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又來機會

字數:29826   加入書籤

A+A-




    宋徽宗崇寧四年二月十七,嶽飛兩周歲的第三天,辰時初四刻,現代時上午七時五十九分。
    嶽飛沒有想到蔡卞竟然來了,還是受蔡京的囑意。
    這不能不讓嶽飛心中一驚,難道是昏君奸臣對我有了想法?
    我似乎諸事小心,從來沒有露出馬腳啊。
    我嶽飛雖然心中大有乾坤,可是我作得事情都是在法規允許的範圍之內,不會被人找到破綻。
    到底他們為何而來,嶽飛心道,一定要搞搞清楚。
    經過一番深入交談,嶽飛才明白,自己不過是做賊心虛。
    原來還是他們帶回去的七千兩包稅銀子,這還是打了折扣以後的數量,如果不打折,那就是一萬兩,等於十倍於正常稅收。
    蔡磊給蔡卞匯報的時候,當然是實話實說,正是因為如此,才對蔡卞的震動特別大。
    震動之下的蔡卞立刻匯報給家主蔡京,而蔡京乃當朝宰相,他的責任之一,就是增加財政收入。
    他討好徽宗,當然不能隻靠口頭功夫,隻有白花花的銀子才最有力量。
    而當時的財政收入,一年不過二千多萬。
    可是如果這種包稅推行開來,豈不是也能增加十倍。
    所以蔡京也是十分振奮,立刻派出了蔡卞親自來操辦此事。
    第六漕運,運送地方的賦稅物資送往京都或者其它指定地區,比如交戰地區,這個原來沒有,因為慣常沒有這個名目,嶽飛提議加一百兩,永遠免除和漕運有關的負擔。李春和蔡磊同意。
    第七屯田,即為官府或者軍隊在非戰時種地收獲糧食用為軍晌,原來沒有,嶽飛建議加一百兩,凡是連個村鎮所有的荒地,不得征收為軍用和官用。李春和蔡磊同意。
    第八常平義倉,即為地方建立的儲糧倉,豐年的時候運糧入倉,歉年時候出倉放賑。定額五百兩,嶽飛同意,但是要求朝廷保證一旦發生饑荒,這兩個村朝廷要一視同仁地救助。李春和蔡磊同意了。
    第九課役,即為農民以勞役的形式,給朝廷繳納的賦稅,此項原定五百兩,嶽飛提高到一千兩,免除朝廷的一切征調,這對嶽飛的全民皆兵意義重大,可以無缺陷地訓練和運轉,否則就會有缺陷,發揮不了全部力量。李春和蔡磊非常高興地答應了,因為他們得到了更多銀子。
    第十振恤,即為歉年時期,朝廷無償對災民的救濟,這個項目,兩個村鎮是得到好處,再次提到朝廷要一視同仁救助他們。這個附件內容沒有什麽實質性的變化,李春蔡磊二人同意
    以上十項,或出或入,動關民生;國以民為本,此乃最重要的事項。
    對此要事的施管,各有細則規範,包括以下十二項分類。
    第一曰會計,即為對一定時期上述各項國政的總計數量。此項嶽飛不用操心。
    第二曰銅鐵錢,即為幫助貨物流通的物事。這個嶽飛會使用,但是不會自己鑄造,太麻煩。
    第三曰會子,即為銅鐵錢的字證明,用信用作為其價值的擔保,這個是紙幣雛形,嶽飛可能會參與。
    第四曰鹽,即為鹽稅,國家專營限製貿易的特殊貨物。這個嶽飛在適當是時候要用更經濟適用的方式生產,提高食鹽的產量,充分利用這項巨大的戰略資源,但是他不會在這裏提及,因為這個會產生和朝廷的巨大矛盾,不可調和。
    第五曰茶,即為茶稅和專營,嶽飛以後會經營。
    第六曰酒,即為酒稅和專營。高質量酒,已經在嶽飛的計劃中,嶽飛提出增加一千兩銀子。這個本來沒有收入的項目,李春和蔡磊很高興地同意了。
    第七曰坑冶,即為各種開采出來的礦藏征稅和管製,這個在嶽飛的計劃中,就非常廣泛了,而且數量巨大,比如那個泥灰岩,給朝廷增加百萬稅賦收入不算啥。可是這個嶽飛要如實繳納,他就不僅僅是蠢,而且是傻了。嶽飛提議包稅三千兩。李春和蔡磊異常高興地同意了。在二人看來,這個類別根本就沒有任何油水。
    第八曰礬,就是對礬這種開掘的礦物產品征稅和管理。這個嶽飛決定先放放。
    第九曰商稅,就是對行商坐沽的征稅和管理。這是一中類似土匪征收買路財的稅,別處嶽飛管不了,這兩個村鎮之內雖然他預期將來規模很大,但是他不會征收商稅,以吸引別人過來投資和經營。
    第十曰市易,即為對市場貿易的管製。這一條同第十條。
    第十一曰均輸,即為為平易物價而將貨物在不同地區的轉輸。這一條嶽飛確定和自己無關。
    第十二曰互市舶法,即為對外貿易,包括陸地和海路兩種方式。未雨綢繆,嶽飛決定包稅一百兩。
    以上的這些項目都是李春和蔡磊的提議基礎上嶽飛或者同意或者修改得到縣衙二人的同意。
    在此基礎上,嶽飛增加了一條“不管”項,就是不在以上條款中稅收項目全部包括,其數額是一萬兩與以上各項總數的差別,大約在三到四千兩之間。
    總之是包稅總額保證在一萬兩,這也是遞減之前的基數。
    李春和蔡磊聽到這個建議以後,極為高興,紛紛誇獎嶽飛聰明,極端聰明,立刻就同意了。
    按照昨天晚上的約定,五裏崗鎮、程崗村的所有相關人員,都集中在五裏崗的東坡。
    今天是五裏崗的大日子,因為五裏崗鎮經過縣府批準,正式建鎮,第一任鎮長就是張亞群。
    從此以後,這裏就不再是匪窟,張亞群也不再是匪首,徹底改頭換麵。
    今天也是程崗村的大日子,原因是,程崗村和五裏崗鎮通過包稅這件事情連在一起,從今以後,可以算作一條線上的螞蚱。
    昨天晚上,經過縣衙代表李春和蔡磊和二個村鎮的代表張商英艱苦而友好的談判,在包稅問題上,全麵達成協議。
    實際上,真正的主談是嶽飛,他不但是程崗村和五裏崗鎮的代表,而且許多屬於縣衙方麵的創意構思,也是嶽飛提出來經過李春和蔡磊認可的。
    也就是說,似這樣完善的包稅協議,沒有前任借鑒,是有史以來第一份,估計在大宋的疆域範圍內,沒有任何一處地方有類似的東西。
    說起來也是充滿奧妙,因為這個東西要雙方同意,雙方同意的前提是雙方滿意,雙方滿意的前提是雙方都覺得占了大便宜,這就部不那麽容易了。
    比如蔡磊,如果按部就班,他隻能從程崗村拿到最多一千兩銀子,而要想從五裏崗那個匪窟收稅,想都別想。
    現在第一年就能從兩個村鎮拿到八千,直接提高了七倍,他必須滿意。
    非但如此,以後每年都能收到一萬兩,可以細水長流,旱澇保收,保證穩定的收入來源,就更好了,簡直就是好上加好。
    所以,無論怎麽算賬,蔡磊,甚至李春,都非常滿意,因為幹成了這件事,基本上可以保證二人升官的願望。
    如果二人想升官的話,這是一條非常過硬的政績。
    當然,李春誌不在此,那是另一回事兒,不過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是非常肯定的。
    而蔡磊就厲害了,他知道家族的計劃,大族長蔡京正在考察蔡氏的後起之秀,說不定,憑借這個包稅合約,他就能被擢拔到第一梯隊,去當戶部的主政都是極為可能,畢竟當今聖上還有當朝重臣,對增加賦稅收入都當作頭等大事,他們心中,基本公式就是收到的錢多就等於能力大,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所有大宋轄地都推行包稅,賦稅總收入豈不要翻番?
    還有一個間接的好處,那些負責收稅的官吏,豈不要減半?這就是潛在節省了許多費用。
    估計當朝太師蔡京會對這個非常感興趣。
    帶著這個美好的設想,蔡磊就對其它事情變得很大度了,畢竟蔡氏家族子弟都非常聰明,對這樣的事情全都拎得非常清楚,如果是非大小都拎不清,也不能脫穎而出。
    本來達成協議以後,大家可以簽字結束,可是蔡磊說需要審核一下字和內容,就沒走簽字程序。
    正好今天有個建鎮慶祝活動,李春就決定留下來,把這個包稅協議簽字儀式也作為活動內容之一。
    蔡磊當然讚同,這可是他的主要政績,搞得聲勢越大越好。
    這個包稅協議,核心內容是每年定額繳納一萬兩銀子,涵蓋所有二十三項內容。
    所有作為征稅對象的各項標的物應該繳納的稅收,都在這一萬兩裏麵,以後無論是增加和減少都不變,期限是四十年。
    至於嶽飛這一邊,也就嶽飛最清楚這裏麵的貓膩。
    即使不算那個泥灰岩,對其它項目的稅收基礎將來幾十倍的收入也是必然增加的,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那個時候的實際稅收基礎數字計算和繳納,每年的納稅要五十萬至一百萬兩。
    不過這些雜項和泥灰岩比,就不值一提了。
    嶽飛估算過,隻是泥灰岩一項的應稅額,就要至少每年一千萬兩!
    這還不算與泥灰岩配套的各種材料;比如細沙、河卵石、烏蛇藤等等,至少價值也就是稅收基礎不少於泥灰岩本身,也就是說應稅額再增加一千萬。
    隻在這種建築材料上,就是一年二千萬的稅收支出,和包稅中規定的每年一萬比較,就是二千倍的差距。
    即使別的忽略不計,嶽飛也賺翻了。
    這也就是為什麽現在這麽忙,他也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搞定的原因。
    一旦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這個時間點非常關鍵。
    舉例來說,接下來嶽飛計劃馬上要建立五裏崗的三大建築群了。
    不管是教學樓,還是居民樓,還是崗頂的綜合防禦工事,都需要大量使用泥灰岩。
    也就是說,這樣的建築暴露了泥灰岩這個珍貴的建築材料。
    那個時候就已經無法掩藏了,嶽飛幹事情,可不能建立在別人都永遠懵懂無知上麵。
    這個時候將它包括進去而沒有單獨計算價格,和以後使用了它們卻想隱藏它們的價值,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問題。
    嶽飛的先見之明,難道不值錢的嗎?
    這個泥灰岩不上稅,就是這個先見之明的部分回報。
    更大的回報則是別人都還不知道利用這個東西,卻讓嶽飛一家獨用,它獨有的軍事價值和經濟價值。
    除了泥灰岩,可能就是賦稅了,這兩項都和耕田麵積和人口有關。
    嶽飛計劃中要增加大量人口,還有開墾巨多的荒地,可是從荒地角度說,是沒有田賦的。
    而且哪怕是開墾出新的耕地,開始也有免除賦稅的優惠,不過,過了優惠期,這些就和原來的耕地一樣了,也要繳納田賦。
    嶽飛的包稅期限是四十年,在此期間,不管增加多少耕地,都處於優惠期,這就大大鼓勵了農民開荒的積極性,對他們來說,等於新開的耕地,一輩子都不用上稅。
    對於人口增加來說,主要是以服勞役的方式上稅,這項負擔實際上是造成社會矛盾的一個極大的來源。
    朝廷需要的勞役是什麽時候都需要,可是農民在農閑的時候沒有事情幹,農忙的時候自己的人手都不夠用,這個時候朝廷需要的勞役,就直接破壞了農民的生產力,造成糧食減產。
    嶽飛通過包稅,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不但沒有農忙爭奪勞動力問題,即使平時也用銀兩取代了勞役,也就是說,在嶽飛管轄的範圍之內,農民就不用操心官府打亂他們的用人安排。
    由此可見,在包稅這件事情上,嶽飛比宋時人先進千年的知識和見識,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而且沒有造成矛盾衝突,令雙方都感到滿意,同時也沒有對任何一方造成傷害。
    即使從客觀角度看,也是大概率對雙方有利。
    嶽飛雖然腦瓜不大還沒有充分長開,卻不缺腦筋,對這些東西認識得很清楚。
    他對這些事情,都是一邊幹,一邊舉一反三,基本思路就是沒有必要硬碰硬,以強淩弱。
    而是找到一個雙方都有利、至少可以雙方都接受的方式來相處。
    當然,嶽飛這個先進千年的知識和見識,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站的高看得遠,在胸懷方麵更寬宏大量,至少不能和宋時人一樣斤斤計較心胸狹窄小奸其謀。
    現在第一年就能從兩個村鎮拿到八千,直接提高了七倍,他必須滿意。
    非但如此,以後每年都能收到一萬兩,可以細水長流,旱澇保收,保證穩定的收入來源,就更好了,簡直就是好上加好。
    所以,無論怎麽算賬,蔡磊,甚至李春,都非常滿意,因為幹成了這件事,基本上可以保證二人升官的願望。
    如果二人想升官的話,這是一條非常過硬的政績。
    當然,李春誌不在此,那是另一回事兒,不過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是非常肯定的。
    而蔡磊就厲害了,他知道家族的計劃,大族長蔡京正在考察蔡氏的後起之秀,說不定,憑借這個包稅合約,他就能被擢拔到第一梯隊,去當戶部的主政都是極為可能,畢竟當今聖上還有當朝重臣,對增加賦稅收入都當作頭等大事,他們心中,基本公式就是收到的錢多就等於能力大,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所有大宋轄地都推行包稅,賦稅總收入豈不要翻番?
    還有一個間接的好處,那些負責收稅的官吏,豈不要減半?這就是潛在節省了許多費用。
    估計當朝太師蔡京會對這個非常感興趣。
    帶著這個美好的設想,蔡磊就對其它事情變得很大度了,畢竟蔡氏家族子弟都非常聰明,對這樣的事情全都拎得非常清楚,如果是非大小都拎不清,也不能脫穎而出。
    本來達成協議以後,大家可以簽字結束,可是蔡磊說需要審核一下字和內容,就沒走簽字程序。
    正好今天有個建鎮慶祝活動,李春就決定留下來,把這個包稅協議簽字儀式也作為活動內容之一。
    蔡磊當然讚同,這可是他的主要政績,搞得聲勢越大越好。
    這個包稅協議,核心內容是每年定額繳納一萬兩銀子,涵蓋所有二十三項內容。
    所有作為征稅對象的各項標的物應該繳納的稅收,都在這一萬兩裏麵,以後無論是增加和減少都不變,期限是四十年。
    至於嶽飛這一邊,也就嶽飛最清楚這裏麵的貓膩。
    即使不算那個泥灰岩,對其它項目的稅收基礎將來幾十倍的收入也是必然增加的,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那個時候的實際稅收基礎數字計算和繳納,每年的納稅要五十萬至一百萬兩。
    不過這些雜項和泥灰岩比,就不值一提了。
    嶽飛估算過,隻是泥灰岩一項的應稅額,就要至少每年一千萬兩!
    這還不算與泥灰岩配套的各種材料;比如細沙、河卵石、烏蛇藤等等,至少價值也就是稅收基礎不少於泥灰岩本身,也就是說應稅額再增加一千萬。
    隻在這種建築材料上,就是一年二千萬的稅收支出,和包稅中規定的每年一萬比較,就是二千倍的差距。
    即使別的忽略不計,嶽飛也賺翻了。
    這也就是為什麽現在這麽忙,他也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搞定的原因。
    一旦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這個時間點非常關鍵。
    舉例來說,接下來嶽飛計劃馬上要建立五裏崗的三大建築群了。
    不管是教學樓,還是居民樓,還是崗頂的綜合防禦工事,都需要大量使用泥灰岩。
    也就是說,這樣的建築暴露了泥灰岩這個珍貴的建築材料。
    那個時候就已經無法掩藏了,嶽飛幹事情,可不能建立在別人都永遠懵懂無知上麵。
    這個時候將它包括進去而沒有單獨計算價格,和以後使用了它們卻想隱藏它們的價值,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問題。
    嶽飛的先見之明,難道不值錢的嗎?
    這個泥灰岩不上稅,就是這個先見之明的部分回報。
    更大的回報則是別人都還不知道利用這個東西,卻讓嶽飛一家獨用,它獨有的軍事價值和經濟價值。
    除了泥灰岩,可能就是賦稅了,這兩項都和耕田麵積和人口有關。
    嶽飛計劃中要增加大量人口,還有開墾巨多的荒地,可是從荒地角度說,是沒有田賦的。
    而且哪怕是開墾出新的耕地,開始也有免除賦稅的優惠,不過,過了優惠期,這些就和原來的耕地一樣了,也要繳納田賦。
    嶽飛的包稅期限是四十年,在此期間,不管增加多少耕地,都處於優惠期,這就大大鼓勵了農民開荒的積極性,對他們來說,等於新開的耕地,一輩子都不用上稅。
    對於人口增加來說,主要是以服勞役的方式上稅,這項負擔實際上是造成社會矛盾的一個極大的來源。
    朝廷需要的勞役是什麽時候都需要,可是農民在農閑的時候沒有事情幹,農忙的時候自己的人手都不夠用,這個時候朝廷需要的勞役,就直接破壞了農民的生產力,造成糧食減產。
    嶽飛通過包稅,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不但沒有農忙爭奪勞動力問題,即使平時也用銀兩取代了勞役,也就是說,在嶽飛管轄的範圍之內,農民就不用操心官府打亂他們的用人安排。
    由此可見,在包稅這件事情上,嶽飛比宋時人先進千年的知識和見識,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而且沒有造成矛盾衝突,令雙方都感到滿意,同時也沒有對任何一方造成傷害。
    即使從客觀角度看,也是大概率對雙方有利。
    嶽飛雖然腦瓜不大還沒有充分長開,卻不缺腦筋,對這些東西認識得很清楚。
    他對這些事情,都是一邊幹,一邊舉一反三,基本思路就是沒有必要硬碰硬,以強淩弱。
    而是找到一個雙方都有利、至少可以雙方都接受的方式來相處。
    當然,嶽飛這個先進千年的知識和見識,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站的高看得遠,在胸懷方麵更寬宏大量,至少不能和宋時人一樣斤斤計較心胸狹窄小奸其謀。
    現在第一年就能從兩個村鎮拿到八千,直接提高了七倍,他必須滿意。
    非但如此,以後每年都能收到一萬兩,可以細水長流,旱澇保收,保證穩定的收入來源,就更好了,簡直就是好上加好。
    所以,無論怎麽算賬,蔡磊,甚至李春,都非常滿意,因為幹成了這件事,基本上可以保證二人升官的願望。
    如果二人想升官的話,這是一條非常過硬的政績。
    當然,李春誌不在此,那是另一回事兒,不過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是非常肯定的。
    而蔡磊就厲害了,他知道家族的計劃,大族長蔡京正在考察蔡氏的後起之秀,說不定,憑借這個包稅合約,他就能被擢拔到第一梯隊,去當戶部的主政都是極為可能,畢竟當今聖上還有當朝重臣,對增加賦稅收入都當作頭等大事,他們心中,基本公式就是收到的錢多就等於能力大,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所有大宋轄地都推行包稅,賦稅總收入豈不要翻番?
    還有一個間接的好處,那些負責收稅的官吏,豈不要減半?這就是潛在節省了許多費用。
    估計當朝太師蔡京會對這個非常感興趣。
    帶著這個美好的設想,蔡磊就對其它事情變得很大度了,畢竟蔡氏家族子弟都非常聰明,對這樣的事情全都拎得非常清楚,如果是非大小都拎不清,也不能脫穎而出。
    本來達成協議以後,大家可以簽字結束,可是蔡磊說需要審核一下字和內容,就沒走簽字程序。
    正好今天有個建鎮慶祝活動,李春就決定留下來,把這個包稅協議簽字儀式也作為活動內容之一。
    蔡磊當然讚同,這可是他的主要政績,搞得聲勢越大越好。
    這個包稅協議,核心內容是每年定額繳納一萬兩銀子,涵蓋所有二十三項內容。
    所有作為征稅對象的各項標的物應該繳納的稅收,都在這一萬兩裏麵,以後無論是增加和減少都不變,期限是四十年。
    至於嶽飛這一邊,也就嶽飛最清楚這裏麵的貓膩。
    即使不算那個泥灰岩,對其它項目的稅收基礎將來幾十倍的收入也是必然增加的,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那個時候的實際稅收基礎數字計算和繳納,每年的納稅要五十萬至一百萬兩。
    不過這些雜項和泥灰岩比,就不值一提了。
    嶽飛估算過,隻是泥灰岩一項的應稅額,就要至少每年一千萬兩!
    這還不算與泥灰岩配套的各種材料;比如細沙、河卵石、烏蛇藤等等,至少價值也就是稅收基礎不少於泥灰岩本身,也就是說應稅額再增加一千萬。
    隻在這種建築材料上,就是一年二千萬的稅收支出,和包稅中規定的每年一萬比較,就是二千倍的差距。
    即使別的忽略不計,嶽飛也賺翻了。
    這也就是為什麽現在這麽忙,他也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搞定的原因。
    一旦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這個時間點非常關鍵。
    舉例來說,接下來嶽飛計劃馬上要建立五裏崗的三大建築群了。
    不管是教學樓,還是居民樓,還是崗頂的綜合防禦工事,都需要大量使用泥灰岩。
    也就是說,這樣的建築暴露了泥灰岩這個珍貴的建築材料。
    那個時候就已經無法掩藏了,嶽飛幹事情,可不能建立在別人都永遠懵懂無知上麵。
    這個時候將它包括進去而沒有單獨計算價格,和以後使用了它們卻想隱藏它們的價值,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問題。
    嶽飛的先見之明,難道不值錢的嗎?
    這個泥灰岩不上稅,就是這個先見之明的部分回報。
    更大的回報則是別人都還不知道利用這個東西,卻讓嶽飛一家獨用,它獨有的軍事價值和經濟價值。
    除了泥灰岩,可能就是賦稅了,這兩項都和耕田麵積和人口有關。
    嶽飛計劃中要增加大量人口,還有開墾巨多的荒地,可是從荒地角度說,是沒有田賦的。
    而且哪怕是開墾出新的耕地,開始也有免除賦稅的優惠,不過,過了優惠期,這些就和原來的耕地一樣了,也要繳納田賦。
    嶽飛的包稅期限是四十年,在此期間,不管增加多少耕地,都處於優惠期,這就大大鼓勵了農民開荒的積極性,對他們來說,等於新開的耕地,一輩子都不用上稅。
    對於人口增加來說,主要是以服勞役的方式上稅,這項負擔實際上是造成社會矛盾的一個極大的來源。
    朝廷需要的勞役是什麽時候都需要,可是農民在農閑的時候沒有事情幹,農忙的時候自己的人手都不夠用,這個時候朝廷需要的勞役,就直接破壞了農民的生產力,造成糧食減產。
    嶽飛通過包稅,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不但沒有農忙爭奪勞動力問題,即使平時也用銀兩取代了勞役,也就是說,在嶽飛管轄的範圍之內,農民就不用操心官府打亂他們的用人安排。
    由此可見,在包稅這件事情上,嶽飛比宋時人先進千年的知識和見識,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而且沒有造成矛盾衝突,令雙方都感到滿意,同時也沒有對任何一方造成傷害。
    即使從客觀角度看,也是大概率對雙方有利。
    嶽飛雖然腦瓜不大還沒有充分長開,卻不缺腦筋,對這些東西認識得很清楚。
    他對這些事情,都是一邊幹,一邊舉一反三,基本思路就是沒有必要硬碰硬,以強淩弱。
    而是找到一個雙方都有利、至少可以雙方都接受的方式來相處。
    當然,嶽飛這個先進千年的知識和見識,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站的高看得遠,在胸懷方麵更寬宏大量,至少不能和宋時人一樣斤斤計較心胸狹窄小奸其謀。
    現在第一年就能從兩個村鎮拿到八千,直接提高了七倍,他必須滿意。
    非但如此,以後每年都能收到一萬兩,可以細水長流,旱澇保收,保證穩定的收入來源,就更好了,簡直就是好上加好。
    所以,無論怎麽算賬,蔡磊,甚至李春,都非常滿意,因為幹成了這件事,基本上可以保證二人升官的願望。
    如果二人想升官的話,這是一條非常過硬的政績。
    當然,李春誌不在此,那是另一回事兒,不過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是非常肯定的。
    而蔡磊就厲害了,他知道家族的計劃,大族長蔡京正在考察蔡氏的後起之秀,說不定,憑借這個包稅合約,他就能被擢拔到第一梯隊,去當戶部的主政都是極為可能,畢竟當今聖上還有當朝重臣,對增加賦稅收入都當作頭等大事,他們心中,基本公式就是收到的錢多就等於能力大,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所有大宋轄地都推行包稅,賦稅總收入豈不要翻番?
    還有一個間接的好處,那些負責收稅的官吏,豈不要減半?這就是潛在節省了許多費用。
    估計當朝太師蔡京會對這個非常感興趣。
    帶著這個美好的設想,蔡磊就對其它事情變得很大度了,畢竟蔡氏家族子弟都非常聰明,對這樣的事情全都拎得非常清楚,如果是非大小都拎不清,也不能脫穎而出。
    本來達成協議以後,大家可以簽字結束,可是蔡磊說需要審核一下字和內容,就沒走簽字程序。
    正好今天有個建鎮慶祝活動,李春就決定留下來,把這個包稅協議簽字儀式也作為活動內容之一。
    蔡磊當然讚同,這可是他的主要政績,搞得聲勢越大越好。
    這個包稅協議,核心內容是每年定額繳納一萬兩銀子,涵蓋所有二十三項內容。
    所有作為征稅對象的各項標的物應該繳納的稅收,都在這一萬兩裏麵,以後無論是增加和減少都不變,期限是四十年。
    至於嶽飛這一邊,也就嶽飛最清楚這裏麵的貓膩。
    即使不算那個泥灰岩,對其它項目的稅收基礎將來幾十倍的收入也是必然增加的,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那個時候的實際稅收基礎數字計算和繳納,每年的納稅要五十萬至一百萬兩。
    不過這些雜項和泥灰岩比,就不值一提了。
    嶽飛估算過,隻是泥灰岩一項的應稅額,就要至少每年一千萬兩!
    這還不算與泥灰岩配套的各種材料;比如細沙、河卵石、烏蛇藤等等,至少價值也就是稅收基礎不少於泥灰岩本身,也就是說應稅額再增加一千萬。
    隻在這種建築材料上,就是一年二千萬的稅收支出,和包稅中規定的每年一萬比較,就是二千倍的差距。
    即使別的忽略不計,嶽飛也賺翻了。
    這也就是為什麽現在這麽忙,他也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搞定的原因。
    一旦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這個時間點非常關鍵。
    舉例來說,接下來嶽飛計劃馬上要建立五裏崗的三大建築群了。
    不管是教學樓,還是居民樓,還是崗頂的綜合防禦工事,都需要大量使用泥灰岩。
    也就是說,這樣的建築暴露了泥灰岩這個珍貴的建築材料。
    那個時候就已經無法掩藏了,嶽飛幹事情,可不能建立在別人都永遠懵懂無知上麵。
    這個時候將它包括進去而沒有單獨計算價格,和以後使用了它們卻想隱藏它們的價值,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問題。
    嶽飛的先見之明,難道不值錢的嗎?
    這個泥灰岩不上稅,就是這個先見之明的部分回報。
    更大的回報則是別人都還不知道利用這個東西,卻讓嶽飛一家獨用,它獨有的軍事價值和經濟價值。
    除了泥灰岩,可能就是賦稅了,這兩項都和耕田麵積和人口有關。
    嶽飛計劃中要增加大量人口,還有開墾巨多的荒地,可是從荒地角度說,是沒有田賦的。
    而且哪怕是開墾出新的耕地,開始也有免除賦稅的優惠,不過,過了優惠期,這些就和原來的耕地一樣了,也要繳納田賦。
    嶽飛的包稅期限是四十年,在此期間,不管增加多少耕地,都處於優惠期,這就大大鼓勵了農民開荒的積極性,對他們來說,等於新開的耕地,一輩子都不用上稅。
    對於人口增加來說,主要是以服勞役的方式上稅,這項負擔實際上是造成社會矛盾的一個極大的來源。
    朝廷需要的勞役是什麽時候都需要,可是農民在農閑的時候沒有事情幹,農忙的時候自己的人手都不夠用,這個時候朝廷需要的勞役,就直接破壞了農民的生產力,造成糧食減產。
    嶽飛通過包稅,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不但沒有農忙爭奪勞動力問題,即使平時也用銀兩取代了勞役,也就是說,在嶽飛管轄的範圍之內,農民就不用操心官府打亂他們的用人安排。
    由此可見,在包稅這件事情上,嶽飛比宋時人先進千年的知識和見識,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而且沒有造成矛盾衝突,令雙方都感到滿意,同時也沒有對任何一方造成傷害。
    即使從客觀角度看,也是大概率對雙方有利。
    嶽飛雖然腦瓜不大還沒有充分長開,卻不缺腦筋,對這些東西認識得很清楚。
    他對這些事情,都是一邊幹,一邊舉一反三,基本思路就是沒有必要硬碰硬,以強淩弱。
    而是找到一個雙方都有利、至少可以雙方都接受的方式來相處。
    當然,嶽飛這個先進千年的知識和見識,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站的高看得遠,在胸懷方麵更寬宏大量,至少不能和宋時人一樣斤斤計較心胸狹窄小奸其謀。
    現在第一年就能從兩個村鎮拿到八千,直接提高了七倍,他必須滿意。
    非但如此,以後每年都能收到一萬兩,可以細水長流,旱澇保收,保證穩定的收入來源,就更好了,簡直就是好上加好。
    所以,無論怎麽算賬,蔡磊,甚至李春,都非常滿意,因為幹成了這件事,基本上可以保證二人升官的願望。
    如果二人想升官的話,這是一條非常過硬的政績。
    當然,李春誌不在此,那是另一回事兒,不過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是非常肯定的。
    而蔡磊就厲害了,他知道家族的計劃,大族長蔡京正在考察蔡氏的後起之秀,說不定,憑借這個包稅合約,他就能被擢拔到第一梯隊,去當戶部的主政都是極為可能,畢竟當今聖上還有當朝重臣,對增加賦稅收入都當作頭等大事,他們心中,基本公式就是收到的錢多就等於能力大,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所有大宋轄地都推行包稅,賦稅總收入豈不要翻番?
    還有一個間接的好處,那些負責收稅的官吏,豈不要減半?這就是潛在節省了許多費用。
    估計當朝太師蔡京會對這個非常感興趣。
    帶著這個美好的設想,蔡磊就對其它事情變得很大度了,畢竟蔡氏家族子弟都非常聰明,對這樣的事情全都拎得非常清楚,如果是非大小都拎不清,也不能脫穎而出。
    本來達成協議以後,大家可以簽字結束,可是蔡磊說需要審核一下字和內容,就沒走簽字程序。
    正好今天有個建鎮慶祝活動,李春就決定留下來,把這個包稅協議簽字儀式也作為活動內容之一。
    蔡磊當然讚同,這可是他的主要政績,搞得聲勢越大越好。
    這個包稅協議,核心內容是每年定額繳納一萬兩銀子,涵蓋所有二十三項內容。
    所有作為征稅對象的各項標的物應該繳納的稅收,都在這一萬兩裏麵,以後無論是增加和減少都不變,期限是四十年。
    至於嶽飛這一邊,也就嶽飛最清楚這裏麵的貓膩。
    即使不算那個泥灰岩,對其它項目的稅收基礎將來幾十倍的收入也是必然增加的,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那個時候的實際稅收基礎數字計算和繳納,每年的納稅要五十萬至一百萬兩。
    不過這些雜項和泥灰岩比,就不值一提了。
    嶽飛估算過,隻是泥灰岩一項的應稅額,就要至少每年一千萬兩!
    這還不算與泥灰岩配套的各種材料;比如細沙、河卵石、烏蛇藤等等,至少價值也就是稅收基礎不少於泥灰岩本身,也就是說應稅額再增加一千萬。
    隻在這種建築材料上,就是一年二千萬的稅收支出,和包稅中規定的每年一萬比較,就是二千倍的差距。
    即使別的忽略不計,嶽飛也賺翻了。
    這也就是為什麽現在這麽忙,他也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搞定的原因。
    一旦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這個時間點非常關鍵。
    舉例來說,接下來嶽飛計劃馬上要建立五裏崗的三大建築群了。
    不管是教學樓,還是居民樓,還是崗頂的綜合防禦工事,都需要大量使用泥灰岩。
    也就是說,這樣的建築暴露了泥灰岩這個珍貴的建築材料。
    那個時候就已經無法掩藏了,嶽飛幹事情,可不能建立在別人都永遠懵懂無知上麵。
    這個時候將它包括進去而沒有單獨計算價格,和以後使用了它們卻想隱藏它們的價值,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問題。
    嶽飛的先見之明,難道不值錢的嗎?
    這個泥灰岩不上稅,就是這個先見之明的部分回報。
    更大的回報則是別人都還不知道利用這個東西,卻讓嶽飛一家獨用,它獨有的軍事價值和經濟價值。
    除了泥灰岩,可能就是賦稅了,這兩項都和耕田麵積和人口有關。
    嶽飛計劃中要增加大量人口,還有開墾巨多的荒地,可是從荒地角度說,是沒有田賦的。
    而且哪怕是開墾出新的耕地,開始也有免除賦稅的優惠,不過,過了優惠期,這些就和原來的耕地一樣了,也要繳納田賦。
    嶽飛的包稅期限是四十年,在此期間,不管增加多少耕地,都處於優惠期,這就大大鼓勵了農民開荒的積極性,對他們來說,等於新開的耕地,一輩子都不用上稅。
    對於人口增加來說,主要是以服勞役的方式上稅,這項負擔實際上是造成社會矛盾的一個極大的來源。
    朝廷需要的勞役是什麽時候都需要,可是農民在農閑的時候沒有事情幹,農忙的時候自己的人手都不夠用,這個時候朝廷需要的勞役,就直接破壞了農民的生產力,造成糧食減產。
    嶽飛通過包稅,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不但沒有農忙爭奪勞動力問題,即使平時也用銀兩取代了勞役,也就是說,在嶽飛管轄的範圍之內,農民就不用操心官府打亂他們的用人安排。
    由此可見,在包稅這件事情上,嶽飛比宋時人先進千年的知識和見識,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而且沒有造成矛盾衝突,令雙方都感到滿意,同時也沒有對任何一方造成傷害。
    即使從客觀角度看,也是大概率對雙方有利。
    嶽飛雖然腦瓜不大還沒有充分長開,卻不缺腦筋,對這些東西認識得很清楚。
    他對這些事情,都是一邊幹,一邊舉一反三,基本思路就是沒有必要硬碰硬,以強淩弱。
    而是找到一個雙方都有利、至少可以雙方都接受的方式來相處。
    當然,嶽飛這個先進千年的知識和見識,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站的高看得遠,在胸懷方麵更寬宏大量,至少不能和宋時人一樣斤斤計較心胸狹窄小奸其謀。
    現在第一年就能從兩個村鎮拿到八千,直接提高了七倍,他必須滿意。
    非但如此,以後每年都能收到一萬兩,可以細水長流,旱澇保收,保證穩定的收入來源,就更好了,簡直就是好上加好。
    所以,無論怎麽算賬,蔡磊,甚至李春,都非常滿意,因為幹成了這件事,基本上可以保證二人升官的願望。
    如果二人想升官的話,這是一條非常過硬的政績。
    當然,李春誌不在此,那是另一回事兒,不過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是非常肯定的。
    而蔡磊就厲害了,他知道家族的計劃,大族長蔡京正在考察蔡氏的後起之秀,說不定,憑借這個包稅合約,他就能被擢拔到第一梯隊,去當戶部的主政都是極為可能,畢竟當今聖上還有當朝重臣,對增加賦稅收入都當作頭等大事,他們心中,基本公式就是收到的錢多就等於能力大,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所有大宋轄地都推行包稅,賦稅總收入豈不要翻番?
    還有一個間接的好處,那些負責收稅的官吏,豈不要減半?這就是潛在節省了許多費用。
    估計當朝太師蔡京會對這個非常感興趣。
    帶著這個美好的設想,蔡磊就對其它事情變得很大度了,畢竟蔡氏家族子弟都非常聰明,對這樣的事情全都拎得非常清楚,如果是非大小都拎不清,也不能脫穎而出。
    本來達成協議以後,大家可以簽字結束,可是蔡磊說需要審核一下字和內容,就沒走簽字程序。
    正好今天有個建鎮慶祝活動,李春就決定留下來,把這個包稅協議簽字儀式也作為活動內容之一。
    蔡磊當然讚同,這可是他的主要政績,搞得聲勢越大越好。
    這個包稅協議,核心內容是每年定額繳納一萬兩銀子,涵蓋所有二十三項內容。
    所有作為征稅對象的各項標的物應該繳納的稅收,都在這一萬兩裏麵,以後無論是增加和減少都不變,期限是四十年。
    至於嶽飛這一邊,也就嶽飛最清楚這裏麵的貓膩。
    即使不算那個泥灰岩,對其它項目的稅收基礎將來幾十倍的收入也是必然增加的,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那個時候的實際稅收基礎數字計算和繳納,每年的納稅要五十萬至一百萬兩。
    不過這些雜項和泥灰岩比,就不值一提了。
    嶽飛估算過,隻是泥灰岩一項的應稅額,就要至少每年一千萬兩!
    這還不算與泥灰岩配套的各種材料;比如細沙、河卵石、烏蛇藤等等,至少價值也就是稅收基礎不少於泥灰岩本身,也就是說應稅額再增加一千萬。
    隻在這種建築材料上,就是一年二千萬的稅收支出,和包稅中規定的每年一萬比較,就是二千倍的差距。
    即使別的忽略不計,嶽飛也賺翻了。
    這也就是為什麽現在這麽忙,他也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搞定的原因。
    一旦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這個時間點非常關鍵。
    舉例來說,接下來嶽飛計劃馬上要建立五裏崗的三大建築群了。
    不管是教學樓,還是居民樓,還是崗頂的綜合防禦工事,都需要大量使用泥灰岩。
    也就是說,這樣的建築暴露了泥灰岩這個珍貴的建築材料。
    那個時候就已經無法掩藏了,嶽飛幹事情,可不能建立在別人都永遠懵懂無知上麵。
    這個時候將它包括進去而沒有單獨計算價格,和以後使用了它們卻想隱藏它們的價值,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問題。
    嶽飛的先見之明,難道不值錢的嗎?
    這個泥灰岩不上稅,就是這個先見之明的部分回報。
    更大的回報則是別人都還不知道利用這個東西,卻讓嶽飛一家獨用,它獨有的軍事價值和經濟價值。
    除了泥灰岩,可能就是賦稅了,這兩項都和耕田麵積和人口有關。
    嶽飛計劃中要增加大量人口,還有開墾巨多的荒地,可是從荒地角度說,是沒有田賦的。
    而且哪怕是開墾出新的耕地,開始也有免除賦稅的優惠,不過,過了優惠期,這些就和原來的耕地一樣了,也要繳納田賦。
    嶽飛的包稅期限是四十年,在此期間,不管增加多少耕地,都處於優惠期,這就大大鼓勵了農民開荒的積極性,對他們來說,等於新開的耕地,一輩子都不用上稅。
    對於人口增加來說,主要是以服勞役的方式上稅,這項負擔實際上是造成社會矛盾的一個極大的來源。
    朝廷需要的勞役是什麽時候都需要,可是農民在農閑的時候沒有事情幹,農忙的時候自己的人手都不夠用,這個時候朝廷需要的勞役,就直接破壞了農民的生產力,造成糧食減產。
    嶽飛通過包稅,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不但沒有農忙爭奪勞動力問題,即使平時也用銀兩取代了勞役,也就是說,在嶽飛管轄的範圍之內,農民就不用操心官府打亂他們的用人安排。
    由此可見,在包稅這件事情上,嶽飛比宋時人先進千年的知識和見識,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而且沒有造成矛盾衝突,令雙方都感到滿意,同時也沒有對任何一方造成傷害。
    即使從客觀角度看,也是大概率對雙方有利。
    嶽飛雖然腦瓜不大還沒有充分長開,卻不缺腦筋,對這些東西認識得很清楚。
    他對這些事情,都是一邊幹,一邊舉一反三,基本思路就是沒有必要硬碰硬,以強淩弱。
    而是找到一個雙方都有利、至少可以雙方都接受的方式來相處。
    當然,嶽飛這個先進千年的知識和見識,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站的高看得遠,在胸懷方麵更寬宏大量,至少不能和宋時人一樣斤斤計較心胸狹窄小奸其謀。
    現在第一年就能從兩個村鎮拿到八千,直接提高了七倍,他必須滿意。
    非但如此,以後每年都能收到一萬兩,可以細水長流,旱澇保收,保證穩定的收入來源,就更好了,簡直就是好上加好。
    所以,無論怎麽算賬,蔡磊,甚至李春,都非常滿意,因為幹成了這件事,基本上可以保證二人升官的願望。
    如果二人想升官的話,這是一條非常過硬的政績。
    當然,李春誌不在此,那是另一回事兒,不過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是非常肯定的。
    而蔡磊就厲害了,他知道家族的計劃,大族長蔡京正在考察蔡氏的後起之秀,說不定,憑借這個包稅合約,他就能被擢拔到第一梯隊,去當戶部的主政都是極為可能,畢竟當今聖上還有當朝重臣,對增加賦稅收入都當作頭等大事,他們心中,基本公式就是收到的錢多就等於能力大,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所有大宋轄地都推行包稅,賦稅總收入豈不要翻番?
    還有一個間接的好處,那些負責收稅的官吏,豈不要減半?這就是潛在節省了許多費用。
    估計當朝太師蔡京會對這個非常感興趣。
    帶著這個美好的設想,蔡磊就對其它事情變得很大度了,畢竟蔡氏家族子弟都非常聰明,對這樣的事情全都拎得非常清楚,如果是非大小都拎不清,也不能脫穎而出。
    本來達成協議以後,大家可以簽字結束,可是蔡磊說需要審核一下字和內容,就沒走簽字程序。
    正好今天有個建鎮慶祝活動,李春就決定留下來,把這個包稅協議簽字儀式也作為活動內容之一。
    蔡磊當然讚同,這可是他的主要政績,搞得聲勢越大越好。
    這個包稅協議,核心內容是每年定額繳納一萬兩銀子,涵蓋所有二十三項內容。
    所有作為征稅對象的各項標的物應該繳納的稅收,都在這一萬兩裏麵,以後無論是增加和減少都不變,期限是四十年。
    至於嶽飛這一邊,也就嶽飛最清楚這裏麵的貓膩。
    即使不算那個泥灰岩,對其它項目的稅收基礎將來幾十倍的收入也是必然增加的,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那個時候的實際稅收基礎數字計算和繳納,每年的納稅要五十萬至一百萬兩。
    不過這些雜項和泥灰岩比,就不值一提了。
    嶽飛估算過,隻是泥灰岩一項的應稅額,就要至少每年一千萬兩!
    這還不算與泥灰岩配套的各種材料;比如細沙、河卵石、烏蛇藤等等,至少價值也就是稅收基礎不少於泥灰岩本身,也就是說應稅額再增加一千萬。
    隻在這種建築材料上,就是一年二千萬的稅收支出,和包稅中規定的每年一萬比較,就是二千倍的差距。
    即使別的忽略不計,嶽飛也賺翻了。
    這也就是為什麽現在這麽忙,他也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搞定的原因。
    一旦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這個時間點非常關鍵。
    舉例來說,接下來嶽飛計劃馬上要建立五裏崗的三大建築群了。
    不管是教學樓,還是居民樓,還是崗頂的綜合防禦工事,都需要大量使用泥灰岩。
    也就是說,這樣的建築暴露了泥灰岩這個珍貴的建築材料。
    那個時候就已經無法掩藏了,嶽飛幹事情,可不能建立在別人都永遠懵懂無知上麵。
    這個時候將它包括進去而沒有單獨計算價格,和以後使用了它們卻想隱藏它們的價值,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問題。
    嶽飛的先見之明,難道不值錢的嗎?
    這個泥灰岩不上稅,就是這個先見之明的部分回報。
    更大的回報則是別人都還不知道利用這個東西,卻讓嶽飛一家獨用,它獨有的軍事價值和經濟價值。
    除了泥灰岩,可能就是賦稅了,這兩項都和耕田麵積和人口有關。
    嶽飛計劃中要增加大量人口,還有開墾巨多的荒地,可是從荒地角度說,是沒有田賦的。
    而且哪怕是開墾出新的耕地,開始也有免除賦稅的優惠,不過,過了優惠期,這些就和原來的耕地一樣了,也要繳納田賦。
    嶽飛的包稅期限是四十年,在此期間,不管增加多少耕地,都處於優惠期,這就大大鼓勵了農民開荒的積極性,對他們來說,等於新開的耕地,一輩子都不用上稅。
    對於人口增加來說,主要是以服勞役的方式上稅,這項負擔實際上是造成社會矛盾的一個極大的來源。
    朝廷需要的勞役是什麽時候都需要,可是農民在農閑的時候沒有事情幹,農忙的時候自己的人手都不夠用,這個時候朝廷需要的勞役,就直接破壞了農民的生產力,造成糧食減產。
    嶽飛通過包稅,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不但沒有農忙爭奪勞動力問題,即使平時也用銀兩取代了勞役,也就是說,在嶽飛管轄的範圍之內,農民就不用操心官府打亂他們的用人安排。
    由此可見,在包稅這件事情上,嶽飛比宋時人先進千年的知識和見識,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而且沒有造成矛盾衝突,令雙方都感到滿意,同時也沒有對任何一方造成傷害。
    即使從客觀角度看,也是大概率對雙方有利。
    嶽飛雖然腦瓜不大還沒有充分長開,卻不缺腦筋,對這些東西認識得很清楚。
    他對這些事情,都是一邊幹,一邊舉一反三,基本思路就是沒有必要硬碰硬,以強淩弱。
    而是找到一個雙方都有利、至少可以雙方都接受的方式來相處。
    當然,嶽飛這個先進千年的知識和見識,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站的高看得遠,在胸懷方麵更寬宏大量,至少不能和宋時人一樣斤斤計較心胸狹窄小奸其謀。
    現在第一年就能從兩個村鎮拿到八千,直接提高了七倍,他必須滿意。
    非但如此,以後每年都能收到一萬兩,可以細水長流,旱澇保收,保證穩定的收入來源,就更好了,簡直就是好上加好。
    所以,無論怎麽算賬,蔡磊,甚至李春,都非常滿意,因為幹成了這件事,基本上可以保證二人升官的願望。
    如果二人想升官的話,這是一條非常過硬的政績。
    當然,李春誌不在此,那是另一回事兒,不過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是非常肯定的。
    而蔡磊就厲害了,他知道家族的計劃,大族長蔡京正在考察蔡氏的後起之秀,說不定,憑借這個包稅合約,他就能被擢拔到第一梯隊,去當戶部的主政都是極為可能,畢竟當今聖上還有當朝重臣,對增加賦稅收入都當作頭等大事,他們心中,基本公式就是收到的錢多就等於能力大,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所有大宋轄地都推行包稅,賦稅總收入豈不要翻番?
    還有一個間接的好處,那些負責收稅的官吏,豈不要減半?這就是潛在節省了許多費用。
    估計當朝太師蔡京會對這個非常感興趣。
    帶著這個美好的設想,蔡磊就對其它事情變得很大度了,畢竟蔡氏家族子弟都非常聰明,對這樣的事情全都拎得非常清楚,如果是非大小都拎不清,也不能脫穎而出。
    本來達成協議以後,大家可以簽字結束,可是蔡磊說需要審核一下字和內容,就沒走簽字程序。
    正好今天有個建鎮慶祝活動,李春就決定留下來,把這個包稅協議簽字儀式也作為活動內容之一。
    蔡磊當然讚同,這可是他的主要政績,搞得聲勢越大越好。
    這個包稅協議,核心內容是每年定額繳納一萬兩銀子,涵蓋所有二十三項內容。
    所有作為征稅對象的各項標的物應該繳納的稅收,都在這一萬兩裏麵,以後無論是增加和減少都不變,期限是四十年。
    至於嶽飛這一邊,也就嶽飛最清楚這裏麵的貓膩。
    即使不算那個泥灰岩,對其它項目的稅收基礎將來幾十倍的收入也是必然增加的,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那個時候的實際稅收基礎數字計算和繳納,每年的納稅要五十萬至一百萬兩。
    不過這些雜項和泥灰岩比,就不值一提了。
    嶽飛估算過,隻是泥灰岩一項的應稅額,就要至少每年一千萬兩!
    這還不算與泥灰岩配套的各種材料;比如細沙、河卵石、烏蛇藤等等,至少價值也就是稅收基礎不少於泥灰岩本身,也就是說應稅額再增加一千萬。
    隻在這種建築材料上,就是一年二千萬的稅收支出,和包稅中規定的每年一萬比較,就是二千倍的差距。
    即使別的忽略不計,嶽飛也賺翻了。
    這也就是為什麽現在這麽忙,他也一定要把這個事情搞定的原因。
    一旦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這個時間點非常關鍵。
    舉例來說,接下來嶽飛計劃馬上要建立五裏崗的三大建築群了。
    不管是教學樓,還是居民樓,還是崗頂的綜合防禦工事,都需要大量使用泥灰岩。
    也就是說,這樣的建築暴露了泥灰岩這個珍貴的建築材料。
    那個時候就已經無法掩藏了,嶽飛幹事情,可不能建立在別人都永遠懵懂無知上麵。
    這個時候將它包括進去而沒有單獨計算價格,和以後使用了它們卻想隱藏它們的價值,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問題。
    嶽飛的先見之明,難道不值錢的嗎?
    這個泥灰岩不上稅,就是這個先見之明的部分回報。
    更大的回報則是別人都還不知道利用這個東西,卻讓嶽飛一家獨用,它獨有的軍事價值和經濟價值。
    除了泥灰岩,可能就是賦稅了,這兩項都和耕田麵積和人口有關。
    嶽飛計劃中要增加大量人口,還有開墾巨多的荒地,可是從荒地角度說,是沒有田賦的。
    而且哪怕是開墾出新的耕地,開始也有免除賦稅的優惠,不過,過了優惠期,這些就和原來的耕地一樣了,也要繳納田賦。
    嶽飛的包稅期限是四十年,在此期間,不管增加多少耕地,都處於優惠期,這就大大鼓勵了農民開荒的積極性,對他們來說,等於新開的耕地,一輩子都不用上稅。
    對於人口增加來說,主要是以服勞役的方式上稅,這項負擔實際上是造成社會矛盾的一個極大的來源。
    朝廷需要的勞役是什麽時候都需要,可是農民在農閑的時候沒有事情幹,農忙的時候自己的人手都不夠用,這個時候朝廷需要的勞役,就直接破壞了農民的生產力,造成糧食減產。
    嶽飛通過包稅,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不但沒有農忙爭奪勞動力問題,即使平時也用銀兩取代了勞役,也就是說,在嶽飛管轄的範圍之內,農民就不用操心官府打亂他們的用人安排。
    由此可見,在包稅這件事情上,嶽飛比宋時人先進千年的知識和見識,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而且沒有造成矛盾衝突,令雙方都感到滿意,同時也沒有對任何一方造成傷害。
    即使從客觀角度看,也是大概率對雙方有利。
    嶽飛雖然腦瓜不大還沒有充分長開,卻不缺腦筋,對這些東西認識得很清楚。
    他對這些事情,都是一邊幹,一邊舉一反三,基本思路就是沒有必要硬碰硬,以強淩弱。
    而是找到一個雙方都有利、至少可以雙方都接受的方式來相處。
    當然,嶽飛這個先進千年的知識和見識,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站的高看得遠,在胸懷方麵更寬宏大量,至少不能和宋時人一樣斤斤計較心胸狹窄小奸其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