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衛若蘭
字數:4755 加入書籤
“這哪像是姐弟,分明是兄妹了。”
黛玉掩嘴兒笑。
幾位夫人到走在後麵,看著一幫子小姑娘彼此說笑。
卻知道史詠懷真是一個好高談闊論的人,自開始和他說話。他便來了興致,從古到今,無話不說,無話不談。
林鬆和史詠懷垂手立在馬車邊上,不敢輕言妄動。眾人離近了,方拱手一一拜見。
南安王妃就讓林鬆過去,她虛扶著林鬆的肩上下打量,笑道:
忠順王世子所想,林鬆不知。
走到半路,蘇氏忽然在馬車裏說:“停一停。”
馬車停下,騎馬隨馬車慢慢走的林鬆也跟著停下,望著馬車問道:
“太太,什麽事?”
“鬆兒,你且進來。”蘇氏神色凝重,聲音嚴肅。
林鬆忙下馬入轎,一進去,就聽蘇氏說:
“我瞧著,南安王妃有看上玉兒的意思。”
“不可能的,你別多心。”林鬆連忙說道,看黛玉也皺著眉。
林鬆接著說:“南安王府我也知道些,她們家沒有適齡男兒。和姐姐年齡最接近的,也大了姐姐五歲。”
“不是南安王府。”蘇氏歎了口氣,想起林鬆來之前,南安王妃提過的話,接著說:
“是她的內侄兒,名字是衛若蘭的,年齡倒是合適。我順著她們的手遠遠的望了一眼,模樣的確是好的。聽她們的話,也是個能文能武的好孩子,家裏根基也不錯,且是兄弟兩個都不錯。婆母去年又去了……”
林鬆卻聽不進去,臉也慢慢的陰了下來。
衛若蘭,他知道。
他看過庚辰本,庚辰本回末總評有說:“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於此回中,所謂草蛇灰線在千裏之外。”
故而,他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史湘雲判詞中的才貌仙郎,正是衛若蘭。
也越是認定,這個‘才貌仙郎’衛若蘭,就越不是良配。
正想著,黛玉說:“我不嫁他。”
“說得好。”林鬆即刻鼓掌笑道:“姐姐才多大,急什麽?”
“你還小一歲呢。”蘇氏輕歎了一聲。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我娶錯還能休了重娶,或納個稱心合意的。她若嫁錯,終身盡毀。豈能比我?”想到錯嫁中山狼,一載赴黃粱。林鬆連連擺手,說道:
“此事斷不能急,京中男兒何其多,慢慢挑就是。”
蘇氏聞言,歎道:“那的確是個好孩子。”
“好歸好,他和馮紫英這兩人第一個不成。”林鬆拒絕的越發幹脆。
蘇氏看了眼黛玉,黛玉早羞的看向另一邊,不理他們了。
林鬆一笑,沒再接著說。
馬車緩緩駛入林家。
林鬆獨身回到自己的白玉閣,喜兒香菱紛紛迎來。林鬆笑著同她們進去,一進去就看見放在桌上的厚厚信件。
打開一看,全是賈環寫的。
他對演西遊記的事情極為上心,引得賈琮賈蘭也無心學業,一起改寫西遊記。
如今已經改編到‘三藏不忘本,四聖試禪心’,林鬆隻能為他們的進度鼓掌。粗略的看了一遍,又修改了些許。完了才向喜兒問道:
“戲服做的怎麽樣了?”
“哥兒還問呢。”喜兒一聽問,就忍不住笑了起來,起身取出一個豬臉的麵具來。拿著麵具說:
“我讓他們照著您畫的圖,想方設法的做出來。他們就用木板硬生生的雕刻出來。可這像什麽樣子?”
林鬆接過來一看。
的確是他印象中的豬八戒的臉,還是彩繪的。但做的人偷懶,把麵具做成了一個豬臉大耳朵的板子。根本不能戴在頭上。
林鬆看著這板,想到麵具若是木頭做的,演一場下來。若是天熱,頭皮都要廢掉。林鬆想了想,笑道:
“喜兒,不如你們照著這張圖,做出一個可以戴在脖子上的豬頭帽子。豬鼻子可以不要,有兩個豬耳朵,突出這是豬八戒,也就夠了。”
林鬆說著,就提筆在紙上畫出來一個黑帽子,帽簷還有一圈金箍做裝飾。一個長著豬鼻子的人戴著帽子,兩邊是蒲扇一樣大的豬耳朵。他扛著釘耙,身上黑色的短僧衣,袒露著大肚子。
喜兒看了,笑道:“做出來倒是不難,難的是不會像真耳朵,隻是形似。”
“形似就夠了。”林鬆笑道。
喜兒就說:“那我們幾個就玩似的慢慢做,若是不像。哥兒不能埋怨我們。”
“自然不會。”林鬆說罷。將信件且放在一邊,拿出書本,一邊默記,一邊抄錄。
這是他這個月的功課。
抄完之後,天也將黑了。林鬆就帶上自己的功課,去往林如海所在的書房。
林如海正要用飯,聽見人報林鬆來了,他便讓人把飯菜撤了。在林鬆行禮前,說:
“坐吧。”
林鬆便坐了。
剛要開口時,林如海又說:“衛若蘭的事,我已知曉。玉兒才好,婚事不急,我已告知保齡侯,待玉兒及笄後再議。”
林鬆隻把功課放在桌上,交由林如海查閱。看他看完一遍,滿意的點頭後。
他才說:“今天我遇到忠順王世子了。”
“忠順王府的人不必理會。”林如海冷笑一聲,說:“隻當他們都是死的便可。”
“嗯,孩兒確實沒怎麽理他。就是打了一架。”
“那沒……”正漫不經心的翻閱林鬆功課的林如海猛地攥緊了手中的紙張,聲音瞬間寒了八個度:
“他敢動手打你?!”
南安王妃仍看著林鬆,說:“比下去了。”說著又看向史詠懷,又笑道:
“詠懷也好,各個都好。”
說著又拉住黛玉的手,上上下下的看個不夠。黛玉羞怯的低下頭,她也笑道:“好孩子,你別羞,誰見了你不疼呢。”
南安王妃細細的端詳,笑道:“我越是瞧,越覺得好。模樣好,瞧著也聰明伶俐,定是能安心讀下書,你們家準要再出一個探花。”
說著,就讓丫鬟從荷包裏取出‘狀元及第’之類的金銀錁子,她親手放在林鬆手裏,說:
“好孩子,我沒帶什麽好的,你莫嫌棄。”
“長者有賜,子鬆感激不盡。”林鬆說著,再三道謝。又惹得南安王妃一陣誇讚。
史家夫人見狀,更是說道:“你家的真兒,在太妃跟前養著,一樣的好。”
林鬆也笑道:“倒是我小了一歲。”
“瞧著身量,說是弱冠,隻怕也有人信。”說著又拉了黛玉來,說:
說著,又是好一陣感歎。又和眾人說了好一陣話,才散了。
等各家回轉。
“隻怕唐突了。”林鬆笑道。
史詠懷想起林鬆和湘雲的婚事,也笑道:“倒也是。”說完便又提起別的事情。
林鬆和他聊了很久,到臨分別時。
史詠懷攔著林鬆的肩,仍滔滔不絕的說:“想不到這場宴結束的這般快。子鬆,你何時來我家,我們聊上三天三夜才好。”
女客那邊,到走的時候。卻都要匯聚一下。
黛玉和史湘雲兩人走的最近,幾個史家的姑娘反倒遠些,卻都在一處笑談著。南安王妃的小女兒也和她們說笑著,這個小女兒比黛玉之前還要纖弱。走在眾人之中,好似薄冰的琉璃燈,不必風吹,時間一長自己就壞了。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