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所謂大哥是用來出賣的2
字數:4529 加入書籤
海氏聽到老太太這麽一說,心裏有些發慌,忙說道“老太太,您別多想,這不過是權宜之計,老爺說了,等明年消停了些,就再把嫁妝給我補上,再說了這算不得動媳婦的嫁妝,隻不過是應急罷了。本不想讓您費心,隻是這件事情早晚也要給您說,所以媳婦隻是希望老太太不要生氣,眼前還是長傑的婚事要緊。”海氏一頓,又道’本來老爺是打算拿出兩個鋪子來轉手嗎,是我覺得不劃算,方才說的那個倒還罷了,雖然也是在前街,地段不是很好,要是把另一個也賣了,那可是在中心大街的好位置,就太可惜了,所以媳婦想著與其賣那好鋪子,倒不如把江南的那塊水田賣了。老爺一開始也是不願意的,可是我想著兩口子過日子,雖然說嫁妝是我的私產,可是眼前有難關先過去再說,以後等銀錢湊手了,咱們再買回來也是一樣的,您說是不是?”
姚謙看著老太太神色依舊不好,就說道“娘,您放心,等翻過了年頭我就把嫁妝給她補上,您兒媳婦舍不得賣好鋪子,又舍不得將才買進手的旱地給賣出去,再說了那些旱地都已經種上了種子,這個時候買了實在是可惜了,我們商議過後也覺得可行。”
姚老太太就歎口氣,麵色柔和起來,看著海氏說道“自從你進我家的門,我們家就從沒有動過你一文錢的嫁妝,不是說你的嫁妝不能拿出來用,而是這是規矩,咱們又不是過不下去了,你的心意我明白,我素來知道你是個心腸軟的。你南方的那塊水田曾經聽你提起過,也是好大的一片,要是賣掉了,明年想要再買回來,隻怕不容易了。急賣無好價,別人會趁機壓價,這個道理難不成你們不懂?不過是拿好話糊弄我罷了。”
老太太一語中的,海氏跟姚謙都有些訕訕的,其實海氏真舍不得那塊水田。隻是左右思量,就隻有那塊水田相比之下最是劃算的,不舍也得舍得,兒子的婚事是大事,姚府的倆麵也是大事,都馬虎不得。
“長傑的婚事,缺口還差多少銀子?”老太太開口問道。
海氏想了想,就說道“本來打算聘禮是兩萬兩銀子,要說起來,五品官家一般都是一萬兩的數,有的人家還要低些,七八千兩也盡夠了。隻不過咱們結親的是臨川衛家,衛家百年望族,在朝中也是盤根錯節勢力極深,總不能讓人家小看看了咱們。我想著要是出個三萬兩委實為難,一萬兩又太少了,生怕對方心裏不高興,這才咬咬牙準備了兩萬兩,想著也足夠了,本來我們就是尋常人家要跟世家大族是沒得比,但是比起同輩也算是上上了。可是衛家那邊一來丈量房子,我心裏就沒底了,這才又跟老爺商議了一回,覺得聘禮還要加一個數,不然的話等到新娘子的嫁妝進門,咱們可有什麽臉見人家?”
其實海氏最想問的是,五丫頭您看中了哪一家,可是海氏不敢輕易地開口,隻得暗暗的橫了姚老爹一眼,姚老爹麵色有些不自在,還是硬起了頭皮,說出口的卻是,“您看三萬兩怎麽樣?”
海氏扭緊了帕子,咬了咬牙。姚謙看得心裏一抽,默默地撇過臉去。
老太太看著他們老倆口的下動作,視若無睹,緩緩的說道“你在山東、直隸置辦良田,也是為了姚家增加產業,這倒是個正辦,以後子子孫孫也有個產業生活。長傑的婚事缺口的一萬兩銀子由我來出,你的良田不用賣了,你們老爺的鋪子也不用賣了,這些都留給孩子們吧。”
“娘,這如何使得,怎麽能讓您出個錢?”姚謙忙站起身來,麵色就是一緊,他來可不是跟他娘打秋風的,這可使不得。
海氏也忙站了起來,急急的說道“娘,您別誤會,我們可沒有惦記您銀子的心思。”
老太太點點頭,讓兩人坐下,這才緩緩的說道“我知道,你們都是孝順的,我的產業再多,將來也都是要留給孩子們的。如今家裏急需周轉,拿出來也沒什麽,不過是提前給了你們也就是了。”
要論起嫁妝,海氏出身雖高,嫁妝雖厚,但是如何能當年西京金襄侯府的嫡女相比,老太太的嫁妝究竟有多少,這是誰也不知道的。
姚謙一直搖頭,海氏也是不安,雖然說老太太的東西早早晚晚都會留給姚家,可是也不能在老太太還活著的時候就打這個主意,這是極為不孝的。
老太太大手一揮,道“這件事情就這麽定了,我來出這份銀錢,你們不要多說了。”
姚謙跟海氏忙千恩萬謝了,一個想我的鋪子不用賣了,賣了其實挺肉疼,一個想我的水田不用賣了,總算不用揪著心疼了。夫妻倆對視一眼,又默默地坐下了。
老太太看著二人又說道“長傑的事情就這樣定了,我們說一說梓錦的婚事。”
兩口子的心又吊了起來,姚謙忙笑道“娘,您什麽時候給五丫頭瞧了婚事,哪裏能讓您一直這麽操勞,我們做晚輩的於心不安。”
“前陣子你太太忙裏忙外沒空閑,你又整日的在翰林院忙公務,就我一個老太太閑來無事,涼國公夫人又是盛意拳拳,說了幾門親事,我倒覺得其中有一門婚事是極好的。”老太太說到這裏一頓,抬起頭看著兩人說道“提的男方是靖海侯家的庶三子。”
屋子裏一下子靜了下來,海氏瞪大眼睛看著老太太,久久說不出話,靖海侯……那個江南最富庶的侯門貴族,江南驅逐海盜有功守護沿海世襲罔替的靖海侯家?就是個庶子……他們也高攀了吧……
海氏不安的看向了姚謙,姚謙也是唬了一跳,看著老太太,道“娘,這是不是太離譜了些?靖海侯家的庶子隻怕是也看不上咱們五品官家的庶女吧?更何況,這幾年靖海侯在江南剿寇有功,他的庶三子吳禎我若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常住京都替家族管理京中事務的,這人我見過一麵,是個相當精明的人,怎麽會答應這樣的婚事?”
靖海侯吳起是安陸侯吳複的弟弟,曾任大都督僉事、征南副將軍等職,曾與吳複等大將南征北伐。他深通水戰兵法,被封為靖海將軍、靖海侯,曾率舟師至流球海麵大敗倭寇,至今合族鎮守西南沿海,威名赫赫,功績累累。
這樣的家族出來的孩子,就是庶子也是從小騎烈馬,挽長弓,習水戰,練兵法,家族規矩極嚴,怎麽肯跟姚家聯姻?
世家大族,王侯將相,也是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實權,有本事的,一類是徒掛名,無本事,吃老本的。靖海侯家能人輩出,祖祖輩輩對於水戰皆為精通,當年至琉球海麵與倭寇大戰,領兵出戰的不過是一個庶子,靖海將軍,家族嫡子,不過是坐鎮軍中,隔岸指揮。
此一役,讓靖海侯家威名遠揚,他家鎮守一日,倭寇不敢相犯。
這門婚事實在是太令人震驚,海氏心裏頗有些不是滋味,有點酸酸的,悶悶的,到頭來沒想到倒是五丫頭飛上了高枝,頗有種鬱悶的趕腳。
老太太看著自己的兒子,輕輕一笑,“戰功赫赫的家族,最怕的就是招惹上頭的忌諱,若是一個庶子的婚事都要娶得名門貴女,靖海侯家的族長隻怕要換人了,韜光養晦才是正理。更何況,咱們姚家雖然隻是五品小吏,可是你卻是日日在禦前聽差,這滿朝上下,能日日見到皇帝的能有幾個?既不招人眼,還能與皇上的近臣結親,可惜我們家隻剩下這麽一個五丫頭,靖海侯家的親事提的晚了些,要是早上一年,說不定就是二丫頭或者三丫頭嫁過去了。不過話又說回來,一年前你在禦前的根基還不穩,靖海侯家隻怕也還觀望著呢,所以說世事就是這樣相輔相成的。”
老太太慢慢的解釋,海氏的眉頭就鬆了開來,想想也是,這關五丫頭什麽事情,是人家靖海侯提親來得晚,又不是老太太偏心五丫頭,眉眼間就帶了笑意,“那這門婚事您答應了?”
老太太頷首,“靖海侯家跟涼國公府有些淵源,涼國公府的祖上跟金襄侯府也是有淵源的,所以就托了涼國公夫人保媒,我瞧著這門婚事使得。吳三少爺素來在京都常住,五丫頭不用遠嫁江南,二來,遠離家族也能少些是非,更何況在京都府的地麵上多少,姚家多少還能有說話的權利,那吳家三少爺隻怕也不敢委屈五丫頭,這門婚事倒是極好的。”
看這樣子老太太是答應了,難怪老太太說要給五丫頭準備多多的嫁妝,這樣的家族能不多準備嗎?
海氏頭又痛了,算算自己的小金庫,吞了一口唾沫,慢騰騰地問道“那五丫頭的嫁妝要準備多少,媳婦也好提前預備著。”說著這話,海氏心又揪起來了,水田還是要賣,估計著他家老爺的鋪子也跑不了了,隻是不知道買了這些夠不夠?
老太太看著海氏,徐徐說道“姚家的女兒出嫁,都是公中出五千兩銀子的嫁妝,我再添一千兩,姚月三個是你親生的,你私下裏貼補了些原屬應當,方才你也說了貼補在內總嫁妝在一萬兩,四丫頭那裏公中出了五千兩,我給了一千兩,但是你把侯家的聘禮都給了四丫頭,也就夠了一萬的數。五丫頭的嫁妝,還是按照舊例,公中出五千兩,其餘的就由我補上。”
海氏跟姚謙麵麵相覷,可是又不能說出反駁的話來。姚謙倒是沒什麽,孩子都是他的,補誰不是補。
海氏還有些心裏不舒服,其實吧按照常理來說,老太太給姚長傑補了聘禮,但是最後還能有最少一半送回來,不算吃虧,可是老太太要是貼補了梓錦,這可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