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流放西北
字數:3904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鴻臚寺女官 !
昨日她同蕭禮說起要重回鴻臚寺的事,令她出乎意料的是,蕭禮沒有再攔著她讓她安靜休養。
“也好,差不多了。”蕭禮說罷,攬過她的肩,兩人在靜謐的小徑上緩緩走著。
薛齡本還在心想著要如何說服蕭禮,好讓自己快些回去,萬沒有料到他竟然願意!
“什麽?”她停下,有些不可置信地抬頭看著身側的男子。
蕭禮也跟著她停下,道:“是該你出場了。”
說罷,他突然撫了撫她的額頭,又添了一句:“若不是你最近身體實在虛弱,如此情形,我本不該一味將你留在東宮。”
……
“哼,太子妃如此說,難道是要出手欺壓一個微末文官嗎?”此時,呂瑞見薛齡十分強硬,也有些害怕,隻是強撐著氣勢,抬著下巴看向薛齡。
辛尚書說過,若是這薛家從此失勢,辛家必會全力提攜他。
對麵,薛齡悠閑地搖了搖頭。
“怎會。”
聽見她這樣無所謂地說,呂瑞反而更加生氣了。
這薛齡就像貓捉老鼠似的,明明獵物已經在手,卻要一遍一遍地玩兒。
呂瑞覺得自己就像那隻即將被折磨致死的老鼠。
——那可不行!
呂瑞正了正神色,打消了心中這個一閃而過的念頭。
隻是,他正要開口說什麽,對麵的薛齡已經準備轉身離開了。
“你!”他如何都沒有料到她會如此不屑。
“我們一碼歸一碼。”薛齡回首,神色清冷。
“本太子妃可不屑用身份的便利,來對付呂大人這種偽君子。”她的嗓音中雖然依舊帶著輕微的鼻音,卻讓人不敢輕忽。
“隻是……”
她看著他,頗有一副居高臨下地威勢,輕輕補充道:“呂瑞大人公然汙蔑朝廷命官,三番五次地加起來,這罪責可不小。”
話音剛落,還未等呂瑞反應過來,她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這一招“先揚再抑”,是薛齡跟蕭禮學的。
隻是,還沒等她搜集證據、開始寫參他的奏疏,五日後,中書省八品蕃書譯語人呂瑞,便因剽竊他人譯稿,證據確鑿,被皇帝判了流放之刑。
起初,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薛齡並不知道當事人便是呂瑞。
鴻臚寺的書閣內,天氣漸寒。譯語人們在屋內生了炭火,聚在一起閑談。“聽說當年,中書省選拔蕃書譯語的考試中,應試的儒生中有兩人成績相當,當時的主官便選了錯誤更少的那一位留任。可如今卻發現,那位留任的蕃書譯語人的應試譯稿
,竟是先抄襲了另一位的譯文,然後稍加改動而成的。”
“你說說這人……”
“這膽子也忒大了!”
幾位譯語人知曉其中利害,覺得抄襲他人譯文這事十分缺德,紛紛搖頭。
“中書省是五年前組織過選拔考試,這麽久遠的卷宗如何被翻了出來?”薛齡在一旁聽著,說出了心中疑問。
“說是吏部存放官員檔案的閣樓鑽了耗子,這才開始重新翻出來整理。”
“嘖嘖,這呂大人也是倒黴,明明快要升任蕃書譯語人的主官了,卻被一隻耗子給害了。”其中一人打趣道。
這天氣越來越冷了,呂瑞一介書生被流放到西北,多半是要凍死在路上。
“還不是他做壞事在先!”他雖是打趣,卻很快引來了同僚們的嚴肅回應。
“看來啊‘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話一點兒也不錯。”那人連忙補充了一句。
他們都知道呂瑞與薛齡不和,此時見主簿大人在場,自然一個勁兒地抨擊呂瑞的不是。薛齡烤著炭火,心中思量著:尋常有耗子的時候,放幾隻貓在附近便好,如何要特意重新整理卷宗?而且,單單整理也就罷了,怎麽那麽巧,一下子翻出了呂瑞過往的譯
稿?
記起半個月前,蕭禮一句“差不多了”,讓她思索了許久也不明白是個什麽意思。
如今想來,呂瑞之禍,多半是蕭禮的手筆。
“諸位大人且歇著,薛某還要去趟弘文館,先告辭了。”
幾人紛紛起身相送:“主簿大人慢走。”
見外麵秋風瑟瑟,薛齡穿好披風才離開,想著自己還要早些去找賀蘭亭,便加快了腳步。
早在薛齡回來的第三日,賀蘭亭便將籌備豐羅譯館的進度同她說了。
這豐羅譯館,是專門為留在長安的豐羅人開設的。當時薛齡想著,賀蘭亭他們既然打算留在長安做譯語人,此後便能及時處理許多長安與豐羅朝廷來往的公事。那他的身份就更加特殊了,算是豐羅朝廷派遣到長安的常駐
官員。這樣一來,賀蘭亭便不能以臨時使臣的身份長期住在客館,這也不方便他們隨時處理公務。
於是兩人商量著,打算由豐羅朝廷出麵,薛齡與賀蘭亭配合,籌備開設豐羅譯館。
這本是她此前不久同賀蘭亭簡略規劃過的事,沒想到她在東宮休養的這幾日光景,賀蘭亭已經與鴻臚寺卿將此事商議好了。
寒風中,薛齡邊走邊想:賀蘭亭這樣急躁的性子,如何這麽快便同一向謹慎的陸大人講好的?想必也是有人從中幫了一把。
憶起她病中,蕭禮堅持守在榻邊,還不忘處理公文,那時他似乎比往日更加繁忙。這樣一想,大約蕭禮那個時候,已經默默替她料理了許多瑣碎雜事。
她深長地吸了一口氣,覺得今日天氣雖冷,但陽光暖洋洋的,十分愜意。
想到她這位忙前忙後的太子殿下,薛齡輕笑了出聲。
今日回去,她要好好問問他。
“薛大人,我在找你。”
清朗華貴,帶著處理公事時特有的嚴肅語氣,正是她想的人。
薛齡側頭,便見蕭禮帶著幾名禮官正往她這邊走來。
“見過太子殿下。”
還沒等她行禮,蕭禮已經大步走了過來,扶住了她。
他默默觸了觸薛齡的手,確認她的手並不冰冷,這才替她又攏了攏披風。
蕭禮身後的禮官拱手朝薛齡見禮,並沒有注意到這一幕。“陛下已經準允了豐羅在長安設譯館之事,由薛大人與賀蘭亭負責。”蕭禮緩緩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