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有骨氣

字數:4629   加入書籤

A+A-




    “李娘子,你看這間客船,得有多少年頭了,明日,明日我請你上我那間私人商船,也在這湖上,在湖的東麵,我那船,可有三層高,便是連魏國公家的三公子,他也是時常去的,李娘子認不認識那三公子,改日我替你們二人引薦引薦啊。”
    李宴現下對這魏國公三個字敏感。
    是啊。
    和那小書童行禮:“如此,大人的一番殷殷之請,小女怎能推拒,勞請帶路。”
    京都都平靜了多少年,哪有什麽戰亂紛爭,天下,已然是一片盛世。
    “李娘子,這邊請。”
    既是這今科的戶部侍郎有請,她怎麽好推辭呢。
    “李小娘子。”
    “胡大人。”
    雖是第一回見麵,李宴打眼瞧著身前這位為人稱頌的胡大官人,隻見他氣態溫潤,人麵如玉,好一番正人君子模樣,不愧是官家欽點的探花郎。
    “小字若訣,李娘子無需客氣,喚某一聲若訣君便是,來,座上請。”
    他倒是半點也不扭捏,待她也無一絲男女之分顧忌,好生氣度。
    隻是才將將見過禮,話還沒說上兩句,門口處,她的侍從北椋已經踱步走來,應話。
    “主兒,樓上言大官人請姑娘敘話。”
    言大官人,這又是誰?
    她還疑惑著呢,身邊的盧鳴反應倒是快:“宴娘子,原是世子爺有請,你這就去,崔世子甚少宴客,想來定是與宴娘子你早有相約,這處莫要為難,我且替你與胡官人好生喝個兩盅便是。”
    三言兩句,胡長庸聽明白了意思。
    崔世子的風名在此,不想,他今日也在船上。
    作揖和李宴道:“既是李娘子有約在身,便不打攪娘子約期,我們改日再聚。”
    李宴被安排的妥妥的,做笑。
    “好說好說,胡大官人,若是閑暇了,可給我家下帖子。”
    李宴直接被引著去了。
    問北椋:“真是崔廷衍邀我上樓啊。”
    北椋晦色:“約莫還有些厲害的人物,船上有禁軍。”
    李宴:??
    她不過一個平頭小百姓,能被京中世子賞識已是不錯了,這屋裏的,該不會是位王爺吧。
    還真叫她猜準了。
    門從屋裏打開,她被請了進去,瞧見這一屋裏的人。
    好像都是熟人。
    東麵座上是最紮眼的崔家世子爺。
    他對麵,李宴想起來了,是言家的小郎君,複字祝新,此人乃是世子爺的發小相交。
    至於主座上。
    一左一右。
    左側是鹹郡王,右側。
    是如今官家的第六子,荀王。
    官家有令,成年男子皆外出就藩,京中除了十三十四王尚未及冠,無有封號外,外地藩王,無召一律不得回京。
    荀王此番在京,李宴猜測,隻有兩種可能。
    一種不外乎是官家私召,因著這些年太子身體不好,官家常惦掛在外的藩王。
    二種,必是這荀王又立下了什麽戰功,荀王母妃端賢妃,思念他這個在外幾年都沒回京的兒子,破格為他請了詔。
    李宴在這裏猜著,座上的言祝新起了身。
    “李娘子,驚擾了,打攪你和胡大人邀約,是在下不妥當,實乃今日貴客在此,不比尋常,來來來,我為你引薦,座上的荀王殿下,他是親口言道要請你上樓一聚,這,便是荀王殿下。”
    李宴四下望去,佯裝驚詫,和那座上身子未動的荀王作揖。
    “民女何德何能,能麵見荀王殿下,殿下萬安。”
    荀王瞧她言行舉止,真如市井所說,倒還有些禮數。
    “免禮,給李娘子看座。”
    言祝新一一為李宴介紹。
    “這是鹹郡王。”
    “郡王敬安。”
    “這是魏國公府的崔世子。”
    “見過世子。”
    李宴被看了座,就坐到了崔廷衍的左手邊。
    那主座上,京中第一號閑散人鹹郡王一直在端量著進屋來的這位李家小娘子。
    幾番見麵,對她的印象不可謂不深。
    拍了拍巴掌,那後座的簾子裏,響起陣陣入耳的琵琶聲,有侍女進屋來為李宴身前的案上添酒盞吃食。
    室內雅靜,鹹郡王笑。
    “久聞李娘子師出祁連山,合該請到府上,隆重款宴才是,李娘子近些時日在京中頗負盛名,做的這兩件事,事事有聲響,想來,這祁連山出來的宗門子弟,必是極具才氣,各個都如李娘子你這般,巾幗不讓須眉,敢為天下先才是,這番,我當敬你一杯。”
    李宴舉起杯盞,謙遜:“郡王爺客氣。”
    座上眾人都對她有些探究,無論是那荀王,還是對麵的言祝新,眼光總是盯在她身上。
    她身側,這位端坐筆挺的小世子。
    他是怎麽了。
    眼睛有問題,目不能斜視?
    看都不稀得看她一眼,更不要說和她客氣說些話。
    就你有風骨,不和女人說話是吧。
    好,有骨氣。
    一時,李宴已經被請去了右側的廂房,應盧鳴的話:“好呀,改日我定到你那商船上去轉轉。”
    門從外打開。
    一屋裏都是人,座上的胡長庸第一個站起了身,迎到了門邊。
    但她眼睛尖,登時就停住了腳。
    有些東西不經念叨,說出現就出現在眼前。
    那前方闊靜的船欄邊上,她竟然瞧見了抱著刀的金樽小侍衛。
    他今天穿了一身黑紅色常服,這樣的打扮,還有些警惕心,便說明,這小世子,也離這是不遠了。
    她給北椋眼神示意,北椋頷首,停下腳步,不動聲色地從她身後轉身退去。
    側望了他一眼,從轉角處走過去,前方應是胡長庸設宴的廂房。
    李宴隨著這小書童穿過了幾間船上的門房,身側,盧鳴搖著扇麵,耐不住指指點點。
    這滿屋裏,可都是京中的世族,李宴哪裏敢慢怠,待胡長庸來迎她之時,已經雙手作揖,給屋中的諸位行了個大禮。
    盧鳴在身後看見她這般慎重,也學著做了個手勢,作揖作的不甚走心。
    李宴一行人從橋上下去,上了小船,再至客船。
    一番行就,李宴終是上了日前隻在樓上瞧見的這番客船,有個幾層高,船上有些絲竹之聲。
    李宴去船上赴宴,身後跟了個拖油瓶。
    京中的水澹湖上,船隻來往不斷,光是送嗦喚的船舶,便是在這橋下河上,來回穿梭,沒有斷過,實為京都一大盛景,好生繁鬧。
    琴聲多有意境,她方一隻腳踏進,便聞見了。
    那甲板上,有些胡人在舞樂,吟詩的散人靜聽靡音,一派悠閑寧靜之色,便是叫她覺得,這京都,當真是舒逸。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