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羊毛大衣

字數:6161   加入書籤

A+A-




    陳佳和張遼離開縣衙幾天之後。

    整個馬邑城內包括馬邑城周圍都開始流傳著蘇木征兵的消息。

    城內鄉間村落的孩童們。

    紛紛跑著互相唱著蘇木寫的四句童謠。

    往來馬邑城周圍鄉間村落的行商。

    也是不停的朝著鄉間莊戶門傳遞著蘇木征兵的消息。

    “用人不拘一格!”

    “參軍能分田地!”

    這兩句話尤其的深入到了各地鄉間村落百姓的心中。

    不光是這些鄉間的百姓得到了消息。

    沿著官道不停北上的流民們。

    也是通過口口相傳知道了蘇木征兵的消息。

    此時這些流民對生活的早就沒有了其他的期盼。

    能有人收留他們。

    給他們一口飯吃那就是他們的再生父母了。

    更何況蘇木還喊出了參軍分田地的口號。

    這種口號對於流離失所的流民有著最高最強的吸引力。

    一時間馬邑城周圍凡是能走動,敢走動的流民莊戶。

    都成群結隊的朝著馬邑城趕來。

    此時整理田地的事情還未正式展開。

    因為張遼將整理田地的消息帶回到族中之後。

    並未得到了自己父親馬邑張氏的族長張山的認可。

    張遼一直跟在蘇木身邊。

    知道蘇木的理想和實力。

    張遼是從內心中無條件的支持蘇木的。

    因為張遼通過與蘇木這段時間的接觸。

    他深深的相信。

    若是有朝一日他張遼能重振祖上榮光。

    那一定是靠著蘇木才能完成他內心中這個理想和願望。

    可是他將蘇木要重新整理田地的消息講給自己的父親和母親之後。

    得到的並不是認可和讚許。

    而是父親和母親無盡的沉默。

    失去土地這種事情。

    對於大漢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

    那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行。

    無論是誰,多大的能力,多大的勢力。

    隻要是丟了祖上傳下來的田地。

    少不得一個敗家子的名頭要蓋在頭上。

    丟了祖產。

    那真是沒有臉麵再在族中露麵了。

    所以張遼的父親張山也是非常慎重的沒有認可張遼的想法。

    這樣一來也導致了張遼這幾天都沒敢去縣衙內見蘇木。

    他縣尉的職責也是不好意思再去幹了。

    張遼知道自己父親和母親的態度後。

    也是遣了族中的管家到了縣衙找到蘇木告了病假。

    同時已是將一份羞愧請罪的信件交到了蘇木的手中。

    蘇木接到張遼請罪的信件後。

    也是沒有往心裏去。

    隻是笑著和那管家說。

    讓那管家稍晚走一回兒。

    幫著他給張遼帶回去了一封回信。

    蘇木在回信中也是好好的開導了張遼一番。

    並且他在心中也是朝著張遼說了一句話。

    “沒有什麽不可接受的事情,若是有,那就是開出的利益不夠!”

    張遼看見這句話時。

    眼前也是一亮。

    他看著管家帶回來的信件不停的點著頭。

    覺得蘇木簡直是說到了自己的心裏。

    他之所以同意蘇木整理田地的政策。

    那就是他覺得蘇木能帶給他的利益遠超族中田地帶來的那點收益。

    可是他的父親張山卻是不這麽覺得。

    對於張山來說。

    什麽重振祖上的榮光。

    都不如家中的地契來的重要。

    張遼繼續看下去。

    蘇木也是在心中給張遼透漏了一個小秘密。

    那就是蘇木正在研製一種新的羊毛大衣。

    等到大同城的王瑩和婁圭按照蘇木的想法製作出羊毛大衣之後。

    蘇木就有信心用兩到三成羊毛廠的股份來換取張氏的田地。

    因為蘇木深深地知道背靠草原的大同城若是能生產出羊毛大衣。

    這裏邊究竟有多大的利潤。

    草原上沒人要的羊毛。

    運送到大同城內就能換回去白花花的糧食。

    草原上的鮮卑人再也不用犯愁糧食了。

    或者說再也不用在秋冬季節拚了命的入寇大漢獲取糧食物資了。

    他們隻需要將剪下來無用的羊毛運動到蘇木的大同城中。

    自然就能獲得吃不完的糧食。

    而且他們還可以用自己的牛羊牛筋牛角牛皮等物資。

    來換取蘇木製作好的羊毛大衣。

    在棉花還未普及的年代裏。

    一件抗風又保暖的羊毛大衣。

    在大漢北地邊郡那可真是有著不能抵擋的吸引力。

    張遼看著蘇木在信件結尾處提到的新鮮物件‘羊毛大衣’幾個字。

    也是有些激動的點了點頭。

    即便是蘇木沒有坐在他身前向他介紹什麽是羊毛大衣。

    張遼是也是相信蘇木能做到的。

    這是他與蘇木接觸這一年來的經驗。

    隻要蘇木說出來的話。

    蘇木就是能做到。

    整理田地的事情由於馬邑張氏的猶豫也是暫且擱置了。

    所以高順帶著的陷陣營此時也是按照蘇木的要求坐到了馬邑城的四門外。

    日夜不停的接待著前來投軍的流民和莊戶們。

    蘇木也是和高順簡單的說了征兵的事宜。

    此時蘇木麾下有駐紮在馬邑城的陷陣營四百餘人。

    由高順為軍司馬負責這四百人的訓練與指揮。

    高順這一部,主要就是負責馬邑城的防務工作。

    而呂布則是帶著投降的四百鮮卑騎卒駐紮在大同城外。

    由呂布為軍司馬負責這四百鮮卑騎卒的訓練與指揮。

    呂布這一部,主要就是負責大同城和馬邑城之間的防務工作。

    大同城內有蘇奇訓練的二百餘人進行屯田。

    由蘇奇為曲軍候,主要就是負責這二百人的訓練與屯田工作。

    所以此時蘇木麾下也是有足員的一千餘人的精銳士卒。

    這一千人的士卒有刀盾手,有長矛手,有騎卒,有弓箭手。

    武器搭配合理,日常訓練也是按照高順和蘇木共同製作的操典訓練。

    經過這一年來的訓練。

    早就已經有了強軍的姿態。

    所以蘇木根據馬邑城的人口和稅收情況。

    也是暫時與高順商議了再征兵的人數。

    將這一次征兵的人數暫定為了兩千人。

    再征兵兩千人,蘇木麾下的士卒就到了三千人。

    即便是蘇木有係統增加稅收。

    也是到達了馬邑城能承受的極限了。

    在兩萬多人中間挑選兩千人。

    蘇木也是給高順定下了很嚴苛的標準。

    無家無業的遊俠兒不要。

    隻要有家有口吃苦耐勞聽話的莊戶人。

    若是有成隊的礦丁也是可以整隊收編。

    高順則是按照蘇木的標準。

    在馬邑城的四個城門外擺上了征兵的攤位。

    文學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