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討要刨豬湯
字數:4653 加入書籤
她也很自覺,上桌之前,幫灶台那邊洗了小半個時辰的碗。
到了吃飯的時候,選的也是角落裏最不起眼的一桌。
但自從家裏遭了難,她們母子就已經許久沒沾過葷腥了。
桌上坐著易家大房三人和易老太。
特別是李平兒,一聽說可以吃到刨豬湯,就饞得開始在家抱著肚子叫。
最後楊秀英把心一橫。
與大部分村裏人格格不入的,是最靠近角落的那一桌。
剛好這時候,李春蘭的婆母和男人也走了過來。
她倆是為了躲清閑,一大早故意跑到了地裏去假裝忙碌。
一直等到快要開席時,才假模假樣的過來吃白食。
至於李春來,她說什麽也不願再到易茗雪跟前兒露麵。
隨便找了個借口,就跑回娘家去了!
這下好了,村裏處境最尷尬的幾家人湊成了一桌。
為了掩飾這種微妙的氣氛,原本並不熟絡的易老太開始與那李春蘭的婆母熱情交談起來。
仿佛隻有這樣,才能證明他們在村裏並未被邊緣化。
很快就到了上菜的時候。
李聰早已安排了幾個年輕力壯的負責上菜。
隨著一聲吆喝,香噴噴熱騰騰的飯菜上桌,緊接著是用鐵鍋爐子燒著的刨豬湯。
全村八十幾口人,擺了滿滿當當的上十桌。
也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易家大房所在的那一桌,遲遲不見有人端刨豬湯上來。
可把那一桌子人給急壞了。
眼看著其他桌都在開吃了,他們那一桌始終隻有幾碟小菜。
易春來忍不住了,急吼吼的高聲大喊道,“我們這桌的刨豬湯呢?怎麽還不上?”
沒人搭理他。
這下,連那李春蘭的男人也加入了大喊大叫的行列。
“村長!是不是把我們這桌人給搞忘了?”
過了好半晌,李聰才端著一碗刨豬湯走過來。
“沒忘,你們這桌沒有。”
“什麽?!”易大伯娘一聲驚叫,“為什麽?”
李聰不慌不忙的把那一碗刨豬湯放到李平兒的麵前,並且開口囑咐道,“慢著點兒吃,小心燙。”
而跟在李聰身後的幾個年輕人,則是毫不客氣的回易春來等人道。
“自然是因為你們既沒出錢又沒出力咯,能有口熱飯吃就已經是村裏對你們的照顧了。”
“前幾日你們是怎麽說的?寧願不吃這大團年飯,也不會掏一個銅板子兒。”
說話中,有一人是李聰的堂弟,說起此事他就一臉憤怒。
“而且還說什麽我哥是想貪汙?!現在就睜大你們的狗眼好好看看,我哥到底有沒有貪你們那點兒錢!”
易家大房幾人連同李春蘭家的,表情都有些心虛。
他說的也確有其事,那不是不相信李聰會那麽好心,交上十幾文錢就能當真吃上刨豬湯嗎。
這下被人當眾戳穿,裏子麵子都掛不住。
易老大不服氣的指著李平兒,不滿道,“那憑什麽他就能吃?”
李春蘭的婆母也不服氣,指了幾個村裏的困難戶,“還有他們,這幾個窮得連褲衩子都穿不起了,我不信他們有錢交?”
“人家雖然沒出錢,但是人從早忙到晚,出了不少力。”李聰直起身來,淡淡道。
“那……我家不是地裏忙嗎?”李春蘭婆母小聲反駁道。
李聰可不慣著她,當場反駁了回去。
“忙?你家在東山新分的耕地裏都梭出預口來了,你們一家人在地裏鏟了大半天,連條溝都沒挖出來,忙的哪門子?”
“就是!偷油耍滑的真當大夥兒看不出來呢?”
其餘村民一邊吃著香噴噴的團年飯,一邊看熱鬧反駁她。
李春蘭婆母被駁了個沒臉,不敢再說話。
眾人原以為他們會就這樣灰溜溜的走掉,誰知那易春來居然豪邁的一拍胸脯。
“多少錢?小爺有錢!”
李聰等人對視一眼,頗為意外道,“一人十文,你家四人一共是四十文。”
就這一桌子菜和肉來說,一人十文已是極為劃算的價格。
可那易老太和易大伯娘一聽說要四十文,立刻過來阻攔易春來。
“有些人根本沒出錢,憑啥我家就要出四十文,這肉咱不吃也罷!”
誰知易春來居然一把推開自己的娘,不屑道。
“切!區區四十文,這點兒小錢,小爺我還不看在眼裏。”
說著,他從袖子裏掏出一把銅板。
啪地一聲拍在了桌子上。
“趕緊把刨豬湯給老子上上來!還有哇,叫你們狗眼看人低,再過幾天,老子讓你們刮目相看!”
“嗬,就憑你?”李聰的堂弟剛出聲。
被李聰一把攔住,“既然出了錢,那就給他上菜。”
說著,再不搭理易家大房的人,轉身走了。
李春蘭婆母和男人原本準備坐回去吃肉的,被易老太和易大伯娘直接給攆下了桌。
在利益麵前,哪裏還有剛才那股子熱絡勁兒。
至於易茗雪,她全程垂著眼吃飯。
壓根兒連個正眼都沒給角落裏的那一桌人。
……
仿佛明天就能發大財,他現在就是個腰纏萬貫的大富戶。
李平兒原本打算坐到他邊上,卻被他飛起一腳就踢在了地上。
“哪兒來的叫花子,離你爺爺遠些!”
不過易家大房的人可不這麽想。
他們一家人本就因為易茗雪的緣故在村裏被邊緣化,如今又與楊秀英坐一桌,頓覺拉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一般。
易老太橫鼻子豎眼睛的,沒什麽好臉色。
易老大和易大伯娘則是湊在一起,指桑罵槐的說她不守婦道,克夫克家。
那易春來更是不得了!自打在毛春兒處交了錢,他村裏同齡人麵前就開始以管事自居。
大部分人見她如今這般識趣,也就不再去為難她。
反正罵她們的話已經夠難聽了,還是吃兩口肉要緊。
“你!”楊秀英氣得眼睛都紅了,但最終還是忍下了已到嘴邊的話。
將被踢得一臉茫然的李平兒抱起來,坐到了另一邊的長條凳上。
後來她男人和公公也下了大牢,村子裏的風言風語就再也沒有停歇過。
不過麵對村裏人的奚落,楊秀英卻始終不發一言,選擇了隱忍。
沒過多久,楊秀英也牽著李平兒在這一桌落了座。
自從那次破廟的事情之後,楊秀英在村裏的名聲一落千丈。
包括那李平兒,也性情大變,仿佛一夜之間成長了許多。
其實楊秀英原本是沒打算來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