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李葛昌跑了
字數:5938 加入書籤
易茗雪哭完,轉身就要走。
走到一半,又像是突然想起什麽似的。
重新折返回來,開始收拾扁擔。
一邊收拾還一邊繼續哭訴道。
“明明三叔入贅黃家,抬抬臂膀就能叫你晚年無憂。哪怕是你最疼愛的大伯一家,三叔三嬸也能幫你養活。”
“可你為什麽,偏偏就是盯著我們二房不放?”
“怎麽,欺我爹娘沒了,得叫我們姐弟給你當牛做馬?奶,你好狠毒的心。”
“不,我看你就是欺軟怕硬!在三嬸麵前屁都不敢放一個,倒是整日欺壓起我們姐弟來。”
易老太被她這一出戲給搞蒙了。
這還是易大丫嗎?
這死丫頭不是最愛逞強鬥狠的嗎?
今日怎麽不按常理出牌了。
偏偏圍觀的人又很吃她這一套。
輿論風向立刻就調轉了方向。
“原來是黃家那上門女婿的老娘啊!那不應該啊,黃家這麽有錢,都不管鄉下老娘的死活嗎?”
“我若記得沒錯,黃家每年還會施粥賑災,怎麽會不管自家長輩。”
“想來,這老太平日裏沒少做缺德事兒。”
“你剛才沒聽那丫頭說嗎?老太偏疼老大一家,不僅搜刮老二家財,怕是老三給的銀錢也都補貼給老大了吧。”
……
易老太心裏苦啊。
當初老二家那些田產,不是早叫易大丫給拿回去了嗎。
而且老三是入贅黃家,黃明蘭那女人為了麵子,在黃家時,吃食上倒是沒虧待過自己。
可隻要一離開黃家大門,便不曾給過自己一個銅板。
又哪裏有她拿老三的錢補貼老大這一說。
她想開口辯解,可易茗雪並沒有給她機會。
反而是看向一旁的黃仲,道。
“黃仲表哥,我們二房血淚教訓擺在眼前。可別到時候,叫你尊敬的長輩霸占了你黃家祖產,倒貼給易老大一家去享福。”
說完,挑起扁擔轉身就走了。
隻留下黃仲站在原地,陷入了沉思。
易老太和易春來簡直氣瘋了。
指著易茗雪的背影便開始破口大罵。
因為情緒被挑撥,罵得還非常難聽。
一時間,醜態畢露。
令人側目。
到最後,黃仲實在是聽不下去了。
繃著臉,忍不住怒吼出聲。
“都閉嘴!大街上如市井潑婦一般罵街,還有沒有一點廉恥?!”
易老太被他吼得渾身一抖。
終於反應過來。
自己這是在這顆搖錢樹乖孫麵前,失了體麵。
她立刻拉住易春來,拚命找補道。
“乖孫,奶也是一時氣急,這才胡言亂語的。都怪那易大丫,太奸詐了!”
可惜,黃仲眼下已不再信她。
長袖一甩,氣道,“我看你們還是早日回鄉下去吧,我黃家實在容不下您二位這樣的大佛。”
易茗雪此時已走出去些距離。
不過黃仲的話她還是隱約聽進了耳朵裏。
還好!還沒被愚孝徹底蒙蔽心智。
黃家未來或還有救。
後麵的事,易茗雪便一概不知了。
不過她也沒興趣知道就是了。
她在縣城逗留了三四日,車隊的物資也差不多裝車完畢了。
易茗雪如約趕到驛站,與朱廷茂等人會合。
當日便出發回岐陽鎮去了。
卻不知那易老太和易春來在大街上鬧出來的好事,很快就傳到了黃明蘭的耳朵裏。
黃明蘭氣得渾身都在抖。
當晚就找了家丁,把易老太和易春來送出了城。
不僅如此。
當晚她便與易老三商議。
決定趁著過年回村祭祖時,就把易茗雪的親事給定下來。
經過這兩件事,她算是徹底看明白了。
易茗雪或許不全是易老太說的那般蠻橫刁鑽。
但也絕不是個安分守己的好姑娘。
既然易老太找上了她,那她便替老二家的做一回主。
盡快給易茗雪找個婆家。
給嫁了!
……
幾日後,易茗雪回到岐陽鎮。
剛到驛站,就聽到一個消息。
“李葛昌跑路了!”
“不僅跑了,還是卷著幾百人的月卡錢跑的。”
田傑元性格比較外放。
早將事情打聽得一清二楚。
原來那李葛昌,學虎描皮。
為搶易茗雪的客源,低價辦了三百多張月卡。
可他隻有一趟車,而且經常跑三天歇兩天。
不僅讓很多月卡顧客沒車可坐。
甚至因為辦的月卡太多,讓排隊等上車所耗費的時間,比自行走路上山還久。
時間一長,月卡用戶自然都不幹了。
紛紛找他要退錢。
起初李葛昌還是在堅持跑車。
可等他跑了幾日之後,發現沒有新月卡用戶越來越少。
而且明明每天都在辛苦跑車,一天下來,竟根本收不到幾貫錢時。
他心態崩了。
尤其前幾日天天大筆收入,已讓他養成了隨意揮霍的壞習慣。
漸漸地,他便開始入不敷出。
當他又想繼續去辦月卡時,卻發現自己屁股上一堆爛債。
根本清理不幹淨。
最關鍵的時,還有不少月卡用戶到鎮上鄉老會去舉報他。
李葛昌擔心被打,幹脆連夜駕著車跑了。
易茗雪聽完,簡直無語到了家。
雖然早料到李葛昌幹不成什麽事兒,但也沒想到最後是以這種違反律法的方式收場。
這下好了,不僅背上一身的債務。
還要被官府抓捕,甚至可能麵臨牢獄之災。
易茗雪搖了搖頭,又問起易家車行最近的情況。
沒想到境遇與李葛昌完全相反。
因為有了他這個反麵教材做陪襯。
準時、準點,規律又靠譜的易家車行反而名氣越來越響。
因為易茗雪走前有過規定。
月卡用戶必須限定名額,用完即止。
如今易家車行的月卡,簡直一卡難求。
當初因為貪便宜去李葛昌處辦月卡的不少人,如今都是後悔不已。
不僅損失了錢財,還失去了辦易家車行月卡的先機。
易茗雪的車隊,如今是生意火爆,名聲也越來越響。
可把李、劉、田、黃幾個師傅高興壞了。
黃老幺甚至建議易茗雪。
趁熱打鐵,再添置幾駕馬車。
不過被易茗雪給否了。
如今的岐陽鎮,因為有軍隊駐紮以及修老城牆的工程。
所以人流達到了頂峰。
三駕馬車連軸轉,看似不太夠。
實則易茗雪早已經核算過。
這已是最合適的規模。
車隊自然要擴充。
但不能再局限於岐陽鎮這一隅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