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意見相左

字數:352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鴻臚寺女官 !
    “近衛傳來的消息,說殿下動身去通州後,辛家父女一個聯絡趙國公對付太子妃,一個在官眷的宴飲上散播流言。”歲昔咬牙切齒地說著。
    蕭禮卻並沒有一絲怒氣,隻是平靜地往承慶殿走去。
    歲昔在他身後跟著,繼續道:“那中書省的呂瑞也是可惡,如辛家的走狗一般到處宣揚。他口才好的很,白的都能給他說成黑的!”
    承慶殿中,掌燈的宮人見太子到了,連忙又點亮了幾隻蠟燭擺在案幾旁。
    “殿下,他們如何敢如此對付太子妃?”咬牙切齒的歲昔說完,自己想了半晌,覺得有些不對,脫口問道。
    蕭禮依舊沉默。
    歲昔早已習慣了,知道蕭禮這個時候大都先行處理公文,便閉口不言,隻在一旁侍候筆墨,。
    很快,蕭禮提筆寫下了一串人名,遞給了歲昔。
    “蘇淵,史進忠……這是?”
    “蘇太傅家的嫡長孫,英武侯家的病弱獨子。”安靜的大殿中,蕭禮的聲音隱隱帶了些回音。
    歲昔自然認得這些顯貴的名字,他怔怔的看著名單,不知太子殿下是何打算。
    “他二人一向最是排斥齡兒奉旨開設的豐羅語課程。”他皺了皺眉接著說:“蘇、史兩家世代簪纓,日漸跋扈,從來不把五品以下的官當人看。”
    歲昔點點頭。
    他幼年入宮時,便聽說英武侯一家當年仗著軍功,當著聖上的麵責打了負責擬旨的翰林。
    這些人自然不會讓子孫做沒有前途的譯語人。有心之人稍加引導,薛齡便成了他們的宿敵。
    接著流言四起,眾臣出麵,一起逼迫陛下與太子妃做個選擇。
    薛齡是太子妃怎麽了?他們這群人勢力盤根錯節,牽涉到自身利益,各個便團結起來,連陛下都敢要挾。
    歲昔默默將那張紙的一角緊緊攥住。
    “你明日差人去吏部,將這些人的履曆拿出來。”
    “是。”歲昔嘴角抽了抽,依舊恭敬地答道。
    隻是他心中忍不住想:從前殿下親自開口要過履曆的,還隻有那個曾經執掌戶部的王家。
    ……
    “那這批譯本完成後,呂大人打算如何檢查?”鴻臚寺中,方瑞青提議將《豐羅樂評》等書籍送到樂苑檢查,卻遭到了呂瑞的反對。
    “自然是由呂某盡快呈給陛下。”
    方瑞青神色一變,準備開口反駁他,卻聽見呂瑞又說:“大人也知道,此次譯本與前幾次不同。”
    這一次的譯本數量不多,陸籍曾下令要在十日內完成,算起來隻剩下不到三日的時間了。
    “雖然時間緊迫,可音樂方麵的著作多有難以理解之處,需得樂工細細看過才好定論。在下正好與樂苑的幾位……”
    呂瑞搖搖頭,當即打斷了他的話,道:“樂苑的大人們也忙手忙腳的,何必如此耽擱功夫。”
    方瑞青被他打斷有些不悅,但知道譯本事關重大,便耐著性子解釋:“不不,方某此前同主簿試過,若無這一道檢查的工序,譯本不……”
    “薛主簿如此,是倚仗殿下的顏麵,你我如何能請得動這些大人們。”呂瑞的聲音蓋過方瑞青的話。
    “呂大人,你我就事論事,你如何要處處不放過薛主簿?”方瑞青徹底被激怒了。
    這些天同中書省的各位蕃書譯語人合作下來,呂瑞為首的人但凡聽他們提到薛齡,總會有意無意地貶低她。
    “方大人這是做什麽?不過是公事分歧罷了。”他一臉無辜的樣子,像是受了好大的驚嚇。“再者說,若薛主簿的《豐羅醫藥集》不是殿下親自拿去給禦藥房的太醫檢查,尋常人如何有這樣大的顏麵?”見幾位鴻臚寺的譯語人聽到喧嘩已經紛紛看過來,呂瑞刻意
    提高了聲音,質問方瑞青。方瑞青上次沒有幫薛齡說話,自覺心中愧疚,此時見呂瑞又是如此,立刻反駁:“那一次是首批豐羅典籍,也是最難的一次。當時不僅禦藥房派出人手相助,就連魏將軍家
    的千金,還有如今的永安侯也親自參與其中。又有哪一本典籍不是找專人再三核對過內容?呂大人如今單論我們薛主簿的過往,無事主簿的成績,這怕是有失偏頗吧!”
    他聲音洪亮,字字維護薛齡,幾位譯語人聽了連連點頭。
    這呂大人勢大,他們一直不敢得罪,卻也對他多次貶損薛齡感到氣憤。
    在他口中,薛主簿過往的所作所為,像是都在可以攀附殿下似的。這是當他們鴻臚寺眾人都是傻子嗎?
    呂瑞沒想到,一直和顏悅色的方瑞青竟如此伶牙俐齒,一時間也不知如何繼續。
    “原來是這樣,我還當你們薛主簿全是靠太子殿下呢。”前兩日才到長安的幾位留學生在林文英的陪同下,正往客館行去,路過議事廳時,便聽到這裏吵得熱鬧,於是拉著林文英湊了過去,聽了許久,他自顧自地用豐羅語說了
    這樣一句。
    這還要感謝林文英,剛才他用豐羅語詳細地跟幾人解釋著,卻比方瑞青真正說出來的內容要多出了一半。完全就是趁著這個機會,在眾人麵前將薛齡介紹了一遍!
    呂瑞一向負責公文的譯文,說豐羅語的時候並不流利。剛才他雖然也在邊上聽得明白,但想要同林文英爭辯卻毫無優勢。
    一時間,鴻臚寺的譯語人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補充起來。
    “主簿大人上任後,主張讓豐羅留學生學習漢語。這些全是她的功績,並不像有些人說的,倚仗他人。”
    林文英此前便聽方瑞青說過,這位呂大人來者不善,如今可算讓他當麵見著了!
    “正是薛齡大人與賀蘭哥哥的功勞,我們才能到長安來學習!”年齡最小的留學生開心地說,似乎很喜歡長安的風貌建築,一邊說著,還不忘四處欣賞。
    “若是呂某沒記錯,這一批留學生應當由弘文館的學生接待吧。”
    剛才還有些得意的林文英突然愣住。弘文館的幾個學生最近鬧罷課呢,將年邁的館主氣得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