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愛吃瓜的大夫們

字數:5406   加入書籤

A+A-


    李然的回答也甚是簡潔明了。

    是啊,鄭國就這麽點的能耐,哪能經得起折騰?到頭來終究是有應付不了的事的。

    但是,鄭國應付不了,難道你們晉國也應付不了?

    在對抗荊楚的這條路上,說到底,晉國才是真正的領頭羊啊。

    麵對李然的這一番回答,趙武顯得也很是滿意。

    事實上,他再度召李然前來,其實就是為了看看他的態度。

    畢竟楚營之事,在其他國家的上卿眼中,那是李然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他們由此對李然一番吹捧,那也實屬正常。

    可是這件事放在像趙武的這些人眼中,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楚國的王子圍乃是出了名的囂張跋扈,你李然到底跟他什麽交情?憑什麽三兩句話就能讓他打消了囚禁諸國上卿的念頭?

    再細思一下,你李然的確是有些名頭,但而今諸國上卿皆匯聚於此,王子圍又為什麽單單叫你李然去重擬一篇檄文?

    是不是你們鄭國又想搞出什麽幺蛾子?但你們鄭國難道不應該是楚國北進之路上的攔路虎麽?

    類似這些個彎彎繞,趙武自然是要多留幾個心眼的。

    畢竟,身為晉國的執政卿,此次又肩負晉國霸主的顏麵。他嘴上雖是說的讓楚國擔任盟主之位,但實際上呢?他們這心裏打的什麽主意,李然又豈能不知?

    所以,李然的最後這一句回答,堪稱是天衣無縫。

    一句話說到底:鄭國始終會跟著晉國混,不會被楚國當槍使,更不會有什麽花花腸子。

    而趙武,也就算是權且放下心來。當然,這種的“放心”更多的也是出於無可奈何。

    於是,虢地之會就在這樣的勾心鬥角之下,拉開了帷幕。

    ……

    終於是到了盟會的日子。

    一如平丘之會,在一通鼓角爭鳴後,各路諸侯國的上卿亦是列隊兩旁,並是陸續登場。

    而壓軸的,自然是主持此次盟會的楚國,也就是王子圍。

    隻見王子圍頭頂珠冠,雖是依舊身著的楚令尹的服飾,但其華美程度已完全不亞於楚王。且左右兩旁又分別跟著兩排衛兵,儀仗之隆盛,已是無以複加。

    他緩緩從會場中央走過,神色傲然,雙眸如炬,強楚之雄風在此時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台下,魯國的位次緊靠著鄭國,叔孫豹看著台上的王子圍,當即忍不住出聲道:

    “王子圍今日這身裝扮,簡直就像極國君了啊!”

    一旁的罕虎聞言,當即是附聲道:

    “是啊,你看他前麵有兩排執戈的衛士,這不正是國君的儀仗嘛?”

    周禮治世之下,什麽樣等級的人穿什麽樣的衣服,出行使用什麽樣的儀仗,那都是有著明確規定的。

    而今日王子圍的這番儀仗,顯然是嚴重超出了他楚國令尹的規格的。

    蔡國大夫蔡子歸生,由於此人向來與楚國的伍舉相熟,聞言之後,便是反駁他們道:

    “蒲宮的前麵設置一對執戈衛士站在前麵,這有什麽問題嗎?”

    他的意思很明顯,楚國這是按照他們祭祀蒲宮的規矩來的,而並非是僭越國君儀仗的緣故。

    你們見得還是太少,太沒文化了。

    楚國的伯州犁,見蔡子歸生竟是在替他們的國家說話,便也是順勢附和道:

    “是啊,這些東西,本來就是我們令尹大人向國君請求過的。可沒有你們說的,有半分僭越的行為在裏麵。”

    伯州犁的意思也更為簡潔:這些都是得到過我們國君同意的,你們擱這兒瞎嗶嗶些什麽呢?

    可是他的話音落下,卻又是引來眾人一陣細碎之語。

    嗬,敢情是得到過你們國君首肯的啊?那要這樣看來,王子圍取代國君之位是指日可待了啊?

    要不然,你一個楚國令尹,卻想著把這些東西借來做什麽?

    氣氛烘托到這,李然也不由是吐槽了一句:

    “嗬嗬,借是借的,但是什麽時候還就不知道了。”

    伯州犁聞聲,又是反唇相譏道:

    “你們鄭國也好不到哪去,你們還是多擔心擔心你們自己吧。你們國內那個子皙大夫,意欲僭越的事大家可也都清楚的很呢!”

    公孫黑僭越朝堂之事在鄭國本來也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而李然對此也是了然於心。

    於是,他想也不想的繼續反駁道:

    “哦?你們那個懷有當壁之命的王子棄疾,現在不也還在麽?王子圍就這麽明目張膽的借了他侄子的君位,你們就一點憂慮也沒?”

    王子棄疾,也就是後來的楚平王,這也是個猛人。

    楚國的國君任選製度其實在周禮治世下與其他諸國並沒有什麽不同,他們遵照的其實也是嫡長製。

    但因為楚國人向來比較彪悍,對外如此,對內也是如此,所以楚國的內部鬥爭比之其他諸國,可謂都更加劇烈。

    而在國君這個位置上的爭鬥,那就更不用說了。

    至楚共王時期,也就是現任楚國國君的老爹,他的兒子當中竟是先後有四個人都成為了楚王。

    而眼下的王子圍與李然提及的王子棄疾,都是其中之一。

    李然在這裏故意提及王子棄疾,其實也就是在提醒楚國這些人,你們現在擁護王子圍是挺好,前途一片大好。但是,如果有一天,又被此前測下來,同樣是有天命的王子棄疾給趕下台,那你們這些人,才是真的叫個悲慘呢。

    此時,齊國的大夫國弱,聞聲亦是附和道:

    “唉?李子明此言,確實有理,我可真替你們兩位擔心呐。”

    他口中“二位”自然指的是伯州犁和公子歸生,因為一個是楚國人,一個是跟楚國令尹親近的蔡國大夫。

    這時,陳國公子招也是吃瓜不嫌事大,也按捺不住,不禁反諷道:

    “嗬嗬,如果沒有憂愁,又怎麽能辦得成事情呢?現在這兩位可高興著呢!”

    畢竟現在王子圍勢大,一旦王子圍成為了楚君,這兩人自當是有擁立之功的。

    衛國的齊惡此時也來插了一句:

    “是啊是啊,這‘借君’之事都是事先就商量好的,就算會令人有些擔憂,但又會有什麽妨礙呢?”

    宋國的左師向戌,作為與會現場之中,最為年長的卿大夫,這資曆要說起來,除去晉國的趙武外,就屬他是最老的。

    這時候,對下麵的這群小輩的風言風語,早已是聽不下去了,便立馬是嗬斥道:

    “好了好了!你們都少說幾句!大國在上麵發號施令,我們就在下麵恭恭敬敬的待著就好了!你們,就跟我一起站好就行了!”

    看到宋國左師向戌開了口,晉國的樂王鮒便立刻附和道:

    “是啊,向大夫說得太對了。我覺得《小旻》的最後一章就很不錯,嘿嘿,我就照著那樣做就行了。”

    (《小旻》最後一章: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這話的意思如果直譯過來:不敢跟老虎硬剛,不敢沒船的時候過河,人隻要知道自己知道的,不用知道不必知道的。始終保持恭敬,就好像每時每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般。

    樂王鮒作為晉侯的寵臣,其實說起來,他也沒什麽特長,這一來,就是最會溜須拍馬。二來,就是最愛顯擺。

    而眾人聽得向戌發了話,也就不再多言了。

    隨後,罕虎又轉過頭,又小聲與李然閑聊起來:

    “跟這些人打了這一番交道,子明可有些什麽感想?”

    李然目光一掃,自是早已有了一番計較,於是笑道:

    “叔孫大夫言辭恰切而委婉,宋國左師語言簡明而合於禮儀,樂王鮒這人很自戀,但起碼顯得還是蠻恭敬的。而您和蔡國公子歸生所說的話也很得當,你們這些人都是可以保持幾代爵祿的大夫。但是像齊國、衛國、陳國的這些大夫,大概是不能免於禍難吧!”

    “齊國的國弱替那些本不無需他擔憂的人,替別人瞎操心,這擺明了是在看別人笑話;而陳國的公子招把應該憂慮的事情反而當做好事情;衛國的齊惡雖然也有憂慮,卻不把這種憂慮當回事。這些人都是遲早會給自己招來憂慮的,而憂慮也必然會找到他們的身上。”

    罕虎聞聲,不禁是點頭道:

    “嗬嗬,子明慧眼如炬,看人待物,真可謂是通透之至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