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得失

字數:4941   加入書籤

A+A-


    “留正,史彌遠!”

    完顏璟放下手中的使團名單,覺得越來越有意思了。

    留正在完顏璟未穿越以前是不知道這個人的。

    但是自從完顏璟穿越來後,對一國宰相聽的多了也便知道了。

    而這史彌遠這個人卻不得了,是個聞名於史書的人物。

    南宋四大權相,秦檜、韓侂胄、史彌遠、賈似道。

    史彌遠就位列其中。

    史彌遠雖然在史書中是以奸臣權臣的麵目出現。

    但其實史彌遠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絕對不是一個奸臣或忠臣的標簽就能概括的。

    史彌遠是南宋四大權相中唯一一個殺掉前一任權相而起家的。

    史彌遠殺了韓侂胄, 才開啟了他專權二十多年的權相生涯。

    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史彌遠不是按正規程序登位的,而是小弟幹掉老大,取而代之的上位。

    這種情況下按理來說史彌遠應該權利不穩,做不了二十多年的權相。

    結果史彌遠卻違背常理真的做成了這件事。

    從這就能推斷史彌遠的能力很強,名聲在當時應該也是忠臣賢良之名,並非後世所看到奸臣之名。

    韓侂胄為了一己之私,不顧國內情況, 悍然發動了開禧北伐,從而導致南宋而一敗塗地。

    金國軍隊一路長驅直入, 東部攻占揚州江北等地飲馬大江,離現在的南京隻有一江之隔。

    中部金軍一路攻城略地圍困襄陽。

    西部蜀地投降歸金,可以說此時的南宋淮河防線已經全部失守。

    並且因為之前數十萬精銳北伐軍全軍覆沒,南宋已經無力抵抗,到了亡國的邊緣。

    金國因為國內的情況。其實打到這些地方的時候已經打不下去了。

    但這些事情南宋並不知道,已當時南宋的眼光來看,這就是到了亡國的邊緣,隨時可能滅亡。

    史彌遠這時便臨危受命,一邊組織全國防線,一邊與金國議和。

    史彌遠做的打算便是能議和成功皆大歡喜,如不成,就與金國抗戰到底。

    史彌遠做了兩手打算,並沒有單純的指望議和,從這就能看出,史彌遠並不是一個迂腐的人。

    金國因為國力問題實在打不下去,便同意與南宋議和, 但條件卻是殺了南宋主戰派才能議和。

    這時候也顯現出了史彌遠的魄力, 要知道當時的南宋掌權者還是主戰派的權相韓侂胄。

    但史彌遠賭上自己的性命, 設計殺了韓侂胄議和。

    在宋弱勢的情況下,史彌遠能從談判桌上要來了揚州江北等地,用微小的代價換取了南宋一場滅頂之災。

    在這一連串的事情發生過後,史彌遠在南宋的地位已經無人可敵,救國之功別人想動都不敢動。

    史彌遠做了跟秦檜一樣的事情,但二人的名聲威望卻截然不同。

    秦檜是在南宋勝利的情況下殺了抗金名將,所以他被世人所不齒。

    而史彌遠卻是在南宋快要滅亡之時挽大廈之將傾,定四海之暗湧。

    救國大功,尤其是文人的救國大功,那就更了不起了!

    南宋這種文人做主的朝廷,史彌遠的威望權勢比皇帝都大。

    這也是史彌遠殺了上司而依舊可專權二十多年的最重要原因。

    想到史彌遠在曆史上的彪悍功績,完顏璟甚至有一種將史彌遠招攬至自己麾下的衝動。

    但不一會,完顏璟又搖了搖頭,覺得此想法不現實。

    史彌遠在南宋可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在金國完顏璟卻給不了他這個待遇。

    雖然說現在的史彌遠還沒有做到宰相,但史彌遠絕對有這個信念有這個信心可以做到宰相之位。

    古代的讀書人尤其是有能力的讀書人,那種傲氣是後世讀書人沒有的。

    人家的畢生信念就是做宰相,如果不能做到宰相, 那這官不當也罷。

    就像李白一樣你不重視我, 你不用我做宰相,那你就是瞧不起我,我也懶得給你當官。

    這種人雖然是少數,但恰恰史彌遠就是這種人。

    投靠金國得不到他想要的,所以說這是一個不現實的想法。

    完顏璟拋去腦中想法,隨即問一旁的禮部尚書移刺履道:“宋使留正所說關稅貿易一事,禮部是什麽意思啊?”

    移刺履撫摸胡須,輕輕笑道:“臣與東閣的意思是不談此事,關稅禁物乃國朝新政大法。

    貿然改動對我大金來說會阻礙維新一事。

    且宋國輸入我國者多為奢靡之物,與民與國無半分好處。

    不要他們的東西,我大金依舊安穩無事。

    而我大金對宋輸入者多為國家重要物資。

    比如戰馬,宋國每增加一匹戰馬,便軍力每增強一分,而我們便會被削弱一分。

    故此東閣與樞密院也不讚同與宋國商談。”

    完顏璟聽後,也點頭讚同移刺履所說。

    兩個國家官方交易起來金國明顯是吃虧的。

    至於民間走私,兩個國家的邊境線那麽長,根本禁止不了。

    民間走私來說,金國是占便宜的一方,這與兩國的政治體製有關係。

    像宋國他的政治體製是士紳聯合自治。

    跟後世的資本主義國家一樣,政府對民間的掌控不強,全憑士紳配合。

    但士紳這一群體就跟資本家商人一樣,個人利益大於國家利益。

    士紳向金國走私糧食等國家重要物資,宋國政府根本管不住,對這些事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尤其是南方的米,米在南方因為大規模量產,在本地價錢不高。

    但如果販賣到金國北方地區,便會從多數物品變成少數物品,價錢自然就高了上去。

    南方士紳販米到北方得到的利益,比在南方本地販米得到的利益大。

    這也是南宋走私屢禁不絕的原因。

    至於說很多士紳將米販賣到了北方金國,而導致南方自己民眾吃不到飯,會不會餓死,這就不關這群士紳的事情了。

    一群泥腿子而已,餓死了沒關係。

    北方的金國卻恰恰相反,金國的政府力量比士紳力量大得多。

    靠近邊境線地區的小規模販賣還有可能擋不住。

    但想要大規模的走私販賣那根本不可能。

    就像馬匹一樣,一兩匹你還能偷偷摸摸的運送過去。

    但上百匹戰馬的話根本不可能,馬匹一多運送的人也就多了,吃喝拉撒什麽的,根本不是走山路就可以運送過去的。

    那就隻能走大路官道,走私上百匹馬,隻要不是瞎子人都能看到。

    不是官方組織的,那就是走私,肯定會被打掉。

    金國的士紳又不像宋國的士紳權利那麽大,想讓金國官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根本沒那個能力做到。

    這也是完顏璟不想與宋國商談的原因,官方交易金國吃虧,走私交易南宋吃虧,雙方根本就沒有談得攏的可能。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