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明珠(10)

字數:362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明月如霜:全3冊 !
    朱明月臉上的笑容仿佛流雲般清淡,不置可否。
    李景隆撇了撇嘴,半晌,長籲短歎道:“算了,你不講,索性我也不問了。隻是想來跟你說,嫁入皇家其實沒有你想得那麽凶險可怕,而你正值韶華芳齡,何必枉費青春,更要撇下老父,再一次投身到未知的命運裏呢?”
    “阿九,不是每個人都能了無牽掛。假使李國公仍在世,換成是你,會怎樣?”
    李景隆動了動唇角,想說什麽卻沒開口。倘若他爹還在,大將軍的位置也輪不到他吧。他總是說,自己是那最不成器的兒子,丟他的臉,丟了李家一門忠烈的臉。
    夕陽的餘暉灑在香樟木的枝幹上,泛起一層淡而柔和的橘色。秀麗的男子拄著下巴坐在那兒,略微垂落的發絲,臉上浮著淡淡的落寞。
    孑然一身,其實也是種悲哀。
    “阿九,有一句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就算是我,如果這時有能力去保全,仍會毫不猶豫地去竭盡所能。”
    因為沒辦法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因忠貞效命得到的一切,就這樣在皇權傾軋中煙消雲散,更舍不得讓本該避免發生的事,卻非要做出選擇。
    一邊是皇上,一邊是她,倘若局麵真的發展到要國公府做出權衡的地步,一生剛直憨厚的爹爹,將會是怎樣的心情。
    她舍不得。
    “可我想國公爺最大的心願,就是你能過得好。”
    “所以才更要去。”
    李景隆轉過身來看她,“值得嗎?”
    朱明月回望著他,“值得。”
    李景隆瞪著她片刻,嘴角一抿,低頭深深歎了口氣,“在這世上恐怕隻有你一個懂我的人。你這一走,不知歸否,不知歸期,要我上哪裏再找個知音去。”
    在他身上發生過太多的不為人知,那些常人永遠無法理解的事,唯有她懂,且感同身受。
    朱明月伸出手,拍了拍他單薄的肩膀,“好了好了,別在這兒傷春悲秋的,眼看到晚膳的時辰,留下來一起用膳吧。待會兒我爹爹回來,正好能與你喝一盅,以後我不在家,你要記得常常過來。”
    “憑什麽,那可是你爹!”
    “我知道是我爹。可李國公生前與我爹是刎頸之交,現在李國公不在了,就把我爹當成你爹吧。”
    夕陽將香樟木的影子拖得老長,樹影兒裏兩個極為相配的身影一起往屋苑的方向走,那紫袍男子時而會抬手揉一下少女的發頂,而她瞧著他的眼睛裏麵,含著平素少有的柔軟溫和。
    道是無情,卻不知羨煞了多少懷春的男男女女。
    成國公府的千金要進宮出家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已經在應天府中傳得沸沸揚揚。都道是被徐皇後看重將來要飛到東宮去做皇子妃的命,豈料情勢逆轉,一個好端端的姑娘就要剃度修行,從此常伴青燈古佛,清寂一生。
    城中百姓唏噓不已。
    旨意傳到成國公府時,朱能領著闔家奴婢仆從,跪在地上聆聽聖訓。等宣讀完了,朱能顫顫巍巍地將明黃手書接過,身後眾人齊齊伏在地上叩首。
    傳旨的老太監笑眯眯地望著地上眾人,直言“月兒小姐真是好福氣,以公主的頭銜代替幾位公主剃度修行,一切進宮如儀。簡直比唐時女冠的身份還高著幾分”。朱能默不作聲,等這太監絮叨完就讓管家奉上賞銀,後麵的老家仆已是哭聲一片。
    朱能心裏也生出幾分酸澀,轉過身,衝著他們吼了一句:“嚎什麽嚎,號喪呢!老子還沒死呢!”
    朱明月趕緊拉著他,示意那傳旨太監還沒走,莫忘謹言慎行。朱能用袖子狠狠地抹了一把眼角,“本來我這心裏就難受,他們還來招我。”說罷,戰場上赫赫威武的將軍居然當真哭喪著臉,要掉下淚珠來。
    朱明月扶著他走進屋苑,心裏也是微酸,“旁人不知其中情由,爹爹卻是知曉的。女兒此去並非當真剃度出家,實則是離開都城屏藩查案啊。”
    “那到底是要到什麽地方去?”
    “不能說。”
    “凶險否?”
    朱明月搖了搖頭。
    “啥時回來?”
    朱明月給他倒了杯茶,替他順氣,“事成則歸。”
    朱能一掌拍在桌案上,道:“那還等什麽?怎麽還不趕緊安排你過去,越早去,越早回。”
    “別府的女兒如今都有人家了,可你眼看再拖幾年,就過了最好年紀。”朱能說到此,臉色又陰鬱起來,含著滿滿的難過和歉疚,“明明是出皇差,還不準現在先定個親,將來哪個好門好戶還願意娶一個老姑娘呢?早知如此,還不如聽你的話回北平算了!”
    現在整個都城都知道,成國公的女兒即將入主柔儀殿大佛堂剃度修行,哪能在外麵訂親事。
    可也正是如此,成國公府從此便跟徐皇後站在了一起,不僅不用站隊,還比中立的位置更穩妥,比嫁進天家更有幾分保障。因為將來無論發生什麽,皇室都必須感念成國公府曾經做出的犧牲;即便爹爹當真有何魯莽行為,也都會給予體恤和豁免。
    “爹爹,時移勢異,須知沒有什麽能夠亙古長存。女兒此去不知歸期,廟堂之上,爹爹凡事謹言慎行,切莫讓女兒擔心才好。”
    朱能攥著愛女的手,重重地點頭。
    唐時的公主觀非常壯麗,因裏麵住著皇家的女孩,身份特殊,往往建造宏偉,堪比宮殿。此番柔儀殿大佛堂也進行了修建,一應用度配置都按照最高規格,更仿造蓬萊瀛洲建起九丈仙山,璿台玉榭,寶象珍龕,曲徑通幽。
    其後,徐皇後欽賜匾額“裁月居”,高高懸掛在清風閣上,正應和了唐詩中“知有持盈玉葉冠,剪雲裁月照人寒”,愈加彰顯出皇室對她的厚愛。
    在入主大佛堂裁月居之前,需先在宮中齋戒七日,而後香湯沐浴,再由白馬寺最德高望重的主持進行剃度。同時住進裁月居的還有幾位道姑,會在出府進宮的路上作為牽引指路,屆時紅毯鋪地,鮮花飄灑,香音齊鳴,佛光嫋嫋,從長安街直入西華門的一行隊伍,比起皇室嫁娶更要隆重幾分。
    這樣一來,心心念念尋找沈明珠的人自然就不著急了。
    那沈姓男子再無需終日坐在國公府外,盼著她何時出門便能遠遠望上一眼;姓沐的莽夫也不用煞費苦心去監視和試探。他們什麽都不用再做,隻需耐心等待——等正主進了宮,留下來的那個,必然就是要找的人。
    一切都在姚廣孝的算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