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第三輪,西遊事!
字數:10340 加入書籤
天道世界中的亂象,在禮官的統籌之下迅速終止。
詩道盛典第三輪的比試,也緊接而來。
共有十位詩人獲得資格,參加這最後一場比試。
此時長安城內,除了李白杜甫和王維之外的七位詩人,皆是一臉的激動與狂喜。
萬萬沒想到,他們竟然能夠名列這次詩道盛典的十強。
至於即將展開的第三輪比試, 他們已經毫不在意了。
對他們來說,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他們心中已經極為滿意了。
最後一輪的競爭,是李白杜甫王維他們三人之間的比賽,和他們是沒有什麽關係的。
天道世界之內,眾生安安靜靜的看著高台之上的禮官,等待著他公布第三輪比試的題目。
在眾生的注視之下,禮官不慌不忙地取出第三輪比試的題目。
禮官輕輕打開卷軸, 一臉的恭敬。
“諸位, 第三輪詩道盛典的題目是......”
天道世界中,眾生翹首以盼。
可就在此時,那高台之上那禮官卻猛然呆滯起來。
口中的話說了一半,便被噎住了。
天道世界中生靈的眉頭一皺,疑惑地看向高台之上的禮官。
“發生什麽了?”
“那位大人怎麽不說話了?”
天道世界內響起輕輕地疑問聲。
而高台之上,那手持詩道盛典第三輪比試的禮官的手,都有些哆嗦。
神色之中,隱隱透露出一絲不安之意,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
那第三輪比試的題目,難不成有什麽蹊蹺?
這個疑問,在眾人的心頭展開。
隻是,他們沒有方麵詢問的資格,也就隻能靜待後續發展了。
參與第三輪比試的十位詩人不禁皺起了眉頭。
就連李世民聖駕之旁大臣們,也是紛紛不解。
這詩道盛典三輪比試的題目,都是李世民一個人提出來的。
因此,他們也不知道這三道題目到底是什麽。
如今見到那禮官如此一副惶恐的樣子, 自然是多了些許好奇之意。
足足過了小半盞茶的時間, 那禮官才終於恢複了情緒。
微微顫抖著開口,照著金帛上的題目念道。
“五行輪轉,三道巡間。天地有靈,鍾愛於人,得天地間八分氣運。”
禮官的聲音,不知不覺中被渲染上了一絲蒼涼磅礴的韻味,好似一尊大能在闡述天道道理。
落在眾生耳中,猶如天音灌耳,振聾發聵,餘音繞梁,久久不絕。
天地之間,有五行輪回,有三道巡視。
天地鍾愛於人道,故而,人道得天地間八分氣運。
而天道與地道則分別得天地間一道氣運。
而人道之屬,又以人族為代表,為天地主角。
是故,人族占據天地間五分氣運。
其餘三分,則是分散至天下萬族身上。
然而, 生靈生來就有貪念,而人族占據龐大的氣運,自然引得其餘生靈的窺視。
自人族誕生以來,每一步,走的都是荊棘重生,篳路維艱。
人族三祖點燃文明之火,隨後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又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族先輩們的舍生取義,這才使得人族得以綿延至今。
而在人族的曆史之中,從來不伐有其他勢力對人族的發展進行幹涉,從而取得利益。
不說別的,單單是那封神大劫,周王伐紂之事,便足以令人刻骨銘心。
周天子為求人族正統,降位於天,換取助力,使得人皇九九至尊位格降為天子九五至尊。
為人族之恥!
若非是始皇帝降生,以大毅力生生打破大天尊對人族立下的位格禁製。
此時的人族,絕對沒有如此風光。
然而,人族的步伐走到今天,走到大唐的時代。
那人族之外的神佛,終於又再一次對人族動手了。
隨著禮官宣讀金帛之上的題目,眾生的神色逐漸地嚴肅了起來。
聽到三皇五帝,周天子,始皇帝這些人物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明白了。
這次的題目,絕對沒有那麽簡單。
而當這些人族的曆史,隨著禮官的宣讀,呈現在眾人眼前的時候。
所有人都沉默了下來。
他們體會到了那種歇斯底裏的絕望與瘋狂。
他們體會到了那種發自內心的憤怒與哀傷!
他們閉上了沉痛地雙眼,握緊了雙拳。
在聽到天外神佛再一次對人族動手的時候。
他們的心中猛地一突,隨後滿腔怒火化作雷霆之怒,再天道世界之中引出天翻地覆的異象。
這幾乎承載著整個人族怒火的天道異象,是如此的驚天動地。
似乎是要化作瀚海,淹沒每一片天地。
大唐疆域之外的天道世界,有生靈在閉關悟道,有生靈在修習道法。
然而,就在那一刻,就在天道世界那股承載著人族之怒的異象生成的那一刻,整個大唐疆域之外的所有修士皆是被震驚了。
“發生了什麽?”
“竟然鬧出這麽大的動靜?”
“是大唐的方向!”
有人敏銳察覺到了動靜的來源,而當他們轉頭向大唐的方向望去的時候,心頭卻猛然提起一口氣。
隻見那天道世界中的大唐疆域,不知何時,竟然被一股凶猛的異象所遮蔽,張牙舞爪!
好似下一刻,就要將他們吞沒。
“這......快走!”
一位位生靈的意識,遠離了天道世界中的大唐疆域。
前去拜訪自己的老祖宗求問。
這樣的動靜,自己可是生平僅見,絕對不能小視。
不知道大唐境內發生了什麽!
上次書道出世時,引起的動靜也不過如此了。
不過,不同的是,上次書道出世之時的動靜,充斥著造化之意。
而這次的異象,也是赤裸裸地怒火與殺意!
淩霄寶殿,大天尊望著天道世界中大唐的方向,眸子冷了起來。
這樣的動靜,他可是有些熟悉。
這讓他想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這次的動靜雖然不如那一次,可卻已經有了當初那場變故的風範了。
大唐,李世民,他究竟想要做什麽?
難不成還是要效仿當年那個男人的舉動不成?
大天尊的腦海中忽然恍過那個男人的身影,心中生出一絲微不可查地窒息之感。
當即,大天尊的眉頭一皺,那股窒息之感被他壓了下去。
隨後,他的眼中閃過精光。
不過......這一次如果真的要動手的話,那......他們的目標應該是佛門才對。
這一點,倒是自己希望看到的。
隻是,不知道李世民究竟有當年那個男人幾分的風範?
大天尊的眸子越發深沉,淩霄寶殿內的氣氛也越發壓抑。
向來最受大天尊待見的老好人太白金星,此時都安靜無比,不敢驚動任何一個人。
“太白。”
大天尊忽然開口,聲音在淩霄寶殿內回蕩,威嚴無比。
太白金星心中微驚,臉上卻是不動聲色地露出他那招牌式的笑容。
“陛下,微臣在。”
大天尊深沉的眸子看向太白金星,“太白,你可知大唐最近發生了什麽?”
“這......聽說是人間唐皇召開了一個什麽詩道盛典,動靜不小。”
太白金星猶豫一番,便將自己得到的消息如實道來。
“這樣啊......”大天尊的聲音微微有些感慨,“的確,以詩道在大唐的底蘊,召開一場詩道盛典的確是在情理之中的。”
“不過,這樣隆重的一場詩道盛典......唐皇卻沒有告知我等,卻是有些失禮了!”
大天尊一句話之中,蘊藏的情緒不知變化了幾回,縱然是天生一顆玲瓏心的太白金星,也有些摸不清大天尊的意思。
人族與天庭的關係可算不上好,人族盛典,又怎麽可能會邀請天庭呢?
“那是那是!”
太白金星笑著附和道,沒有隨意發表自己的意見。
突然,大天尊突然又看了一眼太白金星。
“唐皇失禮,可朕卻不能與之斤斤計較。”
“太白,朕這就命令你,帶上太陰之精,太陽之精各百道。”
“後天靈寶百件。”
“下品先天靈寶十件。”
“中品先天靈寶三件。”
“上品先天靈寶一件。”
“前往大唐,為唐皇獻上賀禮。”
大天尊端坐龍椅之上,向太白金星頒布命令。
“啊?這......”
太白金星的瞳孔之中,滿是不解之色。
人族與天庭這些年來,並無往來,大天尊怎麽會突然想到送禮過去?
“嗯?”
大天尊的眸光望了過來,瞬時間將太白金星驚醒。
“臣領旨!”
太白金星當即跪在淩霄寶殿之上,恭敬回複道。
揣測帝王心意,向來是為人臣子之大忌。
人間帝王尚且如此,又何況是這位坐鎮淩霄已經不知年月的大天尊?
是自己孟浪了!
太白金星腦門上隱隱有冷汗冒出,同時心中生出自責後悔之意。
“去吧!”
見太白金星一臉溫順的跪在自己的身前,大天尊的臉色好看了許多,開口喚退了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離去之後,淩霄寶殿就再次陷入了安靜之中。
大天尊的眸子掃過下方的一眾仙神,思緒翻騰。
嗬!
佛門想西遊,可不光光是人族不會答應。
天庭雖然和佛門有著明麵上的盟約,可真到了關鍵時刻,天庭也不會坐視佛門一家獨大!
況且,這次的矛盾主要發生在人族和佛門之間。
自己隻要向人族透露出一絲善意,就可以暗中引導人族的決定,從而隔岸觀火,漁翁得利......
......
長安城,高台之上,禮官的聲音也越發高亢,似乎要和天道世界內那驚天動地的氣氛結合在一起。
“古有天庭求封神,今有佛門欲西遊!”
“當年,紂王戰盡大商最後一絲命數。而現如今,我們大唐,又該何去何從?”
禮官吼出這一句,猛然抬頭仰望蒼穹。
似乎是在向自己的內心發問,又似乎是在向見到這一幕的所有生靈發問,又或者是在向神佛,在向天地發問。
“求戰!求戰!求戰!”
天道世界中,嘶吼聲一片。
似乎是在回答那禮官的問題,又似乎是在向唐皇表達自己的心意。
神佛的觸手再次降臨,他們將不惜一戰!
他們要讓這片天地知道。
曾經的紂王,始皇,還有如今的大唐,都不是任人揉捏的軟柿子。
聖駕旁,一眾大臣神色動容,手足無措。
這......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李世民竟然會在今天搞這麽一出。
“陛下......”
長孫無忌焦灼開口,可是後麵的話,卻是無論如何也說不出來。
他想告訴李世民,佛門的實力,還不是大唐可以比擬的。
他們應該忍辱負重以謀後事!
可是,在大唐百姓的見證之下,他像是一個啞巴一樣,吐不出來一句話。
一眾大臣,誰也沒有想到,李世民竟然直接越過了他們,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大唐百姓。
這瞬時間,令他們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
百姓不知大唐與佛門之間的差距,可他們心中卻是清楚地很啊!
這一刻,就算是武將們也都沉默無言,不知如何應對。
聖駕內,李世民看著天道世界之中民眾的反應,心中波瀾不驚。
的確,這件事的確是他有意避開那些大臣的。
他要聽聽最真實的民願!
通過詩道盛典這個方式,是最合適的了。
結果不出意料,群情激憤,萬民請願!
李世民看向長安城內的那十位詩人,悠然開口,聲音傳遍整個天道世界。
“詩道盛典第三題,以大唐應對佛門西遊之策為題。”
“諸位,請盡情發揮!”
李世民的聲音所過之處,百姓們不約而同地平靜下來,看向長安城內十位詩人的身影。
以大唐應對佛門西遊之策為題!
這個題目,果然驚人啊!
怪不得那禮官會是那副表現!
長安城內,那十位詩人聽到李世民的話後,神情猛地一震。
這個題目......
可謂是將他們推到了眾生眼前啊。
一位位詩人心中複雜無比。
有激動,有惶恐!
這個題目的份量實在是太重了。
一般的詩人,可拿不起來!
十位詩人深吸一口氣,全神貫注,將自己的心神匯聚起來。
才思融入滿腔怒火,化在筆鋒之下......
李清坐在高台之下,心中震驚無比,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是這樣的局麵。
他知道西遊之事可能就快要發生,可他萬萬沒有想到,李世民的反應,竟然如此激烈......(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