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迎帝

字數:8222   加入書籤

A+A-




    年,漢興平二年,八月。
    漢獻帝帶著護送的隊伍行進至新豐。
    郭汜此時也反應了過來,想要脅迫獻帝回還郿縣,畢竟皇帝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有利於自己爭權奪利。
    但是,郭汜的謀劃被看破,無奈隻能是帶著大軍老老實實的跟著李傕,楊奉、董承等人護送著獻帝繼續東行。
    但是,郭汜依然沒有死心,一直惦記著如何劫持獻帝。
    終於在行進了十餘日後,郭汜的部將伍習找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因為是多人多方勢力一起護送獻帝東歸。
    所以守護獻帝的工作也是有幾家共同進行的。
    這一夜輪到了郭汜的部將伍習在內守護獻帝寢宮住所。
    是夜,當李傕,楊奉,董承等人撤離獻帝寢宮住所,守護在外圍時。
    那郭汜的部將伍習也是謹記郭汜的吩咐,竟是做出了趁著黑夜火燒獻帝寢宮的事情。
    是夜,郭汜的部將伍習夜燒獻帝住所,意欲劫持獻帝。
    護衛獻帝的李傕,郭汜,楊奉,董承幾人本就互不信任。
    怎麽可能真的就放任郭汜的部將伍習一個人帶著士卒守衛獻帝呢。
    所以當獻帝的寢宮火起時,那守護在寢宮外圍的楊奉也是及時的帶著麾下士卒拍馬趕到。
    本以為得逞的郭汜的部將伍習也是遭遇到了楊奉麾下的猛將徐晃。
    那郭汜的部將伍習還想挾持獻帝與那徐晃過上幾招。
    卻不想趁著混亂,那徐晃竟是隨意的揮舞了幾下手中的長戟就打飛了想要反抗的伍習的兵器。
    同時,失了兵器的伍習也被楊奉部將徐晃的長戟給逼到了原地。
    眼見著不能挾持獻帝出營,那郭汜的部將伍習也是瞬間換了一張笑臉。
    連說自己是前來救駕不是前來劫駕的。
    那徐晃也不是生事的性格,見獻帝無礙,也是沒有繼續和郭汜的部將伍習糾纏。
    徐晃護送著獻帝換了一個地方休息。
    而那郭汜的部將伍習也是借著被大火傷到的借口脫離了徐晃帶著的大軍的逼迫。
    隨著郭汜的部將伍習被楊奉等人擊敗後,整個護送獻帝東歸的隊伍表麵上算是安穩了下來。
    直到護送獻帝東歸的隊伍行進到了華陰附近後。
    那左將軍楊定因與寧輯將軍段煨素有嫌怨。
    於是這左將軍楊定就鼓動著楊奉、董承等人率軍夾攻寧輯將軍段煨。
    幾路大軍此時也不管漢獻帝東歸的事情了。
    竟是帶著護送著獻帝東歸的大軍在這華陰附近相持了十餘日。
    獻帝東歸心切,不得已隻能是使侍中、尚書等人輪番勸諭各路大軍。
    大漢皇帝的威嚴就隨著這些諸侯肆無忌憚的忽視而越來越低了。
    但是還好此時大漢天子的名頭還有些用。
    經過大漢天子漢獻帝的不停勸說。
    幾方最終還是罷兵言和了。
    獻帝東歸的行程終於是再一次的起程了。
    李傕、郭汜等人看著漢獻帝離洛陽越來越近。
    心裏就越發的不舒服,終於這兩個人都反應了過來。
    隨即這二人也是同時後悔。
    於是李傕,郭汜二人與張濟聯兵繼續追趕東歸的漢獻帝。
    時間也是來到了公元195年,漢興平二年的十二月。
    李傕,郭汜,張濟等人在弘農附近追上了東歸的漢獻帝。
    一場混戰在追帝的李傕,郭汜,張濟和護帝的楊奉,董承等人之間爆發。
    搞政治不行的李傕,郭汜,張濟等人打起仗來還是要比楊奉,董承等人強上許多的。
    李傕,郭汜,張濟聯軍大敗楊奉、董承等軍於弘農附近的東澗。
    跟隨大漢皇帝車架的文武百官因為這場混戰,百官士卒死者不計其數。
    楊奉、董承既敗於李傕,郭汜,張濟等人的聯軍。
    不得已裝作要與他們講和。
    而在講和的過程中,楊奉,董承也是暗中遣人到河東郡找到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辭求救。
    李樂等人與楊奉早就是舊相識。此時得了楊奉的急信,也是看出來了這裏邊護駕的高收益。
    所以這些還在河東郡的白波軍也是立刻就率兵趕來,與楊奉等聯合大破李傕,郭汜,張濟等人的聯軍,斬首數千級。
    擊退了心懷不滿的李傕,郭汜,張濟等人聯軍後。
    獻帝繼續東進,李傕等人也是本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心思繼續整軍再來追趕漢獻帝。
    這一次對於過來的白波軍有了防備的李傕,郭汜,張濟等人的聯軍也是做足了準備,又再一次大敗楊奉,董承等軍。
    楊奉等人不得已護送著獻帝退至陝縣,結營固守。
    此時,經曆過連番混戰的獻帝身邊的衛士已不足百人。
    大漢天子漢獻帝此時的窘境並沒有讓李傕,郭汜,張濟等人心軟。
    李傕聯軍又派軍兵圍了獻帝大營喧嘩喊叫,形勢十分危急。
    此時太尉楊彪站了出來,他使李樂夜渡黃河,尋得渡船,接獻帝過河。
    那黃河河岸高十餘丈,眾人隻好背負獻帝走下河岸來到船中。
    眾士卒見獻帝上了船,身後李傕追兵漸至,情況危急。
    竟是不顧將令,盡皆爭攀援上船,渡船險些傾覆。
    董承、李樂見狀也是絲毫不心軟。
    他們站在船上抽出了腰間的長劍,環首刀不停的劈砍著攀船的士卒,一時間舟上混亂再起,過了片刻,舟中眾士卒的斷指都能用手捧起來了。
    經曆了一段小混亂後,漢獻帝終於逃過黃河。
    最終除了武將士卒,同行者僅剩皇後、楊彪等數十人。
    漢獻帝一行人行進至大陽,河內太守張楊派數千人背負糧米貢奉獻帝。
    漢獻帝一行人雖然得了河內太守張楊的貢奉,可是依然懼怕身後李傕,郭汜,張濟等人的聯軍追過大河。
    漢獻帝一行人隻好不停腳的繼續趕路直至河東郡郡治安邑城城下時,這一行人才算是稍稍地敢歇一歇腳。
    漢獻帝到了河東郡郡治安邑城城下時,本該出現的河東郡太守王邑並沒有出現。
    就在漢獻帝一行人暗自疑惑時,不遠處也是傳來了大軍行進的腳步聲。
    “諸位,誰願前去探查一下,來者何人?”
    那漢獻帝此時年紀雖然不大,可是為人氣度膽略確實不俗。
    就在身旁的眾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腳步聲嚇得驚慌失措,花容失色的時候,還是這年輕的漢獻帝先張口穩住了大家的情緒。
    隻是漢獻帝出聲穩住了情緒可是圍繞在他身旁的文武官員將領已經是被李傕,郭汜,張濟等人的聯軍嚇破了膽子。
    聽了漢獻帝的話後,一時間竟是沒有人敢站出來接話。
    漢獻帝見自己的話說出去沒人應聲,也是有些失望的朝著周圍的文武官員有些擔憂的說道。
    “諸位都走累了不願再動了麽?”
    那漢獻帝此時雖然內心失望,但是言語間還是給這些膽小懦弱的文武官員們留了麵子。
    隻說他們是走累了,而不是因為膽小懦弱不敢站出來。
    漢獻帝懂事的話也算是給了這些文武官員們一個台階下。
    可是,依然沒有人站出來說自己不累可以替漢獻帝走一遭。
    直到手中握著長戟護衛在漢獻帝身旁的徐晃看不下去了。
    按理說以徐晃此時的身份,根本沒有他說話的地方。
    就像當年關二爺在虎牢關外時一樣。
    大家都是諸侯武將,你一個小小的弓馬手也敢妄言出戰。
    豈不是打了在座的各位的老臉麽。
    徐晃當然知道這裏邊的彎彎繞繞。
    可是他不忍心見大漢天子此時像個無措的孩童一般尷尬的晾在這裏。
    “天子勿憂,晃願往!”
    “好,徐將軍果然沒讓朕失望,就此封徐晃將軍為護軍中郎將,都亭侯……”
    “謝天子封賞……”
    徐晃跪地接了封賞之後,也是在眾人或是羨慕,或是惋惜的目光中帶著自己培養的親兵隊伍迎著那聲音來處趕去。
    行不多時,徐晃就遇見了一員身高七尺七寸,下頜長著一把漂亮的絡腮胡子的太史慈領著一隊士卒迎麵走了過來。
    “帝駕在此,來著何人?”
    太史慈此時也看見了帶著親兵迎過來的徐晃。
    他騎在戰馬上朝著徐晃行禮說道。
    “汾陽侯麾下,征南將軍太史慈特來領命迎駕……”
    “哦?竟是並州牧,汾陽侯麾下太史將軍?”
    那徐晃在跟著楊奉作戰前就聽過蘇木這個汾陽侯曾親自率領五百騎深入草原一把火燒了那鮮卑人的王庭。
    當時年少的徐晃沒少幻想自己變成蘇木帶著大軍在草原上馳騁砍殺異族。
    徐晃心中自然是對蘇木有無盡的仰慕的。
    後來,徐晃到了楊奉軍中,隔著大河也是逐漸的聽聞了汾陽侯麾下的征南將軍太史慈的各種事跡。
    平定河東郡北部的白波軍,孤身入城智取河東郡郡治安邑城的太史慈將軍此時就站在徐晃徐公明的麵前。
    徐晃內心很激動,可是麵上並沒有表現出來,畢竟他此時不是代表著徐晃自己,他還代表著身後的大漢天子。
    “正是某家,天子何在?”
    太史慈可不管麵前的是誰,自己主公蘇木在得了自己奪取了安邑城的信件後,傳回來的回信中特意囑咐自己,若有一日安邑城外來了貴人,一定要看護好,等待蘇木的下一步的通知。
    所以,無論此時攔在太史慈麵前的是誰是什麽身份,太史慈都不在乎。
    他隻知道要按照主公蘇木的意思,將這些人全部都帶到河東郡郡治安邑城城內“看護”起來。
    說是看護,其實就是軟禁等待蘇木的下一步通知。
    “天子就在身後不遠處,太史將軍請隨我來……”
    來的是汾陽侯麾下的太史慈將軍,徐晃也就沒有那麽戒備了。
    畢竟此時並州牧,後將軍,汾陽侯蘇木的名聲可不差。
    不說遠的為了大漢深入草原火燒鮮卑王庭的事。
    就說近的,這汾陽侯蘇木也是剛剛帶著大軍平定了盤踞在黑山上的黃巾老匪。
    雖說蘇木有一點越界的占據了河東郡和冀州魏郡,趙國,常山國等郡縣。
    但是,當年董卓新立漢獻帝時,這汾陽侯蘇木也是最先一批上的表認可了漢獻帝的身份帝位。
    太史慈跟在徐晃身後麵見了風塵仆仆的漢獻帝。
    那漢獻帝聽聞這大漢是汾陽侯麾下的征南將軍太史慈也是笑著上前扶起了行禮的太史慈。
    “朕還記得當年初登大寶,就是那汾陽侯最先上表祝賀,此時朕一時蒙塵,竟又是汾陽侯最先遣人過來護駕……”
    漢獻帝見太史慈身後跟著的士卒兵強馬壯,此時此刻也是對太史慈客客氣氣的誇獎起了蘇木。
    “汾陽侯真乃國之柱石也!”
    漢獻帝不知道汾陽侯蘇木遣人過來的目的。
    他怕汾陽侯蘇木也如李傕,郭汜,張濟等人一般想要挾持自己。
    所以也是搶先的誇讚起了蘇木,給蘇木帶上了一頂國之柱石的帽子。
    李傕,郭汜,張濟等人是不想在士人中間混了,所以把獻帝當成一個物件搶來搶去。
    可是汾陽侯蘇木不同,蘇木若是還想得到本地世家的支持,此時就不能像李傕,郭汜一般對待漢獻帝。
    大漢天子畢竟是大漢天子。
    此時還沒到完全失去人心的時候。
    太史慈麵對漢獻帝對蘇木的誇讚也是沒有什麽表情。
    他朝著自己身後的精銳士卒一揮手,就護送著漢獻帝一行人進了河東郡郡治安邑城。
    這河東郡郡治安邑城好進可是不好出了。
    等到大漢天子漢獻帝一行人來到了河東郡郡治安邑城的消息傳回到了冀州魏郡鄴城蘇木的府衙中時,也是引起了蘇木麾下文武官員的爭吵。
    得了消息的蘇木麾下眾人分了兩派。
    一派是要派人迎了大漢天子漢獻帝到這冀州魏郡鄴城來,讓蘇木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一派的代表以蘇木麾下後加入進來的文官為主,尤其是荀彧,田豐,沮授三個頂尖謀士一直力勸蘇木迎了獻帝到鄴城。
    另一派則是拒絕要迎來獻帝在自己頭上擺上一個掣肘蘇木的泥塑的天子。
    這一派的代表以跟著蘇木起家的老人武將們為主,尤其是呂布,張遼,高順等人,他們就隻認蘇木這個帶著他們起家的主公,根本不管什麽大漢天子。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