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朝堂之爭
字數:4430 加入書籤
朱慕辰也不著急,繼續慢悠悠的說:“聽聞漢王隨身攜帶金豆子,用以打發官員下人,漢王如此闊氣,又怎會寶庫空虛呢?漢王,戰艦一事,乃是國家大事,還請漢王不要推辭。”
“楚王,你看你不相信我是不是?我是真的沒……”
“鑄造戰艦船身,需要極其多的珍稀合金,故而我才進展緩慢,聽聞漢王府寶庫中珍寶無數,所藏神兵利刃,奇石珍金無數,不知漢王可否讓我挑選上一些,用以船體製造?”
楚王朱慕辰看似說著客套話,可每一字每一句似乎都在說著漢王的多管閑事。
短短幾句話,漢王立即就清醒過來。好啊,怪不得今天一反常態的客客氣氣,原來是看上了漢王府的寶庫了,要不是我機警,可能就上當了。
“楚王,你這完全就是外界對我的肆意猜測,簡直是毫無根據之言,你怎麽能相信呢?這些年皇上年年征戰,國庫早就空了,後來不還是我們幾兄弟補上去,我的寶庫中哪還有珍藏,早已空空如也啦。”
“漢王消息果然靈通,我製造戰艦的進程,我也是回來才得知不久,沒想到漢王已經知道的這麽詳細。我真是羨慕漢王處理政務的能力,大戰歸來之際,漢王在整頓軍紀,分封罰賞之間,還能抽空為我著想,慕辰真是感激涕零。”
朱棣點點頭,也不再賣關子,而是直接開口說到:“如今韃靼與瓦剌已然盡數剿滅,其中疆域諸位愛卿認為應當如何劃分?該由何地政權管轄啊?”
思考片刻後,內閣楊榮出麵說道:“大明伊始,西藏疆域盡歸烏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管轄,後才被瓦剌和韃靼占去,如今既然重歸大明,微臣認為可沿襲前朝製度,依舊由烏斯藏都司與朵甘都司管轄。”
就在眾臣都認為楊榮所說在理之時,於謙站出來說道:“我認為此舉不可,想當初瓦剌韃靼興起,就是烏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皆是當地僧俗首領,無法遏製部族的興起,微臣認為,可設立新的地方政府,並將此地作為練兵場,一來草原遼闊,便於騎兵訓練,二來可威懾當地部族,讓他們安心放牧生活。”
於謙雖是文臣,可行事剛硬無比,此舉就是要徹底絕了草原之禍,可這樣又容易出現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駐紮此地的將領若是擁兵自重,甚至是意圖謀反,又當如何呢?
朝臣們議論紛紛,對於於謙的建議,還是有不少的意見。
楚王朱慕辰見狀,走出一步說道:“皇上,臣以為於謙所說之法可行,若是擔心領兵之人擁兵自重,意圖謀反的話,可僅將此地作為練兵場,其餘各地擁兵之人可輪流帶兵前往訓練,這樣便可是做到讓此地並無一家作大之嫌,又可讓此地常有駐兵。”
朱棣點點頭,這也算是一個辦法,於是便說道:“既是如此,原烏斯藏都司與朵甘都司合並,成為西域都司,由朝廷直接任命官員,各地藩王將軍,可輪番前往。練兵駐紮,亦可聯合練武,增強我大明軍隊實力。”
“皇上聖明!”
群臣響應。
朱棣擺手,讓他們停下後,這才繼續說到:“今日讓你們前來的第二件事,便是關於瓦剌與韃靼的降兵,我已經決定,將這批降兵交由楚王統領,在這南京城中,尋一處地方,讓他統兵操練,不知諸卿以為,該定何地為好啊。”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立即爆發出一陣劇烈的議論,漢王借此機會,朝著一位官員使了一個眼色,對方立即出列跪在地上。
“皇上,楚王已經掌管神機營,若是在接管降兵之事恐怕不妥,還請皇上三思。”
另外一個官員也是隨即站出來跪在地上,大聲喊道:“皇上,楚王此時已然身兼數職,若在接管降兵之事確有不妥,還請皇上收回成命,另尋他人。”
已經有兩跪在地上,可看朱棣的樣子,似乎還是無動於衷,在等著其他人的意見。漢王沉著臉,再度使出眼色。
很快,又一個官員跪在地上,高聲說:“皇上,臣以為降兵之事,當慎重,即使皇上擔憂韃靼瓦剌降兵桀驁難馴,尋常將軍無法勝任,但我朝仍有漢王與趙王兩位能征善戰的王爺在,若將降兵之事交由他們中的一人接管是再適合不過了。”
“是啊,皇上,臣以為漢王功勳卓著,又與韃靼瓦剌多次作戰,想必對於其習性熟悉,若是讓漢王領兵,則事半功倍也。”
朱棣微微眯著眼睛看著殿內跪著之人,有文臣有武將,若是自己再不做出表態,可能還要跪下更多的人。想到這裏,他先是看了看遠處假裝鎮定的漢王朱高煦,然後又將目光放在站在一旁眼觀鼻,鼻觀心的太子朱高熾身上,仿佛此刻殿中的爭論,與他絲毫不相關一般。
朝中文臣,多數出自太子府,就連不少的武將,都受過太子恩惠,若是此時太子朱高熾表態支持朱慕辰,那此時朝中恐會立即出現爭論不休的場麵。而也是因為此時太子無作為,才讓這些人一邊倒的都在反對朱慕辰統兵之事。
朱棣咳嗽一聲,示意讓所有人停下,然後主動問太子朱高熾:“太子爺,你覺得如何,你與楚王交情不淺,你覺得楚王朱慕辰可有統兵之能啊?”
聽到問話,朱高熾這才慌忙抬頭,在仔細看了一下朱棣的神情之後,這才笑著開口說道:“皇上認為他有他就有,兒臣不敢妄言統兵之事,一切皆由皇上定奪即可。”
這話可讓朱棣氣的不輕,自己那句“你與楚王交情不淺”就是在提醒他楚王是他太子的人,讓他出言維護一下,沒想到這個家夥都到這時候了,還在這裏給自己踢皮球。
“既是如此,讓楚王領兵和漢王領兵都有人不同意,那就讓太子領兵吧,我看太子爺在朝中的事務並不繁忙,挺清閑的。”
“既然是這樣,那就正好一起走了,楚王也不用麻煩準備車馬了,直接跟我一同前往吧。”
兩人一同來到大殿上,不少朝臣看到兩人一同前來還驚訝不已,想著是不是這兩人冰釋前嫌,重歸於好了?居然能看到兩人有說有笑的一起出現。
朱棣坐在龍椅上,俯瞰下方眾人,等到朝臣都來的差不多,朱高熾,朱高燧以及朱瞻基都到了後,這才緩緩開口。
“楚王,皇上譴人來邀你入宮商議要事。”
漢王一聽這話,心中是長長呼出一口氣,趕緊拉著楚王朱慕辰的手,說道:“楚王啊,皇上這麽著急讓你進宮,一定是有要事相商,你還是快去吧。”
“漢王也在啊,那請隨我家楚王一同進宮吧,此次皇上召集重臣商議要事,此刻去請漢王的人也應該在路上了。”
雖然心中有所疑惑,但漢王此刻隻想趕緊讓朱慕辰忘記開寶庫的事情,跟著去也就跟著去了。
想到這裏,他直接拉起楚王的手,向外走去。
漢王解釋的話還沒說完呢,門外就傳來阿吉的聲音。
漢王雖然自大,但是也不傻,隨便幾句話就想開寶庫,那也太天真了。
“諸位愛卿,原本大明得勝歸來,理應普天同慶,讓大家好好歇息幾天,但我忽然想起有幾件重要的事要跟眾愛卿商議,所以才慌忙將諸位找來,還望沒有打擾諸位與親眷歡聚。”
“皇上嚴重了,國事為大,家事為小,我想諸公與我一樣,皆是以國事為先,不會有怨言的。”三楊之一的楊士奇率先開口說道,其餘大臣也是隨之附和。
朱慕辰說話滴水不漏,漢王朱高煦也沒辦法,這要是此事又到了皇上那裏,以現在皇上對朱慕辰的看重,估計又要安排幾個得力幹將給朱慕辰處理麻煩,這樣的話漢王等於是又給自己找了幾個強敵。
怎麽看都不是很劃算,漢王想了想後,似是熟絡的拍著朱慕辰的肩膀,接著說道:“楚王,現在我們大勝歸來,皇上好不容易有點開心的事情,你就不要這時候去觸黴頭了,你要是有困難可以找我,我能幫的一定幫你。”
漢王朱高煦愣了一下,卻也是不生氣,依舊和氣的說:“楚王,你說這話就見外了不是?且不說你我都是大明之臣,理應以大明的利益為先,就說你我這同上戰場的交情,我多關注你一些也不是問題吧?”
“謝漢王好意,隻是小琉球之事滋事重大,我還得稟明皇上後再做定奪,漢王就無需操心了。”
聽到這話,朱慕辰眼珠子輕輕一轉,立即掙脫漢王的手,對著他恭恭敬敬的說:“慕辰確有一事想請漢王相助。”
這可是十分難得啊,朱慕辰居然還會這樣求自己,當即漢王就有一些飄飄然,允諾道:“楚王,你我兄弟不至這麽客氣,你有困難盡管說。”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