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風起雲湧

字數:5738   加入書籤

A+A-


    明昌六年四月二十七日。

    金國撫州城外,野狐嶺山脈下,戰鼓擂鳴,戰馬嘶鳴驚山嶺!

    一座延綿百裏,帳篷多如星辰大海般的軍營依山脈而建!

    廣闊無垠的草地上,數十萬大軍,依次整齊排列, 旗幟遮天蔽日,軍容壯觀肅穆!

    軍隊排列數十裏不絕,讓人一眼望不到頭。

    整座軍陣鴉雀無聲,隻有鏗鏘戰鼓,與衝天動雲霄的殺意波動人心!

    位於山脈頂峰的完顏璟身穿明皇龍袍,看著山下一望無際的大軍,頓時豪情萬丈, 眼中火熱,手指天地道:“北國風光,千裏無垠,萬裏蒼茫。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戎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耶律阿保機,隻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好!陛下豪情文彩!”

    完顏璟裝完逼,引的一眾大臣將領, 高聲賀彩!

    完顏看著眾臣緩緩道:“有道是,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

    此番天地借力,如此軍容,帶甲三十萬,定能一戰而定漠北!

    不打出去,終為敵所製!

    萬裏長城萬裏空,百世英雄百世夢!

    長城守不住天下,放任漠北自流,遲早重演匈奴之禍!

    唯有重行我漢唐先祖風範,追逐大漠,重定疆土,用他們的人頭來鑄就我大金萬世偉業!

    去懦弱宋風,重迎漢唐血勇!

    此一戰打出一個天下太平,打出一個九州同風!

    朕就在中都等候將軍們的捷報呢!”

    “萬歲!萬歲!”

    完顏璟說完這段話,走至完顏襄身旁,解下自己的配劍,親手遞到完顏襄手裏。

    同時抓著完顏襄的手,囑托道:“朕將天下一半兵馬交給了卿,望卿能不負眾望, 不負先祖所托, 不負朕之所托!

    永絕後患, 替朕分憂!

    這把劍,是朕之天子配劍,今日朕將它交於愛卿之手,來統軍斬逆!

    若誰敢不聽號令,親王以下皆可斬!”

    “陛下!”完顏襄感受著完顏璟手中的力氣,看了看手中之劍,心疼感動,眼角濕潤,用力點頭道:“臣必不負陛下所托,給陛下一份大捷!”

    “好,有卿此言,朕安矣!”

    完顏襄手持寶劍,舉過頭頂,轉過身看著一眾將領高呼道:“此乃天子配劍!

    眾將聽著,此次出戰,不聽號令者斬!

    投敵叛降者斬!

    按時不至者斬!

    交戰後退者斬!

    搶奪功勞者斬!

    輕敵放縱者斬!

    丟失將旗者斬!

    擂鼓不進者斬!

    鳴金不退者斬!

    見死不救者斬!

    陷害友軍者斬!

    遺失糧草者斬!

    此十二斬,是本都帥在此明定,誰敢不遵守,皆斬不赦!望爾等銘記在心!”

    “喳!”

    ……

    明昌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完顏璟親送大軍與野狐嶺。

    都元帥簡親王完顏襄,受天子劍,號令十二斬,殺馬誓師北伐,號諭大漠,起天兵九十萬直搗翰海!

    抒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四月二十七日右副元帥睿親王完顏琮率六萬大軍,號稱二十萬大軍,出撫州一路北上,直插漠中!

    四月二十八日,都元帥簡親王完顏襄率十六萬大軍,號稱四十萬,出撫州向東北行軍,直插漠東!

    在東中兩路大軍出發後,完顏璟亦帶領文武百官趕往金蓮川,就近處理百疆軍務。

    同年五月初六,在北寧的左副元帥豫親王亦在北寧誓師,親率十萬大軍,號稱三十萬,出北寧直插漠西!

    金國號稱九十萬大軍誓師北伐,消息傳開之後,舉世震驚!

    消息傳來之後,讓宋皇擔驚,夏主受怕,讓漠北風雲湧動!

    ……

    臨安春雨初霽,百業忙碌,百姓各為營生奔波,而臨安行宮中,氣氛卻易常沉重。

    “九十萬大軍~那來的九十萬大軍啊!”

    這道帶著顫音,明顯不可置信的話在空闊的大殿中突兀的響起。

    年輕的趙擴,也就是曆史上的宋寧宗,此時一臉慘白,滿臉的驚嚇。

    在趙擴看來,金國能九十萬大軍北伐,那也能九十萬大軍南征!

    本來趙擴還看不起金國,打算準備幾年後,北伐金國直搗黃龍了。

    結果這次九十萬大軍的消息傳來,將趙擴嚇的肝膽俱裂,之前的豪情壯誌,早已煙消雲散!

    趙汝愚看到官家此番恐金,便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趙汝愚,1140年生人,字子直,原籍饒州餘幹(今江西省上饒市餘幹縣),生於崇德縣洲錢(今浙江省桐鄉市洲泉鎮)。

    南宋名臣、學者,南宋宗室,宋太宗趙光義八世孫、漢恭憲王趙元佐七世孫。

    平陽郡懿恭王趙允升六世孫,郯勤孝王趙宗惠五世孫,建國懿恭公趙仲企玄孫,西頭供奉官趙士慮之曾孫,申國公趙不求之孫,修武郎、江西兵馬都監趙善應長子。

    趙汝愚早有大誌,曾說:“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紙,始不負此生!”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狀元及第。

    曆任簽書寧國事節度判官、秘書省正字、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吏部尚書等職。

    宋孝宗崩逝後,趙汝愚策劃實施“紹熙內禪”,奉嘉王趙擴(宋寧宗)即位。以功升任右相,與留正同心輔政。

    慶元元年(1195年)遭韓侂胄誣陷,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

    慶元二年(1196年),於衡州暴卒(一作服藥而死)。

    開禧三年(1207年),韓侂胄被殺,朝廷複趙汝愚原官,賜諡忠定,追贈太師、沂國公。

    宋理宗時,配享寧宗廟廷,追封福王,後改周王。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趙汝愚自從去年奉趙擴即位以來,本以為可一展自己畢生抱負。

    卻不想趙擴因與韓侂胄常年廝混,被韓侂胄影響深遠,自己幾次進言,都被趙擴漠視。

    如果是私事倒也不讓趙汝愚心累,但偏偏私事上無礙,公事上卻出了問題。

    韓侂胄權利心極重,容不得其他人與自己平起平坐,且又一直是一個激進的北伐派人。

    而趙汝愚卻不讚同韓侂胄盲目不看現實的北伐。

    在趙擴愚看來,金國兵強馬壯,糧草豐盛,政通人和。

    而南宋自己,武備廢弛,士卒久經不練,糧草短缺,國內各派爭鬥,根本沒有北伐的土壤。

    貿然北伐隻會招來禍患。

    對宋國自己來說,最好的路數應該是守,而不是攻。

    正因為趙汝愚與韓侂胄二人的政見不合,在宋國朝堂之內便發生了趙韓兩黨之爭。

    趙黨為綏靖派,韓黨為北伐派。

    兩黨因政見不合,經常相互攻伐,將南宋朝堂攪了個烏煙瘴氣!

    因為趙黨的阻攔掣肘,讓韓黨領袖韓侂胄起了徹底幹掉趙汝愚的心思。

    自元慶元年以來,韓侂胄以自己與趙擴的關係,影響趙擴不再待見趙汝愚。

    趙擴對趙汝愚的疏遠,讓趙汝愚察覺到了危險,幾次想要做出改變,均無功而返。

    這一次金國北伐草原的消息傳來,將趙擴驚嚇,讓趙汝愚看到了改變當前局勢的轉機。

    趙汝愚趁著韓侂胄還沒反應過來之前,立刻出班奏稟道:“啟稟官家……”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