看她的情況如何。”
張頜心裏也能理解,張遼的後代隻剩下一女,臨終前卻將她托付給了關羽,也不肯把她留在魏國,可見張遼最信任的人,就是關羽了。
張頜心中感歎,魏國朝堂太過混亂,勢力錯綜複雜,張遼沒有托付女兒在魏國是對的。
這也是他為什麽沒讓自己的子女入朝為官,而是選擇當個普通老百姓。
等重新奪回壽春後,他也該解甲歸田了。
自己為曹家效忠多年,也報了曹操當年知遇之恩。
這個年輕小將是司徒陳嬌之子陳騫,字休淵。
他性格沉穩,也頗有謀略,被派到徐州來張郃身邊曆練,也深得張郃重視,張郃讓他作為參軍。
“將軍,看你悶悶不樂,難道有什麽心事?”
陳騫見張頜黯然神傷,關切地問了句。
“沒什麽,或許是年紀大了吧,所以都會胡思亂想。”
張郃罷了罷手,說道:“這幾日你派人加緊準備糧草,朝廷下達出兵的命令,應該很快就要到了。”
陳騫點點頭:“將軍放心,屬下正在準備糧草,再過幾日就能準備完成。”
建興七年。
魏國征南大將軍曹爽起兵十萬,夏侯玄、陳泰為隨軍副將,許儀為先鋒大將!
汝南太守諸葛誕率兵五萬從穎上而來,下邳太守、驃騎將軍、先鋒大都督張頜率軍五萬從彭城出征。
魏國出兵如此之多,瞬間就讓吳國震動了。
這三路兵馬的目標明顯就是壽春。
壽春太守朱據得到這個消息,趕緊召集兵馬,並向建鄴求援。
雖然魏吳現在是同盟,但雙方心裏都有數,那都是表麵而已。
無論是壽春還是彭城依然在暗中較勁,隨時等待機會。
壽春的戰略位置對兩國來說都非常重要。
這裏是吳國圖取中原的跳板,同時也是魏國南征的跳板,所以兩國都想把壽春牢牢掌控在手裏。.
吳國突然丟失柴桑,孫權把兵馬的重心都放到了九江口,並撤下了違抗聖旨的陸遜大都督職位,把他召回了建鄴。
陸遜接替顧雍成為吳國丞相,雖說職位是升了,但他手裏卻沒有了兵權。
孫權加封朱然為水軍大都督、程武為參軍,周泰為陸軍都督,協同掌管吳國軍務。
得知魏國起兵二十萬,三路大軍逼近壽春的消息,孫權大怒不已。
他不顧群臣的反對,用諸葛恪為征北大將軍,從廬江出兵增援壽春。
隨後命令全懌、唐谘、王祚三人從吳郡起兵三萬增援。
再命朱然、周泰二人加緊攻取九江口。
吳國經營柴桑多年,孫權絕對不會白白讓蜀漢得到柴桑。
他奪不回柴桑,咽不下這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