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皇帝的算計

字數:491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皇帝養成手冊 !
    對於賀家發生的事情,京城裏的大街小巷都傳遍了燕昭公主怒氣衝衝打砸的消息。
    打砸還是小事,燕昭公主不問青紅皂白把賀家的家主賀大人給殺了,多麽可怕的事啊,那人還是溫婉嫻靜的公主殿下嗎?
    於是有的人把當初公主從保國寺回來次日當街打死一個書生的事又翻了出來,雖然都是不敢在明麵上議論的,暗地裏偷偷的說著,傳著,都以為千靈不知道。
    千靈一向都是坦蕩蕩的個性,你們想要瞎傳,我就放出事實讓你們聽聽。
    事情發生的次日,不同版本的傳言又把臨安城肆虐了一遍。
    賀家的人買通鎮國王府的婆子給王妃下藥,打掉了即將出世的小王子,燕昭公主怒氣衝天帶著人賀家討要公道,遭遇賀家家主賀大源的嘲諷,雙方爭執間,賀大源被人推倒氣絕身亡。
    皇帝已經做了主,罰謝家的兩位大將軍俸祿一年,閉門思過,鎮國王府和賀家個損失了一人,此事就當兩家私了了,誰也不敢有半句怨言。
    全城嘩然,原來鎮國王府未出師的小王子是賀家的人給弄死的呀,那賀大源死有餘辜了。
    任憑外頭的傳言亂七八糟的傳,千靈在皇宮和王府之間來回,陪著虛弱的皇帝主持朝政,一身少年的裝扮,朝堂之上,臣子們異樣的目光朝她看過來,她自是東南西北風吹不動的站立著。
    冷然的目光回掃過去,強勢的讓那些想要找茬的大臣說不出半句不是來。
    三天後,影子們在一處隱蔽的住所找到了太子所畫的那個安西使者,那人沒有想到影子的行動竟然這麽迅速,來不及逃走,雙方大打出手,最終逃不過被擒的命運,直接給了自己一刀子,抹脖子自盡了。
    影子們花費了三天的時間,不眠不休追蹤他,竟是這樣的結果,不禁有些氣餒。
    但是,千靈卻覺得,這是好事,至少讓賀蘭達知道,臨安城不是那麽來去自如的,皇帝的眼皮底子,容不得半粒沙子。
    攝政王在王府裏一刻不離的陪了王妃三天,王妃是了解他的,朝堂之上可以沒有皇帝,卻不能沒有攝政王,柔聲勸慰他以國事為重,自己會好生休養,等把身體養好了,再給他生個白白胖胖的小公主。
    所以,三天後,攝政王重歸早朝會,維持整個大明朝的正常運行。
    千靈則留在王府裏陪著王妃,一邊當孝順的好女兒,一邊指揮著謝長嶺把臨安城裏那些嘴巴不上鎖的胡言亂語之人給整治了一遍,沒幾天的功夫,賀家這事倒是很快就沒了風聲。
    誰敢再說啊,暗地裏悄悄議論著賀家和鎮國王府之間的私怨,鎮國王府的護衛像是天降神兵就出現在了眼前,把人捆了直接丟給部尉司處置,誰受得住啊!
    她這邊倒是把事情處理的很順利,朝堂之上,攝政王卻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反對之聲。
    因為皇帝的一道旨意,因為一個小小的校尉元朗,引發了一場用千靈的話來說,猶如海嘯一般的洗禮。
    皇帝下旨晉封元朗三品定遠將軍,早朝會上,瞬間跪倒了一大片,大明朝有史以來,還未有晉升如此之快的人,而且還是個武將。
    攝政王代替身體尚且虛弱的皇帝責問反對的臣子們,元朗憑本事得到晉升的機會,就因為他是個武將就不能得到應有的晉升嗎?
    自古文臣與武將在朝堂之上就是對立的存在,武將看不慣文臣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得到晉升的機會,文臣則是看不慣武將粗魯無禮,大明朝的朝堂之上還算有幾個世家出身的武將,才高八鬥,像謝家的那兩位,文臣是不敢輕看的。
    但是,元朗算什麽東西,不過是輔國大將軍府一個馬奴出身的卑微之人,能在幾個月的時間裏被封為校尉,已經是皇帝陛下垂愛,這才過了多久,直接升到三品去了,誰看了都會眼紅。
    鳳岐山比誰都清楚,朝堂之上,真正為國為民的那幾個,都站在皇帝和他這邊,這些反對元朗如此之快爬上來的人,都有足夠的理由什麽祖上的規矩啊,什麽會引起不可估量的後果啊,反正一句話,就是不能讓元朗升上來。
    舌槍唇戰在朝堂之上是經常的事。
    有時候鳳岐山在想,如果自己能像女兒一樣耍無賴,把自身的名聲棄之不顧,當一個殺伐果斷的攝政王,有可能把這種質疑聲,反對聲都壓製下去嗎?
    答案是無解。
    先帝把臣子們養成了相互爭鬥的黨派,即便經過了他和皇帝大侄子二十年的努力,這股子歪風還是存在,要不然,當年衛家和楊家被人陷害,他和皇帝到最後還得賠上兩家幾百口人的性命,才保住了他們的地位。
    有時候皇帝大侄子跟他抱怨說,這個皇帝當的真窩囊。
    有什麽辦法呢,先帝在位的時候,善於玩權術,培養黨派之爭,他端坐在皇位上享受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勝果。
    他和皇帝講究的是平衡朝中各方勢力,最終在某些地方還是受製於朝臣。
    但這一次,無論是誰阻止,皇帝的決心已下,誰也無法更改。
    “祖宗,規矩,後果,都放在一旁,給他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後,他無法將京畿營的人心安撫好,那他便沒有資格坐上定遠將軍之位。”
    這是鳳岐山最大的讓步,同時也是和皇帝商量出來的結果。
    於是,元朗以校尉的身份入駐城外的京畿大營,隻跟了一個影五。
    京畿營是何等要緊的存在,各方勢力都安排了人進來,錯綜複雜,第一天來這裏,元朗就知道將是一場硬仗要打。
    但他不是一般人,這一年的經曆,足以讓他已經成為了強大的人。
    他的身後站著皇帝和攝政王,還有丞相羅祥支持著。
    他更是想著,皇帝讓他接手京畿營,就是想要把京畿營裏各房安插進去的人都處理掉。
    所以,按照他的判斷,要處理掉的人使勁的得罪,他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校尉,誰把他放在眼裏了。
    這些背後都有大靠山的人,自然是對他趾高氣昂,頤指氣使,可是,不到五天的功夫,該殺的殺,該杖責的軍棍伺候,就連原本的統領值守期間喝酒,也被元朗下令打了二十軍棍,屁股開花,再也折騰不出什麽浪花來。
    皇帝的案頭堆滿了彈劾元朗的奏章,說他如何不將比他大的官員放在眼裏,如何仗著皇上的恩寵在京畿營裏作威作福。
    還沒有半個月,皇帝把元朗呈上來的奏折往臣子們麵前一丟,一個個被殺被懲治的人都有詳細的罪責記錄,原本想要集體攻擊元朗的人頓時失聲,證據麵前,誰還敢再多說一句。
    這些人也不仔細想想,元朗在京畿營裏一住就是半個月,他隻帶了一個影子進營,他哪裏來的幫手,連原先的統領都敢打,自然是鎮國王府的人後來進營去幫他的。
    鎮國王府的護衛明晃晃的成了元朗的親兵,不就擺明了,他的背後有攝政王撐腰。
    雖然這件事鳳岐山是事後才知道的,質問謝長嶺,得到的回答是,主子要他派人過去幫忙的。
    攝政王頓時有了一種女大不中留的感覺。
    自家的寶貝女兒是不是真的看上了元朗啊?
    心裏不確定,私底下偷偷問了妻子,王妃見過元朗一麵,知道他就是當初保國寺救回女兒的馬奴,也是元西這孩子的大哥,大概是愛屋及烏,她對元西的印象很好,對元朗自然也感覺親近些。
    回答自家的丈夫說,元朗高大俊朗,雖然出身低微,可姑娘家總是喜歡這類型的少年郎。
    鳳岐山又問,元朗和羅斌比起來,怎麽樣?
    大概是出自一個母親的敏銳,王妃說女兒和羅斌之間似乎沒有那種男女之間的喜歡,倒更像兄妹之間的來往。
    於是,鳳岐山就更加確定,自家的寶貝女兒可能已經喜歡上了元朗這個臭小子。
    怎麽辦,現在連皇帝大侄子都對元朗充滿看期待,等著他步步升上來,成為他們最有力的支柱。
    為什麽現在給元朗機會升上來,有種老丈人給未來女婿機會進步的感覺?
    那天,朝堂之上,臣子們被皇帝陰冷的語氣斥責了一頓,顛倒黑白,不分是非,隻知道呈上奏折彈劾,既然你們都不想他統領京畿營,朕就滿足你們,把他調入城防營,京畿營統領,你們看誰合適,就推薦一個吧。
    反正皇帝陛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經由元朗這個初生牛犢之手,把京畿營裏的那些個亂七八糟的人都處理掉了,現在就把城防營交給他帶,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當然,他的這個目的也沒有告訴過元朗,這是對他的一個考驗,這個少年郎通過了他的考驗,那麽,將城防營交給他,將整個臨安城的防衛交給他,是一個更大的考驗。
    而臣子們都傻眼了,皇帝這是下了套讓他們鑽啊,京畿營五萬人馬固然重要,城防營雖然隻有區區九千鐵甲,卻是整個臨安城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這道旨意若是下去,影響的將是整個朝廷各種關係。