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8章 劉璋登基

字數:5458   加入書籤

A+A-


    開局截胡五虎上將!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劉璋十分清楚沿海一帶的發展將會為大漢帶來多麽深遠的利益。
    為此,他還責令荊州刺史部在荊州南部盡量新修道路,以便加強與交州的溝通。
    眾所周知,如果交州的物資要轉運揚州,再流入中原的話,實在太難了。
    如果有道路從交州北上荊州,才是最方便的結果。
    這種事暫時急不得,隻能一步步來。
    最後,便剩下了唯一的一側,東麵大海。
    原本眾人以為都結束了,不會再有關於戰事的安排,還讓許多武將有些沮喪。
    與趙雲,馬超等人一樣,他們也不願意麵對錯綜複雜的朝廷局勢。
    尤其是出身寒微,目前的身份地位並不是很高的情況下。
    例如甘寧,周泰,蔣欽等等。
    甘寧還好,也算是豪強出身,可周泰等皆是盜賊出身,處於最底層。
    亂世之中,勇武能夠讓他有一席之地,可和平時期,勇武反倒成了掣肘。
    眾所周知,勇武是極不穩定的存在。
    就在他們為自己前途驚疑的時候,劉璋說出了一個決定,讓所有人都驚愕不已。
    水軍不解散!
    按照魚複水軍的配置,有五萬可戰之兵。
    後來降服孫吳後,又得到水軍無數。
    當時戰事未定,便全部衝入軍中。
    以至於水軍人員直逼十萬!
    不全部解散,是十分正常的情況。
    畢竟大漢被各個水係分割,不可能沒有水軍的存在。
    隻是劉璋的布置,讓人驚愕。
    其中長江,黃河各個水域,皆設置港口,以水兵一百到五百不等。
    管轄權歸於各刺史府。
    這也是為了分散各郡太守的權利。
    這些水軍由現役水軍士兵充任,就是從這九萬水軍中挑選。
    不過,即便是安置好一切,也不過消耗了水軍不到三萬人。
    這其中有兩萬東吳水軍降兵,一萬原魚複水軍組成。
    之後,布置一萬水軍於長江之上,一萬水軍於黃河之上,歸屬朝廷管轄。
    作為威懾天下的精銳水軍力量。
    人員全部由昔日的魚複水軍充任。
    剩餘的兩萬人,單獨成軍,再加上水軍降兵兩萬,組成四萬東征水軍。
    其餘水軍遣散回鄉。
    遣散沒什麽,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
    尤其是俘虜士兵,遣散幾乎是常態。
    讓眾人驚愕的是東征大軍!
    都到了海邊了,還往哪征?
    往海裏征嗎?想要征服大海?
    劉璋笑著看向眾人,沒有在意。
    畢竟視線不同,他們不清楚海的不遠處,還有什麽。
    劉璋沒有過多解釋,僅僅是宣布了命令。
    以甘寧為主將,周泰為副將,率領東征水軍三萬人,在會稽郡出海,直奔東去!
    以黃權為主將,蔣欽為副將,率領東征軍一萬人,前往夷洲。
    夷洲,黃權好奇但並沒有完全不解。
    早在桓帝時期,便有關於夷洲的記載。
    隻是黃權沒想到,劉璋竟然讓他出征夷洲。
    要求也很簡單,將他徹底變成大漢土地。
    征服原住民,讓他們學習漢人禮儀,文字,並打造漢人城池。
    讓這座島嶼,徹底刻上大漢的印記。
    黃權,蔣欽二人沒有猶豫,當即領命。
    麵對一群蠻夷而懈怠一萬精兵,那不是手到擒來?
    黃權不覺得這個任務有任何困難。
    做好一切安排後,劉璋宣布暫且如此。
    除了甘寧以外,眾人識趣的告退。
    這幾乎就是宣布任命前的通知了,隻等劉璋稱帝,便會作為正式任命而下達。
    這段時間,就是給出各武將充足的時間準備,並提出異議的時間。
    誰有別的想法,可以找劉璋或者相關人員提出。
    在正式命令下達前,還可以做出相應的調整。
    比如某人不想去某地,或者厭倦了軍旅之類的。
    劉璋會根據情況,做出相應調整。
    當然不排除對其失望而不再重用的可能性。
    總之,這份任命的通知,已經證明是經過仔細商討的結果。
    也可以看作是劉璋及麾下謀主認為最佳的處置方法。
    提出意見,不免有與劉璋相悖的意思。
    總之,所有情況,根據諸將自行決斷。
    眾人走後,甘寧留下來詢問心中的不解。
    大海裏麵有什麽,這是他最為關注的話題。
    劉璋安撫好了甘寧,將他帶入密室之中。
    這裏,有所有解答的一切。
    具體談話的內容無人得知,世人隻知從密室出來的甘寧眼中盡是震驚之色。
    其中,口中還喃喃念叨著,唯恐自己忘記了劉璋親自下達的軍令。
    是一個不可遺忘,不許違背的命令!
    一個月後,六月初六,大吉之日。
    被所有軍民期盼的日子終於來臨了。
    禪讓大典,在今日正式舉行。
    從今天開始,漢朝將重新改寫,舊的大漢在此落幕,新的大漢重新崛起。
    對於當下的世人來說,沒什麽額外的想法,無非是漢室皇帝的更換。
    但對於劉璋來說,意義不同。
    他十分清楚,大漢自從光武中興開始,就分成了兩漢。
    如今,他從劉協手中接過帝位,不知後人會如此記載。
    是延續東漢,還是在起一個名字?
    後漢?
    劉璋笑著搖搖頭。
    沒有了五胡亂華,後漢這個稱呼的確是空出來了。
    可後漢二字,比起他的功績著實有些不符。
    略作思考之後,劉璋摒棄了這個想法。
    單從起名來說,他的確不是一個擅長者。
    “漢王,陛下!”
    賈詡,荀攸二人同時走來,躬身一禮。
    “時辰到了。”
    “嗯”
    劉璋點點頭,側麵看向一旁。
    這是要為他禪讓的劉協。
    今天輝煌的是劉璋一人,而主角確實劉璋與劉協兩人。
    劉協沒有抗拒目光,十分輕鬆。
    這一日,他期盼太久了。
    “終於到了,朕總算能將一切交給漢王!”
    感歎一句後,劉協俯身行了一禮。
    “朕便先行一步,來為新皇禪讓!”
    劉協跨步而出,在宦官的指引下緩緩步入禪讓高台。
    身姿挺拔,步伐沉穩,比起前半生走過的路都要堅定。
    僅此一幕,便讓眾人對他的輕視有所改善。
    一切準備完畢,劉協祭天地,昭告天下。
    隻等劉璋走上高台,將帝位禪讓!
    賈詡,荀攸兩位老臣老淚縱橫,緩緩跪倒在地高呼。
    “恭迎新皇登基!”
    這是一個信號!
    眾人紛紛跪倒,朝著劉璋下拜高呼。
    “恭迎新皇登基!”
    “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