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雪地上的飄紅

字數:4744   加入書籤

A+A-




    “開心開心,宮裏的針線房就繡不出這樣好的東西。”順宜公主很是不滿的說道。

    長公主心裏卻是微驚,這樣的話可不是隨便說的,不想讓帝後疑心,給姚府,給梓錦帶來災難,想了想就笑道“宮裏的繡娘繡出的東西用色華貴,花樣繁複,彰顯了咱們皇家的氣派,姚府五姑娘這幅炕屏卻是一派天真,童心未泯,兩者不能比較的。”

    帝後聞言麵帶笑容,皇後就看著長公主問道“本宮上次聽長公主說那姚府的五姑娘也是個很有趣的人,如今看著這炕屏倒是信以為真了,若不是一個活潑的性子,如何能繡的出這樣的物件。”

    聽到皇後這麽說,長公主心裏一動,就起了一番心思,故意說道“可不是,皇後娘娘不知道,那姚五姑娘上次去我家說出的那番話連我們老太太都是驚訝不已呢。”

    不要說皇後,就連正在旁人說話的皇帝也轉過頭來頗感興趣的問道“葉老夫人能感到驚訝的事情,朕也還有些好奇了,皇姐說來聽聽。”

    長公主心裏存了抬舉姚家的心思,就把姚梓錦去了平北侯府,見到侯府眾人卻先給自己行禮,後又解釋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聽得順宜公主大為驚奇,皇後跟皇帝也是一臉的趣味。

    待到長公主講完,皇後看了皇帝一眼,笑道“恭喜皇上,如今連垂髫小兒都知道這樣的大道理,可見百姓教化頗有成效。”

    皇帝龍顏大悅,哈哈一笑,道“百姓蒼生,國之根本,若若人人都能知道君為天臣為地,奉君當至恭至敬,至誠至真這個道理,何愁四夷不服,天下歸元。”

    皇後笑著應了,看著皇帝如此開心,又朝著長公主頷首一笑。

    “你說那丫頭是聽他父親這般訓導的?”皇帝看著長公主又問道。

    “是,那丫頭說他爹爹常說這樣的話,所以她就很容易的記住了。”長公主笑道。

    “她父親是哪一個?”皇上頗感興趣的問道,他還真不知道自己的臣子中還有這樣的忠臣。

    長公主就笑了,道“皇上也知道的,正是那個令您頭痛的翰林院的姚大人。”

    皇上凝眉一想,突然恍然大悟,看著長公主問道“可是就任翰林院修撰的姚謙姚少蘊?”

    長公主心裏就是一動,皇上居然還知道姚謙的字,可見對於姚謙平日也是多有關注的,今兒個沒白費了口舌,走了這一場。

    “正是,我隻是知道他的官名卻不知道他的字,沒想到皇上居然還知道姚大人的字。”長公主輕輕地笑道。

    皇帝失笑一聲,道“倒不是朕故意要記得,而是姚少蘊的耿直倔強著實令朕頭痛,倒是沒有想到他居然在教育子女,立身持正上如此大義,看來朕對他以前還是有所狹隘的偏見。”

    這就是涉及到政事了,大公主不敢多言,倒是皇後笑道“唐太宗有魏征成為一代明君,今有姚少蘊也是國家社稷的福氣。不過姚大人在翰林院任職,想要成為一代諫官怕也不容易呢。”

    聽到皇後的話,皇帝卻是不置可否,自己轉頭就轉開了話題,大公主雖然有些失望,不過知道有些事情急不得,慢慢來吧。

    翰林院掌製誥、史冊、文翰之事,考議製度,詳正文書,備皇帝顧問,主官為翰林學士,下有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修撰、編修、檢討等官,另有作為翰林官預備資格的庶吉士。翰林院雖為五品衙門,翰林官品秩甚低,卻被視為清貴之選。翰林若得入直文淵閣參與機密,則更是貴極人臣。

    皇帝的心思要比皇後深得多,姚少蘊那一身耿直的臭脾氣若是把他挪到了諫官的位置上,那天天天上朝都不得安生了,而且如果姚少蘊真的是一個可用之人,隻是當做諫官倒是可惜了。他還的繼續觀察觀察……

    皇帝的心思無人敢去揣測,姚謙自然也不知道他已經被人惦記上了,姚梓錦更不知道不過是一幅繡屏,可是經過了長公主的手進了宮卻帶來了質的變化,隻是這變化卻還沒有發生強烈的化學反應罷了。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化學反應起了強烈的變化,隻是從最初一件毫不起眼的事情開始。

    話說博州博平縣有一人名叫趙遊禮,承泰三年的進士,後補為渝州南平縣縣令,在任上時頗為能幹,農桑耕種,教化子民,治理有方,為人所傳頌,三年任期到,考績為優,於是從正七品的縣令官升半級成為從六品的直隸州州同,任期滿後又升為正六品京府通判,如今京府通判一職任期又滿,吏部考核為優評,有了消息傳出來,這次將會升為從五品的翰林院侍讀一職。

    翰林院自古為清貴之所,而且一進翰林院就是從五品,就跟先前跟姚府議親的鄭大人平起平坐,也就是成為了姚謙的上司。

    翰林院侍讀,職為皇帝及太子講讀經史,備顧問應對。這可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的差事,要飽讀經書,所知廣泛,經史子集,鄉間陋聞都要所知一二,舉凡在翰林院任職,大多是腹有才華之人,而有才華的人大多是有些怪脾氣的,比如姚謙。

    這猛不丁的趙遊禮就要任職翰林院,這在翰林院可是激起了不小的波浪。於是乎鄭大人就來跟姚謙秉燭夜談了。

    “……按照道理講,他既然一路從吏部上來,按照常理應該是從京府通判的位置上謀任個知州,外放三年,考績為優的話能獲得連任,然後再謀取吏部郎中一職慢慢的往六部正位使勁才是。偏生要來咱們這個窮的沒油水的地方,姚老弟,咱們可不能不多想想。一過來就跟我平級也就罷了卻偏偏是你的頂頭上司,我還聽說趙遊禮這個人性情也古怪的很,怕是翰林院會不安生,來個攪和精,倒不如咱們先想個辦法讓他來不了才是。”鄭泰皺著眉頭道。

    姚謙心裏卻有另一番計較,便說道“現在還沒個準信,主要是看皇上什麽意思,翰林院進什麽人,吏部報上去最後能不能作準還要看聖意,你我莽撞行事怕有不妥,再者說了,趙遊禮大人清名在外,想必也不是一個令人厭惡之人,道聽途說還是莫要信從的好。”

    鄭泰聞言微有不悅,站起身來在屋子裏踱步,然後說道“你也不想想,翰林若得入直文淵閣參與機密,則更是貴極人臣。若是從吏部一步步地熬上去少說也要十幾年,可是若是走翰林院,能得到皇上垂青,一步登天指日可待。”

    姚謙問道“那又怎樣?隻要他人品正直,為百姓牟利,入主文淵閣反倒是好事。”

    姚謙正因為沒有與人爭利之心,所以才能平淡的查看趙遊禮任職翰林院的事情,而鄭泰卻是有野心之人,來一個虎口奪食的怎麽能不心急?看著姚謙還是一如既往的憨直,便有些後悔不該與他商議此事,便起身告辭了。

    送走了趙遊禮,姚謙缺陷入沉思,升官誰不想?問題是升官是好事可是要讓他與人同流合汙……他卻不想。

    趙遊禮的事情他也聽說一二,以前也沒怎麽在意,課室如果他以後真的會成為自己的上司……還是提前做點功課的好,知己知彼,也好進退有據,不失風範。

    這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插曲,每一年的官員考核,留職免職或者升遷都要在年前才能落地,如今中秋剛過,倒也不著急。

    姚謙倒沒著急,可是有人著急了,他也就被動的跟著動起來,要說起來這事更有意思,卻是因為趙遊禮跟葉溟軒無意中起了紛爭,原來不過是權貴子弟與傳統文人的一次小小的交鋒,卻不成想到了後來居然鬧成了轟動整個官場的清官變形記。

    中秋過後,天氣一日日的寒涼起來,姚謙的主要工作就是修撰國史,這是一個煩躁無趣卻又至關緊要的工作,到了年尾越發的忙碌起來,常常是早上出門傍晚才回家,就連海氏也是難得經常見到姚謙,有的時候姚謙也會在外書院一住就是五六日。

    年年如此,大家也沒在意,第一場雪意外來臨,梓錦就嚷著要去後花園折一枝梅花插瓶,便帶著幾個丫頭去了後花園,沒想到居然遇到了在收集花瓣上白雪的姚玉棠,更沒有想到冬天很少出門的姚雪居然也來後花園,更更意外的姚冰也到了。

    四人麵麵相覷,誰也不會想到在這樣一個清晨,竟然會這樣的見麵。梓錦便先打破了僵硬的局麵,笑著跟姚雪諸人打招呼,姚雪便笑著問道“五妹妹來這裏要做什麽?”

    梓錦便咯咯一笑,道“雪後賞紅梅,自然是折幾支梅花啊。二姐姐來做什麽?”

    姚雪抿嘴一笑,道“母親這幾日有些食欲不振,我采集些梅花給母親泡茶喝。梅花香氣馥雅而不濃鬱,最是相宜。”

    兩人一問一答,氣氛便緩和了不少,梓錦就笑道“我正好折梅花,咱們一起搭個伴。”

    姚雪就應了,帶著丫頭跟梓錦的人混在一起去了一旁折梅花,采花瓣。姚玉棠自顧自己的收集花雪,姚冰卻是指揮著小丫頭們堆雪人,一時間後花園裏這一角落的梅園頓時熱鬧起來。

    四個姑娘,每個人身後都跟了一大串的丫頭婆子,來來往往間的便會有些個小小的碰撞,隻是沒有想到姚冰身邊的小丫頭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就被姚玉棠身邊的丫頭壓在了雪地裏,兩人扭打在一起,姚梓錦跟姚雪卻是一愣,沒想到出了這樣的變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