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前往吳國

字數:2918   加入書籤

A+A-




    “唉……”
    諸葛亮一聲長歎,眼角泛濫著淚光:“當我知道兄長病重,也明白他難以康複了,如今吳國因為太子之事兩黨相爭,恐即將內亂,元遜性情剛烈,若是無兄長管束,我擔心他會招來滅頂之災啊。”
    “這……”
    諸葛喬一愣:“父親,既然如此,應該馬上給他寫信,提醒他千萬不能卷入太子黨之爭啊。”
    “沒那麽容易。”
    諸葛亮搖了搖頭,說道:“元遜剛愎自用,兄長生前都很難勸說他,又豈能會聽我之言?”
    “兄長曾言其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隻恐一語成譏也。”
    不管怎麽說,那都是自己的親人,諸葛喬始終很擔心:“那該如何是好?”
    “兄長已經離世,如今兩國交鋒,我身負社稷重任,不能親自前往吊喪。”
    諸葛亮說道:“但你不得不去,先下去好好準備吧,等明日一早就啟程趕往建鄴,我自有安排。”
    諸葛喬沒有多說什麽,點頭退了下去。
    “丞相,伯鬆此去吳國,恐怕會有危險,不如讓我和他一同前去吧。”
    諸葛喬走出去後,薑維說了一句。
    “不用。”
    諸葛亮搖了搖頭:“眼下局勢危急,正是用人之際,你不能輕易離開。”
    “伯鬆此去吳國,那是吊喪,家兄對吳國有功,孫權不會為難他,而且這一次,正是應對中原的好機會。”
    薑維一怔:“丞相的意思是,想要借此機會讓吳國出兵?”
    “沒錯!”
    諸葛亮點頭道:“如今陸遜的兵權被罷免,又是太子孫和一派。”
    “孫權生性多疑,可以暗中挑撥,就算不能借孫權之手殺他,也能讓他永遠無法掌兵,這樣就能除掉一個心頭大患了。”
    “吳國唯一有本事的人,也就陸遜一人了。”
    薑維說道:“隻要能離間他們君臣的關係,就可以除掉一個威脅。”
    “江東四大世家一直都讓孫權頭疼,此次太子與魯王之爭,必定會爆發內亂,沒有了陸遜,吳國很快就會一蹶不振。”
    諸葛亮說道:“我軍能否全力對付魏國,就看這一次了。”
    第二日,諸葛喬帶著諸葛亮的書信從柴桑啟程,順著水路前往建鄴,隨行的人有馬永隆和陳到的兒子陳助,以及王珂暗中保護。
    “江東勢力錯綜複雜,伯鬆此次前去吳國,可想該如何行動?”
    馬永隆坐在諸葛喬旁邊問道。
    “雖然丞相交代了該如何行事,但到了吳國,很多事情都會改變,所以我們需要隨機應變。”
    諸葛喬說道:“孫權雖生性多疑,但也是個雄略之主,我們此行不能掉以輕心。”
    “伯鬆也不必把孫權想得太過可怕。”
    馬永隆說道:“孫權有雄才、善於用人不假,可他自從稱帝之後,就疑神疑鬼,身邊不少重臣都被他殺害。”
    “隨著他年紀越來越長,立太子孫和又親近魯王,二黨相爭,這是要內亂的征兆。”
    “而且吳國連年出戰又遭遇大敗,百姓多有怨言,民心漸失,隻要伯鬆能夠說中要害,這陸遜就永遠再無掌兵之日了。”
    諸葛喬說道:“還是看看到了建業之後,孫權對我是什麽態度再說吧。”
    “如今兩黨相爭,孫權或許也需要這次機會來打壓吳國的豪門世家。”
    馬永隆點點頭:“確實如此。”
    “啟辰之前,丞相交代過,孫權不似陛下寬宏宅仁,陸遜功高震主,東征西討,屢敗強敵,功勳卓著,聲望顯赫,在朝中威望甚高。”
    “而陸家又是江東四大世家之一,就算陸遜對他十分忠臣,沒有二心,也難免孫權不會懷疑他。”
    諸葛喬感歎道:“這就像當年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後,一樣懷疑韓信,最後讓呂後斬了韓信,這都是一樣的道理。”
    “吳國離內亂不遠了,我不能讓家兄卷進去,不然隻會遭受血光之災。”
    馬永隆說道:“傳聞你兄長性情剛愎,我看用勸說沒用,不如用激將法。”
    “到時候我配合伯鬆演一場好戲,保證能讓你兄長北上攻打曹魏。”
    “這樣的話,那最好不過了。”..
    諸葛喬說道:“不過此事還需見過兄長再好好計劃,這麽多年未見,一直都是以書信來往,我和他之間,也是生疏了許多。”
    “目前,還不知道兄長對我會是怎樣的態度。”
    如今二人各位其主,誰也不敢保證會發生什麽。
    二人商量著去吳國以後該怎麽辦,同時又拿出細作帶來的情報,做好進入吳國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