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中都擴建

字數:4063   加入書籤

A+A-


    熱鬧非凡的明昌九年已過,轉眼迎來了明昌十年。
    新的一年裏金國全國各地由上到下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改革!
    各地官員人事調整,行政機構調整,變換官署名稱,變換官職名稱,變換機構組織程序。
    全國上下熱熱鬧鬧裁撤或合並多餘部門、一副改新換顏之態。
    與此同時,吏部尚書在年關期間染有風寒,廣請禦醫診治,卻束手無策。
    在過年後,染病成疾,臥榻在床的吏部尚書,在正月十五徹底病逝,撒手人寰。
    消息傳至宮中,完顏璟哀痛欲絕,特旨罷朝三日以示哀痛。
    吏部尚書走後完顏璟鑒於此職重要,在正月二十日,下旨以睿親王完顏琮補吏部尚書職,入東閣大臣。
    以禮部左侍郎徒單鎰進職理藩院尚書,入東閣大臣。
    以原理藩院尚書豫親王完顏從彝調職為行軍元帥,奔赴豐州統籌西麵行營事。
    同時因左都禦史移刺彥拱辦桉有力,特提拔為東閣大臣。
    正月間的金國全是大規模的人是變動,因為年前抓了一大批宋國細作,可謂沉重的打擊了宋國的情報力量。
    消息傳回臨安,讓宋國中樞好一陣緊張,極大的打擊了宋國中樞士氣。
    除了金國內部事情之外,西北的宋夏戰爭從去年開始,打到現在已經算是第二個年頭了。
    兩國開戰一年多,投入兵力數十萬,各種戰爭物資更是數不勝數,讓夏國與宋國北疆之地一片貧苦。
    延綿不斷的戰爭讓兩國在國內死命加稅,高昂的賦稅徭役,讓民間百姓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民間疲敝,兩國邊境地區的百姓為躲過征丁納糧,於是出現大規模的造反與逃亡,各種流民團體於川北肆意流動破壞。
    對宋國來說,這場隻有付出而沒有收獲的戰爭,已經成為了宋國內部支出嚴重的負擔。
    而且這場戰爭到現在還一眼望不到頭,什麽時候結束更是一無所知。
    畢竟現在夏國依舊在蘭州一帶死磕宋軍,雙方三日一小戰,十日一大戰,誰都無法有較大的戰略突破,隻能僵持不下,耗費國力來拖死對方。
    宋夏兩國在西北耗著,而去年東征結束的金國,已經騰出手來在準備西征事宜了。
    完顏璟調動豫親王去漠南坐鎮就是讓豫親王提前做準備,屆時時機成熟,便可開啟統一大戰!
    完顏璟對國事繁忙,但對家事也並未閑著,年關一過,完顏璟明顯加重了對五皇子的陪養。
    從替自己整理奏折,到親自教導學業,最後讓其陪自己接見朝臣、宗室。
    完顏璟這種明目張膽培養嫡子的做法,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皇後對於這種事情是萬分支持,朝中的女真官員更是堅決擁戴。
    就連漢官都在一旁湊熱鬧,上書恭賀五皇子。
    新的一年來,所有的一切都在向好的一麵發展。
    這幾年裏沒有天災人禍,兵精糧足,政治清明,在今年下達了一係列利民政策後,讓全國上下到處喜氣洋洋。
    正月以過,時間來到二月,西北方麵除了宋夏依舊在打仗外,中都的完顏璟於二月開頭,開大朝會討論中都擴建之事。
    被完顏璟改名乾元殿的原仁政殿中,此刻完顏璟身著袞服冠冕,坐於禦桉之後,禦階之下武官員分兩側而立。
    幾聲鞭響後,一聲尖銳的聲音道出今日朝議。
    官中的工部尚書胥持國最先出班奏稟道:“啟稟陛下,自從明昌以來,陛下勵精圖治,國力蒸蒸日上。
    現在天南海北官夫商販齊聚中都,讓中都城建已經擁擠堵塞,原有中都城建已經不能滿足我大金威勢。
    為後續延綿,中都太平,擴建中都已經刻不容緩,否則等朝廷一統天下後,中都人口將會高達百萬眾!
    屆時再改,不說耗費巨大,且牽扯眾多,完全得不償失。
    故經過臣所屬工部多場部議,經過臣親自走訪測量,集合眾多大手工匠,現以做出未來可容納百萬人口的中都設計圖。”
    胥持國說完,幾名內侍合力捧著一張寬大的圖紙走至禦階之下,爾後幾人合作緩緩展開。
    此圖長二丈多,寬一丈有餘,待全麵豎著展開後,前排的一眾武大臣終於看清圖中所繪。
    此時胥持國走道地圖下方,轉身目視眾人,手指地圖緩緩介紹道:“陛下,諸位同僚請看,以後的京師布局會結合中都現有建築基礎展開擴建。
    其中會以陛下親自賜名的紫禁城宮城為核心,外圍皇城、內城、外城等四道城池組成。
    四道城池的正中線是從南到北,由一條近十六裏的中軸線所貫穿。
    以後的中都會形成“裏九、外七、皇城四”的“凸”形城坊規劃形製和格局,屆時整個建築群體莊嚴凝重,層次鮮明,氣勢宏偉。
    以後的中都城內城九門比較重要,也各自有各自的用途。
    其中朝陽門專走糧車,以後從南方出產的糧食運往中都便可從朝陽門走,如此便可專車專門,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其後為崇門,城外是酒道,以後凡是運往中都的美酒佳釀進中都自然要走南路。
    運酒的車先進了外城的左安門,再到崇門上稅,如此便可運往內城。
    其三為正陽門正,陽門位於內城南垣的正中,以後為陛下專用,陛下每年兩次出正陽門,一次是冬季,到天壇祭天,另一次是驚蟄,到農壇去耕地。
    其四為宣武門,以後刑場設在宣武門外的菜市口。犯人經刑部審核確定,從宣武門出去,在菜市口問斬。
    其五為阜成門,以後中都染火之物皆從阜城門走。
    其六為西直門,以後西直門走水車。
    其七為德勝門,走兵車,北方按星宿屬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以後從北門出城。
    其八為東直門走磚瓦、木材車
    以後從南方運來的木材以及百姓車馬皆從東直門進城。
    其九為安定門,走糞車,亦為收兵之門,出兵得勝,收兵安定。
    以後的中都實行的旗、民分城製。
    我朝八旗分為女真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
    一共是是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和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種顏色。八旗官兵及其家屬進駐內城的居住。
    內城以皇城為中心,由八旗分立四角八方,兩黃旗居北,鑲黃旗駐安定門內,正黃旗駐德勝門內。
    兩白旗居東,鑲白旗駐朝陽門內,正白旗駐東直門內。
    兩紅旗居西,鑲紅旗駐阜成門內,正紅旗駐西直門內。
    兩藍旗居南,鑲藍旗駐宣武門內,正藍旗駐祟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