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問罪

字數:4057   加入書籤

A+A-




    豫王派了聶平入京,帶來了二十顆人頭,這二十顆人頭中,有八人是叛軍的副將和軍頭,還有四人是相王府的家將和護衛。
    蕭旻傳聶平入宮覲見,太師坐在蕭旻下手,中書省的三位官員立在一旁。
    二十顆人頭自然沒有拿進大殿,而是被攔在了宮門處,由禁軍看管。
    聶平將蕭煜寫的奏折呈給了蕭旻。
    蕭旻看完之後就遞給了太師,中書省官員也湊過去一同查看。
    文書上寫清楚最近與相王的戰事,說明了被砍頭那些人的身份,但隻說了其中十二人。
    太師看向聶平:“剩下的八人呢?他們也是叛軍?”
    “不知曉。”聶平開口道。
    太師微微皺眉,一副意外的神情:“這是為何?”
    聶平向皇帝行禮稟告:“這八人是我們抓住的刺客,他們潛入藩地,刺殺王妃,王爺下令封鎖藩地州府,將他們抓住審問,奈何這些人似死士般都不肯開口,於是王爺親自將他們斬殺。”
    大殿又是一靜,眾人之前沒聽說豫王妃遇刺,眼下臉上都寫滿了驚詫。
    蕭旻想起了孟姑姑的那些話,孟姑姑說派人去藩地探聽消息,他下意識地覺得這八個人與孟姑姑可能有關。
    蕭旻畢竟是個孩子,中書省的官員在這些話中得到了更多的訊息。
    這八人恐怕並非相王的人,否則聶平剛剛就會明言,再者既然是潛入藩地的刺客,必然人數不多,八人就算不是全部,也差不多了。
    也就是說,王妃遇刺之後,豫王應該是大肆清理了整個藩地,琢磨出這些的官員,從中感覺到了來自豫王的怒氣。
    但豫王果然不知曉這八人是誰派去藩地的?
    他們不信。
    這麽大的事,審不出就不審了?還將人都殺掉?豫王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騙騙小孩子罷了,官員們是不可能相信的。
    太師道:“王妃可安好?”
    聶平搖頭:“不知。”
    太師臉上一閃冷意,豫王派來的人卻對所有事一概不知,不用想著就是豫王的態度,對於朝廷,豫王顯然有所保留,而他這種“保留”已經十分清晰地展現給朝廷看,讓朝廷知曉豫王的怒氣並未平息。
    豫王妃的種種可能很難打聽到了。
    太師不說話,旁邊的中書省官員卻得到了暗示,準備上前詢問聶平,誰知他還沒開口,聶平已經道:“正因為什麽都沒查到,王爺才命末將前來京中,請求皇上為豫王府做主,抓住刺客的幕後主使。”
    “除此之外,王妃被刺,藩地如今也不安穩,王爺不得不回到藩地坐鎮,著實自顧不暇,王爺請朝廷另派將領帶兵前去捉拿相王。”
    也就是說,豫王撒手不管了,後麵相王要做什麽,準備做什麽,全然與藩地無關。
    這下大殿中的官員坐不住了,三個中書省官員互相看看,都從彼此眼睛中瞧出了茫然。
    相王和太師聯手對付豫王,豫王未必不知曉,豫王還肯下場,是因為豫王也想借此拿下太師。
    豫王會如此,少不了小皇帝的支持,但小皇帝的心思不能搬到明麵上來。
    這次豫王敗了,小皇帝也就喪失了最後的機會,以後就隻能任由太師擺布。
    現在豫王突然要撤了,那麽這個平衡就會被打破,太師黨幾乎不戰自勝。要知道眼下的情勢對於小皇帝和豫王可是一片大好的,豫王何以就此放棄?
    一道光芒從中書省官員腦海中閃過,他們幾乎同時得到了答案,那八個刺客或許是皇帝派去的。
    因此豫王才會被惹怒,準備放棄與小皇帝的同盟。
    中書省官員小心翼翼地看向太師。
    太師是不是早就知曉?豫王和小皇帝之間突然起的嫌隙,與太師有沒有關係?
    蕭旻是不可能拿出主意的,年幼的他,還沒將整樁事捋清楚。
    所以還是太師開口道:“八個刺客已死,豫王要朝廷如何審案?”
    聶平再次躬身:“我們掌握了一些與這些刺客有關的內情,我們王爺說,這樣的刺客一日不除,大齊內政一日不得安穩,我們在藩地追查這些刺客,也算有些經驗,王爺派我們入京,就是要配合朝廷,繼續追查刺客餘黨,隻要將刺客餘黨拿到,就不難順藤摸瓜,讓一切真相大白。”
    眾人總算明白了,豫王派人入京根本不是獻什麽人頭,而是前來興師問罪的。
    太師沒有拒絕聶平:“刺殺豫王妃非同小可,朝廷自然要嚴查,藩地果然有什麽證據和線索,可以前往大理寺。”
    也就是說,中書省願意出具文書,命大理寺配合查案。
    太師說完特意看向蕭旻:“微臣如此處置,皇上以為如何?”
    一道稚嫩的聲音從蕭旻口中傳出:“理應如此,就照太師說的下旨。”
    聶平說的是兩件事,查案是最重要的,因此即便太師對派兵馬捉拿相王之事一字未提,聶平也沒有揪住不放,而是順著太師的意思行禮告退。
    等聶平離開,太師也向蕭旻躬身:“皇上,現在看來隻有抓住其餘刺客,找到幕後主使,才能安撫豫王,豫王的封地就在西北邊疆,此地非同小可,不容有失,還請皇上在與豫王的書信中多加施恩。”
    多加施恩的意思就是以兄弟之情,穩住豫王的情緒。
    蕭旻道:“朕即刻就給阿兄寫信。”
    太師和中書省官員一同告退,一行人走出了大殿,蕭旻這才帶著曹內侍等人回寢宮歇息。
    這一路眾人沒有半點言語,看起來與往常沒什麽不同,但一旁侍奉的宮人都感覺到了氣氛的壓抑。
    蕭旻回到寢宮,吩咐人研磨,他準備照太師說的,給豫王寫一封信函,問問豫王妃的情形,告訴豫王他會命大理寺追查這案子,定會還豫王妃一個公道。
    腦子裏是這樣想,可蕭旻提起的筆卻遲遲不能落下,因為他好像知曉豫王要抓的人是誰,旁邊的曹內侍麵色慘白,額頭滿是冷汗,他一直躍躍欲試地想要開口,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直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蕭旻抬起頭看到了孟姑姑,他不禁愣在那裏,才一會兒不見,孟姑姑就像換了個人似的。
    麵色慘白,腳步踉蹌,整個人一下子沒有了精氣神兒。
    “皇上,”孟姑姑看到蕭旻,腿一軟,就跪在了地上,“皇上……奴婢去了宮門口,看到了……看到了……”
    她親眼看到了那些人頭。
    蕭旻的手微微攥起,他盯著孟姑姑,用稚嫩的嗓子問道:“是不是?”
    是不是她派去的人?
    孟姑姑眼前出現了那一張張蠟黃發黑的臉,那一雙雙不曾閉合的眼睛,他們麵容扭曲,仿佛都在質問她。
    為何讓他們丟了性命。
    孟姑姑身子一歪,栽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