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村裏安裝了路燈

字數:2373   加入書籤

A+A-


    蔣非和星星穿行於各個攤位間。
    攤位上琳琅滿目的貨物,商販們的叫賣聲,鄉親們的討價還價聲,孩子們的一張張笑臉……
    看著這熟悉的場景,蔣非覺得集市還是記憶中多年前的樣子。
    除了沒有以前那麽熱鬧,以及攤位前豎起了一個個二維碼。
    鄉鎮裏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支付寶和微信交易了。
    擺攤賣菜賣水果的大爺大娘都用起了收款二維碼。
    他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個話題:農村趕集不再熱鬧,集市會消失嗎?
    集市的出現主要是為了方便農村的人進行商品交換。
    以前交通不便利,信息不發達的年代,農村人都通過趕集來買賣東西。
    每到圩日,整個集市人山人海,非常熱鬧。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鄉鎮趕集的人越來越少了,圩日也隨之越來越少,集市規模逐漸縮小。
    【推薦下,追書真的好用,這裏下載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一來農村常住人口少了很多。
    二來購物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了。
    鎮上有了五花八門的店鋪和超市,物品齊全,日常生活所需都能買到。
    加上網購也很方便,鎮上的快遞點剛開始隻有一兩個,發展到今年已經超過十個了。
    每個快遞點每天的件數都不少。
    不過,蔣非覺得即便集市規模小了,趕集人數少了,但趕集在未來幾十年還不會消失。
    村裏常住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他們還是喜歡趕集的。
    再往後就難說了。
    “爸爸,你走過頭了,我們不是要去超市嗎?”
    星星扯住爸爸的衣角,伸手指了指一旁的超市。
    “對,要去超市。”
    蔣非回過神來,帶著女兒往回走了幾步,進了超市。
    他小時候跟著爺奶爸媽來趕集,這個地方還不是小超市,而是一大片停車場。
    停車場裏沒有小汽車,停的大部分是自行車,偶爾混雜有幾輛摩托車。
    那時候自行車也算是家裏的大件了,擁有的人家都很珍惜和寶貝。
    平時騎著自行車來趕集,大家是不敢隨便把它們停放在街邊的。
    因為偷自行車的賊又多又猖狂。
    無論上了什麽鎖都沒用,容易開的鎖,小偷三下五除二開好了,光明正大地騎走。
    不容易開的鎖,他們直接連鎖帶車拉走。
    所以,大家騎著來趕集的自行車需要放到停車場來保管。
    每到圩日,停車場的老板就會手拿一疊號碼牌站在門口。
    號碼牌一式兩份,一份貼在自行車上,一份由車主拿走。
    等到車主趕完集了,一手交號碼牌,一手交保管費,然後才可以領走自己的自行車。
    蔣非剛上小學時,自行車的保管費是一次兩毛,後來漲價到五毛。
    他上初中時,保管一次是一塊錢。
    他初中畢業那會,停車場關了,這裏開始建起了超市。
    一進來超市,星星徑直奔向零食區,熟練地拿起貨架上的一包包餅幹、果凍、海苔等往購物車裏扔。
    蔣非想著已經答應了小朋友們,在開學前給他們再放一場電影。
    看電影消耗的零食多,他便由著女兒拿了。
    到最後結賬時,滿滿當當一購物車的東西,有大半是零食。
    “爸爸,我們的東西買齊了嗎?”出了超市,星星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