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孤來了

字數:8088   加入書籤

A+A-


                      時間在一點點的流逝著。
    太原城外,已經日頭高照。
    匯聚在南城外官道上的人也愈發的多了起來。
    好事的百姓離著遠遠的,等著看清官府今日到底是要做什麽。
    陽曲縣縣令嶽興會已經瞪的兩眼發直。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這些年太原城裏到底發生了些什麽事情,作為參與者之一的嶽興會一清二楚。
    皇太孫又是怎樣一個人?
    那是眼裏容不得沙子的人啊。
    且不提當初浙江道,半座官場在皇太孫手上被清理幹淨。
    就說今年河南道發生的事情,整個河南道上上下下來了一次大換血,三司衙門盡數被查處問罪。
    前些日子,皇太孫在河南府查出河道事故的真相,就地處斬了數百名安樂村村民。
    那可是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呀!
    聽聞,當時洛陽城西的血腥味,整整五日不曾散去。
    盤旋在天上的禿鷲,更是日日不走。
    洛陽城圍觀百姓,夜夜噩夢難眠。
    一想到那些人竟然要將皇太孫給請進太原城,嶽興會心中就是一陣的突突。
    這是自己能參與的事情?
    眼下大明才立國不到三十年,他們竟然就要做出那等大逆不道的事情。
    嶽興會望著前方空蕩蕩的官道,又望向汾水方向,心思一陣的忐忑不安。
    “布政使他們來了。”
    先前去安排事情的陽曲縣丞,閃身彎腰進了涼棚裏,湊到縣尊嶽興會的麵前低聲稟報。
    隨著時間的臨近,嶽興會心髒突突的跳著,突然聽到縣丞來報,立馬是站起身,瞪大了雙眼看到對方。
    “不該來的人沒來吧。”
    嶽興會壓低了聲音,眼睛死死的盯著縣丞。
    陽曲縣丞搖頭道“隻有咱們官府的人,李府那位和上官家的都在人群裏,湊不過來。”
    嶽興會目光凝重,想了想,最後也隻能是揮了揮衣袖“隨我去迎布政使他們!”
    丟下話,嶽興會便揮袍出了涼棚,陽曲縣丞等人立馬跟了上來。
    當眾人隨著嶽興會走出涼棚,卻見這位縣尊老爺竟然又在外麵停下了腳步。
    隻見嶽興會轉過身,看著官道旁已經搭起來的台子,正在等著一旦太孫到來便敲鑼打鼓的兩班太原鑼鼓。
    陽曲縣丞輕步上前,小聲道“縣尊是要現在就敲打起來?”
    嶽興會沒有任何的動作,隻是看了縣丞一眼,便重新轉身,往正在過來的三司衙門上官那邊過去。
    陽曲縣丞心領神會,知曉這是縣尊為了討好三司的人。
    他趕忙回頭看向縣衙的人“讓那邊都動起來吧,都賣點力,動靜弄得大一點!”
    縣衙的人立馬點頭領命,轉身跑向台子處。
    陽曲縣丞等人這才繼續追趕已經走出好一截的縣尊嶽興會。
    不多時,陽曲縣的人還沒有迎到山西道三司的人,台上兩班太原鑼鼓已經是敲打了起來。
    一時間,官道上好不熱鬧,鑼鼓喧天,一派祥和。
    趕在前頭的嶽興會已經是遠遠的就看到了走過來的山西道三司主官。
    嶽興會的臉上立馬堆滿殷勤的笑容,再次加快腳步趕上前去“下官陽曲縣縣令嶽興會,參見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參政、府尊,見過李先生。”
    大明堂堂的一縣正印縣令嶽興會,此刻姿態格外的低,連帶著那副腰身也好似是快要彎到了地上。
    上午結束了垂釣之後的山西道布政使長孫貢,此刻的心情顯得很是不好。
    畢竟,李府養的那些小馬兒,確實能讓所有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歡喜起來。
    長孫貢望著遠處已經動起來的兩班太原鑼鼓,眼中帶著賞識滿意的神色看著嶽興會“嶽縣令果然是公忠體國,聽聞今日早早的便親自趕來此處,操辦迎駕的事情。”
    作為陽曲縣的頂頭上司。
    太原府知府宋生貴在一旁笑著道“陽曲縣這兩年做的很不錯,全賴嶽縣令主政一方才能有此成果。”
    嶽興會頷首,臉上帶著惶恐,趕忙推辭道“下官不過是做些分內之事,陽曲縣如何,太原府能有今日盛況,皆是因三司衙門和府衙的上官們,下官不過是遵令行事罷了。”
    “咦!可不能這般自謙。”山西道按察使周雲坤搖頭擺手道“上頭說的再多,那也得下麵人用心仔細辦事才成。若是你陽曲縣陽奉陰違,又何來這太原城今日。”
    被山西道最大的官如此誇讚,嶽興會早已經是心神恍忽了起來。
    周雲坤卻是轉頭看向長孫貢“今年朝廷在弄京察,是秦王爺操辦的。依我看,等明年開春,朝廷解印,布政使司衙門倒是可以依照情況梳理出來一份奏疏,為像嶽縣令這般做實事的人請功。”
    長孫貢眼神不明,隻是在周雲坤和嶽興會兩人身上掃了一眼。
    這位陽曲縣縣令是周雲坤的人,長孫貢心知肚明。
    哪怕是在山西道,衙門裏也是有著區別的。
    長孫貢笑了笑,隨口道“等過來年關再說此事,眼下先接駕。”
    說著話,長孫貢已經提步走向前頭。
    沒幾步後,長孫貢又開口道“讓鑼鼓班都停了吧,這是為接駕太孫準備的,現在敲敲打打的像個什麽。”
    太原知府宋生貴趕忙抬頭看向邊上府衙的人,揮手一指“去,叫停了,等著布政使發話。”
    太原府是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
    長孫貢瞧著宋生貴還是一如既往的懂得上意,眼角露出一抹笑容。
    烏泱泱一行人,各色青綠簇擁著長孫貢這幫紅袍大員,便已經是過了官道旁的涼棚,到了預備好的太原鑼鼓台前,靜靜的注視著前方尚還沒有人影的官道。
    長孫貢抬起頭看了眼天色“算起來,太孫還有不到半個時辰就到了吧。”
    柳良在一旁回道“不到半個時辰,先前已經有人快馬回報了。”
    他是山西道都指揮使,今日皇太孫駕臨太原城外,都司衙門直接用了快馬不斷的來回傳遞消息。
    長孫貢點點頭,目光平靜的注視著前方的官道,讓旁人看不出這位執掌山西道的大老究竟在想什麽。
    混在縉紳商賈人群中的李文相,瞧著前麵的官府官員們,默默一笑。
    他輕咳了一聲,擋在自己前麵的幾名縉紳商賈便立馬頷首彎腰讓出道來。
    李文相壓著腳步,悄無聲息的走到了山西道左參政郭玉闖身後。
    “參政。”
    郭玉闖稍稍側目,嗯了一聲。
    李文相又上前一步,用隻有兩人能聽到聲音說道“晉王府今天似乎並沒有派人出城。”
    郭玉闖眼角不由動了動,他默默的抬頭環視了一眼四周,隨後壓下雙眼。
    “派人告訴晉王府了嗎?”
    李文相小聲道“好幾日前就讓人過去通稟了,昨日也派了人過去說。”
    郭玉闖沉默了下來,低下的雙眼神色不明。
    李文相試探道“是不是要再派人過去提醒一下?”
    郭玉闖當即搖頭道“晉王這幾日在做什麽?”
    李文相皺眉低下頭,想了想才說道“前些日子晉王奏請朝廷,希望能讓晉王妃帶著王府的公子們去京師麵聖。這幾日得了準允,才忙活完將王妃送走。”
    郭玉闖眉頭愈發凝重,心中沒來由多了幾分恍忽。
    太原城南,東北側的一處高坡上。
    朱允炆帶著秋娘,以出城散心為由,正在幾名劉宗聖麾下既是護衛也是監視的人陪同下,遠遠的眺望著城南官道方向。
    劉宗聖的人站在坡下,不曾有打擾軍師和軍師夫人散心遊玩的意思,隻要軍師在他們的視線裏,依照太保的話,他們就不必去管軍師到底在做什麽。
    秋娘被朱允炆牽著手,望著遠處熱鬧的官道,另一隻手輕輕的按在尚還沒有顯懷的肚子上,小聲道“那邊是在做什麽?”
    朱允炆捏了捏被自己握在手心的小手,笑道“今天有個人要來太原。”
    “那邊好像都是官府的人吧,能讓這麽多當官的出城,肯定是個很厲害的人。”
    朱允炆不由笑出聲“是啊,來的那個人很厲害。”
    說起來,要不是老三那廝,自己現在也不可能是待在這裏的。
    秋娘眼珠子轉動了幾下,靜靜的望著遠處熱鬧的官道。
    她忽然開口道“是那個人要來了嗎?”
    朱允炆忽的側目低頭,有些意外的看向秋娘。
    “你怎麽知道的?”
    秋娘抬起頭,臉上露出笑容,雙眼彎成了兩道月牙“因為能讓你說是很厲害的人,肯定就隻有他了。”
    朱允炆輕歎一聲“是啊,就是他要來了。”
    秋娘轉動目光,看向坡下的人,而後按在肚子上的手掌輕輕的轉動著,她低語道“那我們今年能回家嗎?”
    朱允炆的眼底閃過一縷猶豫,最後笑著臉說道“應當是能的,放心吧。”
    秋娘似乎是感受到了朱允炆的猶豫,低下頭,將另一隻手抽離朱允炆的手掌,雙手捧著還沒有大起來的小腹。
    女人的臉上流露著母性的祥和笑容,低聲道“其實在哪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二郎在。二郎在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啊。”
    朱允炆心中一動,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一定能回家的!”
    ……
    朱允熥現在有些頭疼。
    天知道自己這位好三叔,為何不好好的按照流程,在晉王府裏等著自己去拜見,也沒有派人在太原城外等候,而是自己帶著幾名護衛喬裝打扮之後,就這麽悄無聲息的偷溜出太原城,跑到自己這裏來了。
    他看著騎著馬,正在和剛剛從不知何處趕來的晉王府的人小聲的交談著的朱棡,不由覺得有些頭大。
    等到晉王府的人駕馬離去。
    朱棡這時候才笑著臉轉過頭看向朱允熥。
    他嗬嗬的笑著道“知道今天太原城都發生什麽事情了嗎?”
    朱允熥挪挪嘴“大概是鑼鼓喧天的候在城外等著我過去吧。”
    朱棡點點頭又搖搖頭“是也不是。說是,是他們確實都在等著你,還準備了兩班太原鑼鼓,上至山西道三司主官,下到太原縉紳商賈都來了。
    說不是,這是因為三司的人一早是去了汾水釣魚,然後有個興縣來的商賈跳進水裏為左參政郭玉闖撈上來了一條大魚,然後就進了開中製的名錄。
    剛不久前,三司的人才從李府大院出來到了城外,然後陽曲縣縣令就示意下麵人先將太原鑼鼓給敲打了起來。”
    說完之後,朱棡眼神曖昧的看著朱允熥。
    他在想,當自己這個好侄兒聽到這些消息之後,會是怎樣的反應。
    朱允熥隻是默默的笑了笑,玩笑道“看來山西道的人都很心安啊。”
    朱棡眨眨眼,不曾想是這樣的反應,挪嘴道“你倒是更安心。”
    朱允熥衝著朱棡笑道“三叔都給王府護衛調走了,三叔都能如此,侄兒還有什麽好擔心的。”
    “你倒像是那初生牛犢不怕虎一樣。”
    朱棡沒有調侃著朱允熥,搖搖頭,隨口說著。
    朱允熥卻是悶聲道“咱家按照百姓說的,侄兒怎麽也算得上是條龍犢子吧。”
    朱棡一愣,張著嘴眨著眼。
    然後哈哈大笑了起來。
    冬冬鏘冬冬鏘。
    伴隨著朱棡那肆意的笑聲,是前方道路上傳來的陣陣鑼鼓聲。
    太原城外的官道上,果然是鑼鼓喧天、彩旗招展,人頭攢動,摩肩擦踵。
    開路的錦衣衛已經在孫成的指揮下,從官道兩側延伸了出去。
    皇太孫還用不上黃土鋪路、清水灑街的規格。
    但是太原城給出了最高的禮待。
    隻看著烏泱泱的一群人,太原城中各司衙門今日可以說是傾巢出動。
    遠遠的,那烏泱泱的一群官袍烏紗帽,已經是滿臉紅光、神采奕奕的走了過來。
    朱棡騎在馬背上,側目看向朱允熥“現在可算是到太原城了。”
    朱允熥亦是抬頭,看向那現在是增加了官兵數量的太原城頭,在陽光的照射下,這些官兵竟然都著甲了的。
    太原城當真是熱切啊。
    他笑了笑“這些人一直在等著孤,現在孤來了,就看他們怎麽做了。”
    ………………
    月票推薦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