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得道者多助

字數:4077   加入書籤

A+A-


    微博用戶名:孔孔孔銘偉

    扔在億萬萬網民之中諸如此類的網名多不勝數,也絲毫不起眼,真正讓人挪不開眼睛的還是他用戶名後麵亮澄澄的微博認證標簽——

    “孔家嫡係後人”

    第一個發現這一細節的網友在那一瞬間感覺自己就像是拿破侖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的狂喜不已。

    “《孔某的春秋》這本小說我最近一直有在追讀,甚至還用私房錢打賞了一個盟主,看過之後給我的感覺就是......

    說不定這才是當初的先祖也說不定,是吧!”

    再聯想到這位孔家嫡係後人孔銘偉之前在話題之中留下的評論。

    還有什麽消息能比一個孔家嫡係後人居然喜歡看自家先祖為題材小說要來得更勁爆了吧?

    這人也是思維清奇,發現之後生怕被其他人搶先一步將這個驚人發現捅出去,要知道這可是極為難得吸引眼球漲粉的大好機會。

    “@陳強教授,我個人建議這位曆史學教授在發表這些言論之前可以先看看這位@孔孔孔銘偉的個人微博,人家孔家後人都沒意見,你著急忙慌跳出來何必呢!?”

    “@陳強教授,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陳強教授,國際碰瓷協會現正式邀請你的加入!”

    “@陳強教授......”

    絕對強援的加入令原本還勉強維持在五五開的局麵瞬間變得一麵倒起來,網友還都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那種,紛紛跟風@起陳強教授來。

    如果說這是一場回合製遊戲的話。

    前麵是周遊與陳強各出手一回合,戰績暫時打平。

    而再一次輪到周遊回合的時候,王炸“孔家嫡係後裔”主動跳出來完成一波助攻,對陳強教授打出了致命一擊。

    接下來就看下一個回合,對手能否拿出什麽強有力的反擊了。

    不然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隻要不是缺心眼都能看出來是這個寫《孔某的春秋》的作者碾壓性勝利。

    罵名它也是一種出名,伴隨著獵國這個作者名與《孔某的春秋》的出名,本來上架之後就一路上漲的訂閱成績更是水漲船高,瘋了一般飆升。

    想想看......

    “你看《孔某的春秋》這本小說了嗎?”

    “這本小說有什麽獨特的嗎,我為什麽要看?”

    “你怕不是剛通網,這可是孔家嫡係後裔都在追更的小說,據說小說男主原型才是真正的孔聖人形象,可有意思了。”

    “真的?那我也看看去。”

    一開始,孔銘偉的意思不過是想表達自己也有在追讀這本小說,並且表明說不定先祖的形象有可能如書中這樣。

    隻不過經過人與人之間的口口相傳,不知怎麽地,到後麵就演變成了小說裏麵的孔聖人形象才是曆史上真實的那個孔聖人。

    什麽古時候文人君子都必須學習君子六藝,什麽那個時候的士大夫標配就是文武雙絕。

    拿起書能教書育人,放下書能徒手虐人等等......

    怎麽誇張就怎麽說,哪個方向離譜就往哪個方向傳。

    但不管怎麽樣,這都是實實在在提周遊帶去了極大的人氣,同時也極大帶動了《孔某的春秋》這本書的成績。

    千萬不要小覷了微博熱門話題與熱搜的威力!

    要不然那些明星為何想盡一切辦法千方百計都想要上一次熱門話題、上一次熱搜,還不是為了能夠迅速在廣大網友麵前露一次臉,讓更多人知道自己、認識自己。

    上熱門話題的總時長都還不到一天的時間。

    《孔某的春秋》的均訂成績就已然突破兩萬的關口,正式邁入了三萬大關,並且還在以驚人的速度一路朝著四萬疾馳。

    照這樣下去,周遊與程可人兩人原本預計靠大封推來讓均訂成績一舉突破到五萬的想法,恐怕還未等開始便已經有了要實現的趨勢。

    正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還未等我們的陳強教授想到什麽好方法去回擊對方。

    繼“孔家嫡係後人”認證的孔銘偉之後,一個微博認證是震旦曆史係教授用戶名叫“徐聞先”的人又站了出來。

    先是將《孔某的春秋》這本書截止到目前較為印象深刻的地方與對《論語》的解釋都一個一個截圖貼了出來。

    然後才是一錘定音般地發言:“誠如是,現在國內太多對曆史僅僅是一知半解的人都大行其道地出書或是到各種院校開講座,這是普遍發生的情況,也是我們曆史界的悲哀!

    但是我要說的是......

    所謂的曆史與曆史人物形象都不過是我們通過各方麵史料去論證推敲而來的,難道說這真的百分之一百正確嗎?至少這話我不敢說!

    我可以以一個曆史教授的身份跟大家肯定地說,《孔某的春秋》這本小說中所出現的對於孔聖人形象的描述與對《論語》一書的解讀,事實上是符合當時的曆史背景規律和一定程度曆史邏輯的。

    當然,畢竟是一本小說,在某些地方肯定會進行藝術加工,這點也是無可厚非的。

    如果說你們要問我曆史類小說是否會毀了我們的曆史,我的答案是不會!”

    這應該就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也可能是曆史學家們的“通病”,發表任何東西的時候總是喜歡洋洋灑灑一大段一大段地來。

    前有曆史學家認證的陳強教授,後有震旦大學曆史係在職教授認證的徐聞先教授。

    即便是年度肥皂劇都演不出這麽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扯蛋劇情。

    “呃。”

    “又一個曆史教授?現在的曆史教授都這麽閑了嗎?”

    “這是震旦大學曆史係名人,最年輕的教授啊!”

    “開眼界了啊!差點槍口對錯人了!”

    “不對啊,前麵不是還有個什麽知名曆史教授說的完全不一樣,他不就質疑《孔某的春秋》書中內容是不真實不存在的嘛?”

    震旦的曆史係教授顯然是認識這位陳強的,“你們說的是陳強吧?這人我有所耳聞過。

    不過你們要明白一點,陳教授是文學領域的精英,這點我不質疑,但是你要說他在曆史領域的研究和貢獻?抱歉,我們曆史圈子裏還真沒有他這麽一號人的位置。”

    這位徐聞先教授估計也是早看陳強這種沽名釣譽之輩不爽已久,所以這次難得找到機會,口氣也算是十分不客氣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